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05發表,已被閱讀 9,263 分類:喇叭
Burmester B28 落地喇叭 「這喇叭也太漂亮了吧!」當我們幾個人合力把 Burmester B28 從箱中取出,拉開黑色布罩後,不禁讚嘆了起來。這對白色的 B28,箱體表面以平光處理,塗裝均勻細緻,觸感細膩,視覺上則高雅大方。鋁合金前障板沒有多餘的設計,表面做出緞面拉細髮絲紋處理,邊緣則有切合箱體線條的切角,讓鋁合金前障板與喇叭箱體完全無縫相接,融為一體。低音單體外圍也加上同樣的鋁合金飾圈,箱體下方露出纖薄的鋁合金底座。喇叭上看不到一顆螺絲,也看不到多餘的裝飾,線條俐落而硬朗,設計簡約卻精緻,周身上下散發著雍容和自信。這 Burmester B28 真是漂亮。


定義 High End 音響的終極目的--帶來最大的感動

作為德國最具代表性的奢華品牌之一,Burmester 長年盤據德國媒體的奢侈品品牌榜單。他們這些年更積極展開異業結盟,最顯著的例子就是與 Farrari、Bugatti、Porsche、Mercedez Benz 等豪門車廠合作,在這些名貴車輛上植入 Burmester 的音響。另一方面,他們也把一些精品品牌的元素轉化成某種個性化的設計,表現於 Burmester 音響上,在在強化主人的獨到品味。

Burmester 固然樂於為金字塔頂端的消費者打造「Bespoke」訂製意味的奢華產品,他們也將產品線向下延伸,試圖涵蓋整個 High End 音響市場,兼有「可負擔的 High End 音響」;Classic Line 和 Phase 3 系列便是消費者最容易觸及的 Burmester。在喇叭方面,B18、B28 這兩款定價在百萬以下的喇叭,也同屬此類。B18 出的比較早,與書架款喇叭 B10 同期推出。相隔五年,Burmester 才又推出更高階的 B28 和 B38,補充了產品線的空缺;向上,與 BA 和 BC 系列接軌,向下,則是 B18 的進階選擇。

B28 確實漂亮,而且很漂亮。你倒是告訴我:Burmester 哪件產品不好看呢?但他們的東西可不只是好看,在聲音表現上也有他們的堅持。所有電路和聲學上的技術和設計,以及反映在規格上的優勢和成就,都是為了一個簡單的目的 —— 音樂要能感動人。


AMT 氣動高音,搭配 170mm 玻璃纖維振膜中音與低音

四單體三音路配置的 B28,高音單體採用 Burmester 喇叭上常見的 AMT 氣動高音,振膜本身的內阻經過優化,性質穩定且有彈性。較窄的寬度,以及通過鋁合金前障板切削出來的導波器,不僅能以發出清晰、透明、快速的聲音,且具有更好的水平方性擴散性。

氣動高音下方的三只單體看起來都很像,但實際的作用不同。緊鄰高音的是中音單體,用的是玻璃纖維振膜,本身具有質量輕、材質硬的特性。配合背後強力的磁鐵與大尺寸音圈的驅動,有助於再生豐富細節。下方兩顆搭配鋁合金飾環、尺寸同為 170mm 的單體則是低音,振膜用的也是玻璃纖維,採長衝程設計,搭配強磁系統與低音反射式的箱體,可以發出深沉且準確的低音。


箱體外面好看,學問和 know how 都藏在裡面

單看外觀,只知喇叭很好看,其實 B28 的箱體沒那麼簡單。首先,它每個單體都有獨立的腔室空間,避免彼此的背波干擾,兩個低音也有各自的低音反射孔,確保低音相位。中高音也是一個獨立的密閉腔室,避免低音背波濁化中高頻再生。其次,低音反射孔的通道,也採用了質地硬、表面光滑的管子,這有助於氣流的導流。再者,Burmester 避免在箱體內壁大量鋪設吸音棉,僅在特定位置節制地裝設吸音材料。還有,為保持箱體的穩定度,降低諧震,設計有支撐結構。最後,分音器位於箱體底部,同樣裝載於獨立的空間,避免喇叭背波振動造成麥克風效應。看得見的部分做得好看,看不見的部分藏著技術,這就是 Burmester。



