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2/21發表,已被閱讀 42,743 分類:喇叭
豐銘試聽Wilson Benesch Vector Wilson Benesch是一家有特色的英國品牌,他們擅長使用碳纖維與鋁合金,設計出既有現代美感,同時兼顧經典造型的喇叭。這次來豐銘音響試聽的Vector喇叭,一樣繼承了Wilson Benesch的傳統,斯文的外表之下,藏不住豐沛熱情的音樂能量,Vector的性能之優自不待言,豐銘巧搭配也當記上一筆。

在Wilson Benesch的喇叭家族當中,Vector屬於比較新的Geometry系列。目前Wilson Benesch的喇叭大約有四大產品線,分別是Geometry、Odyssey、Wide Bandwidth Collection與Square Series 2,看起來有點複雜,其中Square Series 2屬於平價入門款式,Odyssey則是傳統Wilson Benesch出名的款式,譬如Discovery與Chimera,而Wide Bandwidth與Geometry則是Wilson Benesch比較晚近推出的產品,技術內容也越見突破之處,像是現階段的旗艦Cardinal,就是歸類在Geometry系列當中。

豐銘音響的小翁藝高人膽大,把Vector和Chimera擺在同一陣線,還坐在相同的位置聆聽,是要讓Vector以小搏大嗎?

混搭不同材料藉以「互為阻尼」

雖然系列發展越來越多,產品越來越豐富,但是Vector現在的模樣,依然有著諸多Wilson Benesch的歷史傳承。1989年Wilson Benesch創立,他們就開始應用碳纖維材質來製作音箱,Vector上面依然使用碳纖維材質,您看,Vector兩側的碳纖維面板,弧線拉得多漂亮,尾巴收在金屬製作的龍骨上,喇叭端子與低音反射孔的設計簡直是渾然天成。還有,Vector的箱體使用了許多不同的材質混搭而成,包括碳纖維與合金,這些材料各自有其諧振,如果分開來看,每一項材料拿來製作音箱,肯定會有材料本身的噪音,可是Wilson Benesch懂得把各種材料混搭的技術,讓材料彼此的諧振可以「互為阻尼」(mutual self damping),所以,即便我們不可能把材料本身的諧振消除,卻可以利用相互抵消的作用,去除各種材質本身的諧振噪音。咦?這些相互抵消的諧振跑到哪裡去了?抱歉,諧振的能量不會消失,Vector的複合式箱體只是把諧振轉化到音樂以外的頻段,人耳自然無從感知。

早年Wilson Benesch設計Bishop旗艦喇叭時,設計出第一代的Tactic單體,現在Vector依然沿用,但是已經進化到第二代的Tactic單體。根據原廠使用手冊的資料,Tactic II單體是Wilson Benesch與英國Sheffield Hallam大學合作研發的成果,利用大學裡面先進的測量儀器,設計出全新單體驅動引擎,提升工作線性,釹磁鐵厚度高達10mm,磁力應用比前一代高出50%,效率也提高了3dB。

Vector的箱體使用了許多不同的材質混搭而成,包括碳纖維與合金,讓材料彼此的諧振可以「互為阻尼」,利用相互抵消的作用,去除各種材質本身的諧振噪音。

Vector使用的Tactic II包括中音單體與中低音單體,兩者尺寸都是7吋,而高音單體則是Wilson Benesch自家製作的1吋絲質軟半球高音單體。好,從這裡您可以注意到一件很重要的事情:Wilson Benesch在Vector上面使用的單體全部都是「自家設計製造」!奇怪,難道以前不是這樣嗎?大部分是這樣沒錯,但是在Wide Bandwidth系列他們使用了日本Murata超高音,而在Geometry系列則全數使用Wilson Benesch自家單體。

全部單體都是自家設計製造

懂得製作單體很重要嗎?非常重要!因為單體可說是喇叭的靈魂所在,掌握單體等於掌握喇叭設計的關鍵因素。如果單體性能不夠好,靠分音器修正,或是在音箱上面琢磨,那都是緣木求魚,有時候甚至是削足適履。相反的,如果想要分音器變得簡單,或是讓箱體工作更單純、更輕鬆,能夠從單體的設計來調整參數,那事情就容易得多。

