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11/11發表,已被閱讀 14,948 次 |
分類:喇叭 |
|
來自芬蘭的 Amphion,很容易讓人誤會他們只是重視外觀的廠商,由一個個直角構成的方正箱體,配上圓形單體網罩和同等大小的圓形號角開口,實在是把極簡美學發揮得淋漓盡致。喜歡這種簡約的北歐風格的人,一看到 Amphion 喇叭,大概都會喜歡上它。
可是,Amphion 不是一間只重視外表的公司,他們的技術底韻可深厚了。來,跟我做一一件事,在你看我文章的同時,在 Google 上開另一個分頁,搜尋欄位輸入Amphion,然後找到 https://amphion.fi 這個網站,點進去。視窗下方會出現一欄,問你是否可以許可 Cookie,請按 OK,這樣,瀏覽網站才不會受影響。重點在這裡,請看視窗上面一排字,在左上角的 Amphion 品牌後,往右一路延伸過去,共有四個項目可選,後面兩個我們不理,那分別在告訴你經銷商與代理商的資訊,以及一些說明書下載。前面兩個有意思了,一個是 Home Audio,也就是家用喇叭,另一個是 Studio Pro,也就是錄音室專業喇叭。看到沒?看到沒?這就是為什麼我說 Amphion 的技術底韻深厚,他們可是製造專業監聽喇叭出身的,世界上,數不清的錄音室都收藏有 Amphion 的監聽喇叭,因為他們家的 Studio Monitor 監聽喇叭,是業界公認具有高度參考性的產品。你還小看 Amphion 嗎?你還以為他們只是看重外觀的廠牌,喇叭也不過金玉其外嗎?
過往經驗,每次聽 Amphion 都印象深刻
這次,收到代理商送來的 Amphion 的 Helium 520 落地喇叭,讓我很感興趣。Amphion 的家用喇叭,除了自成一格的旗艦喇叭 Krypton 外,主要就是兩個系列,高階的稱 Argon,入門的是 Helium。Argon 系列我一共聽過三對,分別是最小的 Argon 0、深具監聽實力的 Argon 1,以及系列旗艦 Argon 7LS 落地喇叭。其中,Argon 0 和Argon 1 在近場聆聽時的表現令人驚艷,而 Argon 7LS 扎實具像,且龐大開闊的聲音,也讓我印象深刻。Helium 系列我也聽過一對,就是系列中最小的,也是 Amphion 最便宜的 Helium 410 書架喇叭,它那小體積大嗓門的本事,也是一絕。當初旗艦 Krypton 送來公司時,雖然評論不是我負責寫的,但我也聽了。那個中低頻飽滿溫厚又能量充沛的表現,讓音樂有了穩重的下盤,怎麼聽都不會飆,怎麼聽都耐聽,而且開闊大氣,在 Amphion 一貫的性格上,多了恢弘氣勢。
每次與 Amphion 接觸的經驗都這麼有故事,再次遇到當然讓人興奮。Helium 520 是 Helium 最大的喇叭,該系列兩款書架喇叭,分別是 Helium 410 和 Helium 510,另有一款中置 Helium 520C,加上落地的 Helium 520,在有限的空間裡,想要以 Amphion Helium 系列喇叭組成一套多聲道系統也是沒問題的。
MTM單體排列,高音搭載招牌 U/D/D 擴散技術
Helium 520 一如 Amphion 一貫的落地喇叭設計,單體採 MTM 排列,上下兩顆 5.25 吋的紙盆低音,中間夾著一顆 1 吋鈦金屬振膜高音,以兩音路發聲。低音均以金屬網罩蓋住,不但可以保護單體,還可透過網罩開孔控制擴散角度。高音一如往常搭配一個圓形擴散器,這個稱為 U/D/D(Uniformly Directive Diffusion)的技術,現在已經進化到第五代。Amphion 自家喇叭,無論家用或錄音室款,通通都搭載了這個 U/D/D 擴散器。
原廠表示,加上這個擴散器有太多的好處了,不但可以提高靈敏度,提高對擴大機的承受功率,有助於分頻點銜接更平順,還可降低高音和低音的時間延遲(透過讓高音單體退後來達成),並能控制聲音擴散角度,以及非指向與指向性聲音能量的比例。因此,他們把自家所有喇叭的高音,都配上一個 U/D/D 的圓形擴散器。但 Amphion 原廠也表示,這個擴散器不算是號角。因為號角的構造包括了壓縮驅動器,還有較長的導管,最後的開口則是 60 度到 90 度的開口。但他們的 U/D/D 不是這樣。號角因為構造的關係,雖然可以有效提高靈敏度,但無可避免地將帶來失真。而 U/D/D 卻完全沒有傳統號角的缺點,它以 60 度到 180 度的寬闊開展角度,不帶來任合音染和失真。
分頻點設在人耳敏感的頻段之外