好料慢燉打造理想分音器

Burmester 採用較為簡單的濾波架構,以求最小的相位飄移。不過,他們大量選用了 Mundorf 的電容、電阻、電感,Burmester 下好料從不手軟。分音器設計絕非跟隨教科書依樣畫葫、用上發燒零件,聲音就會好。還需要花時間慢慢聽、慢慢試、慢慢調,才能得到最理想、最低電磁干擾的分音拓撲。


空間適應撥桿,可微增低頻量感

由於分音器位於喇叭底部,喇叭端子也安排在背後靠底部的位置。這樣一來,安裝喇叭線比較不會有因重力而向下拉扯。大型喇叭端子旋鈕(應是 Mundorf 製品),轉動手感很好,方便確實鎖緊。兩組喇叭端子,將低音與高音分開,用家還有 bi-wire 或 bi-amp 的應用選擇。如果簡單一點,只用單線連接,原廠附的銅片很厚實,根本就是「銅板」或「銅條」,讓人看著就覺得心安。喇叭端子旁有一個搖頭撥桿,這個 Room Adaption 功能,可用來調節低音量感。切到「-」時為自然狀態,切到「+」時則會針對 120Hz 以下頻段微增 2.5dB。


聲音精緻、細膩,又大氣、從容,聚焦感佳,成像清楚

我在 U-Audio 的試聽室,將喇叭拉開 2.3 米的間距,並調整座位到與喇叭構成正三角形的頂點。背後的低音調節撥桿按照建議切到「-」的位置,也就是不做任何低音的增補,反射孔都完全敞開,不塞入海綿墊(原廠有附),讓 B28 以最自然的方式發聲。我為它搭配兩組擴大機,一是 Accuphase E-4000 綜合擴大機,AB 類放大,對應 4 歐姆喇叭為 260W 輸出;另一組是 Electrocompaniet EC 4.8 前級與 Ray Audio 的 KT150 後級。訊源則是 YBA CDT450 轉盤配 Merging NADAC 數類轉換器。

B28 的聲音就像它的外觀一樣,精緻、細膩,卻又大氣、從容,它能描述微小的細節,又能重現宏大的場面,它能讓你見樹又見枝葉,還能看見一片森林。B28 的音色中性、自然,反應速度快,流暢且充滿活力。不管播放任何類型的音樂,B28 都能帶來豐富的聆聽趣味。

B28 的聚焦感很好,即便喇叭不做任何內傾,仍舊可以構成清晰的音像。加一點 toe in,線條則更銳利一些。不加 toe in,空間感更開闊自然,聲音聽起來更輕鬆。如果追求清楚的線條和更浮凸的立體音像,朝內 toe in 一點即可。


聲部層次清楚,樂器形貌鮮明,強勢合奏聽來也輕鬆

Reference Recording 的「Tutti」示範片就足以讓 B28 展現它的說服力。在林姆斯基高沙可夫的「不倒翁之舞」這首活潑的舞曲裡,作曲家以充滿色彩和明快節奏,帶來充滿畫面感的音樂。B28 梳理出一個清晰的舞台畫面,聲部層次清楚分明,獨奏木管有著鮮明的形貌,樂團的合奏也維持著清晰的聲音組織,畫面感就是這麼來的。至於曲中佈局的豐富打擊樂,賦予音樂活潑熱鬧的氣質,沉重的大鼓則紮下穩固下盤。同樣繽紛活潑的,是布魯克納的第九號交響曲第二樂章。在木管的長音下,弦樂以撥奏展開,隨後則是如海濤般一波波湧來的固定音型樂句,在布魯克納擅長的漸強和突強處理下,塑造出音樂的張力。在休止後突然而起的強奏,緊緊抓住聽者的情緒,這是布魯克納音樂的魔力之所在。B28 單體尺寸不大,箱體其實也不算太大,但是能量豐沛,面對這些強勢的合奏,聽起來反倒如四兩撥千斤般,在動靜之間,維持一派氣定神閑。


