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25發表,已被閱讀 6,664 分類:前級後級
試聽 Canor Hyperion P1 與 Virtus M1 來自斯洛伐尼亞的 Canor Audio,是台灣音響市場的新面孔,我也是第一次接觸,新鮮感很足,而且一來就是旗艦前後級,包括 Hyperion P1 前級與 Virtus M1 後級,經過將近三個月的時間試聽,我想說,Canor Audio 這套真空管前後級,不僅音質、音色均達上乘表現,四種音色的切換選擇,絕對滿足玩真空管機的興致與想像。

1995 成立的音響品牌

當我在聽 Hyperion P1 與 Virtus M1 時,其器材完成度之高,以及音質音色之美,著實讓我為之驚艷,但是如果 Canor Audio 這麼好, 為什麼遲遲沒有引進台灣呢?難道是沒有人慧眼識英雄?

當然不是!答案是他們從 2018 年才正式打出 Canor Audio 品牌,這家創立於 1995 年的公司,在將近三十年的歷史當中,大部分時間都在做 OEM 或 ODM,當然,Canor Audio 絕對不會告訴您,究竟幫哪些音響品牌代工,不過若是從 Hyperion P1 與 Virtus M1 的工業設計語彙,或許可以猜到某些歐系真空管機品牌。

以品牌定位來說,Canor Audio 自詡為「真空管的專家」,第一部器材 TP101 於 1995 年 4 月,在捷克 Brno 展出,宣示生產最佳性能的音響器材,隨著代工業務擴大,工廠搬到斯洛伐尼亞,其實捷克與斯洛伐尼亞,本來是同一個國家,後來才各自獨立,所以說 Canor Audio 來自捷克或斯洛伐尼亞,應該沒太大差異。

金屬加工精密度極高

就「生產」這件事,Canor Audio 算是堅守製造業的本質,Hyperion P1 與 Virtus M1 當然都在自家工廠設計與製造,其金屬加工的精密度,從機箱上蓋螺絲鎖定就可以感受得到,咦?難道總編有把機器拆開來?當然,不拆沒得聽,因為運輸時真空管並沒有裝上去,所以必須拆上蓋裝真空管,否則沒得聽,而在把上蓋鎖回去時,就能感受到 Canor Audio 車製螺牙的精確度有多高。

Canor Audio 自詡為真空管的專家,旗下器材全部都是真空管機,或者是管晶混血,唯一的例外是 AI 1.20 綜合擴大機,是全晶體放大,這次試聽的 Hyperion P1 與 Virtus M1,則是全真空管機,在介紹這一套前後級的特點之前,我們先來了解 Canor Audio 有什麼「與眾不同」的技術。


四大獨家技術

Canor Audio 的獨家技術,總共有四項,分別是 BT-1、TT M-1、Aladdin 與 CMT(Canor PCB Milling Technology),前三者是 Canor Audio 自家開發的測量技術,確保 Canor Audio 的機器符合高性能的要求,其中 Aladdin 是針對真空管品質的檢測,比起一般測管機更能掌握真空管的性能,不過 Aladdin 究竟測量什麼技術數據,原廠並沒有深入說明,畢竟,這是人家的獨家技術,怎麼可以隨便透露詳情呢?

至於 CMT,則是將 PCB 印刷電路板的介電損耗因數,降到最低,逼近空氣的損耗因數,這對真空管幾相當重要,因為真空管線路的工作電壓,相對更高,所以介電損耗因數提高,會導致聲音的劣化。Canor Audio 宣稱,CMT 可以達到手工搭棚的特性,但維持 PCB 可以擁有完全一致的訊號路徑長度(手工搭棚幾乎不可能達到)。

簡單講,CMT 就是 Canor Audio 獨家開發的 PCB 技術,可以維持音樂訊號路徑完全一致的長度,但是達到幾乎等同於手工搭棚的超低損耗。怎麼做到的?人家沒講,可是從 Milling 的字樣來看,很可能是加厚銅箔,然後再進行後製加工,降低 PCB 的損耗,總之,這是 Canor Audio 賣錢的 Know-How。


Hyperion P1 標榜純 A 類無負回授

接下來就讓我們看看 Hyperion P1 與 Virtus M1 這兩部器材,從前級 Hyperion P1 開始,標榜純 A 類無負回授真空管放大,龐大厚實的鋁合金機箱,尺寸與 Virtus M1 後級相當,可不要以爲 Hyperion P1 只是機殼做得大,重量可相當沉,29 公斤重的真空管前級,一個人搬可是很容易閃到腰的。


