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10發表,已被閱讀 24,202 分類:綜合擴大機
試聽 Audio Research I/50 綜合擴大機 2021 年底在台北圓山音響展上首度見到 Audio Research(以下簡稱 ARC)I/50 綜合擴大機,年輕化走向的嶄新設計,著實亮眼,當場就想搬回家聽,可是因為全球大缺貨,代理商說第一批到貨全部完售,要我等一等,沒想到一等就是個大半年,上個月姍姍來遲,我想說 I/50 是這幾年最令人興奮的新機器,也代表 ARC 展現全新活力的開始。

資深 ARC 展現全新多彩活力

為什麼 I/50 會讓我格外注目?第一個原因是亮麗的外觀,I/50 總共有六種色彩,跳脫了 ARC 傳統只有銀黑兩色的框架;第二是回歸 6922 訊號管與 6550 功率管設計,向最早的 ARC 放大線路致敬;第三則是意外的參考售價,顯示 ARC 吹起強攻「負擔得起的 Hi End」(affordable Hi End)的號角。

首先來看 I/50 亮麗的外觀,銀、黑兩色依然是 ARC 的代表顏色,可是新增了四種顏色,包括白色、紅色、金色與藍色,色彩全走鮮豔路線,根本是針對年輕族群所設計,真空管的復古,加上鮮豔的色彩,如果要來個貼切的形容詞,可以說是「Neo-Vintage」風格滿分。


新增 Ceracote 製程

I/50 多變又鮮豔的色彩,不是陽極處理,而是 Ceracote 超薄陶瓷鍍膜處理,在金屬機箱表面加上陶瓷鍍層,做出華麗的色彩。這項改變,ARC 必須付出對應的代價,他們採購了新的金屬表面處理機具,在明尼蘇達自家工廠裡製作,所以 I/50 成為第一部百分之百在 ARC 自家工廠生產的擴大機。

難道以前不是在 ARC 自家工廠製作?放心,ARC 所有器材都是在美國製造,但是金屬機箱的陽極處理,必須遵守嚴格的環保規範,明尼蘇達的 ARC 工廠沒有這個加工程序,所以要委外處理,可是為了創造 I/50 多樣化的色彩,所以新擴增 Cerakote 陶瓷鍍膜產線,如此一來 I/50 就是百分之百自家製造了。

從這項新製程的投資,可以預期未來 ARC 的機器,肯定會有多樣化的色彩,甚至可能提供客製化訂做特殊色的選項,畢竟 ARC 多了 Cerakote 產線,當然要好好利用,不過對這些未來可能的想像,還有 ARC 研發中的高階器材,原廠可是三緘其口,什麼消息也沒放,認真衝刺 I/50。


回歸 6922 與 6550

I/50 的第二項特點是回歸 6922 與 6550 真空管,與 1997 年 CA50 綜擴的真空管配置相同。回顧 ARC 推出綜合擴大機的歷史,最早打響名號的要算是 CA50,不過 CA50 的機箱還是傳統的 ARC 樣貌,顏白色面板搭配黑色把手,外觀與 I/50 很不一樣。

到了 2003 年,ARC 推出 VSi 55,就是把暢銷的 VS 55 後級加上檔位切換與音量控制器,變成綜合擴大機,功率管一樣是 6550,但是訊號管換成 6N1P,隨後 2008 年推出的 VSi 60,外觀與 VSi 55 接近,算是後續機種,訊號管換上 6H30,與高階 Reference 系列看齊。如果從外觀工業設計來看,I/50 與 VSi 55、VSi 60 最為接近,而這兩款也是 ARC 賣得最好的真空管綜擴,而 I/50 要繼承這項光榮傳統。

ARC 還有兩款綜合擴大機,分別是 2013 年的 VSi 75 與 2015 年的 GSi 75,可是外觀已經很不一樣,機箱尺寸更大,承接高階真空管線路技術更多,像是 VSi 75 採用 KT120 功率管,輸出功率提升到 75 瓦,而 GSi 75 則用輸出更大的 KT150 功率管,不過功率依然是 75 瓦,維持更好的工作線性與餘裕度。如果以世代傳承的角度來看,I/50 回歸與這兩部綜擴關係較小,更像是 VSi 60 的後續新機。



令人意外的相對平價

最後就是 I/50 令人意外的價格了!目前美國官方售價是 5,500 元,可以最早 ARC 發布的售價更低,但是遇上疫情干擾,全球塞港塞貨,還缺晶片,成本大增,所以不得已一上市就調整價格,而台灣代理商開出 185,000 元的定價,很貼近產地售價,讓 I/50 擁有極高的價格競爭力,在這個價位帶,要找到百分之百美國設計、美國製造的真空管綜擴,拿一隻手的手指頭就算得完。

其實,從 2008 年的 VSi 60 之後,ARC 再也沒有推出過低於一萬美金的綜合擴大機,這十多年來,ARC 一直在做高階綜擴,可是 I/50 卻打出 5,500 美金的相對低價,比起 VSi 75、GSi 75,幾乎是半價對折砍,但又是道道地地的 ARC ,您說,I/50 怎麼能不叫人驚喜呢?

