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13發表,已被閱讀 18,574 分類:綜合擴大機
試聽 Pass INT-25 綜合擴大機 INT-25 是美國 Pass 入門款綜合擴大機,僅有 25 瓦輸出功率,可能很多人看到功率這麼小的綜合擴大機,就已經沒興趣了,可是,小功率晶體機卻是 Pass 揚名立萬的基礎,當年 Aleph 系列以純 A 類放大線路闖蕩江湖,就是從小功率起家,而 INT-25 這「純 A 類 25 瓦」,彷彿遙向二十多年前的 Aleph 致敬。

彷彿像 Aleph 致敬

當年 Aleph 有個外號,叫做「鐵板燒」,意思是說工作溫度很高,燙到機箱表面可以煎熟荷包蛋,那 INT-25 呢?差不多,當它熱足身子施展音樂魅力的時候,就是那麼燙,像極了當年的 Aleph,可是 INT-25 穿上了現代 Pass 的機箱,長相斯文許多,不像當年 Aleph 有如黑武士的工業風格。

目前 Pass 主力器材依然是後級,尤其是單聲道後級,總共有六款 Class A 單聲道後級與兩款 Class AB 單聲道後級,立體聲後級反而少,Class A 有 XA30.8 與 XA25 兩款,Class AB 則有 X350.8、X250.8 與 X150.8 三款,加起來總共五款,至於綜合擴大機更少,總共只有三款,分別是 INT-250、INT-60 與這次試聽的 INT-25。

與 INT-25 血緣關係最近的後級,就是 XA25,這兩部器材共同之處,就是「唯二」沒有圓形藍色表頭的 Pass 器材,原因不難推敲,一是為了節省成本,藍色功率表頭雖然好看,但是畢竟與聲音表現無關,可以捨去,另一個原因是 INT-25 與 XA25 的機箱尺寸比較小,比例上不容易容納藍色表頭,勢必要省略,而省下來的成本則反映在售價上面,讓 INT-25 與 XA25 具備相對親民的價格。


碩果僅存的美國音響大師之一

Nelson Pass 可說是少數走過美國 Hi End 萌芽到興盛時代,碩果僅存的大師級人物,他的成名作品是 Threshold 800A 後級,率先提出動態 A 類放大,爾後在 1991 年成立 Pass Labs,至今依然站在第一線。像 Nelson Pass 這樣,依然在自己名號公司奮戰的大師,大概只剩下 Jeff Rowland,另一位碩果僅存的大師 Dan D'Agostino,則是離開自己創立的 Krell,另起 D'Agostino 爐灶,把美國 Hi End 的爐火燒得更旺。

Pass 現在的產品線,大概兵分三路,一是電源分離的 Xs 系列,然後是 Class A 放大的 XA 系列,再來就是大功率 Class AB 的 X 系列,而三部綜合擴大機,則是後級加上前級線路的延伸,X250.8 衍生出 INT-250,XA60.8 衍生出 INT-60,至於 INT-25,就是以 XA25 為基礎,加上 INT-250 與 INT-60 前級線路的「簡化版」。簡化在哪裡?輸入端子變少了,取消 XLR,僅有 3 組 RCA。


減法設計的哲學

這種「減法設計」的哲學,在 INT-25 上面處處可見,務求簡單就是美,用更簡單的增益放大級,可以提升線路的反應速度與工作穩定性,而且以較低的電壓放大,則可以設定更高的偏壓,讓放大線路處於純粹的 Class A 的工作狀態。當然,這個簡潔的純 A 類放大線路,犧牲的是輸出功率,假如您需要更大的輸出功率,Pass 有很多後級供您挑選,可是您要付出好幾倍的價格才能擁有。

千萬不要小看 INT-25 的 25 瓦輸出功率,雖然輸出標示僅有 25 瓦,可是 Pass 選用一對工業等級 MOSFET 功率晶體,輸出峰值為 700 瓦,最大電流輸出高達 40 安培,卻僅僅萃取出 25 瓦功率,可見 INT-25 就算全功率輸出,MOSFET 晶體根本處於輕輕鬆鬆的工作狀態,而使用一對功率晶體,取代多顆小功率晶體的設計,則減少了零件配對誤差的問題。