Hyperion P1 怎麼會這麼重?鋁合金機箱當然是重量來源,厚度高達 10 mm,怎麼可能不重,可是打開機箱之後,可以發現內部還有許多「隔間」,用來隔離不同線路的相互干擾,隔間又是10 mm 厚,機器怎麼可能不重?而質量越高的器材,越能抵擋內部與外部的振動干擾,提升好聲的穩固基礎,不僅如此,Hyperion P1 內部每一塊電路,從放大線路到音量控制,都有獨立的防振設計,相當講究,包括真空管也要穿上金鐘罩、鐵布衫,目的都是為了避振抑振。


自製變壓器與電阻陣列音控

真空管機的靈魂,還藏在變壓器裡面,Canor Audio 的變壓器都是自家設計、自家製造,專門用在特定機器上,這也代表製造技術的純熟,能夠掌握關鍵零組件的性能,現在還能在自家工廠繞製變壓器的真空管機,已經不多,我所知道的,大概剩下 McIntosh 、Aesthetix 與 EAR 了。

最後一個重點,就是音量控制,Hyperion P1 採用電阻式陣列音控,可以確保每一段音量檔位,維持恆定的阻抗,不會因為音量控制的阻抗變化,造成音色的變化,而且其驅動方式採用光學驅動隔離音量旋鈕,不僅轉動起來相當滑順,同時不會有傳統機械式旋鈕,用久了老化,產生左右聲道音量不平衡的問題,顯然 Canor Audio 希望您買了 Hyperion P1,可以聽得長長久久,所以設計了光學驅動音量旋鈕。



超低失真率的真空管後級

再來看後級 Virtus M1,單聲道真空管後級,輸出使用KT150,以超線性放大可以輸出 110 瓦,三極管模式則輸出 55 瓦,是相當實用的輸出功率,幾乎所有喇叭都能驅動,可是 Virtus M1 最驚人的規格數據,是總體諧波失真,1 瓦輸出為 0.0028%,5 瓦輸出為 0.11%,到了 50 瓦時還能維持 0.13%,我從來沒在真空管機看過麼棒的總體諧波失真數據,甚至許多晶體機都達不到這麼漂亮的測試數據。


Canor Audio 怎麼做到這麼棒的測試數據,我並不清楚技術詳情,但是 Virtus M1 這麼低的總體諧波失真,目的是要呼應「黃金 1 瓦」的概念,在聽音樂的時候,絕大多數時間,輸出功率都是個位數,所以後級的第一瓦輸出最重要,而在 1 瓦僅 0.0028% 的THD,我目前想不出有哪一部真空管機,THD 的數據比它漂亮。

身為 Canor Audio 的旗艦後級,Virtus M1 用料當然講究,變壓器自家設計、製造,鐵芯採用真空浸漬封裝在特殊抗振化合物當中,並且加上屏蔽上蓋,避免噪訊,其電源濾波有 3,900 uF/550V,並以扼流圈消除陽極電壓漣波,搭配優質聚丙烯電容(您可以在重要地方看到 Mundorf),訊號路徑配線採用慢拉鍍銀無氧銅。


可切換負回授有無與超線性、三極管模式

身為旗艦後級,用料好是必然,可是 Canor Audio 味 Virtus M1 加上兩項功能,更具可玩性,第一是負回授與無負回授即時切換,第二是超線性與三極管放大即時切換,有了這兩項線路切換,為 Virtus M1 增添許多可玩性,許多發燒友都會爭論,究竟是無負回授比較好,還是加上負回授比較好,但是 Canor Audio 不多做爭辯,直接把兩種線路都給您,想聽那一種,任君挑選。

超線性與三極管放大也類似如此,Canor Audio 不預作設想,認定哪一種放大線路比較好,把兩種放大線路都放入 Virtus M1,隨時愛聽哪一段都可以,不過在輸出功率上,超線性輸出為 110 瓦,三極管減半為 55 瓦,切在哪一段比較好,要實際與喇叭搭配才知道。


自家一套西裝搭配最對味

試聽 Hyperion P1 與 Virtus M1 的過程都在 U-Audio 自家試聽室,在兩個多月的試聽歷程中,我試著用 Hyperion P1 搭配其他後級,也用其他前級搭配 Virtus M1 後級,可是效果都比不上 Hyperion P1 與 Virtus M1 配成套,就是保有真空管溫暖潤澤的音色之外,還具備優秀的音場透明度。

