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12發表,已被閱讀 10,027 分類:訊源前級後級喇叭
婕韻樂享旗艦 Orpheus 假如,您擁有無上限的預算,想建構足以全面釋放音樂能量,同時擁有力的震撼與美的感動,請來內湖婕韻音響,親身體驗全套瑞士 Orpheus 旗艦系統,若讓 Hi End 品牌來一場「華山論劍」,Orpheus 累積二十餘年的功力,旗艦 Heritage 系統展現出從容自在,堂皇大度,收放自如的氣魄,絕對足以一較高下。

走精緻路線的瑞士音響品牌

Orpheus 發跡於 1990 年代後期,那時候隸屬瑞士 Anagram 集團,Classic 系列以較小的機箱,輔以瑞士製造,加上相對平易近人的售價,在市場上異軍突起,嶄露頭角。不過 Orpheus 在 2001 年從 Anagram 獨立出來,路線轉變,專注在 Hi End 領域,成為不折不扣的瑞士精緻音響。這個轉變並不奇特,以瑞士的高所得來看,Orpheus 很難藉由擴大規模經濟,走平價時尚路線,相反的,瑞士精緻工業的形象,已經根深蒂固,所以,量少質精的高價路線,可能是瑞士品牌不得不的選擇。

Heritage 系列從機箱外觀,就刻意展現瑞士工藝精神,厚重的鋁合金機殼,加工非常細緻,面板勾勒出優美的弧線,則是工業設計的展現,不僅宣示精密加工,面板這道弧線同時造就的品牌識別度,遠遠看就知道這是 Orpheus 家的音響器材,而且不是入門款式,是最高等級的 Heritage 系列。


難得聽到的全套 Heritage 系統


全套 Heritage 系列組成的音響系統,除非是音響展,平常很難有機會聽到,所以,當我知道內湖婕韻音響擺出全套 Heritage 實地開聲,欣然前往試聽。這全套 Orpheus 包括 Heritage SACD 轉盤、Heritage D/A 轉換器、Heritage 前級與 Heritage Ultimate 後級,搭配的喇叭則是德國 Audio Physics Cardeas。

在炎炎夏日當中,我在婕韻音響享受了一個下午的美聲洗禮,至今依然回味無窮,可是當我回到編輯台寫稿時,卻是擲筆三嘆(現代人應該說是擲電腦吧?),這麼龐大的 Heritage 系統,我該怎麼寫技術特點呢?這套系統根本就是集 Orpheus 技術之大成,要是來個流水帳,細數內中有關數位與類比的技術特色,那大概先嚇跑一半以上的讀者了,所以,我決定複雜的事情,簡單說。

怎麼個簡單說?只講設計理念!


把四件事情做到最好

Heritage 系列大致可歸納出四大重點:第一、使用買得到最好的元件;第二、數位類比線路各自獨立;第三、堅守雙單聲道獨立;第四、獨立超額供電。

對於資深發燒友來說,這四件事情可能是老生常談,可是要把這四件事情做到最好,那可真是困難。這當中最容易做的事情,可能是使用買得到最好的零件,譬如 Heritage SACD 轉盤,選擇日本 Esoteric VMK-5,相信玩音響的人都不會反對,這是目前 SACD 轉盤最好的元件之一。

花錢買優質零件,只要敢花錢,難度並不太高,可是買回來的零件,還要精選配對,這就是耗時費工的事,像是 Heritage Utimate 後級,用的當然是最好的 MOSFET 晶體,可是買進來的 MOSFET 要逐一測量配對,這裡面花費的功夫與時間,可能比買零件還要昂貴。


第二項理念是數位類比全部分離,從 D/A 轉換器、前級到後級,全部嚴格遵守這項規則,避免相互干擾。這當中要經過多少關卡?很多,但這是把聲音做好的金科玉律,並非 Orpheus 獨創,可是要把簡單的原則,嚴格地落實在設計當中,背後需要職人的嚴肅的堅持。

第三項原則是堅守雙單聲道獨立,這也是音響迷熟悉的金科玉律,Orpheus 依舊是以職人的堅持,從頭到尾盡可能做到盡善盡美。就兩聲道的領域來說,雙單聲道設計的目的,是為了提高聲道分離度,不讓左右聲道之間有串音干擾,這樣才能讓立體聲形塑的 3D 音場穩定漂亮,如果左右聲道之間相互有干擾,音像就不容易穩定,好像燭火遇到風吹般晃動。

