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03發表,已被閱讀 6,556 分類:線材
Divini Audio Trans-Z 喇叭線 Divini Audio 自成立以來一直是個十分活躍的音響品牌,不僅產品線寬廣,除了插電器材沒做之外,其他幾乎什麼都做,還代理國外知名單體,而且持續不斷創新,展現旺盛的研發能力,讓產品時時推陳出新,每每令人驚豔。這次評測的 Trans-Z 喇叭線毫不例外也是全新推出的產品,光從外型就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正、負線完全分離

全新問世的 Trans-Z 是 Divini 目前的旗艦喇叭線,外型上最大的特色是採用分線設計,正、負線完全分開來,變成兩條獨立的導線,兩線經過簡單的纏繞之後,再用特別訂製的分線器固定,整條線頗有份量。

剛剛是看得見的部分,Trans-Z 的內部結構也相當特別。它的導體是純度高達 7N(99.99999 %)的 OCC 單結晶無氧銅線,是目前用在音響上最好的導體之一,傳導性能無庸置疑。Trans-Z 的導體共有 7 股,其中 6 股以較細的 OCC 銅線絞繞,另一股則用較粗的 OCC 銅線絞繞,這 7 股線都用了雙層絕緣。接著 6 股較細的導線以包圍的方式圍住中央較粗的那一股,當中還參雜數根避振絲,形成特殊結構。7 股線再經過一次絕緣包覆,最後以編織隔離網包裹,就是我們最後看到的灰色線身了。



搭載自行開發的 Y 插

Divini 線材一向堅持採用自行開發設計的端子,Trans-Z 也不例外,尤其 Trans-Z 用的是 Divini 全新設計的 Y 插,它的設計十分巧妙,之前我從沒看過有人這樣做 Y 插。這只 Y 插若是拆解開來,大致可分為三部分:Y-pin、外殼和結構體。其中最重要的莫過於 Y-pin,因為它是喇叭線導線和喇叭插座之間的中介,正是訊號主要流經的地方,結構體則是讓 Y-pin 和外殼得以結合的部分。

Y-pin 基本上就是一片銅片,利用壓接、焊接加螺絲鎖定的方式,來和導線連接。這片銅片說來簡單,卻是 Divini 歷經兩年才研發出來。它的材質是無氧銅,有別於一般 Y 插使用的紅銅。紅銅的純度只有 2N 左右,但無氧銅能做到高純度,因此傳導性能一定比傳統 Y 插更好。不過,或許你會問,紅銅做成的 Y 插夠硬,無氧銅較軟,用無氧銅做的 Y 插不就容易變形?不會,因為 Divini 用獨特結構來克服。


這個 Y-pin 是將一片無氧銅材質的銅片對折,形成 Y 字的部分,並在對折處的縫隙裡放入矽膠片,正極是紅色,負極是黑色,讓 Y 字部分經得起夾,加上銅片本身夠厚,所以即便用力鎖上喇叭接線柱的螺帽,也不會把 Y 字部分夾到變形。此外,也因為矽膠提供了緩衝,當喇叭接線柱的螺帽鎖住 Y 插時,不是硬碰硬,因此更容易鎖緊,也會比較省力。

至於 Y-pin 和導線的結合方式,則是兼用壓接和螺絲鎖定,然後壓接處再焊接,因此絕對牢固。不過,這個銅片原理簡單,做起來可不容易,要經過 8 次沖床才能成形,成本可不低。成型後再經過無鎳鍍金,可以讓高頻更為滑順。


一聽就覺得表現不俗

試聽工作在 U-Audio 聆聽室進行,我以 intel NUC i3 迷你電腦做為 Roon Core 伺服器,讓 Telos EMP 當做串流播放機,透過 USB 連接 North Star Design USB DAC32 DAC,擴大機和喇叭則是 Linear Acoustic LAV-60 MKII 和 Wilson Audio Alexia 2。Trans-Z 具有方向性,它在兩側的分線器上分別標註了 Speaker 和 Amplifier,用以分辨該怎麼接,別弄錯了。

在還未和參考線 A/B 比對的情況下,一聽就覺得 Trans-Z 表現不俗,讓我有種眼睛為之一亮的感覺,它的聲音有個寫實感,或是一種直接感,讓歌者或演奏者更像真的在我前面唱歌或演奏,我和聲音的隔閡更淡化了。例如 Tom Jones 演唱的《Did Trouble Me》,錄音背景的騷動感很明顯,增添了音樂的鮮活感;音像的實體感非常好,輪廓清晰,形體浮凸,讓分離度變得非常好,重點是,這樣的好並不是因為音像變小而讓形體分得更開,它的音像很適中,不同樂器的形體大小有很清楚的區別,而且音場的凝聚力相當好,利於凸顯音樂的主題性,音場寬度和開放感也很不錯,音場形貌清晰又不失聆聽輕鬆感。


