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5/19發表,已被閱讀 73,751 分類:前級
試聽B.M.C Pure DAC 來自德國成立於2009年的B.M.C.,在音響領域還算是年輕新秀,但實際上是由音響界老手合力打造的Hi End品牌。譬如公司總裁Carlos Candeias,20多年前就在德國成立Candeias音響,為日本品牌C.E.C做音響設計專案,例如頗具知名度的TL-1、TL-2、TL-5100等「皮帶驅動」CD唱盤都是Carlos和C.E.C的合作成果。另一位創辦人Bernd Hugo也很有來頭,1975成立的RESTEK音響,早年在台灣也頗具名氣。

記得2010年Carlos來台接受專訪時就曾經強調:「B.M.C的產品策略很單純,也很直接,我們的產品絕對Hi End,但價格卻非常合理,沒有莫名其妙的高價,而技術本位的內容絕對讓人看過、聽過,馬上燃起想換機的慾望。」對照到本次的試聽主角Pure DAC,集合全平衡前級、全平衡耳擴、非同步USB DAC,再把精細加工的金屬機箱與德系品牌納入考量,不到6萬元的參考售價,以金額來看稱不上平價,但以Hi End器材來論算是相當實惠。


B.M.C.的產品造型跟自家Logo一模一樣,面板正中央有一個大大的圓形錶頭或旋鈕是他們家的招牌設計,左右兩翼的長方形區塊則依據產品功能配置不同按鈕。

箱體外觀做工精細

在外觀設計部分,B.M.C.的產品造型跟自家Logo一模一樣,面板正中央有一個大大的圓形錶頭或旋鈕是他們家的招牌設計,這個圓形的直徑甚至超越機箱高度,左右兩翼的長方形區塊則依據產品功能配置不同按鈕。所有資訊使用白色LED顯示,表面覆上日本製造的高透度玻璃面板。機箱則採用鋁金屬擠壓成形,表面經過霧化處理(連機底也有),觸摸滑順又不容易沾染指紋,金屬板材之間的密合度很高,細摸邊角完全不會割手,表示Pure DAC的箱體做工紮實也照顧到細節,質感非常出色。

比較特別的是,原廠在Pure DAC的四角設計了灰色塑膠片,但其它產品看不到同樣的設計,是防撞邊條嗎?聽起來有點不太合理,又不是隨身型產品怎麼會需要防撞設計?關於這一點,原廠並沒有特別說明,直到我實際使用才體會到原廠的用心。因為Pure DAC具備USB DAC與耳擴功能,剛開始我先搬到桌面上搭配電腦、耳機試聽,它的體積和一般Hi End器材相仿,但對於桌面聆聽系統來說還是太佔空間了,幾乎不可能將器材「平放」,最好的解決方案是「直立」起來,這下子豁然開朗!這個灰色塑膠片就好像角墊一樣,撐起機箱,保護漂亮的霧銀色機殼不會刮傷。


當您把Pure DAC直立在桌面上時,位於四角的灰色塑膠片就發揮作用了,就好像角墊一樣,撐起機箱,保護漂亮的霧銀色機殼不會刮傷。

全平衡電路、支援DSD解碼

功能部分,Pure DAC具有DAC數類轉換功能,數位輸入端子包含AES/EBU、 同軸、 光纖各1組,還搭載了USB 3.0輸入並支援非同步傳輸模式,可以接受電腦數位音樂輸入,PCM格式最高可支援至32bit/384KHz的取樣率,DSD則可支援至2.8224MHz與5.6448MHz。

另外,Pure DAC強調採用全平衡電路設計,不僅前級放大是全平衡線路,連獨立的耳擴線路也同樣採全平衡設計,連音量控制都分開來,所以面板兩側各有一組音量與靜音按鈕,左側負責前級、右側負責耳機互不干擾,每次重開機,音量會自動回復到預設值「10」(最大66),並沒有記憶功能需要重新調整。


Pure DAC的數位輸入端子包含AES/EBU、 同軸、 光纖各1組,還搭載了USB 3.0輸入並支援非同步傳輸模式。

獨家高階技術上身

核心技術方面,Pure DAC採用獨家第二代DIGM(Digital Intelligent Gain Management)離散式智慧增益技術,精準控制音量對應到擴大機輸出電壓,避免輸入時所產生的訊號衰減或是過度放大的狀況,以確保音樂訊號的完整性。再加上自家研發的LEF(Load Effect Free)無負載效應電路,將電流與電壓分開來處理,以降低放大過程產生的失真狀況,使之重現出的音質更為純淨自然。