在分頻點上,Amphion 也有他們的講究。在技術白皮書裡,原廠表示,根據研究,人耳對 2,000Hz 到 5,000Hz 的聲音最為敏感。若非全音域喇叭,沒有分頻需要,只要是同步搭載高音、低音單體,分別負責不同頻段的喇叭,勢必要考量分頻點的問題。因此,Amphion 刻意避開人耳敏感的區段,將喇叭分頻點下拉到 1,600Hz,這樣就不會讓聽感受分頻的影響。
附3個填充反射孔的海綿塞,喇叭端子盡量靠近單體
Helium 520 的箱體相當窄小,瘦瘦高高的,擺在家裡一點不佔空間。背後有三個低音反射孔,原廠還配附了三組海綿塞,如果用家必須將喇叭貼牆擺放,而牆面可以增高低音的效率,為避免低音轟然,海綿塞就可以派上用場。可是,要不要塞,又要塞幾顆,就得用家自己邊聽邊試才知道。
此外,Helium 520 還有一項特別的設計,就是它的喇叭端子不是像一般的落地喇叭那樣安置在背面下方,卻裝置在喇叭背面中段偏上的位置,這樣一來,喇叭端子到單體的接線路徑就會變短,減少了更多干擾的因素。這樣的設計並不方便,卻全然是為了聲音考量;從這點也可看出Amphion 確實是技術導向的公司。
至於 Amphion 開給消費者的外觀選擇,包括了白色和黑色的平光漆面版本,以及橡木貼皮的版本。我這次拿到的則是橡木皮的版本,如果你覺得黑白單色與家裡的裝潢搭起來「太跳」了,那木皮版本就很適合了。
是大聲公,也是雕塑家
我在 U-Audio 的試聽室聽 Helium 520,這其實是個相當嚴酷的測試,因為這是一個超過 20 坪的大空間,而 Helium 520 只是一對十來萬的小落地喇叭,低音單體也不過用上兩顆 5.25 吋而已,但是,事實和預想的很不一樣。Helium 520 在這樣大空間裡,聽起來其實並不顯小,他的聲音能量充沛,就算我起身走到座位區後面,音樂內容仍堪稱完整,並不減損我聆賞音樂的樂趣。
而且,它不僅是大聲公,還是一個雕塑家。它能刻畫出清楚具體的音像,形體甚至還不小。放起爵士、流行時,這方面特點相當有感。它給的細節清楚明確,Helium 520 對音樂的描繪手法不是精細的,而是力求清楚的,所有的線條都筆筆帶到,不求飛舞跳躍的灑脫,盡是實事求是的真切。它能給出一個遠超體型的寬大音場,舞台的開闊,就能把音樂內容有次有序地填充在面前,不是擠在一起的,也不是零散無序的。即便我有了許多聆聽 Amphion 喇叭的經驗,這次遇到 Helium 520 依舊讓我感到驚奇。
我為 Helium 520 搭配的擴大機是 Linear Acoustic LA-V120,這台綜合擴大機,聲音溫暖厚實,質地綿密,氣勢恢弘,堂堂大氣,就算拿來搭百萬級別的中型落地喇叭都沒問題,我卻要藉助於它夠水準的驅動力和聲音表現,激發 Helium 520 的潛力。訊源則是 YBA CDT450 CD 轉盤,以AES/EBU 數位輸出給 Merging NADAC 解碼,這是 U-Audio 試聽室的參考訊源。
小提琴琴音扎實,就算拉到高把位也不刮耳
聽 Anne-Sophie Mutter 的「Across the Stars」專輯,這是她與 John Williams 首度跨界合作,而 Mutter 的拉奏,充滿了敘事性,讓 John Williams 的這些配樂聽來更耐人尋味。在「Rey’s Theme」當中 Mutter 透過下弓,展現出故事女主角的果斷剛毅。琴音透著堅韌的質地,而 Helium 520 厚實的聲底更凸顯了主奏小提琴,使之佔據中心地位。低頻相對小落地喇叭而言,算是比較節制的。這在表現湧現的低音弦樂時,感覺稍嫌不足。如果喜歡更豐沛的低頻,可以試試看把 Helium 520 放得更靠牆一點,又或者是因為我所在的空間太大了,又是矽酸鈣板隔間,吃掉了些低頻所致。而在「Hegwig’s Theme」當中,鐵琴的錚錚響聲,扎實渾圓,少了點飄逸的仙氣,卻很實在明確,顆粒感清楚。由於音質厚實,音色溫暖,即便小提琴拉到高把位,急促且激昂的拉奏,也不讓人緊張難耐。Helium 520 用的是金屬高音,調性上確實比較硬一點,但若問刮耳與否,答案是否定的。
開展的舞台,聲部定位清楚,鋼琴則有木頭味
溫厚的聲底,表現起鋼琴,更顯出鋼琴的木頭味。聽 Lahav Shani 彈奏鋼琴並指揮鹿特丹愛樂,演出貝多芬第四號鋼琴協奏曲。第一樂章,貝多芬罕見地以鋼琴開頭,琴音聽來溫潤結實,顆粒渾圓,很是舒服。弦樂湧現時,綿密厚實,小提琴部的強奏並不顯出刺激,卻能感受到十足力道。Amphion 喇叭一向有著寬大音場,即便是書架喇叭也撐得起夠大的場面。Helium 520 雖是落地喇叭,體積卻不大,然而,它所展開的舞台仍是開闊的。樂團各個聲部清楚座落,沒有含糊。比起 Argon 7LS ,固然在規模感、厚實度、兩端延伸上都還差了點,但 Argon 7LS 的被動輻射低音,擺在小空間裡就難為了,離背牆可不能太近。但 Helium 520 就沒這個問題,當那華麗的琶音流瀉開來,然後樂團跟上對話,那個畫面,自然而然地就出來了。