Wilson Benesch的Geometry系列全數使用自家設計製作的單體,圖中的25mm WB Semisphere高音頻率響應可達25kHz。

Vector的設計採用2.5音路,很多人都會覺得奇怪,人家不是2音路,就是3音路,怎麼會搞個2.5音路出來,這0.5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我們試著簡單的解釋,2音路就是高音和中低音之間,利用分音器的被動元件,以分頻點為基準,把高音單體向下延伸切掉,再把中低音單體向上的延伸切掉,讓高音與中低音重疊的頻率響應順暢連接。那三音路呢?道理一樣,但是分音器多了一個部分,處理中音單體與低音單體之間的銜接,一樣截低切高。那2.5音路呢?低音單體向上的延伸依然要切掉,但是中音單體向下的延伸不切斷,讓中低音往下的延伸一路低到單體的極限。換句話說,Vector的Tactic II 7吋中音單體,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那個中音單體在哪裡?在Vector上面很容易看,就是中間的那顆單體。如果您仔細觀察,Tactic II中音與Tactic II低音單體雖然同樣是由特殊聚丙烯抽絲、編織,再經固化而成的振膜,但是表面編織的纖維粗細不同,中音單體較細,低音單體較粗。如果我們用分頻點來看,Vector的分頻點分別是5kHz與500Hz,代表Tactic II 7吋中音單體,最高要負擔5kHz的頻率,而向下延伸則不止500Hz,而是到Tactic II中音往下延伸至自然衰減。那500Hz的分頻點做什麼用?那是讓Tactic II低音單體不要往上延伸,影響到中音單體的頻段。特別的是,Vector中音單體往上的分頻並非使用一般的分音器,而是採用Wilson Benesch特殊的機械分音技術,是靠單體本身的特性與音箱構造達到分頻的目的。這也就是說,這顆中音單體是直通設計,而不經過分音器。

Vector的中、低音部分使用Tactic II中音單體與Tactic II低音單體,雖然同樣是聚丙烯編織振膜,但是表面編織的纖維粗細不同,中音單體較細,低音單體較粗。

非常重視中高音的相位表現

5kHz的分頻點很有意思,代表Wilson Benesch非常重視中高音的相位表現。怎麼說?人耳對聲音相位最敏感的頻段在1.5kHz左右,為什麼是這個頻率?因為1.5kHz的聲波波長,大約和一般人兩個耳朵的間距相當,比1.5kHz頻率更高,波長就比人耳間距要短,我們會對聲音的方向性非常敏感。相反的,比1.5kHz更低,聲波波長就要比人耳間距更寬,我們對聲音的方向性就會變得越來越不敏感。所以,如果喇叭設計分頻點擺在1~2kHz,肯定很麻煩,因為只要有一點點相位誤差,耳朵馬上會感覺到不一樣的地方,就是這些相位的錯亂與變化,讓我們一聽就覺得:「這個聲音聽起來不真實。」

好吧,如果1.5kHz是分頻麻煩之處,那麼避開它就好。說得簡單,您用的單體性能有那麼好嗎?所以前面我才會說,喇叭的靈魂在單體,也難怪Wilson Benesch一直投入研發,就是要自己設計、製作單體。從分頻點來看,Tactic II中音單體的頻寬不僅在分頻點的500Hz~5kHz,而是要更寬,這樣才能有空間讓分音器去濾除額外頻率,其性能可見一斑。

Vector的箱體使用了許多不同的材質混搭而成,兩側的碳纖維面板,弧線拉得多漂亮,尾巴收在金屬製作的龍骨上,喇叭端子與低音反射孔的設計簡直是渾然天成。

Vector所使用Wilson Benesch自家單體,講究之處還包括磁力引擎。從絲質軟半球高音、Tactic II中音到Tactic II低音,全部使用強力釹磁鐵。釹磁鐵用在高音單體,並不稀奇,取其體積小且磁束密度高之優點,可是Wilson Benesch另有講究,他們把用了六個小尺寸釹磁鐵,採環狀排列,單體框架還以金屬CNC車製。這六個釹磁鐵並不是為了強化磁力,因為釹磁鐵本身磁力已經夠強,而是為了增加散熱面積,金屬框體與短號角,也都是用來幫助散熱。為什麼散熱這麼重要?因為釹磁鐵怕熱,溫度超過90度以上,磁力就會下降,所以良好的散熱,維持相對低的工作溫度,才能維持釹磁鐵的磁力工作線性。同樣的散熱設計,在中音與低音單體上面更為重要,所以Tactic II內部框體全部都是實心鋁合金CNC車製,目的也是為了幫釹磁鐵散熱。從Wilson Benesch重視磁力引擎散熱的設計,我們也看得出來,Vector的單體肯定很「耐操」。

