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04發表,已被閱讀 14,269 分類:後級
MBL Noble Line N21 後級 你用過交換式放大(switching amplifier)的擴大機嗎?一般,我們稱這類放大工作為D類放大。它們將電晶體當作開關,以全開或全關的方式產生方波,藉「脈衝寬度調變」(PWM, pulse width modulation),把所接收到的正弦波形的類比聲音訊號,調變成幅度相同但寬度不一的方波。再將方波進行放大,然後使用濾波器將訊號中的低頻濾除,即可得到放大後的訊號。

D類放大的理論和應用,很早就出現了,但在技術不夠成熟下,D類放大雖然工作效率高,相對節能,聲音表現卻不被嚴肅的音響愛好者所認可。直到這幾年,由於一些富有經驗且極具天賦的工程師先後投入研究,D類放大的技術漸趨成熟,聲音表現越來越得到認同,High End音響廠商紛紛開始接納D類放大。當中,MBL也是其一。

LASA 2.0交換式放大線路不怕喇叭阻抗變化

MBL開發出他們自己的交換式放大線路,但他們不說自己是D類放大,而稱之為LASA(Linear Analog Switching Amplifier),翻過來就是線性類比交換式放大。這到底是什麼?跟一般的D類放大又有哪裡不一樣?MBL從沒有說清楚過,到底這是人家的獨門技術,怎麼能輕易告訴人。不過,我們可以確定的是:它在本質上就是交換式工作的放大線路。不過,它更強調「線性」和「類比」,這就是其特別之處。

早在2012年推出Corona系列時,他們首度在自家器材上運用了這個LASA放大技術,後來,他們又加以改良、強化、精進成LASA 2.0,成為New Noble Line的核心技術之一。原廠表示,LASA 2.0結合了多種放大線路的概念,取其精華優勢而成。搭載LASA 2.0線路的MBL擴大機,能夠與任何喇叭做最完美的匹配。一般來說,喇叭的阻抗會隨著發聲頻率而變化,喇叭阻抗的變化則連帶影響到擴大機的輸出和控制力。MBL的LASA 2.0技術可以讓擴大機持續地輸出大電流,以應付任何來自音樂訊號導致喇叭端的阻抗變化。正因如此,LASA 2.0面對再怎麼難搞的喇叭也不怕。

書面介紹看起來很厲害對吧!我等等會告訴你,聽起來,真的很厲害。


千呼萬喚始出來的New Noble Line

說到這個New Noble Line,也是千呼萬喚始出來,讓人望眼欲穿。話說2014年的CES上,New Noble Line就初次現身了,但還沒最後拍板。等到2015年,本地代理商藝聲音響組隊前往柏林原廠考察,首席工程師Juergen Reis說New Noble Line還沒定案,還要調整。2016年的TAA圓山音響展,Jurgen 終於把它帶來了,不過,Juergen仍表示還有一些小地方沒有到位,要大家再等一等。就這樣,又過了一年,直到2017年他再來的時候,才宣告New Noble Line可以正式供貨了。

要等這麼久,都是因為一個人,那就是Jurgen Reis。身為首席工程師的Juergen,關於產品開發,他的態度嚴謹甚至可說是吹毛求疵。他說了一個開發過程中發生的故事。不住在柏林的Juergen,每週只去一趟公司。有一次他來到公司,發現擴大機聲音不太一樣,沒那麼好聽了。問了相關的工程師,大家其實都沒有動機器的線路,唯獨一個LED燈壞了,他們隨手找一個換上而已。為此,Juergen開始找「最好聲的LED」。你覺得他很瘋狂嗎?但就是許多這種事情,才讓New Noble Line的上市一再推遲。還好,這些都過去了。

(圖片取自MBL原廠)

貴氣設計依舊,線條更簡潔現代

事實上,原廠並不稱之為New Noble Line,你若上MBL官網,只看得到Noble Line系列。不過,現在的Noble Line已經是全新的系列。全系列共有五款器材,包括前級N11、立體聲後級N21、單聲道後級N11、可兼做DAC的CD唱盤 N31、綜合擴大機N51等。這次代理商送了N11前級與N21後級來,本文將聚焦在N21上。

New Noble Line除了傳統的黑金配色外,還有白色版本,兩種顏色氣質固然不同,但都同樣一身貴氣。黑色的N21鏡面機身,讓人不敢伸手觸摸,深怕留下指紋。前方的金屬隔柵裝飾,樣子有幾分汽車進氣柵的霸氣,金色飾板上還蝕刻了「Stereo Amplifier」的字樣。四根渾圓粗壯的金色腳柱,撐起了整部機器,單是用看的就覺得穩固非常。電源開關位於左下角,按鍵中央有MBL字樣,機器待機時,按鍵周圈會會起黃燈。頂蓋上還有一個較大的立體MBL商標,周圈還有金色金屬飾環,在機器切入工作狀態時,電源開關的燈會熄滅,上蓋的商標會亮起。配上燈的N21,看起來更加貴氣逼人。

