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03發表,已被閱讀 9,837 分類:訊源
試聽 CH Precision D1.5 數位轉盤 假如認為 SACD/CD 數位轉盤已經發展到了頂點,那麼瑞士 CH Precision D1.5 SACD/CD 轉盤一定會顛覆您的想法,當我準備試聽 D1.5 的時候,心裡想的是「不過就是數位轉盤,還有什麼稀奇嗎?」,可是實際體驗過後,才知道天外有天,這部 D1.5 可說是當今數位轉盤的「夢幻超跑」,不僅製作品質極為精良,其設計概念之創新,更走在時代的前端,引領未來的風潮。

讀取數位音樂的第一道關卡

SACD/CD 數位轉盤是什麼?就是讀取 SACD/CD 數位資料的機器,甚至沒有數類轉換器(DAC),僅僅讀取 0 與 1 的數位訊號,而這是人耳聽不到的訊號,但卻至關重要,或許我們可以這麼想,數位轉盤之於類比黑膠,就像是接觸 LP 第一關的唱頭,不管您的黑膠唱盤、唱臂有多好,唱頭是決定聲音最源頭的關鍵,而數位轉盤就是讀取 SACD/CD 的第一道關卡。

每個人都知道,想玩黑膠,唱頭恐怕不能定於一尊,MM、MC 做到最好,各擅勝場,不同的 MC 唱頭,音色味道也不同,所以黑膠玩到極致,三頭六臂有之,軟硬盤搭配不同唱頭有之,想聽什麼音色,就選什麼組合,可是同樣的觀念放到數位轉盤,恐怕就不同,因為 0 與 1 的數位訊號,關鍵只在「正確讀取」,所以很少人會想搞好幾部數位轉盤來玩弄音色,因為「正確」只應有一個答案。


如何做到「正確讀取」?

問題來了?怎麼樣才叫正確?我相信這也是 CH Precision 不斷反問自己的問題。CH Precision 在 2012 年推出第一部數位轉盤 D1,相隔十年之後,推出新的 D1.5,外觀看起來幾乎沒有變化,面板依然是漂亮的全彩 AMOLED,機箱外觀工業設計依然是經典的樣貌,可是技術內容卻大幅進化,讓人嘖嘖稱奇,原來,數位轉盤的世界還有這麼多可以突破之處。

讓我們從最關鍵的數位轉盤讀取機構講起,音響產業公認最好的 SACD/CD 讀取機構,應該是 Esoteric VRDS,所有高階 SACD/CD 轉盤或唱盤,幾乎毫無懸念,通通使用,CH Precision 也不例外,十年前的 D1,用的就是 Esoteric,可是創辦人 Florian Cossy 覺得還不夠好,但是已經用上「用錢買得到最貴最好的讀取機構」,卻還想要更好的元件,怎麼辦?

(圖片取自CH Precision)

自己做才能做到最好

CH Precision 的作法很簡單:「自己做!」。這個故事和經典的 Porsche 356 誕生類似,Ferry Porsche 曾經在採訪中說過:「起初,我想買一輛具有樂趣的跑車來駕駛,但是我找了又找,發現沒有任何一輛車符合我的需求:靈巧、輕量、並且具有源源不絕的動力,於是我決定自己做一輛。」

Porsche 356 就是 Porsche 911 的前身,從 1960 年代開始,風靡至今,仍是所有愛車者夢想擁有的長青經典。CH Precision 想「自己做」數位讀取機構,挑戰難度肯定很高,但可能是成就經典的關鍵之舉,終於落實在 D1.5 身上。

CH Percision 獨家 MORSe 轉盤

D1.5 使用的 SACD/CD 轉盤讀取機構稱為「MORSe」(Mechanically Optimized Reading System),意思是機械優化讀取系統,完全在 CH Precision 自家製造。CD 問世四十餘年,讀取機構的組成元件早就不是謎,問題是要怎麼做到最好?CH Precision 的 MORSe 有什麼與眾不同之處?