舉例來說,當我拿 Hyperion P1 來搭配 EAR 509 MK II 後級時,感覺音色相對比較濃,而用 EAR 868P 來搭 Virtus M1,也是類似的感覺,可是讓 Hyperion P1 與 Virtus M1 配成對,音色的濃淡就剛剛好,所以就以兩者搭配成套試聽,搭配 Wilson Audio Alexia 2 喇叭,訊源是 YBA CDT-450 與 Merging NADAC。

總共四種音色可以切換

因為 Virtus M1 後級可以切換有/無負回授,以及超線性/三極管模式,所以音色表現有四種不同變化,有趣的是 Hyperion P1 並沒有負回授可切換的功能,而是強調無負回授,不過這也簡化了 Hyperion P1 與 Virtus M1 的玩法,您總共有四種音色可以切換。

有/無負回授的差異,大致是反應速度,有負回授,音色柔和一點,速度慢一點,無負回授則更為通透亮麗,音像也比較浮凸,至於超線性與三極管,力度有明顯差異,超線性明顯吃得飽飽的,推力十足,切換到三極管,音色柔美不少,這四段的音色變化,各有特色,除了個人音色品味差異之外,也可以根據音樂類型來切換,像是聽室內樂,可以用無負回授、三極管模式,假如是猛爆的重金屬,那就用超線性加上負回授,總之,四段音色任君選擇,好玩得很。

我聽 Hyperion P1 與 Virtus M1 的時候,幾乎都使用無負回授檔位,但是超線性與三極管模式,也是看音樂類型決定,室內樂或小編制的爵士樂,當然是三極管模式,音色更有味道,假如是交響樂,那就要讓喇叭吃得飽一點,用超線性可以讓強奏的氣勢更壯更足。


安裝真空管請按照原廠標示

在正式講聲音之前,請務必注意,Hyperion P1 與 Virtus M1 隨機的真空管,全部經過測量配對,每一只真空管都要對應正確的管座,原廠有貼紙告訴您真空管的安裝位置,請務必按照原廠指示,正確插上測量配對過的真空管,讓 Hyperion P1 與 Virtus M1 發揮最佳表現。

聆聽 Hyperion P1 與 Virtus M1 的過程是愉快愜意的,插上真空管,所好箱體,上電開機,Canor Audio 設計的軟開機,讓人很放心,機器不是一下子就開起來,而是聽見內部 Relay 的切換聲,告訴您機器正在慢慢開啟,放心,不會太慢,不到一分鐘的時間,Hyperion P1 與 Virtus M1 都準備好要開始工作了。



開啟 Hyperion P1 與 Virtus M1,雖然有著厚重的金屬機箱,可是 Canor Audio 在機箱頂部有許多圓形開孔,不僅幫助散熱,還會從中透出真空管燈絲的紅光,很是漂亮,夜深人靜聽音響,淡淡的真空管光芒,增添聽音樂的浪漫情懷,不過以實用主義的角度,這些散熱孔洞會讓灰塵跑進去,可能要養成定期清潔機箱內部的習慣,才能讓 Hyperion P1 與 Virtus M1 陪您長長久久。

有真空管的溫暖,同時具備很好的透明度

以音色來說,Hyperion P1 與 Virtus M1 很有管機的韻味,可是卻保有相當好的透明度,換句話說,Hyperion P1 與 Virtus M1 的聲底夠厚夠暖,可是卻沒有減損聲音的透明度,我想舉「Piazzolla For Two」為例,長笛與吉他的二重奏,Hyperion P1 與 Virtus M1 把長笛清亮的音色,用厚實的中頻烘托,賦予長笛漂亮的音像形體,而吉他的分解和弦與長笛相互起舞,兩者的相對位置很漂亮,可以感受到長笛在音場左方站著吹奏,吉他在音場靠右邊坐著彈奏,長笛在弱奏的時候,氣音的細膩變化,則增添了音樂的真實感。

用相對簡單的編制,來比較負回授有無,比較容易聽出差異,就以「Piazzolla For Two」來說,有負回授的檔位,音場較寬,樂器形體比較後退,整體聽感比較柔和,而無負回授檔位則將音像形體往前拉,音樂的氣氛也比較熱烈,兩者誰比較好?以「Piazzolla For Two」來說,我認為無負回授比較好,相對更為真實,感受更接近錄音現場。



再來一張鋼琴與小提琴的二重奏,我想舉 Rachel Barton 與 Samuel Sanders 合作的「Homage to Sarasate」專輯,聽「Serenata Andaluza」,Hyperion P1 與 Virtus M1 唱出表情豔麗的小提琴,明亮、通透,小提琴揚起的尾韻煞是迷人,即便是拔尖的音符,依然不會刺激刮耳,而是凝聚有神的力道,鋼琴應對的音符,彈跳又清晰,小提琴與鋼琴在快板時,相互較勁,直到舒緩下來,小提琴主導了旋律,鋼琴從旁呼應著分解和弦,在音樂的張力與舒緩之間,Hyperion P1 與 Virtus M1 呈現出自然又輕鬆的音樂表情,同時展現鋼琴夠飽滿、夠龐大的形體,對比小提琴清澈、通透的音色。