值得一提的還有 Trans-Z 的低頻表現,非常優質!清楚,輕盈,兼具恰當的重量感,而且收得快,反應靈敏,絕不拖泥帶水;明快、有力,又很有厚度,不是斯文或文謅謅的,但又不是孔武有力四肢發達那種。這時我換上參考線 Tromba Marina OCC-1 喇叭線聽一下,整體音樂性和活生感相當好,不過音色紋理的豐富性、氣氛感和寫實感就沒這麼鮮明,輪廓線條也沒那麼精準,可見 Trans-Z 的細節表現也不錯。


具有均衡的速度感

接著播放加拿大鋼琴家 Stewart Goodyear 演奏柴可夫斯基第一號鋼琴協奏曲,光從開頭樂團齊出的強奏,就可以知道 Trans-Z 對於處理複雜編制的音樂很有一套,樂團分部的層次和分離度優異,加上能量輸出順暢,速度感均衡,讓音樂呈現出明確、整齊的結構,聽感更是爽快。又如陳必先演奏貝多芬鋼琴奏鳴曲第 32 號,觸鍵顆粒好具象,形體感好浮凸,比以前聽過的清楚許多!高音鍵和低音鍵有著明確的分別,包括位置和顆粒的大小。鋼琴音色稍微乾一點,不是晶瑩透亮或水潤的類型,因此更凸顯了質地和紋理,顯得質樸、直接。


又如 Ebene 弦樂四重奏的「Fiction」專輯,Trans-Z 乾爽的質地和明快的反應讓弦樂強奏時顯得更為犀利,線條刻畫清晰,力度精準明確,音樂聽起來更為熱烈、激昂。第 2 軌《Amado Mio》和第 3 軌《Nature Boy》裡的大提琴都是用撥奏的,且第 3 軌中更有快速的鼓聲,從中可以再次確認 Trans-Z 的低頻具有高水準的表現,不僅緊實、快捷、形體清晰、收放自如,細節和層次也十分豐富,讓音樂更為躍動。


值得搭配高檔器材

為了探索 Trans-Z 的能耐,我把擴大機換成 Accustic Arts 的 Tube PREAMP III 前級和 AMP V 後級,並重新調整了喇叭擺位和聆聽位置。重聽 Stewart Goodyear 演奏柴氏鋼協一號,音場規模立時大了許多,更讓我明瞭 Trans-Z 在能量和凝聚力方面具有很大的優勢,不僅讓音樂顯得更為壯盛,也把樂團聲部的層次、定位、分離度呈現得更分明,細節也更充實。Accustic Arts 前後級具有更好的規模和能量,也帶來比 LAV-60 MKII 綜擴更柔軟的質地,和較和諧的聽感,但仍可感受到 Trans-Z 屬於緊湊、凝聚、快速、解析的走向,音色方面則屬真實、自然,略帶一些暖意,沒有調色,可忠實傳達器材的特色。

接著播放 Patricia Barber 「The Cole Porter Mix」專輯,第 1 軌《Easy To Love》是一首輕盈明快的歌曲,伴奏編制為吉他、鋼琴、Double Bass 撥奏和鼓,透過 Trans-Z 的播出,貝斯顆粒清楚且具有彈跳感,尾巴收得快,加上音色稍乾,所以琴弦像是繃得比較緊,也像是樂手使勁在撥弦。Trans-Z 也再次展現優異的低頻解析力,把鼓的形體,鼓桶內的共鳴聲,不同鼓的位置,都清楚交代出來。另外像是歌者的咬字、唇齒音、氣音,或是背景的空間殘響,都足夠豐富且不失自然,音像大小很合理,沒有過度或誇張的成分,基本上稱得上是面面俱到。


聽到硬式咆勃樂的精髓

最精彩的莫過於播放Art Blakey 和爵士信差樂團的「Caravan」,Trans-Z 將硬式咆勃樂的爽快與奔放做了最棒的示範!硬式咆勃樂要播得好,快很重要,但重點是,快要快的一致,也就是各頻段要一樣快,才不會有像在趕路的感覺。除此之外,各頻段的厚度也必須恰當,尤其是高頻,一定要有厚度,才不會一大聲就吵。Trans-Z 在這兩方面都有好表現,才能把Art Blakey的《Caravan》詮釋得這麼恰到好處。鼓聲一顆顆交代得好分明,每個鼓點都收得很快,大鼓踩踏噗噗有力,貝斯也是粒粒清晰,毫不拖泥帶水。小號的能量感一流,又不會過衝,且質地縝密,音色溫暖,連伸縮號都顯得緊湊、快速。我不斷轉大音量,氣氛非常熱烈,卻一點也不會覺得尖、利或吵,讓我盡享硬式咆勃樂本色,宛如置身 1960 年代爵士俱樂部現場。


