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1/09/02發表,已被閱讀 24,841 次 |
分類:線材 |
 |
初入門音響的朋友應該都知道Logic這個牌子,他們家那部A-35綜合擴大機可說是許多人進入音響世界的敲門磚,價格不貴,但聲音表現很有水準,只是35瓦輸出功率略微受限。Audiopoint這個品牌與Logic系出同源,但品牌定位不同,Audiopoint走進階路線,用料做工都更為精緻,價格也略高,但依然強調物超所值。這次試聽的M3電源線,可是Audiopoint精心籌劃的新作品,原廠寄與厚望,聲音表現確實可稱得上同價位帶的優等生。
花費一年時間研發試聽
M3電源線外表不顯特別粗壯,不過電源線公母頭的部份都和一般電源線不太一樣,好像長出了肌肉一般,壯了一些,線材光用看的,很難尋出端倪,內中奧妙還是得問原廠。Audiopoint可說是道地的「台灣設計、台灣生產」,主事者謝則偉投入研發與製造多年,累積了許許多多調音技術與Know-how,一點一滴都注入Audiopoint的產品研發當中。
謝先生說為了M3,他花了一年的時間研究,製作了二十多條試做線,反覆實驗比較,從導體材料、結構、銲錫,一路到最終調音校正,全部是謝則偉先生的心血。我可以想像他在自己的工作室裡面,反覆試聽比較找出最佳搭配組合的過程,肯定是艱辛的,就算只是銲錫比例的些許變化,謝先生也要找出最好的配方,而這些細微的差距並不是儀器所可以測量,而是要靠耳朵反覆聆聽才能找出答案,可以想像這是一項非常耗時費力的工作。不過謝先生的努力還是有回報的,據說高傳真雜誌蒲總編輯聽過M3之後,大力讚賞,認為M3有資格與十萬元等級電源線挑戰,看來這條M3的聲音表現不簡單。
重視結構的M3
外表看不出M3的複雜之處,於是請Audiopoint傳來內部相關結構資料。根據原廠提供的資料顯示,M3使用4N OFC導體與4N OCC,不過結構沒那麼簡單,選用0.12平方釐米的4N OFC以32芯絞繞,再加上0.6平方釐米單芯4N OCC導體,這兩種導體絞繞之後構成M3的正負極,地線則使用0.16平方釐米41芯的4N OFC鍍錫銅線。內部避震以棉線加上抗靜電軟質PVC,然後以玻璃纖維與鍍錫銅網作射頻干擾的屏蔽,最外層是用抗靜電彈性線編織層,就是我們看到M3最外層摸起來有些像棉線的批覆,原來這不是普通的棉線,而是具備避震與調音功能的彈性線編織層。
不過公母頭長得「頭好壯壯」的部份,Audiopoint沒講清楚,只說內中藏著抗射頻干擾與特殊調音處理,葫蘆裡賣的藥還是沒講。M3完成之後還不能出廠,Audiopoint還拿去作-196度「超深冷處理」,先不管超冷處理的效果如何,光這個程序成本就要花不少,看得出來謝先生為了打造Audiopoint「高貴不貴」的品牌形象,下了不少苦功。
原廠提供有關M3的設計表過,接下來該是實地試聽了。M3剛送來編輯部拍照之後,剛好First Watt M2後級剛到,隨手接上去試聽,同時Run後級與電源線。乍聽之下沒有覺得特別明顯的好處,只覺得聲音很順,不過M3電源線與M2後級對我來說,都是陌生的器材,第一印象做不得準。隔了一兩個星期,我想M3應該已經「進入狀況了」,拆下來帶回家好好聽。在家裡面搭配的是Electrocompaniet 4.8前級,也試著換在North Star Design 192轉盤與USB DAC 32上面聽,不過我的後級Nu Force R18是單聲道設計,而手上沒有兩條M3,所以後級這一段搭配只好作罷。
滑順自然的音樂線條
一般台灣設計的線材,經常偏重低頻表現,我也經常和國內設計線材的廠商溝通,音樂並不是有砰砰叫的低頻才聽得過癮,更重要的是找出均衡的音樂重現,不過消費者似乎還是偏好龐大厚重的低頻,以為這樣才是「升級」。我印象中以前試聽謝先生設計的平價線材,低頻著墨也較多,不過這次的M3倒是開竅了,它沒有一聽就覺得低頻像吃了大力丸一般膨脹起來的效果,取而代之的是更為滑順的音樂線條。