協奏曲可以交替切換選擇

把編制加大,換上皮耶絲與阿巴多、歐洲室內管絃樂團合作的「莫札特第十七號、第二十一號鋼琴協奏曲」,用三極管模式聽,弦樂群綿柔滑順,可是氣勢似乎還可以大一點,切換到超線性模式,果然氣勢更強、低頻更飽足,可是,這下可難選了,莫札特第十七號鋼琴協奏曲的編制,應該不超過三十人,究竟該讓協奏曲的氣勢更足?還是要溫柔婉約一些,比較接近較小編制協奏曲的樣貌?

說實在的,我交替比較聽了幾次,自己都很難抉擇,用超線性放大,感覺像坐在音樂廳前排的位置,氣勢夠,而三極管較為柔和,音場較收斂,感覺像坐在音樂廳中間的位置,都很好啊!


管弦樂大編制當然是超線性

放心,等換上交響曲,就不會有選擇障礙,一定是超線性的推力與控制力更好,聽 Keruesz 指揮維也納愛樂的「德弗札克第九號交響曲:新世界」,第一樂章剛開始的弦樂,呈現出寬闊的景色,音場深處的木管吹奏,帶出草原壯闊的景象,這一段慢板導奏,考不倒 Hyperion P1 與 Virtus M1,音色柔中帶剛,韻味十足。

等到定音鼓與銅管加入,就知道有超線性放大可以切換有多好用,銅管群掀起的驚濤駭浪,定音鼓猛力捶打,弦樂群緊張回應,逐步掀起新世界交響曲的高潮,如果用三極管模式來聽,音色會顯得太軟,力度不太夠,換上超線性,哪怕樂團來得多猛爆、多強悍,Hyperion P1 與 Virtus M1 都和盤托出,勁道十足。


爵士樂有人聲就選三極管

當我換上爵士樂,在三極管與超線性放大之間,又開始有選擇障礙了,像是聽「Cookli' With Miles Davis Quintet」,單聲道的 Virtus M1 拉出漂亮的聲道分離度,讓爵士四重奏在音場當中的相對位置,清晰重現,可是如果要講力度,超線性比較壯一點,而三極管柔和一點,又是兩者各有優點的唱片,假如您想要聽比較刺激鮮烈的銅管,那就要選超線性放大,但是如果您講究的是爵士樂的氣氛,那麼還是三極管比較對味。


可是如果選擇有人聲的爵士樂,那又沒有選擇障礙了,用三極管模式來聽人聲,那可是 Hyperion P1 與 Virtus M1 的一絕,像是聽 Ella Fitzgerald 與Louis Armstrong 合作的「Can't We Be Friends」,毫無懸念,有了人聲在裡面,三極管聽起來更有味道,爵士搖擺的風情更顯慵懶,單聲道後級拉開的音場,人聲比較前傾,爵士鼓、低音貝斯、鋼琴在後方襯托著,Louis Armstrong 的小號獨奏,明亮又有力度,配上厚度十足的人聲,這 Hyperion P1 與 Virtus M1 可真把 Ella & Louis 唱活了。


聽蔡琴可真是醉人

同理可推,假如想聽蔡琴,自然也是三極管模式,聽「機遇」專輯的「六月茉莉」,大提琴拉奏的起手式,綿長悠揚,蔡琴的悶聲唱和,跟上躍動的撥奏,等蔡琴的嗓音唱器「六月茉莉真正水......」,那迷人的磁性嗓音,真是迷醉,我不想說 Hyperion P1 與 Virtus M1 是清清如水,沒有音染的前後級,但是在掌控音色的魅力上,Canor Audio 真的有一套,我可以感受到溫暖的人聲色調,來自真空管放大線路,可是在展現音場的開闊與通透,卻遠勝過傳統真空管機,要在清澈透明,以及飽滿渾厚之間取得均衡,靠的是廠家對音樂掌握的功力,顯然 Canor Audio 深諳箇中之道。