(圖片取自MBL原廠)


Soft Clipping軟性切削技術避免刮耳失真

除了採用LASA 2.0線路,它還標榜一項稱為「軟性切削」(Soft Clipping)的技術,讓N21在大功率、大音壓的劇烈工作下,即將面臨切削失真之時會以溫和的方式進入切削模式,避免了具有侵略感的、不悅耳的失真。那N21立體聲後級的功率有多大呢?那我問你:你需要幾瓦呢?如果給你380瓦夠不夠(4歐姆負載)?你說功率不是重點,電流比較重要。那請問:峰值輸出28安培夠不夠呢?是的,N21的官方數據正是最大380W,最高28A的輸出。前面說過New Noble Line的LASA 2.0線路總能以充沛的電流供應,應付喇叭變化多端的阻抗,實際數據就在這裡;數字是硬道理!

(圖片取自MBL原廠)

強化電源供應並採WBT端子

電源供應很重要,倘若希望擴大機能有大電流輸出,電源供應就更重要。N21採用了大型環形變壓器,並且外部加裝了鉬金屬(Mu-metal)遮罩,一面要有充沛供電,一面又要把屏蔽做好,避免干擾線路。整流線路上尤其注意其恢復性能,力求最低的損失。

喇叭端子採用WBT的nextgen製品,確保最佳的傳輸品質。輸入端子則是XLR與RCA各一組,其中,原廠特別強調RCA端子採用了浮動式平衡(floating balance)的設計,因其內部線路是採用平衡式的。機背還有一個SD卡的插槽,以為N21韌體升級之用。至於RJ45端子則是MBL SmartLink version 2.0,用作連接其他MBL器材好彼此連動。


像極真空管機的大力晶體後級

試聽過程都在U-Audio的試聽室進行。喇叭用的是Wilson Audio Alexia 2 ,前級則以同為New Noble Line系列的N11為主,訊源則是YBA CDT450轉盤配Merging NADAC。這一個月來,試聽室前前後後來了不少器材,我私心表示,若器材可以跟職業運動一樣給當月MVP,我這一票一定投給N21。它既具有晶體機的強悍驅動力,放斂自如,安靜、沈穩、極黑的背景,帶得出許許多多的細節;它還有著自然的音色與醇美的質地,甚至,它的音色還帶著猶若真空管機般的甜潤,卻又保有極其乾淨又通透的質地。

(圖片取自MBL原廠)

聲音乾淨、清晰、富有紋理

聽Lahav Shani擔任鋼琴演奏,同時指揮鹿特丹愛樂演出貝多芬第四號鋼琴協奏曲。第一樂章開頭,貝多芬開門見山地直接導入鋼琴,奏出第一主題的短句,在樂團接手反復後,第一主題更加明確地被呈示出來。那四個音符一組所構成的主題,正是第五號交響曲的「命運動機」的變形。在鋼琴回頭出現時,又發展出新的獨奏旋律,貝多芬在這裡巧妙地連串的下行再上行的琶音,接續戲劇性的震音,而後帶入第二主題。在N21的驅動下,Alexia 2的琴音相當有魅力,黑色配上金色金屬裝飾的N21看起雖然比Reference系列多了幾許斯文氣,聲音表現上也是這樣,呈現出乾淨、清晰而且富有紋理的聲音。當弦樂揚聲,那弦樂的質地硬是顯得比別人聽來都要更清楚明白,那如絲如縷既細緻又有經緯紋理的聲音,帶著的可是一種不帶矯飾的真實感。

鋼琴琴音亦復如是,Beethoven所種下的是帶著幻想氣質和浪漫底蘊的種子,那些即興風格的彈奏怎麼去發展浪漫與幻想,就是鋼琴家的本事。N21通透又清晰的聲音,把那些幻想風的浪漫音符,雕琢得更浪漫也更幻想。聽第二樂章裡那些鋼琴的柔聲細語,和弦樂強有力的旋律相互對話,一個是粗獷雄渾的穩定節奏,一個是悠揚柔美的流動旋律,N21把這段鋼琴和樂團的交相應答,表現得好生出色。既推出了厚實中還見力道的低音弦樂,更塑造了精緻迷人的鋼琴琴音。真是太讓人著迷了。Lahav Shani如何組織出言之有物的第四號鋼琴協奏曲,MBL 的N21也如何將這言之有物給說得更條分縷析。

