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08/04/01發表,已被閱讀 63,092 次 |
分類:前級 |
 |
擔任音響評論的工作,經常需要更換器材聆聽,但重新「複習」同一部器材的機會並不多,原則上一部器材只會輪到手上一次,寫過評論後很難再遇到,不過自從創辦U-Audio之後,似乎這樣的機會多了起來,許多過去在「音響城邦」時代的器材,到現在仍是現役機種,而我也可以大方地把這些器材再拿來評論,Audio Research LS-26前級便是如此再次送到我的手上。
第一次接觸LS-26的時間算起來大約是一年多前,但今日的Audio Research卻有重大的改變。2008年CES展覽時,ARC首次搭配Sonus Faber Guarnari Momento書架喇叭展出,過去他們多使用Wilson Audio喇叭參展,我還問副總裁Terry Dorn怎麼這次展覽換上Sonus Faber喇叭,Terry還輕鬆地說這次他們想來點「輕鬆的演出」,所以不僅用義大利喇叭,還特別選書架型款式。沒想到CES才落幕,ARC便正式公布由投資集團購併,與Sonus Faber屬於同一國際企業集團,而Terry Dorn正式擔任新ARC的總裁。
還好,Terry在給我的E-mail當中特別說明,這次購併純粹是投資行為,ARC原有的團隊,包括研發、生產與銷售,全部不受影響,也不會因為購併而讓既有的代理關係改變,這點可以從原廠宣布的人事佈局看出來,幾乎所有人都留在原位,只有Terry高昇總裁,而創始大老William Johnson則擔任榮譽總裁,年逾八十的William這幾年身體不太好,常要動手術,Terry說這也是ARC要賣出股權的原因。
LS-26就像是一部「小REF3」
撇開公司經營權的變動,Hi End音響器材的好處,就是改款很慢,即使公司所屬有所改變,產品也還能維持一段時間的穩定性。LS-26前級是Audio Research家族裡的老二,上面還有大哥Reference 3。與REF3的盛名比較起來,LS-26的名氣似乎沒那麼大,光環與風采似乎都被REF 3搶走了,甚至有人把REF3評為「有史以來聽過最好的前級擴大機」,如此一來,屈居第二的LS-26顯得更弱勢。
既然在聲音的表現,已經難以追上REF3,我們還需要仔細研究LS-26嗎?Hi End音響的道理經常是「一分貨、十分價」,在追求從A到A+的過程中,雖然僅是小小的聲音提升,可能就要花費不少金錢,而獲得的音質提升,很難以金錢相對應衡量,而是要花更多的錢,追求那「一點點的好」。LS-26與REF3的差異大概和這個道理一樣,REF3肯定是最好的ARC前級,但LS-26卻以更低的身價,達到「很接近」REF3的聲音表現。在ARC自家的文宣都說LS-26就像是一部「小REF3」。
LS系列前級在ARC家族裡,代表純高電平放大前級擴大機,如果內建唱頭放大者,稱為SP系列。作為LS系列最新的一部前級擴大機,LS-26明顯地屬於改朝換代的作品。首先從外觀來看,過去ARC前級多使用「鴨舌式」撥桿開關,LS-26則換上了按鍵式的開關,搭配大型Vacuum-florescent顯示幕,這些都是繼承REF3的新特色。新型顯示幕字體大,好閱讀,同時也可顯示真空管使用的時數,幾時該換真空管,用看的就知道,不用費功夫拔下來測量。這兩項外觀上的改變,都和LS-25差異很大,代表LS-26邁向新世代的特點。
改用Electro Harmonix 6H30真空管
在內部線路上,LS-26也向Reference系列看齊。過去LS系列多使用12AX7訊號管,LS-26則換上了與REF3相同的Electro Harmonix 6H30訊號管,作為增益級,至於電源供應與穩壓則採用晶體線路,所以ARC把LS-26稱為混合式線路Hybrid前級。音量控制部分也換上和REF3相近的數位音控,共有104級,可以精密切換音量。正面旋鈕有兩個顏色可選,包括銀白色與燻黑色,一般傳統ARC前級都用燻黑色,銀色版本顯得較為亮眼,但無論選哪一個版本,價格理當相同。