用管機搭配Vector

來豐銘音響之前,我已經先看到Vector的照片,可是到了現場一看,這Vector比我的想像還要小一些,倒不是Vector真的那麼小,而是擺在豐銘音響開放的空間裡面,Vector看起來覺得不大,更何況Wilson Benesch自家Chimera還擺在前面,這麼一比較,Vector更顯得小了。感覺不大的Vector擺在大空間裡面,有什麼好擔心的?怕不夠力,沒辦法展現音樂的氣勢。豐銘音響的小翁也是藝高人膽大,把Vector和Chimera擺在同一陣線,還坐在相同的位置聆聽,這不是要折煞Vector嗎?怎麼跟大傢伙比呢?不管了,先聽在說。

試聽時所搭配的訊源為Audionet ART G3唱盤,外加EPX電源供應器,前級則是Audio Research的Reference 5 SE。

拿出CD準備試聽,順道看看豐銘擺出什麼好料,訊源是Audionet ART G2,外加EPX電源供應器,這是懂門道的搭配,ART G3本身已經夠好,加上專用電源,更能如虎添翼。擴大機倒有意思,大多數我會遇到的搭配,都是用德國Audionet,一方面是兩者聲底很搭,另一方面則是兩個品牌屬於同一個代理商,店家也樂於如此推廣,售後服務更單純。不過豐銘擺出來的卻是Audio Research(ARC),我很少有機會聽到Wilson Benesch搭配真空管機,這次來豐銘可算開了「耳界」。

用了哪些ARC?前級是Reference 5 SE,有些越級搭配了,如果用LS 27價格和Vector比較搭,但是豐銘是為了搞出好聲,這般越級一下,是為了探探Vector的實力如何。後級就和Vector價位比較速配了,選擇Reference 75,僅僅75瓦能不能搞定Vector?如果是一般居家空間,不超過十坪,Reference 75應該夠用,可是豐銘空間頗大,用75瓦來聽室內樂小品,問題不大,但是編制一大,後級的控制力就顯得虛弱了,像是播放魯普演奏的「舒曼鋼琴協奏曲」,力道催得兇一些,Reference 75就顯得有些力不從心,下盤有些混亂,幾張CD聽過,看到旁邊擺著Reference 210,就請小翁幫我換過。

Audio Research Reference 75立體聲後級擴大機。

Audio Research Reference 210單聲道後級擴大機。

優異的動態對比

換上Reference 210,這真空管機急不得,雖然功率比起Reference 75提升了大約三倍,可是開機之後還是得要等,我先放一些小品音樂,等待真空管暖機,打算大約十五分鐘之後再拿出考試片。在等待Reference 210熱機之時,我跟小翁說,豐銘這裡的整體聲音比起剛開店的時候好了許多,是不是哪裡有改變?小翁告訴我,基本上變化不大,但是他用的線材等級好了許多,這次搭配Vector,用的全都是Siltech與Crystal,有些是廠製線,有些是他自己進綑線製作的。

除了線材之外,小翁透露了一個只有豐銘音響才有的「祕訣」,就是Vector喇叭底下的實心石板。我靠近看了一下,外觀和常見的黑金石類似,但是小翁告訴我那叫做岩燒石,對音樂動態提升幫助很大,而且沒有副作用。小翁說一般一般常見的黑金石雖然也有提升頻寬的效果,但容易讓音樂顯得生硬,那就是副作用,這種黑色岩燒石則沒有副作用。除了黑色岩燒石之外,豐銘另外還有法寶,小翁還有一種米黃色的岩燒石,效果完全不一樣,他說可以「把晶體機變成管機的聲音」。真有這麼神奇?因為現場沒得比對,搬動Vector與底座又費力,我還是回頭專心工作試聽,這黑色與米黃色岩燒石的神奇效果比較,倒是可以另外找時間來試試看。

