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9/20發表,已被閱讀 94,977 分類:耳機
Sony MDR-Z1000鑑聽耳機 編輯嚴選 耳罩耳機大集合

參考售價:19,980 元

七月初參加了一場Sony舉辦的耳機發表會,形式很特別,沒有花俏的Show Girl走秀,沒有五光十色的眩目展示,沒有擠在一起的鎂光燈此起彼落,而是在台灣索尼的辦公室裡面,邀請日本設計師與媒體座談,親身體驗Sony新世代耳機的魅力。座談會區分多個場次舉辦,規模小,也讓我們更有時間可以和原廠設計者對談,瞭解新世代Sony耳機的來龍去脈。

兩位日本耳機設計師

MDR-Z1000設計師--小宮山淳(Komuyama, Jun)
座談會中發表兩款耳機,分別是專業耳罩式的MDR-Z1000與耳塞式的MDR-EX1000,其中專業用的MDR-Z1000設計師是小宮山淳(Komuyama, Jun),耳塞式耳機則是松尾伴大(Matsuo, Tomohiro)。小宮山淳先生還帶領設計Sony Z/ZX、XB與AS系列耳機,他也是一位專業的音樂人,自1998年起家入獨立音樂創作團體WSFF2102,擅長創作電子音樂,已推出3張專輯與12首單曲唱片。我推測小宮山淳與Sony應該是契約關係,而不是直接的雇傭關係,這位先生頂著誇張的爆炸頭,少了些Sony穩重的形象,但關鍵不在小宮山淳的特殊造型,而是我第一次在Sony的座談會當中可以看到Apple電腦,小宮山淳竟然用Mac Book Air,這顆蘋果商標擺在一群Vaio電腦之間,形成強烈的對比。我椅子還沒坐熱,馬上指著小宮山淳的電腦,驚訝的說:「你怎麼可以不用Vaio?」他笑著回答:「我是作設計的,可以有自由發揮的空間。」另一位松尾伴大理當是Sony內部員工,不僅他的模樣循規蹈矩,他用的也是Vaio電腦。

耳塞式MDR-EX1000設計師--松尾伴大(Matsuo, Tomohiro)
Sony這場座談會進行了兩個多小時,因為難得與設計師對談,話題與討論欲罷不能,會後Sony竟然大方地送給我們「雙大禮」:一大箱特別為媒體準備的MDR-Z1000與MDR-EX1000耳機,就讓我們帶回家試聽。我一下子沒有會過意來,還問公關公司這耳機幾時要還回來?沒想到竟是送給我們聽的。這個厲害,如果要音響評論員自己花錢買耳機,那肯定在諸多品牌當中比對再三,然後挑選自己最喜歡的品牌與款式,但如果旗艦耳機這番大方送,再怎麼樣也會納入「參考器材」之一,於是MDR-Z1000就這麼到了我的辦公桌旁邊,陪我聽音樂。

以舒適為前提

稱為專業鑑聽耳機,MDR-Z1000的外觀確實很Pro,一點也不花俏,黝黑的耳罩看起來質樸無華,但可以感覺到用料質感很好,戴起來更是舒服。在 Sony的座談會上,小宮山淳花了不少時間解釋耳罩,雖然看起來不怎麼特別,但他們花了許多時間製作耳朵的模型,實驗各種耳罩形狀的特性,找出最舒服的模式。「佩帶起來最舒服」這句話講起來輕描淡寫,但怎樣才叫做「舒服」?這是個命題客觀,但答案主觀的難題。

SONY花了許多時間製作耳朵的模型,實驗各種耳罩形狀的特性,找出最舒服的模式。

小宮山淳自己也是音樂人,平常就在用優質專業鑑聽耳機,你看他那誇張的爆炸頭,小宮山淳說:「MDR-Z1000的耳罩看起來普通,但戴上去或拿下來都不回夾到頭髮。」這感覺像是切身之痛,對燙著大捲髮的他來說,耳機千萬不能夾到頭髮,那可是會痛的。這是因為設計師的特殊需求才講究耳罩的形狀嗎?不,那是很認真的人體工學設計,透過數百種耳朵採樣取模,觀察怎樣才能符合佩帶舒適的需求,態度真是認真,真是不折不扣的日本精神。