最後一項原則是獨立超額供電,也是老生常談,您看,Heritage SACD 轉盤有獨立供電,Heritage D/A 轉換器有獨立供電,Heritage 前級與 Heritage Ultimate 後級,也都是獨立供電,玩音響的人都知道,電壓轉換的線路本身噪訊大,裝在同一個機箱,很有可能污染類比訊號,所以內部多半有隔間,避免噪訊干擾,若想做到最徹底,那就是把乾淨箱(線路)與骯髒箱(電源供應)分開,大家不住在一起,就不怕訊號干擾。


至於超額供電,舉 Heritage 前級來講就好,光是這部前級,環形變壓器就用了 350 VA,這麼大的變壓器,拿來做中功率的綜合擴大機都夠用了,可是 Orpheus 卻只拿來做前級,供電容量遠大於前級所需,就是要讓每一部器材都能「舉重若輕」,不管音樂的動態如何,機器擁有的供電能量,永遠超過所需,隨時應付任何突如其來的變化。


爭的是音響表現的「絕對值」

歸納出 Orpheus 四項設計理念,其實每一樣都是基本,畢竟音響經過百餘年技術發展,比半導體的歷史還要多上一倍有餘,許多技術上的難題早已發現,問題就是如何從基本功做到最好,做到盡善盡美,這些是看不到的細節,像是零件篩選、配對,還有線路安裝、製作,每多一項細節要關注,就要多一分成本,像 Orpheus 這麼重視細節,還要堅持瑞士製造,結果就是高昂的售價。所以,Heritage 系列與 C/P 值百分之百扯不上邊,Orpheus 爭的是音響器材表現音樂的「絕對值」,企圖做到最好,拼搏 Hi End 音響頂尖皇冠寶座。

在婕韻音響,我第一個動作是欣賞全套 Orpheus Heritage 系列的工藝美感,當然,也先把時間交給同時,拍下美美的照片,也感謝婕韻音響的工作夥伴,預先幫我把龐大的音響系統架設好,我真的很怕哪天代理商跟我說,要把全套 Heritage 送來 U-Audio 編輯部,光是想到拆箱、搬動,就要冷汗直冒,光是後級單聲道就重達 85 公斤,不但考驗腰力,而且很怕一個失手,不小心碰傷了器材,這對音響評論員的風險太高了,還是來經銷商這裡體驗,不光省了拆箱搬動,還撿現成調整得當的音響系統可聽。



可是當同事在拍照時,看著搭配的喇叭 Audio Physics Cardeas,倒是猶豫了起來,因為在 Cardeas 後方擺放著兩對喇叭,分別是 Accapella 與 Brodmann,身價應該都超過 Cardeas,於是詢問婕韻音響藍先生,是不是要換更大的喇叭來考驗 Orpheus,沒想到藍先生說,三對喇叭他都搭配過,就是 Cardeas 的聲音最好,可別因為喇叭尺寸相對較小,就覺得不夠厲害,Cardeas 可算是 Audio Physics 旗艦等級的喇叭啊!

藍先生說假如我想聽,他可以把喇叭線接過去,可是他保證最後我還是會比較用 Cardeas。說著說著,藍先生便打算動手換喇叭,可是我說不用了,相信藍先生的搭配是經驗之談,而且那對 Accapella 號角是停產的型號,後方的 Brodmann 如果要聽,可能還需要調整喇叭擺位,不管怎麼換,一個下午恐怕沒辦法搞定,而且 Cardeas 採用近場聆聽的方式,已經設定好喇叭擺位,所以我決定按照藍先生的搭配來聽 Heritage 系列。


管弦樂氣勢寬鬆龐大

既然是旗艦系統,出手就來個大場面的管弦樂,拿出慕特與約翰.威廉士合作的「Across the Star」,聽電影「星際大戰:原力覺醒」的主題曲「Rey's Theme」,音樂從小提琴獨奏浮現,3D 音場在喇叭中央後方的空間自然形成,可見事前已經將音響系統調整得宜。Cardeas 喇叭擺放的位置,與聆聽位置大約為正三角形,是標準的近場聆聽設定,喇叭很自然地消失在空間當中,留下寬鬆龐大的音場,凝聚在喇叭中央,自然地向左右兩端延伸。