SACD/CD 光學讀取頭,自然要購買零件,可是 CH Precision 還要從中精挑細選,只用規格最精確的零件。很多人會說 Hi End 音響很貴,可是零件用的也沒有比人家貴,實際上「精選零件」這件事情,是 Hi End 音響最困難的環節之一,因為成本很高,買進來的零件,全部重新檢測,選擇規格最符合標準者,不合格的零件只好打掉,如果要把測試標準的公差縮到最小,打掉的零件更多,可是把這件事情拿出來說嘴,肯定挨罵,所以 CH Precision 只有輕描淡寫說 「Carefully Selected Optical pick-up」,就沒有多講了,但是光為了這個精選,原廠肯定要付出不少成本代價。

MORSe 驅動 SACD/CD 光學讀取頭的循軌馬達,安裝在大型黃銅滑軌上面,這個組件重量差不多 1 公斤重,用這麼高的質量製作滑軌,可以降低光學讀取模組的機械諧振頻率,同時提供理想的配重,與轉動的光碟片扭力抵銷。原廠同樣講得簡單,可是這當中透露了許多訊息,代表 CH Precision 在細部研究做得很深,所有光碟片轉動的機械動作,包含細微摩擦力的變化,都要仔細檢視,透過設計工程解決問題。

(圖片取自CH Precision)

避振也有玄機

整個 MORSe 讀取機構模組,底部使用 4 個 alpha-gel 避振膠隔離,微調其諧振降低到 AC 供電頻率以下,以台灣的規格來說,要低於 60 Hz,這樣才不會讓 CD 轉動時的振動,影響到敏感的電路板,同時也隔離電源供應本身的細微振動,影響到 SACD/CD 讀取訊號。

MORSe 的唱片鎮,使用輕量 PEEK 聚合物製作,這是杜邦專利材料,質量輕,剛性高,可以有效夾緊光碟片,轉動時完全不會滑動,而 MORSe 的底座,使用 2 公斤重的實心鋁合金 CNC 車製,並直接鎖定在 D1.5 的底盤上,讓 MORSe 與機箱共同構成機械接地。這些技術細節,CH Precision 講起來簡單明暸,可是實際上卻是「知易行難」,不管是材料選用,或者是機械接地的結構,都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實驗試做,不簡單啊!

關鍵的 SACD/CD 轉盤機構,CH Precision 選擇最困難的道路,自己研發獨家 MORSe,軟硬兼施固定在 D1.5 的機箱之中,電力供應則是能獨立就獨立,AMOLED 顯示幕與控制線路自己有供電迴路,轉盤有自己的供電迴路,如果想要更講究,還可以外接CH Precision X1 電源供應器。


目前擴充功能最強的數位轉盤

有了獨家 MORSe 讀取機構之後,D1.5 的其他部分就是 CH Precision 贏過市面上所有數位轉盤的特點:最大可能的擴充性!這項特點 CH Presicion 可說獨佔鰲頭,其擴充能力是目前數位轉盤的第一強!我並不是說其他廠家都不能擴充,目前有少部分品牌也有擴充功能,可是擴充的選擇遠比 D1.5 要少,所以 CH Precision 在擴充功能上,現在穩占第一,未來會不會有人贏過他?不知道。

標準版本的 D1.5,就是單純 SACD/CD 轉盤,預設安裝的數位輸出模組,配置 CH-Link HD、AES/EBU、S/PDIF 與 TosLink 光纖,其中 CH-Link HD 搭配 CH Precision 自家 C1 DAC 或 I1 綜合闊大機時,可以輸出高解析數位檔案,我想如果是 CH Precision 全套用家,一定會使用 CH-Link HD。

D1.5 具備的擴充功能還有哪些?第一個是 SYNC IO,用來外接校正時鐘,或者讓 D1.5 轉盤輸出給 DAC 去做時鐘校正,試聽 D1.5 的時候,搭配 T1 Reference 校正時鐘,精度高達 10 MHz,也是目前最高的規格。

(圖片取自CH Precision)

可以加雙單聲道 DAC

第二項升級模組是 DAC,而且是雙單聲道的 DAC 模組,這樣 D1.5 就變成一部 SACD/CD 唱盤,這講起來好像很簡單,可是當中還藏著CH Precision 獨家 PEtER 條樣函數濾波演算法,可以執行升頻插補,比起常見的多項式插補,更不會扭曲或影響原始數位音樂訊號。

