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02發表,已被閱讀 11,505 分類:喇叭
Avantgarde Trio G3 號角喇叭試聽記 日前聽聞 Avantgarde Acoustic 的喇叭全面換代,心裡直盼著哪天可以一親芳澤。這幾年接觸 Avantgarde 喇叭,認識越深,越覺得這家公司實在有料。不僅懂號角,還懂得怎麼把聲音做好,更懂得如何把喇叭做得漂亮到無以復加。

我熟悉的是 XD 世代,在此之前的 Avantgarde 我不熟。XD 世代不僅單體進步,與之前世代最大的差別是他們可以透過軟體,在電腦上直接對 Avantgarde 喇叭進行低頻管理。這點非常方便。低音不是喇叭大,單體大,低音就會好。聲音好不好,跟空間很有關係,低頻表現更是如此。每個空間都有自己的 room acoustic,Avantgarde 認識到這點,並試圖解決這個問題。他們的方案,就是以 DSP 進行他們主動式超低音的低頻管理。XD 系列讓低頻管理變得更即時、更簡單、更直覺,用家只要坐在座位上操作電腦,就可以完成調整。

新世代的四方面進化—單體、結構、模組化、主動模組

新世代的 Avantgarde 喇叭,可統稱為 G3 世代。目前共推出四款,包括旗艦 Trio G3、Duo GT、Duo SD 以及 Uno SD。整體而言,新世代 Avantgarde 的進步,我將之歸納為四大方面:在單體上全面進化,在結構上做出改變,新增模組化線路,以及革命性的主動式模組。


外觀更洗練,結構更穩固,還有選購配件

代理商邀約試聽從旗艦 Trio G3 開始。Trio G3 雖然依舊維持三只獨立的圓形號角,但框架設計與之前有著明顯改變。以 XD 世代來說,Trio XD 的框架纖細許多;而 2 年前推出的 Trio Luxury Edition 26 限量款,大幅增加框架寬度,讓 Trio 喇叭更顯穩重。Trio G3 的框架設計,似乎有向 Trio Luxury Edition 26 取經的意味,採用寬版的鋁合金架。

過往 Trio 幾個世代以來,框架設計都是走直角的直線條。Trio G3 的設計上增加了曲折角度,不僅固定高音號角的支架有一個梯形突起設計,T 字型的底板也以 35 度角曲折撐起,兩側再加上不鏽鋼強化樑,讓整體結構的剛性與穩定性更高。高音號角內縮,與圓筒狀的後腔體結合一起,質感更為洗鍊。過去壯碩且顯眼的大型腳釘,現在則藏在 T 字型底板下,同樣是高度可調,以維持喇叭的水平。而且,原廠還設計了更高級的避震腳釘,供用家選購。此外,可選購的項目,還有喇叭背板,以及號角飾環。Avantgarde 確實懂消費者的心理,買 Avantgarde 喇叭豈止為了聲音,這麼好看的喇叭,絕對是家裡最顯眼的美麗存在。加點小錢,讓它更美,何樂不為?

Coplanar Alignment 同平面發聲設計

別看 Trio G3 的三個號角似乎有前有後,實際上,Avantgarde 把高、中、低音單體的發聲點維持在同一條垂直線上。我們所見到的前後差別,僅在於號角的尺寸與喉管的深度。換句話說,所有的發聲中心都在同一平面;原廠稱此為 Coplanar Alignment。也因為這個設計,原廠特別提醒用家盡量讓 Trio G3 正面朝前,任何 toe-in 或 toe-out 的擺法,都會破壞這個設計的初衷。不過,為了某些特殊的原因,無法讓喇叭擺在正面朝前的位置,Trio G3 的高音可以前後微調。用家也可以透過這個調整,來改變 Trio G3 的聲音。


XT3 高音 — 0.32% 的超低失真

型號換代,當然單體也世代交替了。Trio G3 搭載了 G3 世代的全新單體,全稱為 Evolution AA XT3 度高音單體,採長衝程設計。比起 XD 世代的高音,振膜質量更輕,但機械剛性卻更好,使之能高速並精準地運動。其高頻延伸可上達 28kHz 之譜。比起前代,高音的諧波失真降低了 10dB,失真率從原本的 1%,降到 0.32% 的驚人水準。高音前方搭載了一個 200mm 的號角,比起 XD 世代口徑增加了 20mm,這讓高音的擴散性提高了 25%。而號角的喉管深度也增為兩倍,從原本的 85mm,延長至176mm,這麼一來,讓高音的向下截止點更低,同時提高了高音的發聲效率。


