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01發表,已被閱讀 5,929 分類:配件
試聽 Montaudio Wanaka G1/GR 接地盒 Montaudio 來自紐西蘭,剛認識這個品牌時,知道他們是做音響線材的廠家,不過幾年前他們延伸開發出 Wanaka 系列接地盒,搭配 Montaudio 運用原木設計音響線材的元素,賦予 Wanaka G1/GR 漂亮的工業設計,不過它可不光是好看而已,實際上是音響系統電源供應重要的「淨水器」。

做工真是漂亮到家

話說 2022 年底台北音響大展,展前一天我提前到會場採訪,到了極品音響的展間,剛好遇到 Montaudio 原廠,正與代理商一起佈展,看到 Wanaka G1/GR 接地盒,順道聊了一下,覺得 Montaudio 的設計很有料,便想借回來試聽,展後不久 Wanaka G1/GR 就送來 U-Audio 編輯部了。

Wanaka G1/GR 的工業設計漂亮,實在不需要我多說,看照片就知道,不過結合胡桃木與樺木夾板的方正機箱,四周削切圓角,每一處細節都做得很漂亮,機箱頂部還用雷射刻蝕出 Montaudio 品牌與商標,光是這些細工,就值得掌聲鼓勵了。將天然原木融入音響器材,Montaudio 當然不是唯一,但可能是做工最細膩者之一,讓人愛不釋手。

Wanaka GR

接地?您說的是......

選擇 Wanaka G1/GR,當然不是為了木頭加工漂亮,而是為了接地,但是對發燒友來說,接地經常是最後一個照顧到的環節,而不是第一個。選購音響器材的過程,總是從喇叭、擴大機與訊源著手,逐步擴展到線材、排插、音響架......等等,買齊了之後,該買什麼?


什麼?接地?這是什麼東西?

說來慚愧,U-Audio 自家的音響室,該買的大概都買了,電源專線也拉了,可是跟許多發燒友一樣,我們也沒裝接地盒,但這也說明,接地這件事情,可說是音響器材的藍海市場,消費者還沒注意到這塊「應該注意卻還沒有投資」的議題。

從安全延伸到噪訊消除

接地這件事情,最重要的意義是安全,萬一電器漏電才不會造成傷害,可是音響的接地,則是為了控制雜訊干擾,尤其是空氣中看不見得 EMI/RFI 射頻干擾,以前主要是廣播或電視訊號,現在則是無所不在的 5G 基地台與密度超高的 Wi-Fi 發射器,這些看不見的干擾都可能混入音響系統的線路,造成音質劣化。

既然音響接地這件事情這麼重要,為什麼並不是音響系統的標準配備?我想,專用接地盒就像是家中的淨水器,是很無感的必要用品,但是越來越人會加裝。我家多年前在廚房裝了一套淨水器,煮飯燒水都用它,自來水則是拿來洗菜,最後一道清潔還是會用淨水器的水,可是自來水與淨水器的水,看起來都一樣,為了安心,所有飲用吃食,都用淨水器的水。

Wanaka GR

就像是音響系統的「淨水器」

Wanaka G1/GR 大概就像家中的淨水器,它能提供音響器材良好的接地效果,可是當您裝上去之後,假如沒有刻意比較,很可能就像淨水器那樣,一下子就無感了,但是,您煮飯飲水還是會用淨水器,不會接自來水,而且淨水器的廠商還很貼心,每年時間到了,就自動打電話來提醒需要更換濾心,我也從善如流,每年固定付費換新,雖然是家中相當無感的用品,可是畢竟是要喝下肚的水,濾過比較安心。

可是為音響系統加裝接地,卻不是每個人都有的想法,理由很簡單:看不到、摸不著!雜訊?我聽不到啊?所以,當音響系統聽不見哼聲時,就不會有人想到接地,而只要沒有發現問題,就不會想去解決問題。