這兩項可以擴充的功能,讓 D1.5 的配置擁有很大的彈性。您可以用 D1.5 當轉盤,搭配 C1.2 DAC,中間加上 T1 Clock 同步校正時鐘,也可以用加裝雙單聲道 DAC 模組的 D1.5,變成 SACD/CD 唱盤,直接用 T1 Clock 外接時鐘校正,並加上 X1 電源供應。簡單講,買了 D1.5 是開頭,後續您可以玩的空間還很大。

自家器材可以堆疊使用

關於 D1.5 的技術部份,其實只講了個大概,我最後想講的是 D1.5 的機箱,頂部四個角落的圓形蓋子,是用來與其他 CH Precision 器材堆疊使用,讓所有機器都可以從最底下的 CH Precision 器材,做機械接地。

不過我來聽的時候,現場並沒有這樣擺放,而是更豪氣地使用全套美國 HRS 專業音響架,我之前在 U-Audio 試聽入門 RXR 時,就已經差點忍不住想買,現在用更高階 SXR 搭配全套 CH Precision,太猛了,光是用看的就讓人怦然心動。

(圖片取自CH Precision)


夢幻等級的音響系統組合

試聽時搭配全套 CH Precison 器材,從 D1.5 開始,送入 C1.2 DAC,外加 X1 校正時鐘,中間用 CH-Link HD 做數位傳輸,類比訊號送入 L10 前級,後級動用兩套,M10 後級驅動 Wilson Audio Chronosonic XVX「四季」特別版,M1.1 後級驅動 Wilson Audio Subsonic,線材全部是美國 Transparent Magnum Opus,而且是最新的 G6 版本,這麼龐大的音響系統,光視覺效果就已驚人。

要在這麼龐大的音響系統當中,聽出 D1.5 的好,我必須誠實地說,沒辦法,D1.5 如果套用 CH Precison 的說法,就是盡可能不扭曲地完整讀取數位訊號,而準確讀取的數位訊號,後面要經過 C1.2 解碼,L10 前級放大,送入 M10 與 M1.1 轉化為功率驅動 Chronosonic XVX 與 Subsonic,兩者之間還經過 ActivXo 分音器,經過這麼多器材,才將數位訊號轉化為可聽聞的音樂訊號,我該如何去分辨 D1.5 好在哪裡?事實上,我聽到的聲響,是全套音響系統共同營造出來的音樂,D1.5 只是其中的一份子,盡他該出的力。




拉高音響的視野

雖然知道很難抽離 D1.5,單獨寫它的聲音,可是我是聽的一個上午,全然是享受,是拉高音響視野的一次體驗。

我從羅德利戈的「阿蘭輝茲吉他協奏曲」開始聽,選 Mercury Living Presence 的 SACD 版本,這是相當經典的發燒版本,演錄俱佳,第一樂章從吉他輕快的撥奏開始,D1.5 馬上讓我忘記是為了寫音響評論而來試聽,全神貫注在音樂上面,古典吉他的撥奏與單音交錯,和弦飽滿,單音的音符顆粒清晰,樂團加入之前,木管唱和,低音大提琴撥奏過門,樂團接手主題,音場跟著開闊起來,喇叭完全消失在空間當中,等吉他獨奏再進入,樂團輕輕應答,漂亮的音場畫面以及惟妙惟肖的器樂形體比例,簡直比聽現場還要過癮。


可能比現場更過癮

怎麼說比現場更過癮?吉他協奏曲,難度在吉他的音量,很難與管弦樂團相抗衡,所以經常要搭配麥克風拾音擴大,音樂廳的 PA 系統,很難完全還原吉他細微的泛音共鳴,除非您坐在前三排,否則聽到的吉他聲響,幾乎都是 PA 喇叭放出來的聲音,細膩度變差了,可是透過錄音,已經將所有樂器的平衡預先做好了,等於直接把音樂聽最好的座位留給您,這時考驗的只有音響。

全套 CH Precision 與 Wilson Audio,加上刻意搭配 HRS 音響架與 Transparent 線材,不僅音樂規模宏大,音色的細膩度更是令人折服,這純然是音樂聆聽的享受,放大音量,像是用全身的毛細孔在感受聲波的流動,完全忘記音響的存在。