XM3 中音 — 號稱世上速度最快、解析最高

中音,一直是 Avantgarde Acoustic 最重視的一環。在音樂裡,約有 70% 的聲音出現在中頻段,因此,Avantgarde 認為中音才是真正決定聲音質感的因素;甚至用他們的話講——中音承載了音樂的靈魂。Trio G3 的中音,與低音位於同一軸線上,搭配一個 570mm 的圓形號角。這個名為 Evolution AA XM3 的中音,採用特殊的鍶鐵磁鐵(strontium ferrite)引擎,搭配他們獨家的 Omega Coil 音圈,可造就極窄的磁隙,進而使磁力引擎的控制和驅動表現更好。這個中音阻抗為世間罕有的 27 歐姆,讓中音極易驅動。50mm 的中音振膜,表面幾何經過特殊設計,能與號角完美搭配,這不僅提高了中音的透明度,也維持了中低頻段的能量。原廠表示,借助於這些的技術,XM3 成為世界上反應速度最快,解析力最高的中音。



XL3 低音 — 雙磁鐵磁力引擎

Trio 喇叭的號角低音其實只是負責低音的上段,但多數樂器的低音域就在這裡。Evolution AA XL3 低音單體口徑為 200mm,振膜使用一種三層複合材料(TripleLayerCompound),背後採用新設計的 SingleFrame 框架。為了發揮更強的驅動磁力,XL3 低音做了「雙磁鐵設計」。除了外圍的磁鐵,在音圈套桶內部還有一個 InnerCore 的內磁鐵,還用上最好的稀土原料製成。這個低音號角外徑逼近一米,足有 950mm 之多,幫助這個低音毫不費力下至 100Hz,能有 109dB/ 1W/ 1m 的驚人效率;這展現出 Avantgarde 號角喇叭的過人之處。要做出像 XL3 這樣近 1 米口徑的喇叭花狀號角,所需的製具也相當驚人。單是用來做低音號角的不鏽鋼製具就重達 8 噸,令之能以產生最高 2,500 噸的夾合力,這才能精準製作出這麼大的號角。



XB12 超低音單體 — 加大音圈口徑與長度

Trio G3 還需搭配自家的超低音,才能構成完整的音域。Avantgarde Acoustic 新世代的 SpaceHorn 站在之前 BassHorn 長達 20 年的經驗基礎上,在單體、號角,以及擴大機上均更進一步。新開發的 12 吋低音 XB12,有著比 BassHorn 更大口徑的音圈,從原本的 100mm 變成 153mm,音圈長度足有 480mm,比前代增加了 50%。而雙磁鐵構成的磁力系統,可產生 1.15 Tesla 的強磁。高強度的振膜,以長纖維紙盆混合碳纖維製成,懸邊則是回復力絕佳的 NBR 製成,背框以及磁鐵外蓋用的是鑄鋁材質,提供最佳的機械支撐。諸此種種因素,讓低音單體工作更為精準。


SpaceHorn 號角通道更長,兩種尺寸可堆疊、可混搭,擺位彈性

超低音的號角也與 BassHorn 不同,不管是號角螺旋開口角度,以及更趨近矩形的號角形狀,都帶來不同的號角特性。就數字言,SpaceHorn 的尺寸雖不比 BassHorn 要大多少,但號角通道長度硬生生多了 40%。而號角邊緣的流線處理,更添精緻感。SpaceHorn 共有兩款,一款是單 12 吋低音版(Single-Drive SpaceHorn),一款是雙 12 吋版(Twin-Drive SpaceHorn)。 前者為一對單 12 吋 SpaceHorn,高度較低,後者的高度比較高,除此之外,寬度深度都相同。用家可以選擇搭配,更可混搭堆疊。超低音擺在 Trio G3 中間或兩側,端看空間條件與聽感而定。每一顆低音單體,都以獨立的 500W 擴大機驅動,再配合Avantgarde Acoustic 自家的 DSP 進行低頻管理,Avantgarde 的 SpaceHorn 不是只有氣派,它的本事,你用了才知道。