鋼琴琴音溫潤如玉,清雅柔和

B28 的精緻感可由貝多芬第四號鋼琴協奏曲來說明。這是一首極富詩意,內斂而優雅的協奏曲,是貝多芬協奏曲作品中,最得我心喜愛的一闕。我以 B28 播放 Lahav Shani 指揮鹿特丹愛樂管弦樂團演出的錄音,Lahav Shani 身兼指揮和鋼琴演奏。第一樂章一開頭就是由鋼琴揭開序幕,帶著冥想氣質的音符,為整首曲子定了調。貝多芬在這個樂章裡,讓鋼琴負責長篇幅的主題群獨奏,許多幻想風格的快速音群,華麗地在高低之間徘徊遊走,像是隨波逐流,又似御風飛翔。聽那溫潤如玉的琴音,清雅柔和,微微燦放的光澤,讓聲音呈現出高雅貴氣。B28 的這個氣動式高音,在與中音的相輔相成下,賦予這些琴音絕佳的基礎,既顯出圓潤如珠的顆粒質地,又帶有溫柔的光澤。會毛躁嗎?完全沒有。會搶耳嗎?完全沒有。B28 展現出的鋼琴光澤和輝彩是柔和的,甚至可說有點內斂,恰與貝多芬這首協奏曲的氣質相符。

我也喜歡 B28 用豐富的資訊所堆疊出來的畫面感。在記述前一張 RR「Tutti」合集的聽感時,我就說過 B28 給了很明確清晰的音樂畫面。音樂是聲音所組成的,是用耳朵聽的,可是,我們的大腦會根據經驗為我們構築一種虛擬的畫面。B28 給出的資訊夠多,所以,要「看見」這音樂的畫面,並不困難。這個畫面,不僅有Shani 的觸鍵、彈奏、姿態,更有舞台的空間延展;這畫面真的精彩。


調整低音量感,變出不同的音樂風貌

至於第二樂章,那個低音弦樂和鋼琴的對話,兩種截然不同的氣質和語調,構成強烈的對比。B28 的低音在我預先的設定下,是相當節制的。聽第一樂章,展現那高貴與睿智一點沒有問題。可是到了第二樂章,我想聽見更強烈更寬幅的對比,所以我起身去把低音量感調到「+」的位置。哎呀,這麼一動,120Hz 以下的低音增加了 2.5dB,就讓低音弦樂的應答表情更兇惡一些,也在在塑造了鋼琴這面的從容。這樣鋼琴會比較暗嗎?貴氣會少嗎?第三樂章足以排除這疑問。鋼琴以明亮高亢的音調回應樂團小聲的主題暗示後,那個色彩、那個亮度、那個琴韻,還是跟以前一樣美。有趣,一對喇叭,兩種聽法。雖然原廠說這是「空間調整」的功能,聽音樂時,也可一用,讓聽音樂更富樂趣。

明確而豐富的音樂訊息,描繪出畫面,抒發出情感

在播放室內樂時,聚焦在少數幾件樂器上,更容易顯出器材對聲音質地的描繪能力。我更喜讓 B28 在略加 toe in 的情形下來播放室內樂。更明亮的聲音,可為器樂增添一點高貴的質感。不但反射的光影能提供精品一定的奢華感,在聲音上也是這樣,高頻的表現也會影響聲音質感。聽 Liza Ferschtman 和 Inon Barnatan 合演的貝多芬第十號小提琴奏鳴曲,這張錄音直接,錄音本身電平大一點,聲音顯得飽滿,但細節資訊仍舊很多。B28 給出了真切的小提琴樣貌,該是活潑熱情如第一樂章,或溫柔平靜如第二樂章,又或是奔放狂野如第三樂章,抑或是洋溢幸福的第四樂章,那些琴音所帶來的情緒都因著明確並完整的訊息而得到完整的傳達。這琴音不但清晰,細節充足,而且帶有健康良好的厚度,這是真實感的基礎;B28 這個中音單體實在功不可沒。