原廠附贈的攜行袋,質感很好,誠意十足。

一體成型的鎂合金耳罩

為了佩帶舒適,MDR-Z1000的耳罩採用輕質量的鎂合金製作,更重要的是,這個耳罩還是一體成型,很多人會認為一體成型是為了堅固耐用,這是原因之一,更重要的意義是為了「避免震動產生負面影響」。一般耳罩多半由兩、三個部份組合而成,元件模組銜接之處不免有縫隙,這些縫隙都是震動產生的來源。MDR-Z1000為了講究聲音,對於震動產生的額外音染當然要去之而後快,一體成型的鎂合金耳罩成了理所當然的設計。

隨機附上一長一短耳機線,導體採用OFC無氧銅,製作質感很好,還附有鎖定裝置。使用標準3.5mm耳機端子,想升級也不難找到相對應的廠製品。

MDR-Z1000的核心元件自然是振膜,新一代Sony頂尖耳機換上的所謂「液晶高分子振膜」,尺寸有50mm,大尺寸振膜當然有好處,但也有缺點,好處是大尺寸振膜可以再生充沛的低頻,但要兼顧高頻延伸不容易,Sony的設計是透過振膜形狀來解決,特殊的振膜形狀自然是實驗室裡面反覆試驗的結果。搭配強力釹磁鐵,MDR-Z1000可以再生5Hz~80kHz的開闊頻率響應,為了強化功率承受力,音圈搭配OFC線圈,這只鑑聽耳機標示功率承受力高達4000mV。

MDR-Z1000採用大尺寸振模,材料是新穎的液晶高分子振膜,內藏強力釹磁鐵引擎。

液晶高分子振膜

關於液晶高分子振膜,Sony在座談會上說這是他們新開發的材料,以前這種材料因為製造方法所限,耐熱度不夠,也不能做得很薄,Sony花了很多功夫進行研發,使用具備高延展性的液晶高分子,採鑄膜製造,讓振膜達到高硬度與高內損的雙重性能。講到這裡,高硬度讀者很容易理解,單體振膜本身就要夠硬,發聲時才不會產生失真,這個道理不難懂,但講振膜材料本身「內損高」,又是怎麼回事?材料內損大部是應該不好嗎?字義和實際的道理剛好相反。這個內損講的是材料本身,而不是重播音樂的損耗,如果振膜材料的內損高,代表這種材料本身的「既有聲響」很小,也就不容易產生額外的音染。這麼解釋,金屬振膜的內損比起紙盆小,所以金屬振膜很多人批評太亮、太刺激,而有所謂「金屬聲」的形容詞,而紙盆卻很少有人說有有「紙盆聲」,原因就是紙盆內損大,比較沒有自己的聲音,重播音樂時也就不會感受到特定的材料聲響。MDR-Z1000所使用的液晶高分子振膜,材料本身製作的技術看來頗厲害,但他們追求的還是真功夫、硬道理,就是找高硬度、輕質量、高內損的材料。

設計上特別注重舒適性,長時間佩戴也不覺得累,不過天氣熱戴久了還是會流汗的。

專業錄音室的標準配備

關於MDR-Z1000的設計,大概講到這裡。把玩了MDR-Z1000差不多兩個月,這段時間我心裡面不斷浮現的是對Sony的記憶,還記得以前剛玩音響時,很好奇專業錄音室怎麼聽音樂,拜託朋友帶我們去錄音室參觀,走了好幾家,每一間錄音室都各有特色,但有兩樣東西卻是共同擁有的,一者是Yamaha NS-10鑑聽喇叭,一者是Sony鑑聽耳機,我很好奇怎麼錄音室不約而同用了這兩樣東西。後來認識了專門作錄音的朋友,他說Sony耳機的頻率響應最平直,最沒有扭曲,不管在錄音或後製,Sony都是很「準確」的鑑聽工具。這位朋友特別強調,他們錄音用Sony鑑聽,未必是為了好聽,而是為了「準確」。也因為這為朋友這麼說,當年我打消了買專業型號Sony耳機的念頭。