「Rey's Theme」開場的小提琴獨奏,層層疊疊的音符,與三角鐵細碎的聲響相互呼應,這全套 Heritage 系統不僅輕鬆地把樂器的中高頻質感帶出來,等管弦樂團進入時,各個聲部的分佈則是輕鬆自然,尤其是低音大提琴撥奏從音場中央後方竄出,撐起飽滿的底蘊,讓小提琴的主題高亢地在穩固的基礎上發展,銅管群則從音場後方溫暖的呼應,小提琴堅定地讓主題不斷重現發展,一個轉折,轉調升高,把音樂的張力撐得更強,然後是小提琴委婉地收尾,斷斷續續弱奏的音符,在弦樂群強奏聲中嘎然而止。

聆聽空間寧靜度讓系統發揮得更好

遇上 Heritage 全套頂級器材,搭配 Cardeas 喇叭,拿出慕特直球對決,還真聽不出什麼破綻,我忘了按下 CD 停止鍵,下一首「Yoda's Theme」接續播放,我把音量開小一點,抬頭看了一下婕韻的空間,天花板角落似乎多了一些吸音裝置,環顧四周,似乎與以前來聽的時候有些不同,於是問藍先生,空間是不是有更動什麼地方,我感覺似乎寧靜度比以前更好了些。

藍先生說裝潢沒什麼改動,可是空間裡陸續有找出一些小缺陷,增加了若干吸音與擴散的調整。還沒開始聽音樂之前,其實我並沒有感覺空間的寧靜度更好,因為忙著聊天話家常,等到靜下心來聽音樂,這才感受到聆聽空間的進步,更寧靜的聆聽空間,讓 Heritage 高貴的音色,可以發揮得更好,我想說,這次來婕韻聽 Heitage 系列搭配 Cardeas 喇叭,可能是我來此聽過最好聽的一次,就連旁邊另一套 Kharma 喇叭領軍的頂級系統,也比以前都更好聽,可見婕韻整治頂級音響系統的功力越來越強了。

多軌錄音的層次感漂亮呈現

接下來換上德國老虎於的「The Stockfisch DMM CD/SACD Vol.1」,聽第一軌「No Sanctuary Here」,這是多軌錄音的錄音室作品,內中加入諸多豐富的效果,讓錄音呈現飽滿豐潤的樣貌,開場的電貝斯與木吉他勾勒出低頻雄渾的骨架,人聲哼唱故意讓錄音反向,讓和聲抓不到定位,而是在音場中寬闊地散開,等 Chris Jones 開唱,人聲就在中央,進入副歌時,和聲又是反向訊號,寬闊地鋪陳,讓 Chris Jones 的歌聲跳脫出來,凝聚在音場正中央,音樂進行當中還有許多疊加的木吉他聲響,這些層次都是錄音室混音後製一層層疊加,慢火炮製而成,而全套 Heritage 與 Cardreas 則是和盤托出,在開闊的音場中,錯落有致,呈現豐富的錄音層次感。

我忍不住切換到第六軌 Sara K. 的現場錄音,木吉他的前奏,鋼弦夾雜著細微的金屬摩擦聲,那是戴著金屬 Slide 滑音的音色,另一把木吉他則是音色較暖,應該是裝上尼龍弦的木吉他,兩把吉他左右開弓,迎接 Sara K. 充滿磁性的嗓音。婕韻以正三角形擺放,近場聆聽的效果,喇叭距離離背牆,建構出深度很好的音場,兩把吉他在音場左方與右方漂亮地彈奏,中段的 Slide 吉他 Solo,對比溫暖的吉他和弦撥奏,越聽越是佩服老虎魚的錄音,這可是現場演唱會,怎麼有辦法錄得這麼乾淨,人聲與吉他的音色對比這麼漂亮呢?至於音響系統,這頂級 Heritage 與 Cardreas 喇叭,完全不用懷疑,錄音有多好,音響就能表現有多好。

Dark Side of the Moon 類比味好濃

老虎魚是現代錄音,數位錄音技術讓音樂背景乾淨的能力,自不在話下,如果聽老類比錄音呢?我換上Pink Floyd 經典專輯「Dark Side of the Moon」,聽「Money」,用老式收銀機敲打出來的節奏,銜接 David Gilmore 加上些許 Fuzz 的電吉他,Heritage 的音色不一樣了,聽起來就是那麼地類比,還可以聽見些許類比母帶的噪訊。雖然我聽的是 CD 版本,已經將類比母帶的噪訊處理得低一些,可是 Heritage 還是可以感受到類比錄音的斯嘶聲,藏在音樂底部,呈現七十年代錄音的氛圍。