忠實傳達罷了

Trans-Z 可說是炒熱氣氛的能手,原因無他,忠實傳達罷了,不僅傳達豐富的訊息,還原音樂原貌,而且不加油添醋,不以主觀意念增加額外的音色,透過 Trans-Z 我聽到了表演者的想法和錄音者的意圖,更感受到音樂的氛圍,不由自主被深深打動。Divini 再一次成功創作出優質的線材,同系列還有一款 PT-Z 電源線,也採用相同的導體和類似結構,聲音表現又是如何?請見我們的後續評測。


器材規格

Divini Trans-Z
型式:喇叭線
導體:7N OCC
建議售價:49,800 元 / 2.5m,36,800 / 1.8m
製造商:天樂
電話:(04)761-1112
網址:www.divini-audio.com


參考器材

訊源:intel NUC i3 / Telos EMP 音樂伺服播放機
DAC:North Star Design USB DAC32
擴大機:Linear Acoustic LAV-60 MKII 綜擴,Accustic Arts Tube PREAMP III 前級,Accustic Arts AMP V 後級
喇叭:Wilson Audio Alexia 2
線材:Tromba Marina OCC-1 喇叭線
配件:Tiglon TMR-2 音響架 / MYSTJ Audio CMS 音響架 / ASI 調音設備


廣告
[試聽報告] 為音樂注入一股青春活力-Divini Audio SP-ES 3/2 喇叭線
Divini Audio 這次新推出的兩款喇叭線,一個是採用 OCC 單結晶銅的 SP-OS 3/2 Reference 喇叭線,一個是更親民的 SP-ES 3/2 LC-OFC 長結晶無氧銅喇叭線。Divini 不僅提供成品線,還有裸線販售,讓喜歡 DIY 的朋友多一個選擇。《 全文

[試聽報告] 容易相處,又能仔細欣賞音樂的好線-Divini Audio SP-OS 3/2 喇叭線
簡而言之,Divini 又再次設計出一條好線!SP-OS 3/2 的整體平衡性非常好,兼具精準和輕鬆,又能表現出樂器應有的好質感,適合搭配各類型的器材,好聽,耐聽,是一條容易相處,又能讓你仔細欣賞音樂的好線,更棒的是,SP-OS 3/2 也提供切售...《 全文

[新聞] 多重線徑 7N 單晶銅導體-Divini Audio SP-OS 3/2 Reference 喇叭線
天樂 Divini 專為進階級玩家設計的喇叭線 SP-OS 3/2 Reference,不僅運用了自家的製線技術,還採用了自家開發的端子和配件,可說是全身上下都是 Divini 的 DNA。SP-OS 3/2 喇叭線的導體,使用 7N 級單結晶銅,正負極各有三股線,三股線徑不同...《 全文

[試聽報告] Music Stop, No Good!-Divini Audio PT-Z 電源線
[新聞] 高純度 7N OCC 導體-Divini Trans-Z 喇叭線
[新聞] 水火地各自獨立-Divini PT-Z 電源線
[試聽報告] 自然才是真諦-Divini X-N12 網路線
[新聞] 導體採用5N長結晶銅-Divini SP-ES 3/2 喇叭線
 
  
(多關鍵字搜尋時,請以半形「,」隔開) 
Naim NSS 333、NAC 332、NAP 350 套裝試聽記
Naim 今年大動作重整自家產品線。上半年原廠家用音響外銷經理 Liam Conway 來台時,鄭重和大家介紹最新的 New Classic 系列,唯當時還只有 NSC 222 串流前級、NAP 250 後級與 NPX 300 電源供應等三款產品。時隔一個月,在慕尼黑音響展...《 全文

Simaudio Moon 641 綜擴
Simaudio Moon 旗下最新推出的高階系列 North Collection,是他們家最高技藝的展現。該系列中唯一一款綜合擴大機 641,體積不算大,但外觀上明顯與自家其他綜擴等級不同。厚重的機箱,配上兩側弧形切割、線條優雅的散熱片,全機看起來像是穿...《 全文

丞遠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2007 Han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