6H30從Reference系列開始應用以後,這幾年新推出的ARC前級,幾乎都逐步換上6H30。換用6H30真空管的LS-26在性能表現上提升許多,像是頻率響應,一舉拉到160kHz,比起LS-25的100kHz還要好上一大截,也只比REF3的200kHz略遜一籌。失真率則比照REF3,為0.01%,在真空管前級的世界裡已經是相當優秀的數據表現了。繼承REF3線路特點的LS-26,同樣也在輸入負載耐壓程度上有顯著的提升,比舊款增加了約71%,換句話說,LS-26就算搭配輸出增益較高的CD或DAC,也能維持不失真,整體訊噪比也會更好。
中性、清澈、無染的現代音色
從線路特徵來看,LS-26不僅繼承ARC一貫「High Definition」的路線,也因為繼承REF3的研究成果,進一步在輸入容許度和訊噪比方面,有著明顯的提升。不過,從長期接觸ARC的產品的經驗來說,千萬不要把ARC當作一般真空管機來看待,他們雖然使用真空管作為放大元件,但骨子裡他們追求的音樂重播表現是「High Definition」,也就是中性、清澈、無染。我記得走訪ARC原廠時,和現任總裁Terry聊起ARC對聲音的堅持,讓ARC不太容易打開日本市場,雖然日本人很喜歡真空管機,但他們喜歡的管機是濃郁走向,要帶有一點懷舊味道,相較之下,ARC的真空管機音質音色顯得過於現代,但ARC又不喜歡走花俏的造型,這樣「外觀古樸,聲音現代」的定位,使得日本一直是ARC在國際市場上銷售的痛處,不過相較之下,ARC在台灣則是非常好,長期以來培養了不少忠實的使用者。
為了迎接LS-26,我準備了Avalon Indra喇叭與之相配,後級則是ARC自家的Reference 110,訊源使用dCS Puccini CD/SACD唱盤,聆聽地點則是U-Audio的試聽室。
LS-26延續著ARC的設計傳統,看起來不花俏,但很耐看,使用也很直覺,背板上佈滿了平衡與非平衡端子。在ARC的觀念中,真平衡線路才是追求「High Definition」的王道,所以建議用家最好使用平衡連接。由於採用真平衡線路,所以平衡連接的增益比非平衡大一倍,相對的,採用平衡連接時,音像形體與聲音密度都會顯得更飽滿。
健康的龐大規模感
在實際聆聽時,無論以平衡連接,或是非平衡連接,LS-26都擁有健康的龐大規模感。怎麼說「健康的龐大」呢?在老真空管機當中,音像通常會顯得較為龐大,讓音樂的主角凸顯,但相對的細節少一些,給人見樹不見林的感受,LS-26雖然音像稍稍龐大,但細節的掌握絕佳,在音樂主體之外,你還可以發現許許多多聲音細節,營造出鮮活的現場感。譬如Bill Evans的「Waltz for Debbie」,錄音當中不僅有樂手的演出,還把現場的各種細節一併收錄,如果少了這些現場空間的細微聲響,Bill Evans的音樂主奏已經夠迷人了,但LS-26重現的各種錄音細節,卻彷彿把人的情緒帶領至Village Vanguard的現場。
LS-26這種「健康的龐大」,還可以用攝影來比喻。很多剛玩攝影的朋友都喜歡大光圈鏡頭,不僅可以縮短快門時間,也可以拍出主體明顯而背景模糊的照片,尤其拍攝人像時,大光圈的好處更是明顯。但是如果保留最多的細節,適度地縮小光圈,才能夠把景深延伸,把更多的細節入鏡。這好像我們在聆聽「當鋪爵士」時,如果少了小酒館裡面的聽眾的聲響細節,即使音樂主題明顯,也無法盡顯現場錄音的真實感。在LS-26上面,略大的音樂主體配上豐富的細節,就像是使用頂級鏡頭,把光圈適度縮小一般,同時掌握了音樂主題和細節。
擁有三段增益設定
此外LS-26使用上還有方便之處,就是三段增益設定,共分為高、中、低三段,搭配器材時更有彈性。切換在高增益段,音像會顯得飽滿雄壯,動態起伏龐大,LS-26那種「健康的龐大」感受,就會更為明顯。而低增益段的音樂規模雖然稍小,但質地嬌嫩可人又細膩,音樂細節更為豐富。若是切換在中增益,則走中庸之道,兩者兼顧。不過究竟哪一段比較好聽,還是要看器材的搭配,這包括訊源與後級都要一併考慮。總之,三段增益可調,讓LS-26就像是擁有三種個性的前級一般,既有雄壯威武,也能小鳥依人,就看用家怎麼搭配調整。
聲音厚實又能兼顧細節