聲音自然,呈現均衡美感

前面提到關於「低頻增量」撥桿的應用,在聽爵士、流行、搖滾樂時,如果在「-」的位置聽不夠過癮,也可試試看切到「+」的位置,這將讓貝斯、鼓聲更顯著。以 Oscar Peterson Trio 的「We Get Requests」這張經典專輯為例。爵士三重奏的配器簡單,而且 Oscar Peterson 的音樂易聽好懂,任誰聽了都愛,在驗證 B28 的聲音表現時,有種「類室內樂」的效果。「Quiet Nights of Quiet Stars」一曲開頭,鋼琴一聲刷弦後,右方傳來低音提琴的撥奏,接著左邊的鼓組也跟著啟動。倘若撥桿切在「-」的位置,音樂聽起來比較爽朗,鋼琴的角色會更突出一點;要是撥桿切到「+」,低音提琴的厚度增加,形體感更好,鼓組也會更靠前一些;前者聲音爽朗,後者音樂躍動感更足。U-Audio 的試聽室超過 20 坪,有足夠的空間可以吞吐能量,低頻駐波的問題微乎其微,倒是若低頻不夠,能量不足,就得拉近距離來聽。Burmester B28 不算大喇叭,但是大聲唱歌的平衡感依舊很好,加上這個低頻增量的設計,在這樣的大空間裡聽,我更偏好「加點料」。

聽這三重奏的三件樂器,各據一方,且各有揮灑的餘地。在低頻不增量的情況下(撥桿在「-」的位置),低音提琴演湊時的聲音細節足,紋理清楚,無論是琴弦震動或琴身共鳴的質感,都表現得很到位。播放低音提琴時最怕有轟鳴甕聲,在此也找不著;B28 聲音的確自然。至於鼓組,無論是銅鈸輕敲的金屬輝彩,或是鼓聲的撞擊彈性,也能容易辨明。Oscar Peterson 的鋼琴音色溫暖,顆粒飽滿,那鋼琴聽起來實在舒服。三重奏樂器質感最鮮明,也最惹人注意的,莫過於「You Look Good to Me」一曲,開頭低音提琴的拉奏配合銅鈸的聲響,以及隨後加入的鋼琴,真是道盡均衡之美的意義。這張唱片是經典,這首曲子是經典,B28 把這經典演繹得讓人毫不懷疑這是經典演奏。


放起搖滾樂,依然延續著創辦人無畏的精神

再用一張經典唱片來說明 B28 的表現—Dire Straits 的「Love Over Gold」。「Telegraph Road」這首了不起的歌曲,長度逼近 15 分鐘,在流行音樂裡十分不尋常。可是,Mark Knopfler 硬是在曲子裡展現了他強大的編曲能力,配合這曲子像是詩,又像是故事一樣的意境,Knopfler 化身說書人,講著電報路上的時空景致。歌曲在平靜與激昂間變化著,在合奏與獨走之間開創出這條路上的風景。鼓聲爽朗而結實,電吉他色彩斑斕,合成器與鍵盤的音效變化多端,Knopfler 的歌聲平淡之中顯出壓抑。後段精彩的吉他獨奏,配合鼓組和鍵盤的伴奏,既有多變音色,又有霹靂般的筒鼓節奏,讓這比很多管絃樂曲都要更長的搖滾名作,聽起來一點都不單調。Burmester 創辦人 Dieter Burmester 當年就是玩音樂的,在樂團裡當主唱也兼貝斯手。所以,每每聽 Burmester 的器材,我都要放上幾曲搖滾樂,甚至金屬樂。要替 Dieter 聽看看,在他走了之後,Burmester 還有沒有那股 rock’n roll 的無畏精神。


既然聲音留不住,還是把聽感記下來好

能把器樂表現得好,無論是古典音樂還是爵士樂,抑或是搖滾樂的插電樂器,B28 都能充分表現樂音的質感和音色。它的自然與中性,亮麗而溫和的中高音域,乾淨而爽朗的中低頻,有著恰如其分的解析力,能重現豐富的細節資訊,又沒有過亮的聲音,引起白熱刺激的聽感。這樣的聲音,聽人聲也總是好聽的。以李宗盛的「既然青春留不住,還是做個大叔好」實況錄音為例,李宗盛的歌聲飽滿,形體清晰,略帶沙啞的聲嗓特徵十分鮮明。重要的是,那沙啞的質感並未過頭,一但過頭,就會帶有粗糙的毛邊,多聽幾首就不舒服了。B28 完全沒有這等問題。這次演唱會裡,不少曲子李宗盛是邊唱邊彈吉他,由於是吉他內建拾音器輸出,因此他的吉他演奏收錄得也很清楚,與人聲的比例也調配得合宜。B28 當然不是什麼監聽喇叭,但聲音夠中性、夠自然、音色表現夠正確,讓自彈自唱的吉他伴奏聽起來鮮明清楚,無論是刷弦、指彈或滑音,都顯得精彩。至於背後的其他伴奏,包括銅管、鼓組、電鋼琴、薩克斯風,或是吉他和貝斯,俱都提供歌曲適切的支撐,而且聲音質感不俗。無論是那富有彈性的鼓聲,或者是纖細的小號(加上弱音器),無不清楚真實。容我再說一次,B28 的畫面重現力真的出色。