Wanaka G1

聽黑膠就知道不接地不能聽

但是,接地這件事情究竟有沒有效?還是求個安心?假如您有黑膠唱盤,就知道接地有多重要,假如沒黑膠唱盤的地線沒有接,保證哼聲大過音樂聲,根本沒辦法聽,所以接地是音響系統的重要課題,但是為什麼後來大家都不怎麼重視?因為音響器材的機箱與接地,做得越來越完善,所以機器本身幾乎沒有哼聲,所以大家也都覺得不一定需要額外做接地。

標準的接地要連接深入地底的金屬棒,作為機器的固定零電位,避免電位飄移,並將噪訊導通入地,或避免漏電的危害,可是居家環境不容易做到,所以像 Wanaka G1/GR 這類接地盒,就是採用金屬或礦石之類的材料,模擬大地,將雜訊導通到接地盒,假如沒有它,音響器材還是會乖乖地工作,只是那些雜訊會在音響線路裡面作怪,有時候覺得音響好聽,有時又覺得難聽,那不是您的耳朵有問題,而是台電給您的電力,有時狀況好,有時狀況不好,摻入雜訊的電力,讓您覺得音響變難聽了。

這跟自來水一樣,看起來都很乾淨,可是颱風過後就知道,水裡面實際上多了不少雜質,屆時您就知道需要淨水器了。


接地降噪有獨門絕活

Wanaka G1/GR 怎麼做接地降噪?Montaudio 當然有獨門絕活,而且是不宣之秘,我當然也是知其然,卻不知所以然,其核心技術稱為奈米降噪模組(nano Nose Reduction Module, nNRM),採用多級處理,執行頻率協調降噪(frequency-tuned noise reduction)、消耗噪訊、雜訊吸引,同時模擬大地,達到接地降噪的效果。

原理看懂了嗎?對不起,連我寫稿的人都看不懂了,您怎麼讀得懂?因為 nNRM 是 Montaudio 的獨家技術,要是真讓您讀懂了,Montaudio 就別想賣錢了。


用料相當奢華

除了 nNRM 核心技術之外,Montaudio 其實在用料與做工,下了很深的工夫,入門的 Wanaka G1 就已經很認真了,漂亮的木頭機箱之外,輸入端子鍍銠,接地訊號送入 nNRM,多餘的噪訊經過三段處理,已消散能量,內部配線都用銀混合線(silver hybrid cables),而且都經過 -196 度超深冷處理。

進階版的 Wanaka GR,與 Wanaka G1 工作原理完全相同,可以把 Wanaka GR 看作兩部 Wanaka G1,裝在同一個機箱,原廠稱之為平衡內部架構,並使用更高階的 nNRM+ 模組,其噪訊吸收效果提升 200%,而噪訊消耗的效果提升 400%,最終端還針對左右聲道的接地做等化,內部配線則升級為超深冷處理過的單結晶銀與單結晶銅。

Wanaka G1/GR 的技術內容,還有 W-Link,這是 Wanaka G1/GR 的金屬角錐與頂部的紅銅螺絲,可以讓相同型號的 Wanaka,做堆疊使用,機器上面的金屬按鍵,控制 W-Link 的開啟或關閉,關閉時紅銅螺絲與金屬角錐沒有導通,兩部 Wanaka 沒有共地,獨立運作,但如果打開 W-Link,就能透過紅銅螺絲與角錐的接觸導通,讓兩部 Wanaka 共地。


聽過才知道有沒有效

其實,寫 Wanaka 的技術特點,我有點心虛,基本上都是從 Montaudio 官網上的文字敘述,字字推敲寫下來的,nNRM 的核心與吸引雜訊、消散雜訊這三個關鍵,我是越想越不懂,但這就是人家專業且能賣錢的關鍵,我只能實際使用,體會 Wanaka G1/GR 接地的效果。

代理商出借了三部 Wanaka,包括兩部 Wanaka G1 與一部 Wanaka GR,讓我可以玩 Wanaka G1 堆疊使用,雖然說技術面沒辦法參透,可是使用 Wanaka 的效果倒是很清楚:它讓音樂背景變得更為安靜、沈穩,音場更加寬鬆自在,聽音樂的氣氛更加專注。