小翁透露了一個只有豐銘音響才有的「祕訣」,就是Vector喇叭底下的實心石板,外觀和常見的黑金石類似,但那叫做岩燒石,對音樂動態提升幫助很大,而且沒有副作用。

過了約莫十五分鐘,我想Reference 210應該已經進入狀況,工作溫度夠穩定了。拿出「舒曼鋼琴協奏曲」再試,果然,力道完全不一樣,舒曼這首鋼琴協奏曲,一開頭就火力全開,樂團Tutti轟然巨響,迎來鋼琴澎湃的回應,接著是木管群的主題,鋼琴再跟著回應,一段安靜的旋律交織,在進入高亢的樂段。這音樂精彩,可是音響可就難表現了,要忽然澎湃洶湧,考驗著喇叭的動態範圍。我要再次強調,動態範圍並不是大小聲,而是音量最大與最小的對比,如果喇叭大聲聽覺得吵,小聲聽又沒細節,代表動態範圍不夠,沒辦法拉開強弱的對比。用Vector來聽這首舒曼鋼琴協奏曲,樂團Tutti強奏活力十足,開大音量也不會軟腳,強悍地掀開協奏曲序幕,而接下來的木管群就像是繞指柔,軟綿綿地唱出浪漫的主題,Vector一樣細膩活生,木管群那悠揚的田園風格,有如輕風拂面,對比鋼琴一顆顆清晰又晶瑩剔透的音符,這不就是舒曼的浪漫性格嗎?


溫暖潤澤的聲底與延伸自然的低頻

一樣是「舒曼鋼琴協奏曲」,換上阿格麗希來比較Decca與DG錄音的差異,Vector的反應很好,DG的錄音比起Decca來得剛猛,配上阿格麗希暢快淋漓的爆發力,鋼琴強奏的分量更重、更快、更顯猛,而猛爆的鋼琴,對比後面柔美如歌一般的旋律,阿格麗希比起魯普更有戲劇性變化,而Vector準確的把兩位鋼琴家的差異,從錄音當中攫取出來,雖然我們回不到錄音的那個時空,但是Vector卻讓我們把這兩個時空拉在一起,讓兩位鋼琴家同場較勁。魯普的觸鍵渾圓大度,紳士一般的浪漫,顯得內斂而有省思,阿格麗希卻顯得熱情洋溢,燦爛耀眼。誰彈得比較好?沒有標準答案,我經常把這兩個版本想成舒曼與克拉拉各自的演奏,這樣不是更浪漫?

在豐銘音響,我靜靜地享受著舒曼的音符,Vector有的是溫暖潤澤的聲底,延伸自然的低頻,不僅有厚實的量感,而且反應速度很快,鋼琴收束自在,形體尺寸龐大且精巧,那是精緻的龐大,展現鋼琴應有的尺寸,而不是虛胖軟調的低頻。關鍵的中頻段一樣厚實,而且通透度夠高。您可以聽聽看郎朗與柏林愛樂合作的「普羅高菲夫第三號鋼琴協奏曲」第三樂章,音樂從木管群與弦樂撥奏輕快的開始,接著鋼琴怪異的琶音走進來,旋律越顯古怪,和聲一樣奇特,Vector把管弦樂團與鋼琴之間的呼應,表現得很好,因為聲底厚實,即便和聲古怪,也不覺尖銳刺耳,而是仔細地把聽覺集中在聲音的線條上,分辨奇異的音符。如果這段音樂還配上吵雜刺耳的喇叭,肯定馬上聽不下去,更不用說集中注意力在奇特的旋律與節奏了。

真實地聽見錄音的每一處細節

聽過郎朗,我一樣換上阿格麗希,那是當年她與夫婿杜特華合作的版本,EMI的老錄音,比起Sony的新錄音,一點也不遜色。從Vector身上,我們可以注意到EMI的老錄音甚至比Sony更為通透,但厚實度略為遜色。EMI版線條感更好,可是整弦樂群的氣勢比不上Sony。如果專注在鋼琴上面,阿格麗希的鋼琴線條感更清晰,觸鍵更乾脆,更俐落,而郎朗的版本則在節奏上面多了一些變化,細部的速度不一樣,更有古靈精怪的樣貌,而阿格麗希卻顯得更純粹,把古怪的音符整治得流暢滑順。誰比較好?一樣沒答案,但是透過Vector,我們可以很真實地聽見錄音的每一處細節,不用擔心聲音出來對不對,而是專心地關注演奏家究竟透過樂譜要傳達什麼樣的情緒。

