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26發表,已被閱讀 22,487 分類:喇叭
北門試聽 Spendor Classic 100 看到 Spendor Classic 100,很多人會聯想到 G1000,但如果您想到的是最早的 BC1,就顯示您的發燒資歷很深,這次來北門音響聽 Classic 100,經典的 BBC 監聽喇叭樣貌,依然是濃郁溫潤的英國聲,搭配德國AVM CS 8.3 All-in-one 系統,以及日本 Accuphase E800 綜擴與 Luxman D10 SACD 唱盤,兩套系統展現兩種味道,但沒有改變的是音色的美。

音色真美

説 Classic 100 聲音美,是不是代表 Classic 100 聲音不真?

唉,這麼說就要引戰了,真實與美感,就錄音再現而言,真的是很難拿捏,因為現代多軌錄音,混音與母帶後製過程中,必須加入許多效果,等化或壓縮皆有,或者在錄音時盡可能取得乾訊號,再靠數位音樂工作站混入空間殘響,建構出虛擬的音場與音色交織的美感。

而我們用音響器材還原錄音,究竟怎樣才叫真?又怎樣才叫美?我想,從錄音到還原,真與美誰對,是永遠無解的答案,但是,聽 Classic 100,著實覺得聲音真美。


外觀幾乎是「古法釀造」

Spendor 的 Classic 系列,幾乎是「古法釀造」,外觀看起來,跟早年的 BC1、G1000,實在沒什麼差異,進步的地方都在單體、材料與結構,全部藏在裡面,刻意不讓您看到,就是要保留 Classic 系列的經典樣貌。

為什麼刻意保留 Spendor Classic 經典?這故事要從現任 Spendor 老闆 Philips Swift 講起,1970 年代時,Philips 還是個大學生,在倫敦讀書,課餘喜歡逛音響店,當時年輕人迷戀音響的風潮,堪比現在人人都有智慧型手機,在音響店 Philips 認識了 Spendor 的創辦人 Spencer Hughes,便喜歡上了 Spendor 喇叭,那時候的 Spendor 還是創立不久的公司,可是BC1 與 BC3 喇叭一砲而紅,加上後來 BBC LS 3/5a,打響了 Spendor 的名氣。

Spendor 的品牌,來自創辦人夫婦的名字,先生是 Spencer Hughes,太太是 Dorothy,把名字前後各一半接起來,就變成 Spen-Dor,1969 年推出的 BC1,至今仍是經典作品,不過 Spence 英年早逝,1983 年蒙主寵召,還不到六十歲。


從 Audiolab 到 Spendor

至於 Philips Swift,則是寫下另一段留名音響史的故事,就是在 1983 年創辦 Audiolab,8000 系列擴大機可說是當年市場銷售最好的機種,直到 1998 年 TAG McLaren 收購,Philips Swift 才離開 Audiolab,可能是因為競業條款限制,不能繼續做擴大機事業,所以他想要做喇叭,剛好有音響圈的朋友告訴他,有一家喇叭品牌想要出售,沒想到竟然是 Spendor,讓 Philips Swift 喜出望外,決定買下公司。

那是 2000 年左右的事情,可是 Philpis Swift 接手公司的時機很差,剛好遇上網路泡沫,導致全球經濟不景氣,新接手 Spendor 還需要更多投資,推出新鮮的喇叭產品,但是緊接著 2008 年遇上次貸風波,又是一次全球性的景氣緊縮。想要保住市場,就必須好好聆聽市場的聲音,Philips Swift 多方詢問經銷商與代理商,究竟他們喜歡什麼樣的 Spendor 喇叭,結果答案都一樣:「我們喜歡跟以前一樣的 Spendor!」

市場喜歡「幾乎不變的 Spendor」

什麼?設計新世代 Spendor,走洗鍊摩登的造型,外加性能取向,居然不是市場的需求,而是希望「幾乎不要改變的 Spendor」,或許,這正是品牌價值所在,Spendor 的品牌形象,就是經典英國好聲,就是 BBC 監聽路線,根本不需要改啊?