繼往開來的新機器

雖然我說 I/50 像是 VSi 60 的後繼者,可是 I/50 不光是「繼往」,更像是「開來」的全新 ARC 器材,除了全新 Cerakote 外觀,可能延續到未來其他 ARC 器材,I/50 還加上了可愛的 Lexie Tube,顯示音量數字與輸入檔位,雖然這與放大線路無關,可是增添了器材的設計感,這項創意會不會延伸到其他 ARC 的新機上面,我們且慢慢等著看。

但眼前的 I/50,比起推出十多年的 VSi 60,根本不像是既有設計的改良,更像是全新設計,不光是 Lexie Tube 新穎好看,還包括面板的網狀孔洞,不僅簡約好看,還可強化散熱,而 I/50 把兩個控制旋鈕,從幾箱前方換到頂板,有效縮小了機箱體積,也讓 I/50 更有復古真空管機的模樣,頂板還加上了亮面壓克力,與 Cerakote 陶瓷塗裝形成雙色對比(two tone),巧妙地點綴出 I/50 的年輕氣息,誰說真空管機都長得土土的,來看 I/50 絕對改觀。


新增模組擴充功能

而 I/50 另一個「開啟未來」的設計,就是模組擴充功能,預計會推出唱頭放大模組與 DAC 模組,不過因為全球晶片短缺,目前都還沒有到貨,但是可以想像 ARC 未來會有更多器材,採用相似的模組擴充,提升產品的價格競爭力。

畢竟如果您不需要唱放或 DAC,又何必弄成標準配備,強迫推銷呢?但對於有需要額外功能的用家來說,擴充模組的價格相對比買單機便宜,進可攻、退可守,ARC 這招來得漂亮。

帶音量控制的後級

從放大線路的設計來看,I/50 與 VSi 55、VSi 60 相同,都是具備音量控制的後級,並沒有額外的前級放大線路,可是 ARC 貼心地加上了耳機放大線路,讓 I/50 的功能性更好。或許有人會擔心,少了獨立前級放大線路,I/50 會不會比較沒力,放心,ARC 早就考慮到了,所以 I/50 的第一級放大,增加了 7 dB 增益,與一般前級常見的 10 dB 放大很接近了。

I/50 的真空管回歸 CA50,採用 3 只 6922 訊號管,其中一只做倒相,兩只負責第一級放大,驅動 4 只 6550 功率管推挽放大,輸出功率 50 瓦,而且喇叭輸出端子配置了 4 歐姆與 8 歐姆兩組,搭配性更好。輸入端子部分,I/50 有 4 組輸入,包括 3 組 RCA 單端與 1 組 XLR 平衡,在這個價位帶給平衡端子,又是加分。


真空管百分之百測試配對

如果注意 I/50 的真空管配置,可以 6922 訊號管上面,加了彈性阻尼環,這可是有用的設計,不是裝好看的,因為真空管工作時,因為電子束的流動產生振動,會與玻璃管共振,產生失真或干擾,所以 ARC 加裝了阻尼環,與高階機種看齊。這雖是設計的小細節,但是可以看出 ARC 並沒有因為 I/50 相對平價,就忘記他們對「High Definetion」的堅持。


又像是 I/50 所使用的 6550,是新款 Sovetek 6550WE,不過這些真空管全都經過 ARC 自家測試配對,我去明尼蘇達參訪 ARC 工廠時,原廠還特別介紹真空管 Burn-in 與配對的程序,所有採購的真空管,都必須在 ARC 工廠燒管 48 小時,然後測試配對,所以 ARC 原廠的真空管,比外面零售的版本要貴一些,因為經過 48 小時燒管,可以淘汰掉體質不好的真空管,而且 ARC 測管數據的紀錄,也便於日後維修所需,假如日後需要換管,ARC 可以提供適合機器的原廠管。


最後一項 I/50 對「High Definition」的堅持,就是機器最後出廠的把關,依然由資深工程師 Warren Gahl 負責,所有機器都要實際聽過,合乎 ARC 標準才能打包出廠。人耳驗證的品管這麼特別嗎?大多數廠家都是儀器測試通過,就能包裝出廠,很少人像 ARC 這麼「厚工」,一定要人耳驗收,而且是 Warren Dahl 親自試聽,我十多年前去 ARC 採訪,就是 Warren Dahl 負責聆聽品管,至今依然沒變,確保每一部機器的聲音符合 ARC 的高標準。