試聽都在 U-Audio 編輯部,喇叭用 Wilson Audio Alexia 2,搭配 EAR 868P 前級與 509 MK II 後級,訊源用 YBA CDT-450 轉盤加 Merging NADAC,Wanaka G1/GR 連接在插電機器的 RCA 端子。我從一部 Wanaka G1 開始聽,然後堆疊兩部 Wanaka G1,嘗試 W-Link 開啟與關閉兩種模式,之後再聽單獨一部 Wanaka GR,最後讓三部 Wanaka 一起上場,玩豪華版接地。


不同接法、效果有微妙差異

雖然我說 Wanaka 的效果是讓音樂背景更為安靜,可是不同的接法,效果也有微妙的差異,譬如用兩部 Wanaka G1 的時候,我讓一部去接 Merging NADAC,一部去接 868P 前級,並使用 W-Link 隔離模式,與 W-Link 開啟導通模式,效果略有不同,W-Link 隔離斷開時,讓數位與類比不共地接地,感覺音色比較乾淨,可是如果導通共地,感覺音像飽滿些,密度好一些。

用上三部 Wanaka 的情況,前端數位轉盤、DAC 都接在 Wanaka G1,868P 前級接在 Wanaka GR,這時開啟兩部 Wanaka G1 的 W-Link,感覺比隔離效果要好,我最後就維持這樣的設定聽下去。

從一部 Wanaka G1,玩到兩部 Wanaka G1,再到兩部 Wanaka G1 外加 Wanaka GR,並不是每一段都「大幅進步」,我想說,只加一部 Wanaka G1 時比較有感,追加上去,還是有進步的感覺,可是並不是寧靜度倍增,畢竟有一部 Wanaka G1,已經有效果了,愈多 Wanaka 只是錦上添花,不過這代表 Wanaka 系列很好玩,您可以先玩一部 Wanaka G1,感覺有效,再來想兩部 Wanaka G1,或是直攻高階Wanaka GR。


配器簡單的錄音比較容易聽出效果

想聽接地盒有沒有效果,我建議使用配器單純的音樂,像是巴哈無伴奏大提琴組曲、鋼琴獨奏、或是小提琴奏鳴曲,這類室內樂因為配器單純,基本上就是樂器本身的聲音,外加空間殘響,很容易辨認音樂背景是不是變得更乾淨,但如果用很熱鬧的音樂,複雜的聲響本來就把音場塞得滿滿的,很難聽出背景是不是變得乾淨、變得通透了。

譬如聽史塔克的經典名盤「巴哈無伴奏大提琴組曲」,聽 BWV1007 Prelude 前奏曲,大師聚氣凝神的表情,加上了 Wanaka G1/GR,更漆黑的音樂背景,讓大提琴的凝聚力收得更漂亮,開始拉奏前吸一口氣,左手指尖搭上琴弦,右手拉弓,起手式左手搭弦的細微聲響,琴弓旋即啟動,拉出悠揚柔美的音樂線條,第一句強奏,第二句反覆弱奏,樂句逐漸延伸,強弱交替的變化,Wanaka G1/GR 讓拉奏的神情在強弱對比之間,營造寧靜的氣氛。


一樣聽「巴哈無伴奏大提琴」,換上羅斯托波維奇的版本,同樣的 Prelude,羅斯托波維奇的速度飛快,強弱的對比變成長河一般的起伏,加快的速度,讓左手在指板上滑動的細微聲響更明顯,長音拉奏時的空間延音更長,這張在法國鄉間教堂錄製的吧哈無伴奏,空間堂音的細微變化,與羅斯托波維奇快速又犀利的拉奏,形成漂亮的對比,搭配了 Wanaka G1/GR,我最期待的是每一首曲子的最後一個音符,大提琴聲響乍歇,音響系統並沒有跟著停止無聲,而是勾勒出豐富的殘響堂音迴盪,尾韻慢慢地消逝,真美。


讓人忘記音響存在的沈浸感

再來一張巴哈無伴奏,聽馬友友的「Six Evolutions: Bach Cello Suite」,Prelude 的大提琴柔和的聲線,彷彿拉近了距離,錄音殘響較小,強化的大提琴的親暱感,馬友友的拉奏流暢滑順,不像羅斯托波維奇那麼地富有張力,多了柔和的舒爽感,也不像史塔克那樣精確穩重,可是就因為馬友友和兩位大師的詮釋都不一樣,才能成就今日馬友友的樂壇地位啊!