因此, Classic 系列應運而生,不管時代怎麼變遷,Classic 的外觀就是不變,一看就是 70 年代的老 BBC 風格,在北門音響的這對 Classic 100,就是如此,而回歸經典路線,同時發展年輕、現代的 A 系列、D 系列,讓 Spendor 不僅走過低潮期,近幾年更迎向公司發展的新高峰。


內部材料全部進化升級

當然,外觀雖然維持原汁原味 Spendor 的老樣子,可是單體技術都已經進化了,畢竟材料科學進步許多,而 Spendor 當年的創新,也是材料科學,中音與中低音單體採用 Bextrene 塑料,在 1970 年代可是高科技的特殊材料,至於 Classic 100,中音單體則是換上新的 EP77 材料,配方不同,性能更好,並搭配鑄造框架。

低音單體部分,Classic 100 採用 Kevlar 防彈布振膜,取其高剛性、輕質量的性能,連彈波都是 Kevlar,搭配鎂合金框架,高音單體則是 Polyamide 半球形高音,這些單體,外觀看起來似乎與傳統Spendor 相同,實際上聲學性能都已經大幅提升。

上一次我來北門音響,聽的是更大的 Classic 200,雖然是 Classic 系列,但是落地款式加大尺寸的 Spendor,嚴格說起來不能算經典款,而是經典創新款,因為不僅改為落地音箱,連箱體都變成密閉式設計,所以相對是比較新鮮的音色,而這次聽 Classic 100,視覺上就回歸經典,是能想念起 BC1、G1000 的懷舊感。



薄板設計盡可能降低能量蓄積

經典 BBC 喇叭的箱體,採用薄板設計,與現在 Hi End 喇叭喜歡用厚重的高密度複合材料,設計理念完全不同,厚重的材料是要降低單體工作時產生喇叭箱體諧振,用高質量去抵銷,所以喇叭又大又重,但是薄板設計的想法,則是去除蓄積能量,這派說法認為太厚的板材,都會造成能量的累積,反而拖慢音樂的反應速度,所以盡可能要降低喇叭箱體的質量,靠內部支撐去協助板材。

兩者的理論剛好相反,不是嗎?誰才對?我只能說兩者都有道理,但是音色聽起來不同,薄板設計的喇叭箱體,音色通常在中頻段很舒服、很溫潤,但是高低兩端的延伸與力度,相對沒有那麼猛爆,而厚重的喇叭箱體,多半在中低頻的量感與衝擊力,會更勝一籌。

中高頻解析力比老喇叭好得多

所以,如果您想要溫暖潤澤的中頻,Classic 系列絕對是優選,聽起來就是輕輕鬆鬆,寬闊又圓潤,至於老音響玩家講的英國聲,多半講中頻厚實飽滿,但中高頻解析利略微不足,這是老觀念了,經過多年的材料研發進步,英國聲的厚度沒變,可是中高頻的解析力,以及低頻量感的力度,都比老喇叭好得多,當然,我知道有很多人懷念老 BC1、G1000 帶點模糊的朦朧美,覺得聲音比較甜,但是在高解析數位錄音越來越流行的當下,Classic 100 的中高頻解析力,一聽就知道比起老英國喇叭,好太多了。



Classic 100 算是較大型的書架喇叭,可是喇叭高度有點尷尬,平常書架喇叭用的腳架,對 Classic 100 來說太高了,但是如果放在矮櫃上,高度不僅不夠,還可能因為喇叭底部的共振,影響低頻再生清晰度,所以北門配上 Spendor 原廠腳架,設計簡潔,配上 Classic 100 很漂亮,問了價格,居然定價 72,000 元,我記得有類似高度的腳架,在台灣用較粗的鋼架製作,相對便宜很多,不過外觀設計與質感,遠遠比不上 Classic 100 的原廠腳架,而且這個高度,感覺可以在腳架中空處藏黑膠唱片,假如很講究外觀,也只能選 Spendor 原廠腳架來搭配。