居然可以把 Contour 60 推得不錯

至於 I/50 的聲音表現,我要大聲說:這是目前最超值的 ARC!50 瓦的輸出功率,不是無堅不摧,可是對一般居家使用來說,除非是想開趴掀屋頂,50 瓦功率多半已經足夠,是很實用的輸出功率。我在 U-Audio 試聽時,不管是書架喇叭或落地喇叭,I/50 都能自在應對,而我最後試聽定稿,讓 I/50 搭配 Dynaudio Contour 60,這是 Contour 系列尺寸最大的落地喇叭,I/50 都能推得很好了,可以對它的驅動力放心。

不過 I/50 的音量控制,要開得大一點,飽足感與力道才會出來。I/50 的總音量數字,最大是 45,但我聽的時候音量都維持在 25~35 之間,對照傳統音量旋鈕,不僅超過 12 點鐘方向,而且是到了 2~3 點鐘方向,不要怕,就算我把音量開到底,也沒讓 I/50 爆掉,而那時候的音量已經太大了,完全超過正常聆聽音樂的量感,代表 I/50 夠耐操。

Lexie Tube 不光是 I/50 的音量控制與檔位顯示,開機時還有彩蛋,電源開啟,點亮真空管,慢著,還不能聽,Lexie Tube 會從 48 開始倒數,歸零之後代表軟開機完成,I/50 暖身完畢,可以開始聽音樂了。關機呢?不用等那麼久,但是 Lexie Tube 還是亮燈後熄滅,告訴您 I/50 關機了。


中低頻彈跳有勁

搭配 Contour 60,I/50 輕鬆地推出飽滿且有彈跳力的中低頻,聽茄子蛋「愛情比你想的閣較偉大」,前奏的大鼓踩踏,低頻圓滾滾的跳出來,背後的電子合成器彈奏長音和弦,Hi Hat 的敲打點綴出節奏的亮點,熟悉 ARC 都知道,就算是真空管機,I/50 硬是比人家通透開闊,如果您期待溫暖昏黃的真空管音色,請不要找 I/50,人家可是年輕有朝氣的聲音,中低頻活力充沛,音場通透開闊,十足陽光青年的神情。

您聽,「愛情比你想的閣較偉大」進到熱鬧的場面時,背後是兩把電吉他,一把彈奏 Funky 節奏,一把彈奏 Solo,I/50 把音場的層次與定位,帶出鮮活的樣貌,我原本以為 I/50 配上 Contour 60,低頻會稍微糊一點,可是 I/50 超過我的期待,低頻的力道很好,而且中高頻維持豐富的細節與明亮的光澤,這就是 ARC 管機的本色,中頻段有著真空管機的溫暖,但在高頻與低頻兩端,依然維持「High Definition」的解析。

既真實又有美感

又像是聽蔡琴的「機遇」,我想這是發燒友最熟悉的唱片之一了,開場的電鋼琴獨奏,音色做得很漂亮,很像真實鋼琴的音色,卻又美得過頭,I/50 帶出漂亮的聲音質地,中頻段有著適當的厚度,而高頻延伸的光澤很舒服,等蔡琴的歌聲唱起,溫暖的嗓音才稍微感覺到 I/50 的真空管味,帶著些許的濃郁感,可是音樂的解析力卻相當好,這種略帶真空管的暖意,卻有直追晶體機的解析力,是 ARC 走跳江湖的本領,兼顧音樂重播得真與美。

用 I/50 來推 Contour 60,其實是越級挑戰,50 瓦功率夠用,可是我知道 Contour 60 用更大的後級來推,還會更厲害,但是 I/50 推起 Contour 60,已經夠好了,在適當的音量下,I/50 已經能充分展現音樂的魅力。

三張蕭邦、三種面貌

例如「蕭邦第二號鋼琴協奏曲」,聽巴倫波因的版本,鋼琴的厚度較好,力度較強,換上皮耶絲的版本,鋼琴的音色就多了一點明亮感,琴音厚度稍微薄一點,帶出女性鋼琴家的觸鍵氣氛,假如換上速度很慢的齊瑪曼,音色還要再濃郁一點,更浪漫一點。


這三張「蕭邦第二號鋼琴協奏曲」,全都是 DG 的錄音,I/50 清楚地點出錄音當中細微的差異,代表擴大機的解析力很好,沒有因為真空管放大,為錄音帶來過多染色,但即便是強調「High Definition」,I/50 還是有著漂亮的音樂韻味,沒有完全抹去真空管的氣質,聽三位鋼琴家彈蕭邦,巴倫波因帶著貴氣,像是公子哥,氣宇軒昂,換上皮耶絲,明亮的琴音與藕斷絲連的斷音,帶出年輕蕭邦的初戀情懷,而齊瑪曼的版本,則是用極慢的速度,演繹蕭邦深層的憂鬱。