奇怪,不是在聽 Wanaka G1/GR,怎麼來了版本比較?真抱歉,我沒辦法量化 Wanaka G1/GR 加上去之後,音場寬度增加了多少?音樂背景寧靜度提高了多少?這些都是聆聽的感受,重點不是 Wanaka G1/GR 讓系統變得多安靜、背景多漆黑,而是如何讓人融入在音樂當中,忘記音響器材的存在。

用這個角度來看,Wanaka G1/GR 無疑是成功的,雖然接地盒可能是其他器材買齊之後,才會考慮的附加配備,但是 Wanaka G1/GR 確實有效,而且您可以從一部 Wanaka G1 開始玩起,逐步堆疊,它就像是音響電源供應的「淨水器」,有了它,不一定會讓您覺得系統表現馬上飛天鑽地,但卻能給您更寧靜的音樂沈浸感,暢享音樂的廟堂之美。



器材規格

Wanaka GR
型式:降噪接地盒
尺寸:440 x 325 x 90 mm
重量:11.5kg
參考售價:145000元

Wanaka G1
型式:降噪接地盒
尺寸:220 x 245 x 85 mm
重量:4kg
參考售價:65000元

代理商:極品
地址:台北市敦化南路一段 57 號 2F-1
電話:+886-2-2792-9778
網址:https://topaudio.tw/
臉書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topaudio.inc.tw

廣告
[新聞] 複合線徑與複合導體-Montaudio Arapuni PH-1電源線
來自紐西蘭的Montaudio,旗下產品的命名都是紐西蘭境內的地名,這條電源線Arapuni PH-1,就是以紐西蘭目前最古老、至今仍在運轉的水力發電廠所在地來命名。這個命名真是有意義。電源線,不就是需要源源不絕豐沛的能量嗎?水力電廠不正好...《 全文

[新聞] 鍍銀導體加三重屏蔽-Montaudio Godley UH-1 USB 線
Montaudio 慣常以紐西蘭著名自然地標為產品命名,這條 USB 線也不例外,其型號名稱來自 Godley 河,外型以草綠底色搭配銀白色斜紋,正象徵著河流流動的意象。Godley UH-1 USB 線導體採用純度 99.9997 % 的 LC-OFC,即長結晶無氧銅,每股線...《 全文

[新聞] 單晶銀、銅加無氧銅導體-Montaudio Stewart SR 喇叭線
來自紐西蘭的 Montaudio 推出旗艦款參考級喇叭線 Stewart SR,毫不妥協地採用單結晶銀與單結晶銅導體,並搭配無氧銅絞線與高品質絕緣層結合成特殊結構,不僅可兼顧高、中、低頻的表現,更是崇尚自然之品牌訴求的最佳體現。...《 全文

[試聽報告] 忠實傳達細節,足矣!-Montaudio Rakaia EH-1 網路線
 
  
(多關鍵字搜尋時,請以半形「,」隔開) 
Naim NSS 333、NAC 332、NAP 350 套裝試聽記
Naim 今年大動作重整自家產品線。上半年原廠家用音響外銷經理 Liam Conway 來台時,鄭重和大家介紹最新的 New Classic 系列,唯當時還只有 NSC 222 串流前級、NAP 250 後級與 NPX 300 電源供應等三款產品。時隔一個月,在慕尼黑音響展...《 全文

Simaudio Moon 641 綜擴
Simaudio Moon 旗下最新推出的高階系列 North Collection,是他們家最高技藝的展現。該系列中唯一一款綜合擴大機 641,體積不算大,但外觀上明顯與自家其他綜擴等級不同。厚重的機箱,配上兩側弧形切割、線條優雅的散熱片,全機看起來像是穿...《 全文

丞遠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2007 Han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