 |
這是Auralic的旗艦數位串流轉盤Aries G2,外觀設計極簡卻高雅,機殼上方蝕刻著自家商標。所有資訊都顯示在前面板中央的OLED螢幕,操作起來相當直覺,目錄架構很邏輯。 |
 |
Aries G2可以有線連接,也可無線串流,不僅支援Wifi ,也支援藍牙。使用時,兩側的天線要裝上。數位輸出端子一應俱全:AES/EBU、Coaxial、Toslink、USB以及他們自家開發的Lightning Link(HDMI)。如果搭配Auralic Vega G2使用,請優先以L-Link連接,如果搭配其他的DAC,建議優先使用USB,這樣可以支援的較高的檔案取樣率。 |
 |
這是Vega G2 DAC,有兩組耳機輸出,右邊一個圓形旋鈕,操作起來有類似級進式音控那樣一段一段的,他們採用R2R的純類比音控線路。因為Vega G2的核心是一個Tesla通用運算平台,因此開機時需要耗費一點時間,大約十幾秒就可完成開機。 |
 |
Vega G2有完整的數位輸入,包括RJ45的端子工數位串流播放,另有一組RCA類比輸入可連接其他訊源,令之充當前級使用。類比輸出則有平衡與單端兩路。L-Link端子有兩組,一個是供連接其他Auralic G系列器材,一個是專門為即將推出的主時鐘Leo GX準備。 |
 |
這是2014年推出的第一代Aries,外型特殊,做工細緻,為了隱藏天線,上下的蓋板使用了塑膠材質,但是具有A級仿真程度的金屬質感。(Auralic提供) |
 |
Auralic在今年就會出齊G系列四件器材,包括Aries G2串流轉盤、Vega G2 DAC、Sirius G2升頻處理器、Leo GX主時鐘。(Auralic提供) |
 |
機箱主體是整塊鋁CNC挖出,由於Auralic對於做工要求很高,連切割和塗裝,工廠直到最近才將良率拉到75%。(Auralic提供) |
 |
就連按鍵也不放過,Auralic要求Aries G2上的按鍵必須有與面板相同的弧面,按鍵完全與面板切齊,而且僅留下極小的縫隙。(Auralic提供) |
 |
L-Link可以雙向溝通,身兼訊號傳遞以及控制連結的功能。藉此,Auralic讓系統僅有一個參考時鐘,所有器材都聽它的,以達成jitter free的目的。(Auralic提供) |
 |
從這張示意圖可以看出Auralic達到Jitter Free的作法,就是統一由一台機器做參考時鐘,所有的器材和訊源都以其為主時鐘。在沒有外接時鐘下,Vega G2內建的雙飛秒時鐘就是系統的時鐘,外接了Leo GX之後,就改以Leo GX為主時鐘。(Auralic提供) |
 |
為了有效提升動態,就得降低噪訊。Auralic有兩步,一個是採用雙線性電源,將音頻線路與處理器線路分開供電,另一個則是運用電氣隔離技術,讓各自還存留的雜訊不會造成干擾。(Auralic提供) |
 |
Auralic Aries G2的內部圖。(Auralic提供) |
 |
Auralic Vega G2的內部圖。(Auralic提供) |
 |
Auralic運用了模組化組件,上圖是Vega G2內部在類比線路上的四個模組,兩個是R2R音量控制模組,兩個是超低噪訊A類放大模組。(Auralic提供) |
 |
這是他們的R2R音量控制模組。(Auralic提供) |
 |
自家開發的腳墊,內部有彈簧避震,而且各台機器因重量不同,所使用的彈簧強度也不一樣。Auralic甚至會替器材重新配重,盡可能讓重心置於器材中央。(Auralic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