這次來北門音響試聽,搬出了兩套擴大機搭配,一是日本 Luxman 新推出的 D10 SACD,加上 Accuphase E800 Class A 綜合擴大機,另外一套是德國 AVM CS8.3,以價位上來說, Accuphase E800 的單價,比 CS 8.3 要便宜一些,可是如果加上 Luxman D10,那就比 CS 8.3 貴得多,因為 CS 8.3 是 All-in-one 機種,不僅是綜合擴大機,同時也包辦 CD 唱盤與數位串流播放功能,買一部就搞定聽音樂大小事,還可以省電源線與訊號線。


AVM CS8.3 與 Accuphase E800 兩套搭配

與上次聽 Classic 200 相比較,這次聽 Classic 100 的位置完全不同,喇叭採寬邊擺放,與聆聽位置更近,可是這樣聽 Classic 100,效果感覺更好,因為音場整個寬度打開了,而原本的長邊擺放,因為喇叭與側牆比較近,有時候會有一些低頻駐波干擾,顯然北門在我要來試聽之前,花了不少時間調整。

有兩套擴大機搭配,怎麼聽?從 Accuphase E800 與 Luxman D10 SACD 的組合聽起,Luxman D10 SACD 雖是第一次接觸,可是操作質感超級好,SACD/CD 托盤進出時的滑順流暢,真是賞心悅目,而 E800 則是我印象深刻的綜擴,寫評論的時候就很喜歡,配起 Classic 100,音色是那麼地清甜、通透、細緻,

人聲與吉他聲線迷人

我從黃瑋傑的專輯「目麻」開始聽起,他是美濃客庄出身的歌手,「目麻」是他的第三張專輯,可能有人會問,為什麼選這張來聽?其實錄音相當講究,母帶後製送到英國 Metropolis 完成,就可以看出對錄音的品質的重視。

聽第一軌的「遶庄」,開場是鄉野田間的環境聲響,黃瑋傑自彈自唱,客語歌濃濃的鄉情,伴隨著蟲鳴鳥叫,就像坐在客庄庭院,傍晚時分的一人吟唱,為了露出自然的效果,黃瑋傑是「一個 Take 到底」 ,代表錄音過程中不能有一點錯,月琴的音色,略帶濃密的共鳴,琴聲帶點鼻音,用 Classic 100 來聽,可真是對味,音樂終了,錄音混入誇張的殘響,拉開音樂的空間感,收尾還加了奇怪的效果,因為是要接上下一首曲子「鹹魚」,客庄小孩進了城,就要跟上都市工作的快腳步,想辦法鹹魚翻身。


我跟北門阿姊說,黃瑋傑的「目麻」,大家肯定還沒有,錄音有很多吉他,音樂好聽,錄音也很不錯,不過拿「目麻」來聽 Classic 100,其實不算考驗,因為「繞庄」就是月琴與黃瑋傑的歌聲,「鹹魚」加了電吉他、電貝斯、爵士鼓,動態猛一點,可是也不算太難,太考驗音響,可是 Classic 100 傳達出來的從容自在,聽得真舒服。

聽吉他與人聲,真的是 Classic 100 的強項,我拿 Katja Werker「Contact Myself 2.0」,這是在德國老虎魚的錄音室現場直接收錄,強調自然且真實的現場效果,聽「Yes」,鋼弦吉他的前奏,鏗鏘有力,中頻飽滿,低頻渾厚,這是老虎魚錄音的特點,下盤扎得厚實,對比 Katja Werker 富有磁性的嗓音。

我沒有用很大的音量聆聽,因為一邊聽 Classic 100 的時候,我與代理商洪松、北門阿姊邊聽邊聊,耳朵跟著 Katja Werker 的聲線,Classic 100 唱得輕柔,阿姊說,這張 SACD 她也有,果然,懂得賣音響的經銷商,手上總是會準備能讓人聽的入迷的唱片,用音樂來證明音響的實力。


多軌錄音的層次精準漂亮

來張爵士樂,聽 Bill Evans 的「Conversation With Myself」,這張 CD 我很少帶出門,因為名氣比不上「Waltz for Debby」,那天剛好在 CD 架上看到,順手帶了出來,我想,很多人應該跟我一樣,許多 CD 收藏都在架子上惹灰塵,更多時間在聽數位串流,畢竟,方便是百年來音樂載體變化的大勢所趨啊。