模組化設計,Trio G3 有三版本可選

Trio G3 共有三個版本:被動版本(可自由搭配擴大機)、主動版本(內建 Avantgarde 新開發的 iTRON 主動模組)、網路串流全配版本(除主動模組外,還外加串流播放模組,但這尚未正式推出)。代理商表示,Avantgarde 這次做的,其實就是透過模組化來達到多種的應用情境,用家可針對自己的需求選購模組。現場所使用的,就同時內建了被動版本的分音器,以及主動版本的 iTRON 模組,方便代理商展示。

分音器搭載訂製德國電容,四大分音技術造就喇叭的心臟

說到 Trio G3 的分音器,原廠表示,不僅有分音線路,事實上,圓形號角也提供了分音的作用。圓形號角根據其尺寸,自有其向下的頻率截止點,這個技術稱為 SphericLowCut。至於分音線路,也用上了 Avantgarde 的幾個重要技術。第一,AirGate 技術讓他們在訊號路徑上不使用任何被動元件,即可達到高頻濾波的效果。第二,他們用上了自家訂製的 NatureCap,這些德國手工製作的電容,以實心鋁片作電極,電介質則是有機油浸賽璐璐纖維,製程相當複雜。原廠表示,這個新製作的 NatureCap 電容,甚至比用在 XA 擴大機裡的電容還大上 25 倍。即便施工困難,但聲音好聽,Avantgarde 用它義無反顧。第三,為了避免 NatureCap 因為音樂訊號極性改變而遭受震盪干擾,他們使用了一個稱為 PolarisationPlus 的技術,即在每個電容旁加上一個小型 DC 線路,以使電磁極性穩定;這有助於使聲音更乾淨清晰。Avantgarde 對自家的分音技術深感驕傲,他們表示,如果號角是 Avantgarde 的靈魂,那麼分音器就是那顆跳動的心臟。


獨家專利技術 — iTRON 主動模組

至於 iTRON 放大模組,那更是一個讓 Avantgarde 備感驕傲的技術。Avantgarde 說:「iTRON 不是擴大機。」(iTRON is not an amplifier.)那這是什麼?不是擴大機要怎麼驅動喇叭呢?Avantgarde 說,iTRON 更準確地稱呼,是一種「電壓-電流轉換器」(voltage/ current converter)。一般的擴大機,都屬於電壓放大形式。Avantgarde 認為這種放大形式不夠好,因為喇叭的阻抗並非恆定,而是隨著頻率響應在變化,這將使單體活塞運動不夠線性。再者,還有音圈感抗、反動電勢、慣性失真、音圈因熱升高阻抗而壓縮動態等問題。因此,Avantgarde 認為傳統的電壓放大不夠好。可是,如果僅僅是電流放大,這也不行;因為電流放大無法在單體諧振頻率範圍控制單體,同時電流會無視於被動分音器而直接通過,所以,一般被動喇叭,仍須使用電壓放大的擴大機來驅動。


每個單體都由獨立 100W 主動模組驅動

說到這裡(單是 iTRON,原廠白皮書至此已寫了三頁),似乎又繞回了原點。不,Avantgarde 基於電流放大的觀念,花費五年時間,設計出 iTRON 專利線路。這是一個對稱、單端、無負回授的線路,其輸出的電流完全相應於所輸入的電壓,卻不受到喇叭阻抗變化影響,也能克服音圈運動時所生的感抗問題。再者,Avantgarde 讓 Trio G3 的每個單體,都有獨立的 iTRON 主動線路,每個模組都是 100W。或許有人要問:才 100W 而已,推得動那個 12 吋低音嗎?別忘了,這個低音的效率可是有 109dB 的,100W 怎麼會不夠呢?