底噪很低,連耳擴也很好

關於 I/50 聲音表現,我最後要提的是音樂底噪很低,不管您覺得 I/50 的音色合不合您的口味,但是有機會試聽的話,靠近喇叭單體聽聽看,就知道 I/50 的工作底噪很低,這賦予音樂寧靜的背景。這項測試也可以放在耳機放大部分,先不管音色喜不喜歡,這是主觀的評價,可是 I/50 的工作底噪很低,不光是推喇叭如此,搭配耳機也是如此。

我用 Sennheiser HD Pro 400 來聽,如果聽得到底噪,那一定是老類比錄音,像是早期 Blue Note、Verve 的爵士樂,一定可以聽見類比母帶的底噪嘶聲,可是如果是數位錄音,年代比較新的,I/50 可以呈現很乾淨的音樂背景,用很低的噪訊重現音樂。所以,I/50 的耳機放大不光是堪用,而且好用,可以讓您省下額外買耳擴的預算。


堪稱 ARC「時代新經典」

能用十多萬的預算入手 ARC,這可是很久沒聽過的大消息了,I/50 可說是繼往開來、承先啟後的全新 ARC 世代,我相信這幾年 ARC 會很快推出嶄新的機種,用亮麗的外觀呈現年輕化的 ARC,從 I/50 可以看出原廠的企圖心,而原廠打出預料之外的合宜售價,在相同價位帶,很難找到與 I/50 相匹敵的真空管縱擴,加上彈性的模組設計, I/50 絕對足以成為ARC 的時代新經典,誠心推薦您親自試聽,感受 ARC 呈現音樂的真與美。

器材規格

Audio Research I/50
型式:真空管綜合擴大機
輸出功率:50瓦(每聲道)
使用真空管:6922 × 3、6550WE × 5
頻率響應:7 Hz~ 30 kHz
輸入靈敏度:1.25 V
輸入阻抗:100k 歐姆(平衡)/48k 歐姆(非平衡)
尺寸:420 × 180 × 340(W×H×D)
重量:18.1 kg
參考售價: 185,000 元

進口總代理:鈦孚
電話:+886-2-2570-0395
網址:https://autek.com.tw/

廣告
[新聞] 數位串流攏ㄟ通-T+A PSD 3100 HV 串流解碼前級
T+A的HV家族越來越壯大了。今年5月,在暌違三年的慕尼黑音響展上,T+A發表了最新的PSD 3100 HV,引人側目。型號的英文字母縮寫,暗示了這部新品的三大功能:前級(Pre-amplifier)、串流機(Streamer)、解碼器(DAC)。是的,PSD 3100 HV...《 全文

[新聞] 320 瓦大功率的誘惑-Audio Research Reference 320M
您是無管不歡,而且崇尚大功率的發燒友嗎?注意,美國 Audio Research 即將推出 Reference 320M 單聲道後級,總共用上 11 只真空管,輸出功率不多也不少,就是 320 瓦!同時滿足您對真空管與大功率的渴望。Audio Research 在 2018 年推出...《 全文

[新聞] 全面邁向數位無線主動-Dynaudio Focus 新系列登場
Focus 系列是丹麥 Dynaudio 入門進階定位的產品,今年迎來史上最重大的改款,就是全面進化為數位無線主動喇叭,而且直接可以使用網路串流音樂平台。原本由 XEO 開創 Dynaudio 競逐數位無線主動喇叭的市場,現在我們有更高階的選擇,就是全新...《 全文

[新聞] 歡迎來電預約-日月音響開闢週六、日試聽服務
[試聽報告] 推高了我對綜擴的想像屋頂-T+A PA 3100 HV 綜合擴大機
[新聞] 誠意十足的入門新作-Audio Research I/50 真空管綜擴
[試聽報告] 進階 Reference 的南山捷徑-鈦孚試聽 Audio Research REF 80S
 
  
(多關鍵字搜尋時,請以半形「,」隔開) 
三星旗下 Harman 宣布收購 Roon
三星旗下 Harman 集團宣布收購 Roon,從車用電子和音響設備產業跨足音樂串流整合服務。以車用電子和消費性電子解決方案為主的 Harman(Harman International Industries, Incorporated)集團在 2016 年被三星收購,旗下並擁有多個著名音響...《 全文

穎凱國際取得 ADAM 代理權
喜歡專業監聽喇叭的朋友對德國 ADAM 應該不陌生,ADAM 以監聽喇叭起家,再跨足家用領域,以精準、中性的風格風靡了不少音響迷和愛樂者,現在,ADAM 由穎凱國際取得代理權並引進國內,將繼續以監聽風貌滿足大家的聆聽需求。...《 全文

丞遠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2007 Han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