且慢,雖然「Dark Side of the Moon」錄音年代較早,一樣是多軌錄音,仔細聽 David Gilmore 的吉他,至少疊了三軌,而且忽左忽右,與電顫琴一起呼應,還有一把電吉他加入 Tremolo 效果,中央是主唱,Solo 的薩克斯風也在中央,可是電吉他卻是在左右聲道交替出現,電顫琴則是靠右,等到電吉他 Solo 的時候,效果器營造出寬闊的空間感,但是依然疊了至少三把吉他的音軌,這麼豐富且變化多端的錄音效果,用現代的數位系統來做,難度不算特別高,可是當年可純粹是類比技術,要在混音台上做出這麼複雜的效果,簡直是特技表演。

奇怪,聽 Heritage 搭配 Cardreas,怎麼都在講錄音的故事?唉,頂尖的音響系統就該是如此,獨孤九劍的最高境界,不就是無劍勝有劍,能讓人忘了音響系統存在的器材,不就是無劍勝有劍?

Heritage 遵循的四大設計理念,就是要呈現通透、開闊、無隱的真實錄音樣貌,聽「Money」這樣的老錄音,彷彿走入時光隧道,我想見的不是一個錄音場景,而是 David Gilmore 分段錄製每一把電吉他的 Riff,然後與錄音師在混音台上奮戰,堆疊出左右聲道變化多端的電吉他,再與電貝斯、爵士鼓、電顫琴,混合出搖滾又迷幻的氣氛。

聽完「Money」,啜飲冰咖啡休息一下,從老搖滾的虛幻飄渺中回過神。「Money」並不算是考試曲目,如果要考,可以用第一軌「Speak to Me」開場的心跳聲,當年大家都在比誰最早聽到心跳聲,代表音響系統對於小音量的敏感度極高,動態範圍的表現能力最好,可是聽「Money」,更能感受到純類比時代混音技術的超高技巧,Heritage 搭配 Cardreas,可讓我聽得目眩神馳,想像混音時錄音室裡面手忙腳亂的模樣。


「Live in Italy」的現場感很強

冰涼的咖啡,將搖滾的熱度稍稍降溫,準備回頭聽古典樂。我換上芭托莉的「Live in Italy」,這是我經常帶出門,驗證音響系統重建音樂會現場能力的唱片,聽韓德爾的「Lascia la spina」,在義大利 Vicenza 的奧林匹克劇院現場演唱錄音,Heritage 與 Cardreas 建構了寬大深遠的音場,音樂背景漆黑,襯托芭托莉凝聚有神的音像,弦樂群圍繞著芭托莉,左邊是小提琴,右側是大提琴,大鍵琴則略靠右方,要做到清晰準確的音場定位,只要器材的相位沒有錯,喇叭擺位得當,並不算特別困難,而這驗證了婕韻音響事前的調整相當到位。

那麼 Heritage 與 Cardreas 厲害在哪裡?細膩滑順的人聲與器樂質感,加上極為豐富的演出細節,弦樂群輕柔地在空間迴盪,大鍵琴空靈地彈奏分解和弦,中央是芭托莉渾厚圓潤的歌聲,呼吸換氣時的細節,呈現出彷彿在錄音現場的感受,芭托莉喉韻的變化,帶出歌聲的層次的遠近變化,轉入副歌時,歌唱的力度增強,尾韻抖動的細節,讓歌聲更富有感染力,當芭托莉奮力拉高歌唱的氣氛時,器樂卻小聲地伴奏,讓芭托莉恣意地發揮,我想說,用 Heritage 與 Cardreas 來聽室內樂,近距離的聆聽親暱感真好。

展現不折不扣的馬勒

可是,這麼大的系統,室內樂當然難不倒,前面聽的音樂,在 Heritage Ultimate 漂亮的面板上顯示,輸出功率幾乎都不超過十瓦,這對千瓦等級的 Heritage Ultimate 真的是牛刀小試。我要請出馬勒了,換上伯恩斯坦指揮維也納愛樂的「馬勒第五號交響曲」,直接進入第五樂章。

銅管溫暖的開場,從音場深處竄出,與木管樂器相互呼應,Heritage 與 Cardreas 準確的音場,自然是調整得宜的成果,可是厚實與明亮的對比,則是全套 Heritage 與 Cardreas 展現音樂的能耐,管弦樂團的鋪陳濃淡得宜,銅管吹奏的主題溫暖又豐潤,等弦樂群加入之後,樂團的氣勢更盛,把寬闊的音場塞得很滿,而錯落有致的聲部層次,則讓中段的賦格呈現活潑躍動的樣貌。