氣勢足,細節多,聲音寬鬆而舒服

這次來勝旗試聽,主要是聽 iTRON 主動版本。因次,系統是三套訊源,經過前級之後,直接訊號輸出給 Trio G3(和 SpaceHorn)。類比訊源是 Esoteric 最新推出絕無僅有的磁力驅動黑膠唱盤 Grandioso T1,搭配 E-02 唱頭放大器;數位訊源則有 K-01 XD CD/SACD 唱盤,以及 N-01 XD 數位串流播放器。而且,三台訊源都接上了 Grandioso G1X 時脈產生器。前級則是電源分離、兩件式的 Grandioso C1X。

之前我勝旗聽了 Duo XD、Uno XD,還有最小的 Zero TA XD,偏偏 Trio 那次,不是我來聽的。雖然曾在幾個不同的場合聽過 Trio XD,但印象都不深。這次,Avantgarde 喇叭世代更新,我第一個領教的 Trio G3,便是我的 Trio 初體驗。我必須說,這個體驗,真得是讓人印象深刻。

Trio G3 配上兩對全新改良的 SpaceHorn,在氣勢上,絕對稱得上是第一流的 Hign End 喇叭。而且,它在解析上的表現堪稱驚人。Avantgarde 喇叭雖然細節豐富,卻不銳利,而且聲音很寬鬆,即便在大音量下,也聽得舒服。讓人越聽,越不得不佩服:Avantgarde 的號角,真的厲害!


氣勢滂薄卻層次清楚分明,管弦樂裡的精彩無所遁形

上次來勝旗的試聽室聽 Duo XD,放到「John Willimas in Vienna」時,我深深為其表現所折服,我說那次是我買到那張 CD 半年多來,所聽過最精彩的一次。我一直記得這事,這次來聽 Trio G3,我又帶了這張 CD 來。有沒有更好?更好。很明顯的,更好。好在哪裡?好在氣勢更大,更滂薄,但是聲音更輕鬆。我必須說,勝旗的試聽室夠大了,任何人擁有這樣的獨立聆聽空間,都是一件極其幸福的事。可是,這空間,對 Trio G3 來說,仍不夠施展;它還可以拉開,座位還可以後退。而且,Avantgarde 喇叭一個強項就是,即便你離喇叭遠,細節還是夠多,高音能量還是充足,更柔軟的低頻,反倒讓聲音更豐潤,更有水分。

話說回來,如何氣勢更足,場面更大呢? 以電影「虎克船長」的配樂「Flight to Neverland」來說,兩個主題交互出現,弦樂、木管、銅管、打擊樂,整首曲子都沒得閒。各個聲部,不同的樂器間,相互交疊纏繞,又是合奏,又是和聲,又是對位的。聽那一層又一層的音樂,翻滾著,攪動著,那真是聽得人熱血沸騰。拔起的長號與小號,高亢亮麗,時而竄起的高音木管(短笛為最),尖銳卻不鋒利,刺激但不刮耳。定音鼓在後敲出強壯有力的鼓聲,為音樂賦予力量和前進的躍動力。低音弦樂在此扮演著重要角色,不但在音樂底部支撐著,讓音樂即便多在高處飛揚,但是下盤還是穩固的。這樂曲很短,結構上就是兩個主題,但充分展現了 John Williams 的管弦樂配器的本事,在配器上的豐富靈活且多變,創造出多樣的音響面貌,再加上維也納愛樂出眾的合奏能力,在 Trio G3 的指掌之下,這些精彩都無所遁形。


更具震懾力的是電影「第三類接觸」的配樂。John Williams 將原聲帶中的四段配樂合在一起,重新編寫成獨立的管弦樂曲,帶著起、承、轉、合的結構。前面是外星人的造訪,面對來自宇宙的未知事物,心情上的恐懼和疑慮,都在音樂當中。John Williams 先以小提琴演奏高音,由弱而漸強,製造出懸疑的氣氛,隨後又以衝突的,帶著詭譎氣氛的合奏,讓人不禁害怕起來。爾後音樂以一聲極強的合奏,接著又弱了下去,這強弱的起伏巨大,即便在大音量下聆聽,聲音也不緊繃,十足震撼卻不壓迫。Trio G3 所構築的音場,不但開闊,不但深邃,不但條理分明,層次還非常透明。在後面激昂的樂段裡,那一層一層的聲部,在這裡被解析的清清楚楚,全無絲毫混沌不明。容易被忽略的,如豎琴撥奏的分解和弦,或木管外於主旋律的獨立合奏,抑或是打擊樂部帶來富衝擊感的音響,一切都清楚分明,有條有理。