重點來了,音樂的線條感是很難表現的一環,線條清晰了,有時候會顯得瘦,那又不好,線條模糊了,音樂很柔很順,但是複雜的音樂場面常常會覺得糾結不清,那又亂了調。M3巧妙地取得「中道」,說起線條清晰,聽「貝多芬大提琴與鋼琴奏鳴曲」時,大提琴的旋律柔中帶剛,那牛筋震動與松香飄散的氣質真不錯,但輪到鋼琴表現的時候,音符的顆粒感與鋼琴樂器的形體尺寸,M3也表現得很好。或者說,大提琴重視的是線條的清晰與流暢,鋼琴則重顆粒感與龐大的聲響,兩者在音響效果表現的方向不太一樣,要取那一個方向,靠的是設計者的巧思與抉擇,而M3似乎兩者並重,提琴線條感不錯,鋼琴顆粒感與重量感也好,居中獲得巧妙的平衡。
走中道路線的聲音
當然,誇獎M3走了漂亮的中道,也產生了另一個問題,M3似乎少了一些自我的個性,或著說原廠把M3的個性磨得很平,幾乎沒什麼自己的聲音味道。這可不是說音樂聽起來索然無味,而是沒有太多加料的色彩,反而更貼近錄音的本質。我想舉陳必先的巴哈錄音「Die Kunst Der Fuge」,精彩的賦格從極為簡單的音樂開始,一路堆疊,呈現複音音樂的和聲之美,最後再回到簡單的主旋律,再堆疊發展,代表另一段賦格的開始。這張錄音清爽自然,是很有歐陸風格的唱片,用M3來聽,錄音中的清爽自在,表情自然,我其實很難清楚描述M3究竟增加了哪些「音響性」?不過M3呈現的音樂卻是很自然、很舒服、很耐聽,如果您要解釋為「音樂性」,我也不反對,只是覺得這樣的形容詞有些籠統,稍不精確。
說實在的,要描述M3的走向不容易,它不顯得特別厚重,但音符頗有份量,它也沒有穿牆而過的深遠音場,但音場的呈現仍頗為自然,或者說,M3沒有特別誇張的表現,也沒有哪裡特別突出,整體音樂聽起來就很順很耐聽。還有,M3的聲音毛邊很少,這可能是原廠調音的功夫,透過結構與避震修平質地粗糙之處,留下純度夠高的音符。我前一陣子才收到小林研一郎指揮,清水和音演奏的「柴可夫斯基第一號鋼琴協奏曲」,這首鋼琴協奏曲的氣勢一開場就很龐大,銅管倏然而至,樂團猛力齊奏,接下來鋼琴接手,交響樂團則以柔和面貌出現,這剛與柔的交織,構成導奏迷人的特徵。搭配M3試聽,銅管嘹亮而不刺激,厚中透亮,確實有著高價線的風範,而鋼琴演奏力道充沛,音符還帶著水分,這樣音樂廳起來舊部會乾澀,而導奏當中許多如華彩樂段的演出,鋼琴晶晶亮亮的,M3都傳神地呈現出鋼琴演奏者所要表現的旨趣,相當稱職。
不妨親身試聽體驗
或許有些朋友對Audiopoint還不太熟悉,M3的身價又已經走到了「進階版」,不夠熟又要下手,實在有些遲疑。原廠宣稱M3希望挑戰十萬元等級電源線,雖是宣傳之辭,但實際試聽之後,M3有著相當不錯的水準,它不是追高補低的「調音線材」,M3本身有著均衡的表現,而且帶著適當的柔順感。如果讀者對M3聲音有所好奇,想親身體驗看看,沒問題,Audiopoint是台灣在地的廠家,去謝先生的工作室走一趟,肯定可以實際聆賞M3,順便向謝先生討教「調音之道」。
廠商資訊
參考定價:19,500元 (人民幣:5,500元)
總代理:偉盛 電話:(02)8953-8616 網址: www.logic-audio.com.tw
|
 |
|
|
 |
試聽 BLUESOUND NODE ICON
沒錯,標題真的是「999 美金的旗艦串流播放機」,當我拿到加拿大 BLUESOUND 在 2024 年底最新推出的 NODE ICON,才開箱牛刀小試一下,直覺這可能是同價位的殺手級產品,要搶當 C/P 值冠軍...《 全文 》 |
|
2025 高雄音響展紀念 CD
2025 年高雄音響圓山 Hi End 音響大展,即將在 4 月 10 日(四)~ 4 月 13 日(日)舉辦,依照慣例,主辦單位會精心準備紀念 CD,作為購票看展的「伴手禮」,同時為音響展催票。...
《 全文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