鋼琴獨奏規模宏大

「阿蘭輝茲協奏曲」並不是特別困難的大考題,而是輕快愉悅,帶著明亮色彩的樂曲,可是已經感受得到整個系統的威力,想用更難的題目來考也不怕,所以我換上 Martin Stadtfeld 鋼琴獨奏專輯「Deutsche Romantik」,聽華格納「唐懷瑟序曲」鋼琴版,管弦樂團本來就是規模宏大的序曲,變成鋼琴獨奏,難度極高,用一部鋼琴呈現管弦樂團的氣勢與層次,Martin Stadtfeld 藝高人膽大,主題呈現自由又浪漫,旋律逐步堆疊拉升,中段和弦在左手拍打著,右手華麗地躍動著,交織出寬大的管弦樂氣勢,當然,一部鋼琴很難完全比擬管弦樂團,可是炫技的效果卻是讓我聽得目眩神馳。

咦?D1.5 跑哪裡去了?我已經全然專注在音樂上面了。鋼琴音符與聲部的交織,呈現出華格納華麗的音樂色彩,快速的琶音展現鋼琴家高超的技巧,和弦綻放出豐沛彭拜的雄偉音階,D1.5 在全套 CH Precision 器材支撐下,共同呈現出浪漫的華格納,我相信 D1.5 很厲害,可是 C1.2、X1、T1、L10、M1.1 加上 M10,加乘發揮效果,推出 Chronosonic XVX 絢麗又華美的音樂風采,真是迷人。


慕特的「卡門」真是妖嬌

再回到 SACD,聽慕特很出名的「卡門幻想曲」。因為使用 CH Link HD,所以 D1.5 傳輸的音樂訊號是 DSDx4,四倍頻給 C1.2 解碼,從 AMOLED 上面可以看到音樂檔案格式,不過為了避免螢幕高頻噪訊干擾,D1.5 設定操作時開啟螢幕,音樂播放之後便自動關閉,這些都可以從面板選單細部設定,但我想這是枝微末節的事,享受音樂,那才是玩 D1.5 的重點。

慕特拉奏的「卡門幻想曲」熟不熟?很熟,可是從 D1.5 與全套 CH Precision 播放出來,浪漫且激昂的熱情,竟像是第一次聽這張 SACD。開場管弦樂團的強奏,用華麗的場面迎接卡門,小提琴獨奏就是卡門的化身,慕特的小提琴一進場就拉得花俏妖嬌,彷彿卡門獨舞的冶豔姿態,管弦樂團小聲地應和,像是眾星拱月,襯托小提琴獨奏的主角地位,在這裡用相對較大的音量來聽「卡門幻想曲」,可說是見樹又見林,音樂場面寬闊宏大,樂器形體比例恰到好處,呈現精緻且真實的管弦交織場面,漂亮。


舒曼的對比層次更顯浪漫

再回到 CD,聽魯普獨奏,普列文指揮倫敦交響樂團的「舒曼鋼琴協奏曲」,樂團轟然巨響開場,Chronosonic XVX 迸發出猛爆的能量,鋼琴和弦堆疊到頂點,木管群的輕聲細語,馬上收斂起樂團的火力,彷彿漫步在鄉野小徑,強與弱的對比、剛與柔的落差,呈現舒曼式的浪漫,整套 CH Precision 帶出音樂自然的呼吸,越是專注在音樂上面,越是感受不到音響器材的個性,鋼琴逐漸拉抬音樂的緊張氣氛,樂團點綴地應答,魯普的鋼琴音色控制力,讓強弱對比之間還拉著細細的線條,串起音符綿密的敘事感。

這是我很熟悉的曲子,可是用 D1.5 來聽,越聽越感受到新意,難道多出我以前沒聽過的細節嗎?不,應該說 D1.5 與全套 CH Precision,把音樂唱得更活了,讓我更貼近錄音現場的氣氛。