自信展現音樂動態,低音域的延伸與解析堪稱一絕

聽 2006 年盧加諾音樂節的錄音,Martha Argerich 彈奏鋼琴,演出蕭士塔高維契第一號鋼琴協奏曲。這首曲子的編制很特別,一架鋼琴,一把小號,兩位獨奏家,配上一個五部弦樂團。沒有木管,沒有銅管,也沒有打擊樂。音樂的合奏與和聲運用有些室內樂的味道,但音樂充滿狂野氣質,情感豐沛。聽 Argerich 在第一樂章開頭的鋼琴,那彈得可真是又強又猛,急促紛飛的音符,在此聽來有條不紊。聽鋼琴的低音,壓下的和弦,配上踏瓣延音,在此聽來深沈卻不含糊。我前面擺著的可是兩對、總共 6 顆 12 吋低音的 Space Horn,但是低音銜接順暢,毫無扞格異樣。低音沉得很自然,既有深度,有厚度,還有解析度。第二樂章一段左手在低音處盤旋,一聲聲和弦往下探去,在此聽來,鋼琴的琴弦震動與箱體共鳴的聲響,聽起來實在清楚,簡直就把鋼琴擺到面前一樣。而在後面一段小號的獨奏,弦樂再以極輕音量伴奏,此時,在許多系統上容易被忽略的低音提琴的拉奏,在此聽的清清楚楚。這個低音域解析,真是絕了!



自然表現樂器音色與質地,畫面鮮活,富真實感

而且,Trio G3 的號角聲音不帶染色,在音色上自然,在質地上鮮明,在表情上活生。我以 Martha Argerich、Misha Maisky 等明星音樂家錄製的聖桑「動物狂歡節」為例。這套曲子,聖桑針對多種樂器撰寫富有畫面的短小樂曲。因為是室內樂,編制小,器樂聲音錄得直接,很能考驗系統聲音到底純不純粹,自不自然。開頭的「獅王進行曲」,大提琴的圓滑音,配上鋼琴顆粒分明的顫音起始,暗示著獅王的現身。開場之後,弦樂和鋼琴交互表現進行曲,和獅王的吼聲。在「公雞與母雞」裡,小提琴和鋼琴各自表現聒噪的母雞和不耐煩的公雞,小提琴的顫音和高把位演奏,並不顯緊繃,但是聲音紋理讓人聽得清楚,極富真實感。弦樂的紋理,同樣顯在「大象」裡。低音提琴表現的大象,其深沈而帶著鼻音,又有幾分粗糙的弦聲,真是鮮明且有畫面。在「水族館」一曲當中,弦樂演奏代表著悠游水中的魚兒,鋼琴在高音處的分解和弦,聽來真是漂亮,像是魚缸裡吐冒出來的氣泡,又像是水波在光線照映下閃爍的波光。更亮麗的聲響是後面的鐘琴滑奏,那個光澤真是美啊!


直指音樂靈魂的動態表現

Joël Grare 和一群音樂家合作的「Paris - Istanbul - Shanghai」是一張有趣的專輯,裡面既有爵士,又有古樂,還有民族音樂的血輪,這是一張在風格上融合,在音樂體驗上充滿想像的專輯。我經常拿出這張來測試音響系統,這次,同樣又是震撼。第一軌帶著甕聲的鼓,固然我不知其長什麼樣子,但可以清楚聽見其聲音低沉之餘,還有豐富的共鳴。主要節奏的打擊樂(恕我不知該樂器的名字,這專輯裡多得是我不認識的樂器),聽起來爽朗結實。二胡的拉奏帶著憂鬱的神采,可是,這裡的二胡也太不中國了,這簡直是把二胡當小提琴在拉。低音提琴撥奏的琴音,顆粒飽滿,深沉卻有力。第三軌再度聽見低音提琴,也再次證明了 Trio G3 的低音重播本事。像這等有量感,有厚度,能下潛,還有細節的低頻,實在為音樂增色不少。