細節豐富,畫面感十足

在重現柴可夫斯基的胡桃鉗舞劇配樂時,它把我所喜愛的Valery Gergiev指揮基洛夫歌劇院的全曲表現的實在太好了。這是一齣極具童趣的舞劇,柴可夫斯基的配樂也是處處充滿稚趣,尤其是第一幕的音樂具有高度的戲劇畫面感。我在這MBL N11與N21前後級與Alexia 2的系統上,聽到了精彩萬分的胡桃鉗。在那些快速流轉的兩拍子舞曲上,明確而清楚的節奏,再透過打擊樂加添音樂的熱鬧感,到底這是在聖誕節啊,誰家不熱鬧呢?更何況孩子們見到抱著禮物來的大人,更是欣喜開懷。N21表現出來的弦樂細緻又綿密,在其上還覆著暖呼呼的光澤。那種弦樂的質地,是管機的味道。可它漆黑的背景,全不費力地讓音樂細節毫無遮藏地浮上來,那又是真空管機所不及的。它音樂的強弱對比大,別看我這樣輕描淡寫,N21拉出的對比是真的大,很大。而且肌理清楚,那些柴可夫斯基埋在主旋律的合奏中點綴著的細節,那些木管的裝飾奏,或其他聲部的和聲,那些細節斑斑都清楚。當這些細節都能清楚表達,畫面感就來了,一個舞台的畫面感,還有——像這種有劇情的音樂所有的場景畫面。

有條不紊地重現音樂中的層次、細節與重量

聽John Williams in Vienna這張2020年的現場錄音專輯,同樣足能品味N21的精彩。我以當中的兩曲為例,一是電影「虎克船長」裡的「Flight to the Neverland」,一是電影「第三類接觸」的節錄曲,都是高明絕倫的管弦大作。John Williams擁有當代配樂家中無人能及的管弦樂技法,在「Flight to the Neverland」一曲裡,他幾乎用上了整個樂團,以豐富的合奏填滿了整首曲子,一個簡單的主題,在他的巧手調製下,幻化出一層又一層的變化。你聽那繁複的合奏,N21的本事就在這裡,它給的舞台極其清晰,是的,是極其清晰。我這一年來,這曲子聽過不知幾次,在多少系統上聽這曲子,這次,是最讓我驚喜的一次。在這樣一首不斷以明快節奏遞嬗不止的曲子中,即便在大音量下,N21仍把Alexia 2操持得穩重安定,音場穩固,層次理路清晰,全無一點教人不安的毛躁感。當鼓聲響起,那力道緊緻扎實卻又富有震撼力。N21一方面極盡能事地還原清晰的舞台畫面,一方面雕琢出豐富的細節,一方面更賦予音樂重量。

這在「第三類接觸」選曲也可見得,前段的外星人來訪配樂充滿科幻奇想,那是不和諧的、富現代性與衝突感的,小提琴尖銳而刺激的琴音,一路蜿蜒而來,然後是樂團爆發性的強奏。這中間的動態對比甚大,N21把這其中的對比掌握得極是出眾。當音樂發展至高潮之後,悠揚而溫柔的旋律出現,那充滿後期浪漫派色彩的耽溺弦樂,卻引導出該片招牌的五個音符動機,隨後開始進入John Williams最擅長的壯麗管弦樂,那種好似師法馬勒的腔調,卻有著更連貫流暢,讓人更能親近的語法。N21梳理出這首曲子裡各般的繁複龐雜,好像一切都清楚了,而且多麼容易明瞭。我們不是音樂家,我們不一定會讀樂譜,但是當我們聽唱片時,音響能把這些音樂的內容有條不紊地展開在你面前,你就能更親近音樂,也更進入音樂當中。我在聽N21時,更深有此感。

似可觸及的真實感

聖桑的「動物狂歡節」也可以為MBL N21能如何生動重現音樂畫面,並其音色之精緻、質地之細膩來背書;聽的版本是當年Philips找來包括Martha Argrich、Nelson Freire、Gidon Kremer、Mischa Maisky等一干獨奏家合作的錄音。在「序奏與獅王進行曲」裡,先是雙鋼琴持續的震音,接著弦樂奏出威嚴的主題好似獅子的吼叫。而後的「公雞和母雞」,則用雙鋼琴表徵公雞,小提琴與中提琴這些音域較高的弦樂器是母雞。只聽得N21表現鋼琴的顆粒飽滿又亮麗,那是富有光彩和活生氣息的琴音。黑色的N21看起來穩重,放起音樂卻是奔放而有朝氣的。趣味十足的「烏龜」讓弦樂以緩慢的速度奏出奧芬巴哈「天國與地獄」裡的「康康舞」,這麼慢的康康舞,誰聽了high得起來?N21用細緻的手法表明聖桑此處的幽默。聽那弦樂的質感,實在真實,那是好多好多細節組織出來的真實感,是一種似乎可觸得的真實感。