金屬密閉式耳罩質量比外觀看起來還輕,製作質感水準很高。

新一代的MDR-Z1000呢?聽了這一段時間下來的結果頗為令人意外。MDR-Z1000確實有著鑑聽個性,沒有太多音染,頻率響應沒有特別的偏頗,講起來算是中性,但越聽聲音越暖,越接近家用Hi End耳機。與Sennheisser、AKG、Grado比較起來,MDR-Z1000確實更顯中性,沒有上述品牌鮮明的個性,但略帶暖調子的性格倒是存在的,而且越聽越明顯,甚至可以說帶著些許的甜味。這樣的描述和我期待的鑑聽型號有些差距,但MDR-Z1000確實比起單純鑑聽耳機多了一點「好聽」的元素。我不敢說MDR-Z1000有些美化了音樂,但我期待中鑑聽型號的Sony耳機要像「照妖鏡」一般呈現錄音的好與壞,MDR-Z1000似乎不是這樣,而是多了一些悅耳的成份,而這樣的個性更接近家用Hi End耳機。

Sony竟然大方地送給我們「雙大禮」:一大箱特別為媒體準備的MDR-Z1000與MDR-EX1000耳機,就讓我們帶回家試聽,不過這是「特別禮盒裝」,大概沒有評論員會拿出來賣,肯定私藏自用,至少我是這麼做的。


我想舉鄭明勳指揮東京愛樂交響樂團的「貝多芬第三號交響曲:英雄」為例,這是一張現場音樂會錄音,在優秀的音響系統上可以聽到許多現場的空間細節,強化了現場錄音的真實感,而這些細節在MDR-Z1000上面,更是巨細靡遺地呈現,甚至帶著一點神經質。「英雄」由兩聲強奏開始,緊接著是貫穿全曲的主題,配器由少而多,場面由小而大,起伏不斷,還接上一連串切分音構成的躍動感。樂曲一開始指揮細微的動作,MDR-Z1000忠實地呈現出來,音樂越走越強,這些現場的細微騷動被音樂蓋住,等到樂團音量變小,我們還可以聽到音樂會現場座椅細微的雜音,那應是從樂手坐的椅子傳來的聲響,MDR-Z1000所呈現的音樂細節可想而知。

Sony聽Sony的唱片

看著MDR-Z1000,感覺和十幾年前Sony推出的鑑聽耳機很像,不像歐美品牌的專業機種,總是尺寸特別大,好像老外頭特別大,我們戴起來就像小孩玩大車,不太協調,Sony耳機就比較適合東方人佩戴。不過一體成型的MDR-Z1000外型雖有Sony傳承,但製作質感卻是好得多,以前鑑聽耳機因為是專業用,器材耐用度第一,所以質感也不太講究,這款MDR-Z1000倒是進步不少,佩戴起來也非常舒適,長時間聽音樂也不累。而我挑這套鄭明勳指揮東京愛樂交響樂團的全本貝多芬交響曲出來聽,其實有道理的,之前Sony總裁大賀典雄曾經擔任東京愛樂的指揮與董事,我想這張唱片在錄製時用的也是Sony耳機,現在我用MDR-Z1000來聽,應當更有意思。不僅是東京愛樂的錄音,Sony也擁有CBS,拿MDR-Z1000來聽Sony的唱片,自當更有「追本溯源」的味道。