聽「Round Midnight」,這年頭的錄音還是乒乓時代,喜歡把樂器搞得左右搖擺,動來動去,鋼琴從右邊竄出來,然後左邊又來一部鋼琴,Bill Evans 當年玩的是實驗性錄音手法,之所以叫「Conversation With Myself」,就是 Bill Evans 的鋼琴,一左一右,各自彈奏,想當然爾,一個人怎麼可能同時彈兩部鋼琴,所以一次錄一部鋼琴,讓 Bill Evans 與自己對話。


這樣錄音,最難的是第一次,要怎麼在鋼琴和弦進行中間,留下適當的空白,還不能讓音樂的聲線斷掉,第二部鋼琴就簡單一些,Bill Evans 可以戴上耳機,聽自己第一次彈奏的錄音,補上像是對話的鋼琴旋律,可是聽「Round Midnight」,根本聽不出哪一部鋼琴才是主導,而是交替互為主導,北門用寬邊擺放 Classic 100,拉開了音場的寬度,讓「Conversation With Myself」聽起來更是豐富,左右兩部鋼琴互相爭奪主導權,如果聽得更仔細,可能會注意到,鋼琴恐怕不是分兩軌錄,甚至可能是四軌或六軌,因為鋼琴的音像深度,有好多層次的變化,但是鋼琴不可能推來推去彈奏,所以鋼琴可能超過兩軌以上,透過 Classic 100 準確的音場描繪力,展現多軌錄音的趣味所在。

換上慕特與約翰威廉士的「Across the Stars」跨界古典,稱之為跨界古典錄音,就是低頻的量感,比起一般古典音樂要來得重一些,低音大提琴的聲線誇張些,聽「Rey's Theme」,慕特的小提琴獨奏開始,凝聚在 Classic 100 中央,逐漸升高力道,等主題旋律進入之後,大提琴與低音大提琴襯底,讓小提琴的高音聲部更顯突出,Classic 100 算是大型書架喇叭,在 E800 驅動下,聲線清晰又通透,管弦樂團的交織起伏,見樹又見林,層次很漂亮。


真空管前級的 CS8.3 更厚聲

該換 AVM CS8.3 登場了!這是德國 AVM 最高階的 All-in-one 綜合擴大機,除了 CD 與串流功能之外,前級部分是真空管,我聽的順序反過來,繼續聽慕特,其實,最重要的比對就是這張 CD,因為之後不太可能一直換喇叭線,交叉比對,而 CS8.3 與 E800 的音色,其實一張 CD 就能聽出明顯差異,就是厚重與靈巧的差別,CS8.3 的厚度較好,音色比較溫暖,而 E800 的音色更為通透細緻。

誰搭配 Classic 100 比較好?我想說各有千秋,恐怕馬上有人想跳出來說鄉愿了,兩強相爭,必有勝負,哪有平分秋色的道理?唉,引戰很簡單,跳出來說誰第一,輸家肯定不服氣,但是聽音樂有個人的喜好差別,做擴大機,每一家的想法也有所不同,以 Classic 100 的搭配來說,CS8.3 與 E800 在驅動力部分,都足以對應 89 dB 的 Classic 100,可是在音色表現上,確實有明顯差別,但不是勝負之分,您喜歡厚實溫暖的音色,選 CS8.3,但如果您格外重視通透細膩與飄逸的中高頻延伸,E800 更勝一籌,該怎麼選,還是要回到個人口味。


CS8.3 將音像拉得更近

音色較為濃郁的 CS8.3 推起 Classic 100,更有英國聲的味道,我想是因為真空管前級帶來的些許暖色調,而且,CS8.3 還可以換管,雖然原廠搭配的已經是不錯的 JJ Tesla 訂做真空管(上面打著 AVM 字樣),但是真空管就是多了換管的樂趣,要是換上德律風根 NOS 老管,CS8.3 可能還會更厲害。