INT-25 的減法設計,還包括取消放大線路與喇叭端子之間的電阻,等於讓功率晶體直接去推喇叭,這樣不僅可以去除電阻本身的染色,失真更低,而且阻尼因數也提升,讓 INT-25 對喇叭的控制力更好,這項設計與 XA25 後級相同,只不過 INT-25 多了前級放大線路。


NOS FET 獨家珍藏零件

INT-25 的前級承襲 INT-250 與 INT-60,但輸入端子略為簡化,前級放大採電流回授放大(Current Feedback Amplification,CFA),以共源模式設定,前級放大元件只用了兩對 FET,而且是 Pass 珍藏的 NOS FET。好吧,這又是原廠的大絕招了,就算您抄得到 FET 零件的型號,也買不到同一個批號,絕對是獨門配方。

其實,Nelson Pass 根本不怕您抄,甚至還鼓勵 DIY,他在 1998 年成立 First Watt,大方地公開各種設計線路,甚至提供 DIY 套件,就是告訴您,廠機不光是研發線路,製造的品質更是關鍵,從零件的採購、配對、選用、製作,都是造就好聲的細節,原廠賣的可不光是電子零件,而是將這些零件組合起來的有機體。


方便黑膠玩家的 Mute 靜音功能

如果您印象中的 Pass 擴大機,都是又大又重,代表您是音響行家,懂得 Pass 的門道,每次編輯部提到要試聽 Pass 後級,都先問誰可以幫忙搬機器,而不是問聽什麼型號,可是 INT-25 還好,51 磅的重量,說重不重,說輕也不輕,但一個人搬動並不困難。機器設計得非常簡潔,面板只有音量旋鈕與五個功能按鍵,由左至右分別是電源開關、三段輸入與靜音(Mute)。對於黑膠玩家來說,簡單的靜音功能,方便換片時消除唱針落片的爆音,數字螢幕則是音量顯示,00 代表無聲,每一格 1 dB 增減,最大 63 dB。

背板也做得簡單,三段輸入 RCA 鍍金端子,沒有 XLR,而且沒有 Pre Out,代表您只能把 INT-25 當作綜合擴大機使用,沒辦法做前級輸出。喇叭端子則是大尺寸的 Furutech,鎖定 Y 插可以輕鬆旋緊,後方還有電源實體開關,不過沒有 12V Trigger,代表自動控制系統要從面板的紅外線接收器設定。至於遙控器,Pass 多年來都是鋁合金公版設計,用在 INT-25 上面,有些功能無效,例如左右聲道平衡、Pass Thru、ext amp on、Tape 等等,只有音量控制、螢幕顯示(Display)、power與 mute有用。


音量數字要開的相對較大些

如果您認為 25 瓦不夠力,INT-25 肯定會讓您意外,剛開始我也覺得 25 瓦應該有限制,所以我先用 Dynaudio Coontour 60 來搭配,聽了一段時間,INT-25 根本不像 25 瓦的擴大機,感覺更像是 100 瓦的擴大機,只有音量的設定有些玄機。

INT-25 最大音量顯示數字是 63,假如以傳統旋鈕式音量控制來設想,12 點鐘大約落在 31~32 的中位數,可是實際上這個音量聽起來很小聲,至少要到 45 以上,聲音才會飽滿豐潤,我大多數以 50 的音量聆聽,甚至有時候遇到電平較小的 CD,還可以推上 60,幾乎全功率輸出。

雖然要把音量開得相對較大,感覺有點像是重踩油門操駕,可是 INT-25 這 25 瓦的推力卻是穩穩當當,就算我用接近全功率輸出,驅動 Contour 60,聽節奏強烈的 Michael Jackson,操到了猛爆的音量(幾乎可以損傷聽力的程度,我只敢試個幾秒鐘),25 瓦的 INT-25 居然沒有過載,音量很大,但硬是沒有破音,我想關鍵在於超額配置的功率晶體,能承受 700 瓦/ 40 安培的 MOSFET,居然只做出 25 瓦,就算全功率輸出,對耐壓 700 瓦的功率晶體來說,根本只是動動小指頭,穩妥妥地。