系出名門,貴氣靈魂,才是真正的優勢

Burmester B28 既然系出名門,即便定位「入門」,依舊難掩貴氣。簡約素雅的外觀,好看且耐看,擺在裝潢好的客廳裡,任誰看了都要誇好。聲音自然而且均衡,音場空間的還原力強,豐富的資訊量帶來清晰的畫面感,讓音樂放著放著就看見了。為空間適應所做的低頻調整,也可根據聆聽偏好來設定,讓一對喇叭有多種玩法。這些我們玩音響的男人重視的,別家也做得到。可是,那股基於血統和門風,基於骨子裡的基因而有的精緻、高貴的氣質,才是為什麼要買 Burmester 最重要的理由。


器材規格

Burmester B28
型式:4 單體 3 音路低音反射式落地喇叭
單體:AMT 氣動高音 x1、170mm 玻璃纖維中音 x1、170mm 玻璃纖維低音 x2
頻率響應:39Hz~31kHz
靈敏度:87dB
阻抗:4 ohms
分頻點:150Hz、2,400Hz
最大承受功率:180W
尺寸:1144 x 223 x 433mm(HxWxD)
重量:37kg
售價:950,000 元

代理商:極品
地址:台北市敦化南路一段57號2F-1
電話:+886-2-2792-9778
網址:www.topaudio.tw
臉書粉絲專業:https://www.facebook.com/topaudio.inc.tw


廣告
[專題報導] 樂見日益成長的 Bespoke 訂製計畫-專訪 Burmester 出口經理 Eric Dubouays
另一項對 Burmester 來說很重要的計畫,則是 Burmester 一年多前展開的 Bespoke program,也就是「客製化音響」。這個計畫包括了喇叭和其他插電器材,顧客均可訂製獨特的專屬器材。不管是選用木皮、特殊色漆...《 全文

[新聞] VPI Classis Signature 黑膠唱盤-搭載新款 JMW-10-3D 唱臂
美國 VPI 是黑膠的經典品牌,擁有四十餘年歷史,至今仍是家族經營的事業,目前產品線主要分為三個等級,從入門到高階分別是 Cliffwood、Performance 與 Reference,而 Classis Signature 則是中階 ...《 全文

[新聞] Top Line 類比生力軍-Burmester 217 黑膠唱盤
德國 Burmester 從擴大機起家,延伸到喇叭與週邊配件,還跨足高級房車汽車音響,但卻一直沒有推出黑膠唱盤,直到 Reference Line 的 175 黑膠唱盤問世,首度踏入類比黑膠領域,廣受好評,因此 Burmester 再接再厲,推出 Top Line 等級的 217 黑膠...《 全文

[新聞] 磨練七年的嶄新旗艦-Burmester 159 單聲道後級
[新聞] Classic 系列的全新戰將-Burmester 232 綜合擴大機
[試聽報告] 飽滿、豐潤、通透全部擁有-試聽 Burmester 216 後級
[專題報導] 以「Bespoke 精神」促成品牌進化-Burmester 原廠談品牌行銷
 
  
(多關鍵字搜尋時,請以半形「,」隔開) 
DeVore Fidelity O/96
O/96 可說是 DeVole Fidelity 最暢銷的型號,在 2024 年首次在 TAA 音響展亮相,喇叭箱體走面寬方正路線,必須搭配專用底座,讓喇叭達到適當的聆聽高度,據代理商表示,這是原廠特別趕工讓他們可以...《 全文

Advance Paris A12 Classic 前管後晶綜擴
不論是比性能、比功能,還是比外型,這台法國 Advance Paris 的 A12 Classic 都不惶多讓,它採前管後晶設計,前級使用 2 支 ECC81 真空管做訊號放大,後級則具有 190 瓦 / 8 歐姆或 280 瓦 / 4 歐姆輸...《 全文

丞遠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2007 Han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