第八軌他們用各種樂器製造出好像暴風雨的氛圍,那些繽紛錯落的器樂聲音,以及那迴響豐富的鐘聲,都能在層層交錯,堆疊而起的聲響中,聽見其箇中細部的條理。第九軌的打擊樂比起前一曲的可怖,氣質可愛的多。聽這鼓聲飽滿低沉,其他打擊樂則由少而多,由簡而繁地堆加上去,那些聲響紛而不雜,讓人越聽越有味。第十軌也是由小聲而大聲,馬林巴琴看似平和,其實兇狠的很,馬林巴琴對音響從來不友善(如果你要放的好的話)。而這裡的鐵琴聽起來帶著甜潤的光澤,聽起來真是迷人。加上共鳴管的鐵琴,更豐富的諧波,與其他樂器相疊,造就了聲音的多樣性。這些都是打擊樂。在 Trio G3 上聽打擊樂,不僅可以感受到豐富的共鳴、諧波,還有打擊時的接觸質感,更有很多人所在意的衝擊力道,諸此種種,Trio G3 總能具體且鮮活地重現這些演奏。

精彩重播現場錄音,擊鼓的衝擊力道強勁

因為真實,因為鮮活,所以,放起現場演出專輯,也尤具感染力。聽 Marcus Miller 致敬 Miles Davis 的「Tutu Revisited」專輯,第一軌「Tomaas」,在觀眾一片掌聲之後,合成器帶來開闊寬廣的音效,其間點綴著幾聲聲響,加上弱音器的小號響起尖銳冷硬的聲響,鼓組則敲出俐落而強悍的節奏。Marcus Miller 的 funky bass,顆粒飽滿,生猛有勁,配上鼓組的雙重節奏,把小號與薩克斯風的對話,襯托了出來。論起質地,插電樂器的聲音質感比較不好說,但是,小號和薩克斯風的銅管樂器質地卻是清楚的。電貝斯的獨奏樂段,音符一聲一聲彈跳出來,在 Trio G3 上聽,每一個音符都是直接的,都是渾圓飽滿的,都是彈性十足的,再配上伴奏的鼓組,席捲而來實在過癮。一路聽下來,我心底對 Avantgarde 的佩服,不僅在於他們真是會做號角喇叭,更在於他們竟連放大技術也懂,iTRON 的主動模組真不是蓋的。那個驅動無礙的自信,比起搭配自家的 XA 系列前後級有過之而無不及,在聲音的自然度、細緻度,以及透明度上,iTRON 也是勝出的。


人聲演唱的情緒感染力豐沛

基於同樣的理由,Trio G3 在播放人聲演唱時,那個情緒的感染力,不著痕跡地就深入你的心底。我把訊源切到 Esoteric N-01XD,播放勝旗自家 NAS 裡的音樂存檔。(我的天啊,可真是多啊!)以張學友的「離人」一曲為例,這首歌曲是厲曼婷寫的詞,那「銀色小船搖搖晃晃彎彎,懸在絨絨的天上,你的心事三三兩兩藍藍,停在我幽幽心上」一長串疊字,在張學友唱來,富於語文的韻律感,帶著層遞步進的節奏而前。張學友的歌聲溫暖厚實,錄音加入了一點點的 reverb,把嗓音裝飾的更豐潤圓滑。這首歌曲伴奏寫的也好。小提琴在高處伸展著,底部則有低音提琴襯著,間奏還加入了小號和薩克斯風的對唱,更顯寂寥和憂傷。


發聲細節無不清楚,造就自然真實的活生感

在 Shelby Lynne 的「Just a Little Lovin」一曲當中,前奏的 hi-hat 鼓聲結實,反應快速,小鼓較為細碎的聲響,那聲音紋理聽來真是清楚。回到人聲,Shelby Lynne 的形體清楚凝聚,而她在句末收起的尾音,就那麼一點點,那在歌曲裡完全沒有意義,但那是發音咬字自然而有的。就這一點點聲響,在 Trio G3 上也無所遁形。更何況她的歌唱的氣韻和咬字,各樣資訊均無不清楚:那運用鼻音的轉音,還有各種子音咬字,都聽得清清楚楚。活生是什麼?資訊量夠多,反應夠快速,質地自然又真實,那聲音自然就活生了。


High End 所追求的,它都給的了,還能給更多

快樂的時光總是過得飛快,好像才聽沒多久,天色就暗了下來,勝旗的人員也都下班離去,只剩蘇二哥還在等我。「怎麼樣?好聽嗎?」他一如往常地問我。我連聲稱謝。這等聲音,聽過之後,真的很難忘記。聽過之後,回去聽其他的系統,總覺得若有所缺。對 High End 喇叭來說,要氣勢有氣勢,要細節有細節,要質地有質地,要動態有動態,這些都是之所以能稱為 High End 的基本要求。這些,Trio G3 都給得了。但是,Trio G3 配上 SpaceHorn 的組合,硬是能在各方面又多給一些;氣勢更滂薄,空間更開闊,細節更豐富,質地更鮮明,動態更龐大,音像更清楚......。能得此機會,聽見這等聲音,聽 Trio G3 這樣重播音樂,除了稱謝,我還有什麼更好的回覆嗎?