聽鄭明勳指揮的英雄,開場的兩聲強奏乾淨俐落,但音量似乎不是特別大,緊接著主題的呈現就精彩了,由弱而強,一段一段扶搖直上,到了切分音的段落,貝多芬那昂首闊步的精神與氣度漂亮地展現,緊緊抓住主題的變化呈現,表現出勇往直前的英雄氣質,第一樂章16分鐘的音樂,一路到最後猛烈地強奏,鄭明勳火力全開,瀕臨迷醉瘋狂邊緣。MDR-Z1000漂亮地掌握住音樂的神韻,大音量也不混亂,「英雄」氣質陽剛而有活力,到了第二樂章,樂團用很小的音量開始,MDR-Z1000把猛烈的第一樂章結尾和虛弱的第二樂章開場,做了強烈的對比。為何第二樂章開始要那麼柔弱?那是送葬進行曲,那是由遠而近的意象,指揮壓抑著樂團,呈現送葬的沈痛,過程中木管不時帶出悲傷的曲調,大提琴與低音大提琴則不時在底部深沈地邁開緩慢腳步。 MDR-Z1000雖是耳機,但卻能在耳際呈現出具體而微的音場,漂亮的音樂層次煞是迷人。

中帶著些許暖意

鑑聽個性中帶著些許暖意,是我對MDR-Z1000的總體評價,可是要注意
MDR-Z1000還是一款鑑聽耳機,並不是那麼好推,如果直接和電腦連接,或是使用iPad、iPod或HTC耳機,大概只能推出MDR-Z1000部份的功力,還不算真正夠好。為MDR-Z1000搭配適當的耳機擴大機,是發揮其潛能的重點,而且MDR-Z1000的細節很多,搭配耳擴要注意底噪的問題,不然還沒推好MDR-Z1000,卻先聽到放大電路的噪音,那就煞風景了。



廠商資訊

台灣索尼
聯絡電話:4499111
〈行動電話請撥:02-4499111〉

廣告
[新聞] 限時特惠-Sony NWZ-F886隨身播放器
Sony特別推出新品預購優惠會活動,凡於11月21日至12月8日期間,至Sony全台通路預購F886搭配XBA-H3頂級混合驅動單體耳機(售價11,990元/11,590元),限時特惠價22,390元!《 全文

[新聞] 平衡電樞式單體-Sony XBA系列耳機登場
Sony昨日在台灣推出全新XBA系列入耳式耳機,預計於2月22日正式登場,這次一口氣發表五大類型:一般聆聽、智慧手機、運動型、藍牙耳機、降噪耳機,總共11種型號,售價從2,290元~13,900元不等。XBA系列的共同特點是使用自家研發、日本製...《 全文

[新聞] 首款雙螢幕折疊式平板電腦-Sony Tablet P發表會
而今Sony發表了繼之前的Sony Tablet S平板電腦系列外的另一新作, Sony Tablet P平板電腦,是首款雙螢幕折疊式平板電腦,此款平板電腦兼具行動、整合、智慧三大特點,更具有Play Station遊戲的認證,Sony Tablet P於2月7號正式上市...《 全文

[新聞] 登威年終大方送-買Sony STR DH820送Audio Chi耳機
[試聽報告] 誰人比我更超值-Sony STR-DH520 7.1聲道AV擴大機
[試聽報告] 誘惑力十足的入門機-Sony STR-DH820 AV環繞擴大機
[新聞] 3D、WiFi一手包-Sony BDP-S780旗艦藍光機
[新聞] 買擴大機送藍光機-Sony STR-DH520 + BDP-S380優惠組合
[新聞] 超划算的7.1聲道機種-Sony STR-DH520 3D環繞擴大機
[新聞] 折價5千元-Sony新機上市回饋方案
 
  
(多關鍵字搜尋時,請以半形「,」隔開) 
試聽 BLUESOUND NODE ICON
沒錯,標題真的是「999 美金的旗艦串流播放機」,當我拿到加拿大 BLUESOUND 在 2024 年底最新推出的 NODE ICON,才開箱牛刀小試一下,直覺這可能是同價位的殺手級產品,要搶當 C/P 值冠軍...《 全文

2025 高雄音響展紀念 CD
2025 年高雄音響圓山 Hi End 音響大展,即將在 4 月 10 日(四)~ 4 月 13 日(日)舉辦,依照慣例,主辦單位會精心準備紀念 CD,作為購票看展的「伴手禮」,同時為音響展催票。... 《 全文

丞遠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2007 Han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