竟然可以推 Alexia 2

既然推 Contour 60 不成問題,我看一旁的 Wilson Audio Alexia 2 躍躍欲試,就換它上場了。INT-25 的表現如何?完全超出我的預期,如果 U-Audio 的試聽室不是這麼大,在小一點的空間用 INT-25 搭配 Alexia 2,其實不太容易聽出破綻,整體聲音的純度很高,音色溫暖,音場通透開闊。

不過 U-Audio 的試聽室相對較大(約莫二十坪),如果遇上管弦樂強奏樂段,低頻下段稍微有點抓不住,可是這已經超出我對 INT-25 的預期了。交替試聽兩對喇叭幾次,我決定以 Alexia 2 搭配來寫聽感,INT-25 夠格。

機器夠熱才是真正實力

使用 INT-25 的經驗,感覺很像真空管機,這是一部「慢熱」的機器,剛開機的時候聲音清透,略帶骨感,可是等機器夠熱了,溫暖、流暢、軟質的音色可真迷人,而 INT-25 之所以會讓我聯想到早年的 Aleph,就是機器很燙,用手去摸散熱片會燙手,而且整個機殼都帶著均勻熱度,連背板把手都會熱的情況,就是 INT-25 的合適工作溫度。所以我才會提醒,INT-25 最好不要塞到機櫃裡面,就怕散熱不足,我擺在音響架最上層,而且還開著冷氣的情況下,INT-25 的散熱片還會燙手,您就知道它多需要空間去釋放熱量了。

所以,試聽 INT-25 的時候,我總是一上班就先開機,讓 INT-25 熱身一個小時之後再聽。原廠說明書建議盡可能不要關機,就是希望能讓 INT-25 隨時維持在最佳工作溫度,可是純 A 類長期不關機,實在有點令人擔心,可能提早讓電子零件老化,不妨把 INT-25 當作真空管機來玩,每天開機之後,就不要關機,直到準備休息,不聽音樂了再關,維持每天一次開關的循環。

有真空管味的晶體機

在音色的表現上,INT-25 雖是晶體機,中高頻段的溫暖色調,柔和醇美,很有真空管雞的味道,中低頻量感充沛,但不是猛爆的走向,而是帶著柔軟的質地,呈現聆聽的輕鬆感。像是德國老虎魚的「The Stockfisch DMM-CD/SACD Vol.1」,Chris Jones 的「No Sanctuary Here」,開場就是深沈的低頻,INT-25 把電貝斯輕鬆地鋪陳,量感足,卻不是猛爆的類型,而是渾厚圓融的模樣,中高頻段則有著足夠的力度,撐開音樂的氣勢,音像凝聚而龐大,有著晶體機的解析力,同時帶著宛如真空管的暖色調。

換到第六軌 Sara K. 現場錄音「Stop Those Bells」,Slide 吉他的清脆聲響,鮮明亮麗的音色對比,呈現明亮爽朗的晶體色調。我想說 INT-25 是帶著真空管暖意的晶體綜擴,它的音色在中低頻段帶著鬆軟的質地,類似真空管的 Q 彈,可是在中高頻段的解析力與音像線條刻畫,又有晶體機的清晰通透。

像是聽 Eva Cassidy「Live At Blues Alley」,聽「Bridge Over Troubled Water」,INT-25 中高頻的通透解析,在前奏的電吉他 Solo 當中,夾雜著細微酒杯碰撞的聲響,而 Eva Cassidy 的歌聲清甜地迴盪在音場中央,等電貝斯加入之後,整個舞台鋪陳開來,電貝斯的聲線清晰,飽滿的音符顆粒感,讓人根本無法想像,這竟然是一部只有 25 瓦輸出功率的綜合擴大機,電貝斯的指法變化,粒粒分明,與 Eva Cassidy 亮麗的嗓音對比。

吸引人專注聆聽的音色

我很快地就忘了擴大機的存在,專注在音樂上面,Eva Cassidy 專注投入的歌聲情感,還有樂團奮力回應主唱的樣貌,爵士鼓越打越激烈,鋼琴與電吉他的和弦越墊越厚,直到頂點時落下,Eva Cassidy 輕柔的歌聲讓音樂落底,直到掌聲響起。INT-25 讓人著迷之處,是傳遞音樂的情緒的感染力。