器材規格

Avantgarde Trio G3
型式:3 單體 3 音路號角喇叭
單體:25mm 高音x1(號角200mm),50mm 中音 x1(號角 570mm),200mm 低音 x1(號角 950mm)
頻率響應:100Hz – 28kHz
承受功率:150 瓦
效率:>109 dB
分頻點:100Hz,600Hz,4kHz
建議擴大機功率:>2 瓦
建議空間大小:>25 平方公尺
選配:iTRON 驅動模組,無線串流模組
號角口徑:低音 950mm,中音 570mm,高音 200mm
尺寸:950 × 980 × 1,694 mm(寬×深×高)
建議售價:
Trio G3 號角喇叭
被動版/ 4,350,000 元;主動版/ 5,850,000元
SpaceHorn 主動式超低音
Single-Drive/ 3,000,000 元;Twin-Drive/ 3,980,000 元
代理商:勝旗
電話:02-2597-4321
網址:www.winkey-audio.com.tw
FB粉絲專頁:www.facebook.com/winkeyaudio

廣告
[試聽報告] 論細節還原,同價位無何能及-Avantgarde Uno SD 號角喇叭試聽記
你對號角喇叭有什麼想像呢?還以為那是古早時候的東西嗎?還以為那是舊時代的產物嗎?不不不,當你看過、聽過 Avantgarde Acoustic 的號角喇叭後,你就不會這麼想了。他們家的號角,完全就是現代的,甚至是前衛的。它的聲音更完全符合當代...《 全文

[專題報導] 三十年方才磨成的 G3 系列-Avantgarde 國際業務談 G3 世代產品
Avantgarde 最近這一年,產品全面換代,邁入 G3 世代,不僅外觀質感提升,性能也有長足進步。Avantgarde 負責國際業務的 Jérôme André 特來台舉辦媒體見面會,解開 Avantgarde Acoustic G3 世代喇叭的秘密。論道 Avantgarde G3 世代,Jérôme ...《 全文

[新聞] 因應原物料成本上漲-Avantgarde Acoustic 調漲售價通知
據 Avantgarde Acoustic 代理商勝旗公司來函表示,德國 Avantgarde Acoustic 原廠通知,由於近年來原物料價格持續上漲,為確保產品品質,將於 2023 年 8 月 1 日起調整售價,唯在 2023 年 7 月 30 日前下訂,都將保證現有價格不變。欲購買之愛樂者請...《 全文

[新聞] 導入廣播等級數位轉盤-TEAC PD-505T CD 轉盤
[新聞] 繼承 Monitor Red 的光榮血統-Tannoy Stirling III LZ SE 特別版
[專題報導] 他說了,就懂了-Vivid Audio 國際銷售經理談品牌技術
[新聞] 搭載第三代 G3 技術-Avantgarde Duo GT 號角喇叭
 
  
(多關鍵字搜尋時,請以半形「,」隔開) 
三星旗下 Harman 宣布收購 Roon
三星旗下 Harman 集團宣布收購 Roon,從車用電子和音響設備產業跨足音樂串流整合服務。以車用電子和消費性電子解決方案為主的 Harman(Harman International Industries, Incorporated)集團在 2016 年被三星收購,旗下並擁有多個著名音響...《 全文

穎凱國際取得 ADAM 代理權
喜歡專業監聽喇叭的朋友對德國 ADAM 應該不陌生,ADAM 以監聽喇叭起家,再跨足家用領域,以精準、中性的風格風靡了不少音響迷和愛樂者,現在,ADAM 由穎凱國際取得代理權並引進國內,將繼續以監聽風貌滿足大家的聆聽需求。...《 全文

丞遠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2007 Han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