從室內樂、協奏曲、交響曲,聽到爵士樂、流行,我似乎讓負回授檔位變成裝飾品,只在超線性與三極管模式之間切換,好像負回授無用武之地,放心,當您聽七十、八十年代懷舊搖滾時,負回授就派得上用場了,譬如 Lynyrd Skynyrd 唱「Gimme Three Steps」,這些老搖滾的錄音,低頻多半加了不少料,要是用無負回授模式硬擠,喇叭越好,低頻就越多,反而影響中高頻的清晰度,這時候切換到有負回授的檔位,可以降一點低頻的火氣,讓全頻段音樂表現更均衡。

真空管機要這麼通透、開闊又自然,對手不多了

聽 Hyperion P1 與 Virtus M1 這段時間,讓我對 Canor Audio 這家公司充滿敬佩之意,讓上一世紀發明的真空管,繼續發光發熱,以重現音樂的溫度來說,真空管有其難以言喻的魅力,不信,來聽聽看 Hyperion P1 與 Virtus M1,很可能一聽就迷上真空管機,但是,要能做到像 Hyperion P1 與 Virtus M1 這麼通透、開闊又自然的全頻段音樂再生,恐怕對手不多了。

器材規格

Canor Hyperion P1
型式:前級擴大機
頻率響應:10 - 80,000 Hz (± 0.1 dB)
輸入:XLR x 4、RCA x 5
輸出:XLR x 2、RCA x 1
輸入阻抗:30 kΩ
輸出阻抗:< 150 Ω
增益:11 dB
聲道分離度:> 110 dB
總諧波失真:< 0.005% (1 kHz, 2 V RMS) XLR;< 0.3 % (1 kHz, 49 V RMS) XLR
訊噪比:> 115 dB
尺寸:450 x 190 x 465 mm(W x H x D)
重量:29 kg
參考售價:請洽代理商

Canor Audio Virtus M1
型式:單聲道真空管後級擴大機
使用真空管:12AX7 x 1、ECC82 x 2、KT150 x 4
輸出功率:110 W(超線性)、55 W(三極管)
增益: 24 dB
頻率響應:10 Hz - 50 kHz
總諧波失真:0.05 %
輸入阻抗:200k 歐姆
訊噪比: 103 dB
尺寸:450 × 190 × 465 mm(寬×高×深)
重量:40 kg
參考售價:請洽代理商

代理商:莫里國際
電話:02-2953-1068
網址:https://www.moryaudio.com.tw/

廣告
[新聞] 真空管放大並整流-Canor PH 1.10 唱頭放大器
Canor 旗下只有一台前級,卻有三款唱頭放大器。這就知道 Canor 多摸熱中於類比。PH 1.10 是他們家中階款唱放,同樣為真空管放大,且功能齊備。它有兩組 RCA 輸入,MM、MC 各一組;兩組輸出,RCA、XLR 各一組。如果用家有兩套黑膠系統...《 全文

[新聞] 提供 7 種數位濾波-Canor DAC 2.10 真空管 DAC
現今市場上採用真空管放大的 DAC 並不多見,Canor 的 DAC 2.10 便是其中的一款,它搭載 4 支 6922 訊號管,提供 RCA 輸出和 XLR 輸出各一組,便於搭配不同擴大機,也能提供不同的聽感。不僅如此,DAC 2.10 還具備 7 種適用於 PCM 格式的數位...《 全文

[新聞] 純 A 類真空管加雙模式輸出-Canor Audio Virtus M1 真空管單聲道後級
來自斯洛伐克的 Canor Audio,新推出的 Virtus M1 旗艦單聲道後級,將品牌推向新的高度,Virtus M1 擁有最大 110 瓦輸出功率,並且可切換超線性放大與三極管放大,讓您自由變換音色。或許您會覺得 110 瓦的輸出功率不算超大,但是 Virtus M1...《 全文

[新聞] 徹底屏蔽,絕不妥協-Canor Hyperion P1 前級擴大機
 
  
(多關鍵字搜尋時,請以半形「,」隔開) 
三星旗下 Harman 宣布收購 Roon
三星旗下 Harman 集團宣布收購 Roon,從車用電子和音響設備產業跨足音樂串流整合服務。以車用電子和消費性電子解決方案為主的 Harman(Harman International Industries, Incorporated)集團在 2016 年被三星收購,旗下並擁有多個著名音響...《 全文

穎凱國際取得 ADAM 代理權
喜歡專業監聽喇叭的朋友對德國 ADAM 應該不陌生,ADAM 以監聽喇叭起家,再跨足家用領域,以精準、中性的風格風靡了不少音響迷和愛樂者,現在,ADAM 由穎凱國際取得代理權並引進國內,將繼續以監聽風貌滿足大家的聆聽需求。...《 全文

丞遠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2007 Han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