Pure DAC搭載獨立全平衡耳擴線路,連音量控制都獨立於面板右側,和前級音控互不干擾。

聲底醇厚 細節自然

剛開始試聽的時候,我先以Pure DAC做為USB DAC + 耳擴,除了播放AIFF格式之外,也有播放DSD格式的音樂檔案,耳機則選用beyerdynamic T90耳罩耳機。整體來說,Pure DAC的聲底帶有不錯的厚實感,可是不影響細節呈現,音場寬鬆不緊繃,聽起來相當舒服。

先播放阿卡多演奏帕格尼尼「Diabolus in Musica」魔鬼的顫音,第5 軌「d小調第四號小提琴協奏曲 第三樂章」三角鐵與小提琴相互輝映的炫技演奏,在這套耳機系統上聆聽這兩種樂器的高頻音色,完全沒有乾澀尖刺感,小提琴弦音水潤厚實質地,三角鐵敲擊之後的尾音細膩綿長,淡淡的光澤感相當優美。曲目中段的整個樂團齊奏,聲音厚度不錯,層次感也好,整個音場輕鬆展開不吵不亂,要是遇上薄聲底的系統,刺激感會比較明顯,可能就不會這麼耐聽了。聆聽人聲也有同樣的感覺,譬如Olivia Ong的「Audiophile Selection」發燒錄音專輯, Olivia乾淨清新的嗓音在這裡聽起來也是厚聲底的調性,但不會太過濃郁,演唱細節自然呈現,並沒有被刻意強調。

接下來播放DSD格式的音樂檔案,這首「Blue Coast Collection」精選輯中Keith Greeninger和Dayan Kai的「Looking For A Home」,先前Blue Coast Record網站曾提供免費單曲下載(現在收費5美金),不曉得您收藏了沒有?在Pure DAC上聆聽音樂背景乾淨深邃,曲目一開始的空心吉他彈奏,指尖揉弦和擦弦時產生的細微聲響非常清楚,而且人聲與樂器的型體感相當明確,都有不錯的厚實感,同樣不會太過度,整首曲子聽起來輕鬆自然。

寬鬆深邃的音場表現

最後播放陳綺貞「太陽巡迴演唱會」現場錄音雙CD,CD1中第6軌「嫉妒」,剛開頭的鋼琴彈奏溫潤柔和,陳綺貞的歌聲厚度增加了但是不影響細節,富有空氣感的演唱風格還是這麼迷人,現唱觀眾的歡呼聲出現時營造出良好的音場空間。這樣就結束了嗎?當然沒有!這台Pure DAC不僅是USB DAC+耳擴,也可以融入一般家用音響系統,所以接下來我把聆聽場所轉移至U-Audio的視聽室內。

先後使用Linear Acoustic LAV60II和MBL 7008綜擴來搭配Pure DAC,訊源有MacBook Pro播放數位音樂檔案,還有Sony BDP-S370當做CD轉盤輸出數位訊號給Pure DAC,喇叭則選用自家參考CC Admonitor Preference+Submonitor MK III落地喇叭。然後同樣播放陳綺貞「太陽巡迴演唱會」中現唱收錄的「嫉妒」,在音響系統上聆聽起來音場更寬鬆,甚至比喇叭還寬一些,陳綺貞的聲音形體清楚不會太大,聲音一樣略微厚實,演唱細節自然清晰,淡淡的氣音都有清楚捕捉到。

接下來聆聽古典曲目,譬如Daniel Barenboim巴倫波因的「蕭邦第一號、第二號鋼琴協奏曲」,第一號鋼琴協奏曲弦樂群的拉奏在音響系統上聽起來是一整片的氣勢,中間穿插管樂器的聲音溫潤醇厚,低音大提琴下盤紮實沉穩,接著巴倫波音的鋼琴出現,琴鍵顆粒圓潤又不失輕快的流暢感,鋼琴的形體凝聚在中央向後退,音場深度不錯,背景乾淨漆黑。另一張杜達美指揮委內瑞拉玻利瓦爾管弦樂團的「貝多芬第3號交響曲《英雄》」,在Pure DAC上聽到的也是寬鬆深邃的音響表現,樂器定位清楚鮮活分明,而且聲音厚實富有層次感,樂團齊奏時的音場氣勢龐大,場面穩定不紊亂。