聲音底子比別人厚實,又能兼顧音樂細節的LS-26,播放起各種音樂起來,都能帶來暢快淋漓的新鮮感,即使是已經很熟悉的唱片,也都能聽出新鮮的味道。像是Rebecca Pigeon的「大烏鴉」裡面,那首「Spanish Harlem」裡面有著牛筋味十足的低音大提琴撥奏,輕巧的鋼琴伴奏,伴隨著Rebecca Piegon清麗脫俗的歌聲,交織出美麗的音樂畫面,在LS-26上面聽來就是那麼地真實,低音大提琴厚實的質地,卻不失彈跳力道,演唱者的形體凝聚而浮凸,就像是站在面前演唱一般,歌聲聽起來逼真而有神韻。
把音樂唱得光彩亮麗
由於LS-26搭配著dCS Puccini CD/SACD,我不禁想多挑選一些SACD來試聽。譬如Lining Stereo再版的「孟德爾頌義大利交響曲」,如果音響播放起來沒有光澤,那麼「義大利」的風情便會減損許多,而LS-26就是能把音樂唱得光彩亮麗,卻又不覺得刺耳難耐。銅管與弦樂相互輝映,在「義大利」交響曲當中,多有相呼應的樂段,掀起一波波的音樂高潮,我不禁將音量開得很大,LS-26也能比例地放大音場寬度與深度,展現龐大而有質感的音樂氣魄。我想,dCS Puccini唱盤和後級REF 110功不可沒,而搭配的喇叭Avalon Indra更是功臣,在絕佳的前後端音響器材搭配下,LS-26展現出優秀的音響實力。
無論是小巧可人的室內樂,或是龐大絕倫的交響樂,LS-26都能恰如其分地掌握住主體和細節的均衡。像是傅聰演奏的「Debussy: Complete Preludes and Etudes」(Meridian CDE 84483/4-2),以前我總覺得這張唱片錄得有點暗,少了些生氣,但是現在用LS-26搭配著Puccini、REF 110與Indra聽起來,卻顯得趣味盎然。傅聰的演奏沈穩而細膩,以前我沒能靜下心來好好欣賞,只覺得鋼琴音色沒有那麼明亮,少了些德布西的炫麗光彩,現在聽起來,卻是如行雲流水般,音響系統營造出深邃的背景,讓音樂聽起來更沈、更幽雅,彷如在林間小徑尋訪一般,帶給人恬靜而舒適的感受。
氣吞山河般的霸氣
換上龐大的曲目,LS-26更是展現氣吞山河般的霸氣!阿巴多在2002年重新指揮柏林愛樂演出的「馬勒第六號交響曲」,被德國音樂媒體稱為「王者再臨」,這張唱片不僅是阿巴多和柏林愛樂精彩的演出,同時也是絕佳的音響試金石。馬勒的樂團配器通常特別龐大,如果沒有優秀的音響系統配合,恐怕很多人都無法領略馬勒音樂的美好之處。音樂從弦樂群開始一波強似一波,揭開音樂的高潮,在銅管的喝采聲中轉入慢板,LS-26清晰的動態起伏,把阿巴多想表達的音樂情緒,活生地展現出來,彷彿我們可以想見指揮棒在空中飛舞一般,不禁跟著手舞足蹈起來。
作為ARC前級的第二號人物,LS-26具備把音樂唱得「健康的龐大」,這樣的音樂重播個性,並不是隨處可得,而是ARC經歷三十多年的淬煉,去蕪存菁,為愛樂者所製作的瑰寶。對於追求頂峰者,REF3前級可能還是唯一的選擇,但是若僅是為了美好的音樂聆聽經驗,LS-26足矣!
Audio Research LS-26器材規格
型式:真空管前級擴大機 使用真空管:6H30×2 輸入端子:平衡/非平衡8組 輸入阻抗:平衡120kΩ/非平衡60kΩ 訊噪比:100dbB 頻率響應:0.2~160kHz(+/-3dB) 尺寸/重量:480×525×305mm(寬×高×深)/7.5公斤 參考售價:逕洽代理商 進口總代理:鈦孚 電話:(02)2570-0395
|
 |
|
|
 |
Accuphase DF-75 數位分音器
Accuphase 首款數位電子分音器 DF-35 在 1999 年便已問世,多年來經過數代更迭,至這款 DF-75 已是第五代機種,它能做 4 路分音,數位輸入或類比輸入皆可,不論 A/D 還是 D/A 電路的性能都較前代有所...《 全文 》 |
|
Harman Kardon Enchant 全套試聽
簡單、易用、不麻煩,是 Soundbar 攻城掠地的絕招,可是,以前講到 Soundbar,大部分人都會說,聲音效果比不上傳統喇叭,但是,科技總是來自人性,Harman Kardon 新推出的 Enchant,打破了...《 全文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