鼓聲之Q彈,可冒充大喇叭
論到畫面,爵士樂這樣小編制的演出,更容易產生畫面,再配上人聲就更好了。聽 Hough Masekela 的「Hope」專輯,他在這裡吹奏的不是一般的小號,而是管徑較長的柔音號,音色上叫溫厚一點,也更感性一些。「Abangoma」一曲當中,Masekela 的號聲扎實溫暖,伴奏的薩克斯風也展現出鮮明的金屬質感,這是金屬高音的功勞嗎?我不知道,我只知道這個銅管表現很漂亮。那飽滿鬆軟的鼓聲,也值得一提。我本以為像 Helium 520 這樣低音單體尺寸不大的喇叭,鼓聲可能會弱一點、薄一點。實際上,這鼓聲既有速度,還帶著柔韌的彈性,飽滿度固然比不上10吋低音的喇叭,但仍能帶出飽滿的Q彈感,這樣的鼓聲,誰不喜歡呢?這是拿小喇叭冒充大喇叭的戲碼嗎?在「Uptownship」一曲開頭的鼓聲扎實,衝擊感明確,而且展現出高韌度、好彈性的鼓聲質感。這裡悠長的柔音號獨奏搭配那俐落的鼓聲,聽起來真是太有畫面了。「Mandela」這首為已逝南非總統曼德拉所做的曲子,熱鬧又歡樂,鼓聲飽滿有彈性,敲擊力道明確,Masekela 的歌聲聽來直接,聲線清晰,各面細節都清楚。要是你想去試聽 Helium 520,不妨放上這一張專輯,很過癮的!
讓人聲演唱聽來寫實
Helium 520 就像我聽過的任何一對 Amphion 喇叭一樣,播放人聲時魅力十足。前面我已經先在 Hough Masekela 的「Hope」專輯提到了人聲表現了。我要再舉一例,這也是足以充分展現 Helium 520 優勢的唱片,那就是「Ella & Louis」這張由 Ella Fitzgeald 和 Louis Armstong 合作的專輯。這其實是 1956 年的單聲道錄音,但名匠齊聚,而且 AAD 的錄音溫暖飽滿,聽來總讓人陶醉不已。只聽得 Ella Fitzgerald 的聲線清楚,她歌唱時發聲的細節,包括共鳴點的改變等都聽明白了,音樂就顯得十分寫實。而 Louis Armstrong 的歌聲,更是 Helium 520 所擅長的,溫暖厚實的嗓音,配上沙啞的聲嗓結合鼻音的唱腔,真是迷人極了。這裡的鋼琴伴奏是 Oscar Peterson,在「Can’t We be Friends」開頭的鋼琴堅實而飽滿,觸鍵俐落而靈活,那端得是 Oscar Peterson 的手法。在「They Can’t Take That Away from Me」裡的貝斯帶著彈性,撥弄出一顆顆深沉又鬆軟的音符,誰彈的?Ray Brown 啊!
喜聽爵士的,不妨一試
你若喜歡聽古典,Helium 520 確實有其特色。即便少了點精緻的氣質,但它中肯又確實,喇叭雖小,聲音厚度與音場開闊度,都超過預期。你若喜歡爵士,Helium 520 唱起來就更迷人了。那溫暖又厚實的質地,清楚明確甚至稍稍放大的音像,音樂裡的細節都得清楚聽見,爵士演出就活了。不僅 1993 年的現場錄音很鮮活,就連 1956 年的單聲道老類比錄音,聽起來也是活生立體的。這就是 Amphion,這就是 Helium 520。
器材規格
型式:3單體2音路落地喇叭 單體:1吋鈦金屬高音×1,5.25吋紙盆中低音×2 頻率響應:40Hz~30kHz 阻抗:4歐姆 靈敏度:90dB 分頻點:1.6kHz 尺寸:1040×160×215mm(H×W×D) 重量:16kg 建議售價:125,000元(六色)、133,000元(木紋) 進口總代理:卡本特 電話:(02)2345-7739 網址:www.cpt.com.tw
|
|
|
|
|
可升級 Exakt 的 Linn 119 被動書架喇叭
就可以建構出極為精簡又兼具強大功能的音樂播放系統。為兼顧非 Linn 生態系的一般用家之需求,Linn 也推出了被動式書架喇叭 119,讓任何發燒友也能享受 Linn 的美聲。...《 全文 》 |
|
Neotech NEP-3001G 電源線
國內自有品牌 Neotech 則是全球少數有能力自行生產 OCC 導體的線材廠,他們的 OCC 命名為 UPOCC,品質精純,備受肯定。最近 Neotech 又再開發出 G-UPOCC,結合石墨烯,讓 OCC 的性能獲得進一步的提...《 全文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