您還在意 INT-25 僅有 25 瓦輸出,生怕不夠力?用 INT-25 來推 Alexia 2,確實有種小引擎拖大車的疑慮,可是這是帳面上的數據,實際搭配起來,INT-25 在絕大多數的情況下,都能維持 Alexia 2 的均衡感,聲線相當流暢,就算音樂發展到爆棚樂段,我以為 INT-25 會軟腳投降,實際上卻總是圓融地輕騎過關,驅動力遠超過我對 25 瓦的想像。我認為在十坪以內的空間,以適度的音量來聽音樂,INT-25 推任何喇叭應該都不會有不夠力的問題。

自然呈現巴哈端莊純粹的音樂美感

我想舉鋼琴家普萊亞與聖馬丁樂團合作的「巴哈鍵盤協奏曲」為例,聽 BWV1052 第一樂章,我不常拿這張 CD 來試音響,巴哈的端莊嚴謹,缺乏戲劇性的對比,更多音樂深層的純粹美感,可是用 INT-25 搭配 Alexia 2 來聽,卻是那麼引人入勝。

第一樂章開場的管弦樂團,小調主題的齊奏,與鋼琴一起鋪陳,斷音增添音樂的緊張感,隨後鋼琴展開主題,INT-25 融合出漂亮的聲部對位交織,而且聽起來感覺鋼琴與樂團的距離,都拉得比較近,音場較淺,可是音色卻更顯濃郁,可是這種濃郁感並不是解析力不夠,相反地,普萊亞指甲在琴鍵上滑過去的聲響,INT-25 一點也沒放過,當音樂轉入大調時,INT-25 帶出更明亮的光澤,音樂氣氛熱鬧了些,但依然是穩重端莊的巴哈。

奇怪,好像都在講音樂,沒講 INT-25?是啊,聽巴哈,只要音樂氣氛對了,思緒都投入音符的行進與交織,哪有心情理會擴大機夠不夠力?

室內樂可稱一絕

如果您是室內樂的愛好者,INT-25 肯定魅力十足,我想舉阿格麗希與帕爾曼合作的「舒曼、巴哈與布拉姆斯作品集」,這是他們兩人極少數合作的錄音,琴音犀利猛爆的阿格麗希,對上溫和敦厚的帕爾曼,激發出小提琴鮮明的色彩,與平常聽到的帕爾曼很不一樣,小提琴少了點圓融,多了些衝勁,INT-25 把小提琴昂揚的神情,帶出適度的張力,與鋼琴果斷的音符相抗衡。

舒曼的第一號小提琴奏鳴曲,第一樂章有著不安的躁動,鋼琴的節奏主導著音樂的浮動,小提琴則像是在鋼琴起伏的波濤當中,爭取主導旋律的地位,激昂的主題引導出更為熱情的鋼琴,INT-25 呈現出力度更強勁的帕爾曼,也讓阿格麗希的鋼琴擁有雄渾的厚度,兩件樂器或是爭奪主導,或是互訴衷情,在衝突與和諧當中,展現舒曼心中浪漫的躁動。

布拉姆斯的音樂反差更大

室內樂能展現浪漫唯美,演繹出內在的情感衝擊,管弦樂呢?換上伯恩斯坦指揮維也納愛樂的「布拉姆斯第二號交響曲」,第一樂章從弦樂群低音部的三連音展開,敦厚扎實的銅管從音場深處浮現浪漫的主題,INT-25 把弦樂群與銅管群用厚實的織體鋪陳,音場略微前傾,營造出親暱的音色,木管群與弦樂群漸次加入,堆疊出布拉姆斯的厚重感,INT-25 則是用綿密的音色與豐富的層次,展現自然又濃郁的管弦樂色彩。

第一樂章開場的溫暖色澤,很快地就要進入布拉姆斯強勁濃郁的大跳風格,1 分 42 秒,之前弦樂群引導出來的溫柔旋律,忽然進入音符大跳的樂句,弦樂群尖銳地衝撞,銅管隨之起舞,INT-25 沒有崩潰,撐開布拉姆斯的張力,隨後弦樂群與木管群低吟對話,音樂隨之緩和,進入浪漫的第二主題,弦樂群綿密的層次感,在 INT-25 上面顯得唯美浪漫。3 分 24 秒,布拉姆斯大跳厚重的旋律再次出現,更顯張牙舞爪,小提琴聲部激昂的聲線,在 INT-25 上面展開激烈的音樂場面,我幾乎可以想像伯恩斯坦看著小提琴聲部,左手催促著樂手用力拉奏的模樣。