長達十五分鐘的第五樂章,從銅管與木管交織的田園風格展開,音樂的動態變化大,也就是大聲與小聲的對比很大,再大聲的樂段,也難不倒 Heritage Ultimate 後級,這是大系統的優勢,1,000 瓦的輸出功率,即便是大聲樂段,也不過跳到 30~40 瓦,真的是舉重若輕,音樂到 11 分 10 秒時,掀起一波高潮,銅管狂野咆哮,定音鼓群猛力在底部鼓譟著,衝到頂後,音樂忽然落入安靜的樂段,逐步堆疊,迎接 13 分 20 秒輝煌燦爛的聖詠,撐開大型管弦樂團的聲勢,我閉上眼睛,迎接 Heritage Ultimate 用龐大的功率,催逼出 Cardreas 全頻段的能量,不光是耳朵享受著管弦樂團的包圍感,光耀璀璨的音符帶出音樂的感動,這是不折不扣的馬勒,寧靜之時細語如絲,咆哮起來宏偉巨大,這才是頂尖音響系統的真正考驗。

全面釋放音樂的力與美

聽完「馬勒第五號交響曲」第五樂章,波瀾壯闊的尾奏還在心中迴盪著,Orpheus 頂級的 Heritage 系列,可說是全面釋放音樂力與美的上乘之選,聽現代多軌錄音,您可以聽見錄音室炮製的豐富音樂層次;聽室內樂,您可以擁有細膩絲滑的器樂質地;聽交響樂,您可以毫不保留地揮灑龐大的管弦樂氣勢,當音響系統能夠舉重若輕、揮灑自如,夫復何求?


廠商資訊

進口總代理:普立視
電話:02-8791-8087

經銷商:婕韻音響
電話:02-2632-7268

廣告
[試聽報告] 好聲音沒有玄學!-Diva Audio Venus 網路線
Diva Audio 是一個全新的台灣自有品牌,研發根據地在高雄,研發團隊的主要背景是網路相關設備和電子,因此他們的產品主要在網路和數位領域,目前已推出三款產品,分別是 Diva 避振腳墊、EX-7 網路交換器和這篇評測的主角–Venus 音響級網路線。...《 全文

[試聽報告] 玩出自己最愛的音色-婕韻試聽 Kaiser Kawero! Classic
來自德國的 Kaiser,最出名的喇叭就是 Kawero! Classic,過去我曾在德國慕尼黑音響展上見過,不過台灣一直沒有代理商引進,直到 2022 年圓山音響展,Kawero! Classic 出現在普立視的展間,於是約好展後到內湖婕韻音響試聽,可是婕韻擺出來的 ...《 全文

[新聞] 坦克木打造頂級喇叭-Kawero! Classic 落地喇叭
Kawero! 並不是 Hi End 喇叭的新秀,而是沙場老將,可是台灣市場鮮少得見,因為售價高昂,遲遲未見代理商引進,不過今年終於有人代理,在圓山 TAA 音響展上,讓 Kawero! Classic 首度登場。Kawero! 這個喇叭品牌,隸屬 Kaiser 公司,這個家族企業...《 全文

[試聽報告] 四平八穩 泱泱大度-Live Cable Premium 喇叭線
[新聞] 雙層銅網屏蔽-Live Cable Premium 喇叭線
[專題報導] 選擇的藝術-聆賞Orpheus Heritage頂級訊源
[新聞] 徹底分離的電源供應-Orpheus Heritage前級
 
  
(多關鍵字搜尋時,請以半形「,」隔開) 
DeVore Fidelity O/96
O/96 可說是 DeVole Fidelity 最暢銷的型號,在 2024 年首次在 TAA 音響展亮相,喇叭箱體走面寬方正路線,必須搭配專用底座,讓喇叭達到適當的聆聽高度,據代理商表示,這是原廠特別趕工讓他們可以...《 全文

Advance Paris A12 Classic 前管後晶綜擴
不論是比性能、比功能,還是比外型,這台法國 Advance Paris 的 A12 Classic 都不惶多讓,它採前管後晶設計,前級使用 2 支 ECC81 真空管做訊號放大,後級則具有 190 瓦 / 8 歐姆或 280 瓦 / 4 歐姆輸...《 全文

丞遠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2007 Han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