爵士與搖滾根本是小菜一碟

換上爵士樂,那更是輕鬆了,聽三盲鼠的「細川綾子 A Whisper Of Love」,近場收音的效果,讓樂器的形體顯得更大、更近,音樂更富有親暱感,在 D1.5 上面一覽無遺,聽 Jennifier Warrens 經典專輯「The Famous Blue Raincoat」,「Joan of Ark」開場的錄音,加入許多空間殘響,音樂背景有著閃閃亮亮的細碎聲響,音場帶有深邃的空靈感,等爵士鼓與電貝斯進來,加上 Compressor 效果的力道,中低頻的音符顆粒簡直像要跳出來一般,烘托著 Jennifer Warrens 漂亮的嗓音,電貝斯拉長的延音,上面還疊著鋼弦吉他刷和弦,厚實與清脆的對比,編曲聽來更顯豐富,用 D1.5 來聽音樂,真是見樹又見林,音樂充滿豐潤的流動感,同時還有豐富的細節可以咀嚼品味,同時呈現錄音的真與美,輕鬆又愜意。

我知道,D1.5 身價不凡,可是它的擴充性是目前的第一,不只雙單聲道 DAC,還可以支援多聲道 SACD,配上多部 C1.2 DAC,建構頂級 SACD 5.1 系統,未來就算有新的技術,都可以透過模組升級,最大程度保障您的音響投資,不怕落伍。


夢幻超跑等級「必聽」的轉盤

不過講這些,都是世俗的價值觀,買音響,只為求音樂聆聽的感動,而音樂的感動,無價。聽過 D1.5,我只能說,D1.5 就像是數位轉盤的夢幻超跑,對於追求「至高無上音響表現」者,D1.5 必須列入試聽名單,千萬別漏了它。

(圖片取自CH Precision)


器材規格

CH Precision D1.5

型式:SACD/CD 轉盤(可擴充 DAC 模組)
支援載體:CD、CD-R、CD-RW PCM 16 bit/44.1 kHz、MQA-CD、SACD DSD 1bit 2.822 MHz
顯示螢幕:800 x 240 24bit RDB AMOLED
電力供應:100V/115V/230V AC (47~63Hz)
數位輸出:CH LINK HD、AES/EBU、S/PDIF、Toslink 光纖
尺寸:440 × 440 × 133 mm(W×H×D)
重量:22 kg
參考售價:請洽代理商
進口總代理:和申達
電話:02-2776-0905
網址:http://www.audiosummit.com.tw/

廣告
[新聞] 樹立同級喇叭的新標準-Wilson Audio Alexia V 華麗登場
美國 Wilson Audio 最暢銷的喇叭款式之一 Alexia 2,推出五年時間以來,其間有 Chronosonic XVX、Alexx V 與 Sasha DAW 三款喇叭上市,因此 Wilson Audio 將這幾年累積的創新技術,應用在 Alexia 2 上面,推出嶄新的 Alexia V。...《 全文

[專題報導] 純正瑞士超級Hi End-專訪CH Precision創辦人
採訪地點是代理商的辦公室,壯觀的HRS音響架上,擺放著最新款Ch Precision的器材,包括D1.1 SACD/CD轉盤、C1.1數類轉換器、T1校正時鐘、L1前級與P1唱頭放大器,擴大機則有A1.5與M1.1,只差這次慕尼黑音響展首度亮相的M10沒到,場面相當壯觀...《 全文

[新聞] 一款活的墊材-HRS E1 隔離座
HRS 的隔離座(Isolation Base)是其音響架系統中必不可缺的關鍵配件,因為器材必須藉此隔離座才能放到音響架上,也就是說,會和器材直接接觸的就是這隔離座了,你說它重不重要?所幸並非只有 HRS 音響架才能用此隔離座,只要是你有擺放器材的...《 全文

[新聞] 音響架的王者至尊-HRS VXR 音響架
 
  
(多關鍵字搜尋時,請以半形「,」隔開) 
Naim NSS 333、NAC 332、NAP 350 套裝試聽記
Naim 今年大動作重整自家產品線。上半年原廠家用音響外銷經理 Liam Conway 來台時,鄭重和大家介紹最新的 New Classic 系列,唯當時還只有 NSC 222 串流前級、NAP 250 後級與 NPX 300 電源供應等三款產品。時隔一個月,在慕尼黑音響展...《 全文

Simaudio Moon 641 綜擴
Simaudio Moon 旗下最新推出的高階系列 North Collection,是他們家最高技藝的展現。該系列中唯一一款綜合擴大機 641,體積不算大,但外觀上明顯與自家其他綜擴等級不同。厚重的機箱,配上兩側弧形切割、線條優雅的散熱片,全機看起來像是穿...《 全文

丞遠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2007 Han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