享受細微的聲音變化

最後我換上陳銳與瑞典廣播交響樂團合作演奏「柴可夫斯基&孟德爾頌小提琴小提琴協奏曲」,播放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協奏曲第1樂章,一連串定音鼓敲擊 雖然聲音不大,但是顆粒感清楚低頻紮實。陳銳拉奏的小提琴聲音密度厚實,拉到高音時的音色不尖刺不乾澀,音樂背景乾淨更凸顯了小提琴的型體感,當樂團開始齊奏主題時,聽到的是一整片的弦樂群在眼前展開,弦律優雅和諧非常優美。

有趣的是,前面是用MacBook Pro透過USB數位輸出給Pure DAC解碼,陳銳的小提琴清新中帶有醇厚的質感 。如果改用CD唱盤透過數位同軸輸出給Pure DAC解碼聆聽同樣曲目,可以聽得出小提琴的音色變亮了,高音穿透力更強、更有攻擊性,細節也相對更豐富一些。雖然只有些許的變化,但兩種音色各有優點,聽起來一樣輕鬆寬敞、流暢又富含音樂性。

如果單純以價格來看,將近6萬元的售價並不算特別便宜,但是如果將功能納入考量的話,這樣的售價就包含全平衡DAC、全平衡耳擴、前級輸出,還能支援32bit/384KHz高解析播放以及DSD解碼,再加上德系品牌的加持,足以成為您進入Hi End音響領域的入門磚。


器材規格

形式:USB DAC數位類比轉換器
數位輸入:USB3.0x1、AES/EBUx1、光纖x1、同軸x1、B.M.C. Linkx2
類比輸出:RCAx1、XLRx1
頻率響應:5Hz~80kHz
訊噪比:110dB
ASIO驅動程式:支援Windows、Linux、Mac OS
尺寸:365x103x328mm(WxHxD)
重量:5.5kg
定價:59,000元
進口總代理:卡門
電話:(02)2918-8788
網址: www.carmen.com.tw

廣告
[試聽報告] 注重細節 面面俱到-Cyenne CY-3100 DAC
CY-3100 DAC不僅是一台DAC,更身兼前級與耳擴。CY-3100正式出道前可是經過了7次改款才使Rob感到滿意,讓CY-3100得以在市面上露臉。CY-3100外型設計非常中規中矩,四四方方的黑色機殼看似沒有特別亮眼之處,但是拿起CY-3100卻沒有...《 全文

[新聞] 獨家SoundEngine技術-Hegel H80綜合擴大機
Hegel H80綜合擴大機來挪威,品牌自1988年創立至今其品牌特色之一就是品牌創辦人Bent Holter所研發出的SoundEngine技術,並為此項突破申請了專利。什麼是SoundEngine技術呢?它是一種用來解決諧波失真對擴大機影響的線路技術...《 全文

[新聞] 來自北歐的音響精品-Hegel Super USB DAC耳擴
這麼漂亮、優雅的銀白色小方塊是什麼?答案是Hegel專為耳機族群設計的USB DAC耳擴,型號叫做Super。從原廠產品照來看,這款USB DAC耳擴是用一整塊鋁車製而成,表面有細膩的髮絲紋加工處理。體積1.6x4.1x8.2cm(HxWxD)跟一塊小香皂...《 全文

[新聞] 頂級白金系列-WireWorld Platinum Eclipse 7喇叭線
[試聽報告] 提升顯而易見-WireWorld Starlight USB 3.0傳輸線
[新聞] 輸出功率250瓦-Gato DIA-250綜合擴大機
[新聞] 獨立耳擴線路-B.M.C PureDAC數類轉換器
 
  
(多關鍵字搜尋時,請以半形「,」隔開) 
Naim NSS 333、NAC 332、NAP 350 套裝試聽記
Naim 今年大動作重整自家產品線。上半年原廠家用音響外銷經理 Liam Conway 來台時,鄭重和大家介紹最新的 New Classic 系列,唯當時還只有 NSC 222 串流前級、NAP 250 後級與 NPX 300 電源供應等三款產品。時隔一個月,在慕尼黑音響展...《 全文

Simaudio Moon 641 綜擴
Simaudio Moon 旗下最新推出的高階系列 North Collection,是他們家最高技藝的展現。該系列中唯一一款綜合擴大機 641,體積不算大,但外觀上明顯與自家其他綜擴等級不同。厚重的機箱,配上兩側弧形切割、線條優雅的散熱片,全機看起來像是穿...《 全文

丞遠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2007 Han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