在豐銘音響一整個下午,我聽了不止舒曼與普羅高菲夫的鋼琴協奏曲,我還聽了貝拉芳提的「Blues」、「悲慘世界」電影原聲帶、老虎魚DMM-SACD......等等,Vector真的是「聽什麼像什麼」,那不只是表面上的聲響重現,當我們從Vector身上獲得愈多音樂細節,我們越是能夠融入唱片錄音時的想像。如果您認為英國喇叭有著厚實溫暖的走向,是的,Vector確實夠溫暖、夠厚實,可是Vector同樣有著快速的暫態反應、開闊的頻率響應與真實的音色重現,把這些優點綜合起來,Vector確實不簡單,擁有它,大概除了管風琴之外,沒什麼音樂能夠難得倒它!

器材規格

型式:3單體2.5音路落地喇叭
使用單體:25mm WB Semisphere高音×1,170mm WB Tactic II中低音單體×1,170mm Tactic II低音單體×1
阻抗:6歐姆(最低4歐姆)
效率:89 dB
頻率響應:35Hz~25kHz -3dB
尺寸:910×230×370 mm(高×寬×深)
重量:31 kg
參考售價:鈦金屬烤漆版520,000元,實木貼皮+金屬白色烤漆版590,000元
進口總代理:百鳴
電話:(04)2463-7788
網址:www.currants.info

廣告
[新聞] 來聽義法西金曲-豐銘音響「秋之頌」音樂晚會
豐銘店主人小翁再度邀請到Buona Sera樂團,預計於9月24日(四)晚上7點舉辦一場別開生面的「秋之頌」義法西金曲音樂晚會。現場將演唱法文香頌-玫瑰人生(La vie en rose)、義大利爵士名曲-夏天(Estate)、西班牙文經典情歌-無盡的吻...《 全文

[新聞] 標榜親民路線-Wilson Benesch Square Two落地喇叭
英國Wilson Benesch旗下喇叭大多採弧形箱體設計,只有Square系列使用方正箱體設計反而顯得一支獨秀,簡單剛直的箱體線條多了幾分雋永韻味。這次要介紹的Square Two是Square Series 2系列當中最小的落地喇叭,身高不到一公尺適合一般家庭《 全文

[新聞] 著重中頻表現-Wilson Benesch Centre中置喇叭
2顆中低音單體中間夾1顆高音單體的中置喇叭,再怎麼看都會是MTM的兩音錄設計,但Wilson Benesch偏偏就不這麼做,其Odyssey系列下的Centre中置喇叭便是不折不扣的2.5音路設計,讓中央聲道也能具備更為厚實的中低頻表現。....《 全文

[新聞] Geometry旗艦再添新秀-Wilson Benesch Endeavour登場
[試聽報告] 新音樂生活-Audionet DNC串流播放機
[試聽報告] 有靈魂的聲音-楚培樂坊試聽JMR Bliss Silver
[專題報導] My系列即將到齊-Micromega原廠來訪
[試聽報告] 樹立新典範-試聽Wilson Benesch新旗艦Cardinal
[新聞] 承襲旗艦技術-Wilson Benesch Square Five
[新聞] 尖端設計-Wilson Benesch新旗艦The Cardinal
 
  
(多關鍵字搜尋時,請以半形「,」隔開) 
可升級 Exakt 的 Linn 119 被動書架喇叭
就可以建構出極為精簡又兼具強大功能的音樂播放系統。為兼顧非 Linn 生態系的一般用家之需求,Linn 也推出了被動式書架喇叭 119,讓任何發燒友也能享受 Linn 的美聲。...《 全文

Neotech NEP-3001G 電源線
國內自有品牌 Neotech 則是全球少數有能力自行生產 OCC 導體的線材廠,他們的 OCC 命名為 UPOCC,品質精純,備受肯定。最近 Neotech 又再開發出 G-UPOCC,結合石墨烯,讓 OCC 的性能獲得進一步的提...《 全文

丞遠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2007 Han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