順序倒著聽,用 CS8.3 搭配 Classic 100,聽「Conversation With Myself」的音場寬度收緊一點,音像往前跳出來一些,感覺與 Bill Evans 的距離更近,CS8.3 較濃郁的音色,聽爵士樂的搖擺氣氛很好;聽「Contact Myself」的錄音室現場,一樣把樂器與人聲的距離拉得比較近,低頻較為飽滿,聽黃瑋傑的「目麻」,CS8.3 的音色也較濃,音像的距離稍微拉得近一些,Classic 100 還是帶有監聽性格的傳承,搭配不同的前端器材,很容易聽出音質與音色的變化。


「現代經典」請親耳體驗

在北門音響一個下午享受 Classic 100,重溫 Spendor 的經典音色,經典的喇叭外觀,藏著現代英國聲的音色,中高頻溫暖柔順,低頻帶有 Q 度的彈跳軟質,是很耐聽的音色走向,北門音響以寬邊擺放 Classic 100,更接近一般居家的實際擺放模樣,假如您嚮往所謂的英國聲,可以走一趟北門音響,聽聽 Classic 100 搭配 E800 與 CS8.3 的差異,親耳體驗 Classic 100 所謂「現代經典」(modern vintage)風格。

器材規格

Spendor Classic 100
型式:3 音路 3 單體低音反射式書架喇叭
高音單體:22 mm軟半球高音 x 1,180mm 中音單體 x 1,300mm 低音單體 x 1
頻率響應:25 Hz-25 kHz
平均阻抗:8 Ω
效率:89 dB
建議擴大機功率:25-250 瓦
分頻點:490 Hz,3.6 kHz
尺寸:700 x 370 x 433mm(H×W×D)
重量:36 kg
售價:NTD41萬元/對,腳架另計。

進口總代理:瑩聲
電話:02-2805-3569
網址:https://www.jadex.com.tw/
Facebook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JadexAudio/

廣告
[專題報導] 逆勢降價回饋消費者-專訪 Spendor 亞太事業發展經理
與 Spendor 事業發展經理韓富強(Danny Hon)是舊識了,所以在 2024 年高雄圓山音響大展見面,敘舊兼採訪,可是聊了一會兒市場變化與趨勢,Danny 卻跟我說,這些內容都是 Off Record,不能寫,那叫我要寫什麼?重點來了,人家都是年年漲價...《 全文

[新聞] 眾人皆醉我獨醒,萬物齊漲獨我降-Spendor 調「降」售價通知
萬物皆漲,只有 Spendor 不漲反降!雖然現處於後疫情時代,原物料、人工、運輸成本皆不斷上漲,英國老牌鑑聽喇叭 Spendor 主動因應面對情勢,將原有位處兩地的木箱製造工廠和喇叭組裝工廠合而為一,大量減少人工分散並有效降低物料運送成本。...《 全文

[專題報導] 傳統與現代兼顧的 Spendor-專訪 Spendor 事業發展經理
上一次見到 Spendor 事業發展經理韓富強(Danny Hon),已經是 2019 年的事了,雖然他在香港,理當可以經常造訪台灣,可是 Covid-19 讓旅遊變得困難,所以直到 2023 年才在高雄音響展上出現。採訪一開始當然要問 Spendor的新產品,Danny 說...《 全文

[新聞] 鈦金屬前障板-Spendor Classic 100 Ti 書架式喇叭
[試聽報告] 讓人相見恨晚-Spendor D7.2 落地喇叭
[試聽報告] 秀肌肉的英倫紳士-北門試聽 Spendor Classic 200
 
  
(多關鍵字搜尋時,請以半形「,」隔開) 
可升級 Exakt 的 Linn 119 被動書架喇叭
就可以建構出極為精簡又兼具強大功能的音樂播放系統。為兼顧非 Linn 生態系的一般用家之需求,Linn 也推出了被動式書架喇叭 119,讓任何發燒友也能享受 Linn 的美聲。...《 全文

Neotech NEP-3001G 電源線
國內自有品牌 Neotech 則是全球少數有能力自行生產 OCC 導體的線材廠,他們的 OCC 命名為 UPOCC,品質精純,備受肯定。最近 Neotech 又再開發出 G-UPOCC,結合石墨烯,讓 OCC 的性能獲得進一步的提...《 全文

丞遠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2007 Han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