可以長相廝守的音樂夥伴

INT-25 有這麼厲害嗎?是的,我一開始也因為 25 瓦的功率,看輕了他,直到掌握了 INT-25 夠熱才好聽的性能,逐漸拿難度更高的音樂來考驗,這才發現 INT-25 的迷人之處。它的功率還是有限制,可是在音色質地的表現上,充滿唯美浪漫的光澤,如果您的聆聽空間不太大,喇叭具備中高效率(不一定要高效率),INT-25 可以作為長廂廝守的音樂夥伴,又或者您曾經聽過 Aleph 的傳奇,卻無緣得見,INT-25 可說是 Pass 回歸初心的經典再現,值得您親自尋訪試聽。


器材規格

Pass INT-25
型式:A 類晶體放大綜合擴大機
輸出功率:25 瓦/8Ω,50 瓦/4Ω
輸入:RCA × 3
增益:26 dB
輸入阻抗:48 kΩ
頻率響應:DC - 100kHz / -2dB
總諧波失真:0.1 %@25w/8Ω/1 kHz
阻尼因素:500
峰值電流輸出:10A
尺寸:17×6×17.9 inch(W×H×D)
重量:51 lbs
參考售價:398,000元
進口總代理:進音坊
電話:02-8792-5679
網址:https://www.gloriaaudio.com.tw/

廣告
[試聽報告] 直達音樂詮釋的最深處-試聽 Pass X 250.8 晶體後級
士別三日,刮目相看,是聽完 Pass Labs X 250.8 最大的感想,在 .5 世代時,我知道 Pass 擁有很好的驅動力,但音質音色略偏陽剛,相對不是那麼合我的口味,而這次聽 X 250.8,音色暖了,質地剛柔並濟,是我很喜歡的聲音走向,真是捨不得把機器還...《 全文

[試聽報告] 溫潤、滑順、絕佳音樂性-試聽 Pass XP-12 晶體前級
美國 Pass Labs (以下稱 Pass)是成名已久的經典品牌,相對產品更新的週期也較長,畢竟頂尖的音響器材,應是千錘百鍊而成,怎麼能輕易改款?這次試聽 XP-12 前級,就深深感受到,Pass 更成熟了,XP-12 深情款款的音樂性,其溫潤、滑順的音樂...《 全文

[新聞] 最實用的 A 類機種-Pass XA60.8 純 A 類單聲道後級擴大機
純 A 類放大的大功率後級越來越難尋了,未來也只會更少,不會更多,所幸,美國 Pass Labs 仍保有一個非常完整的純 A 類後級擴大機系列,瓦數選擇非常齊全,從 30 瓦、60 瓦、100 瓦、160 瓦...最高至驚人的 A 類 300 瓦!如果你想找 A 類後級...《 全文

[新聞] 最高工藝的展現-Octave Jubilee Mono SE 單聲道真空管後級擴大機
[新聞] 因應原物料價格上漲-Octave 調漲售價通知
[新聞] 純 A 類經典現代版-Pass XA25 後級擴大機
[試聽報告] 清晰、明快、俐落-NuPrime Omnia A200 無線串流綜合擴大機
[新聞] 搭載創新技術-NuPrime Omnia A200 無線串流綜合擴大機
[試聽報告] 從未讓人失望-NuPrime Evolution STA 後級擴大機
 
  
(多關鍵字搜尋時,請以半形「,」隔開) 
DeVore Fidelity O/96
O/96 可說是 DeVole Fidelity 最暢銷的型號,在 2024 年首次在 TAA 音響展亮相,喇叭箱體走面寬方正路線,必須搭配專用底座,讓喇叭達到適當的聆聽高度,據代理商表示,這是原廠特別趕工讓他們可以...《 全文

Advance Paris A12 Classic 前管後晶綜擴
不論是比性能、比功能,還是比外型,這台法國 Advance Paris 的 A12 Classic 都不惶多讓,它採前管後晶設計,前級使用 2 支 ECC81 真空管做訊號放大,後級則具有 190 瓦 / 8 歐姆或 280 瓦 / 4 歐姆輸...《 全文

丞遠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2007 Han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