厚實粗糙又含有沙粒質地的低音提琴,在「大象」一曲裡表露無遺,三拍子的圓舞曲,是白遼士寫過的仙女之舞片段,這裡換成大象來跳,當能這樣清楚地聽聞低音提琴的厚重與粗礫,這曲子的「笑」果更為突出。「水族館」裡的鋼琴,以分解和弦描繪出粼粼波光,那音符的晶瑩剔透,堅實而粒粒分明,還有和暖的光澤感;後面出現的鋼片琴則以飄揚綿延,又彼此疊加起豐富和聲音色,與鋼琴交相構成了美麗而優雅的短詩。N21表現鋼琴時,如何表現那種琴槌撞擊琴弦,發出剛勁力道,可以在「鋼琴家」一曲裡窺得。而N21的鋼琴表現真是出色,相較起來,前面提到的貝多芬第四號鋼琴協奏曲,那是氣質系的表現,這裡的鋼琴家可以是粗獷風格代表。你對動物狂歡節熟不熟?這曲子你應該熟的,太可愛了,每一曲都讓人玩味再三,感謝N21帶給我這首曲子這麼美好的新體驗。

人聲圓潤甜美鮮活立體,動態表現從容

在人聲表現上,N21細膩又滑順的質感,豐富的細節,加上對聲線輪廓清晰的勾勒,很容易帶出一個歌手的形體,刻劃出那些歌唱的表情。以Paticia Petibon演唱西班牙歌曲的Melancolia專輯 為例,Petibon的歌聲比較纖細,聲嗓充滿光澤,歌唱的音色變化技巧好,有著豐富的色彩感,這種特質讓她的歌唱富有表情,在表現需要灌注更多個性和情感的西班牙歌曲時,Petibon的演唱實在精彩。N21不但賦予一個凝聚而集中的音像,聲音力道變化層次豐富清晰,突如其來的強音,Petibon唱得流暢自然,N21也是那樣從容。你道音響系統的動態只在管弦樂的強奏嗎?不,人聲其實難的多,尤其是聲樂。N21鉅細靡遺地重現了她那多變的唱腔,更捕捉了她那些藏在聲腔變化裡的多樣表情。你要享受Petibon那如銀鈴般的聲嗓,Villa-Lobos的第五號巴哈風Aria足能為證;那個歌聲圓潤而甜美,而N21把這圓潤潤的更圓,把那甜美甜的更美,那是一種似乎妝點過的美顏,卻又如此素雅自然。這不僅是我在聽這張專輯時的感受,更是一種我對N21本質上的體會。

乾淨通透之餘,仍見其精準本色

聽丹麥女歌手Eivor的Eivor Live專輯,第一曲「Mín Móðir」開頭的鼓聲音粒飽滿又壯碩,而且顆粒圓滾緊緻,顯出衝擊的力道。這種鼓聲,是晶體機的性格,不似管機的鼓聲比較柔韌一點,更趨於顯示彈性和寬鬆。從背後席捲而來的陣陣深沉低頻,N21表現的明確,從這一陣迷霧當中浮出的Eivor歌聲,身形立體,輪廓清晰。Eivor在這歌曲中後段,用上了多種發聲法,唱腔一直改變,又是氣音,又是喉音,又是透過唇齒顫動發聲,又是飆假音,這些舞台表現,都在N21的刻劃下顯得鮮活生動。「Where Are the Angels」的吉他,透過compressor的強化,顆粒感十足,一顆顆音符,在手指撥弄中從琴弦上彈放出來。我前面說交換式放大的N21,在音色上更像是真空管機,但那實在是個讓人理解它音色走向說法。離開古典音樂之後,我們可以看到更多它晶體機的本質,吉他就是明證。它的音色確實柔美而且多彩,這些也都是管機的特色,但管機的那種「暈開來的」味道,在N21上卻少了,聲音表現上N21更具有可信賴的精準。

領人深入理解音樂,值得我投票給它

最後,我公開亮票,本月MVP票選,我的票投給MBL N21。如果我有一票,一定投給它;如果我有五票,我還是都投給它;如果票上要有分數—1/ 3/ 5/ 7/ 10,那它得到的一定是10分。我不願意再用任何音響的術語來形容或描述它的好,我只想告訴你,我投給它的原因,正是因為它帶給我好多好多聆聽音樂的樂趣。一套音響,一件器材,若能帶給我聽音樂的樂趣,甚至帶領我深入音樂、理解音樂,那麼,它一定是我的上選。

器材規格

MBL Noble Line N21
型式:立體聲後級
輸入端子:RCA x1、XLR x1
輸出功率:380W @ 4 ohms
尺寸:450 x 425 x 150 mm(W x D x H)
售價:830,000元
代理商:藝聲
電話:02-2391-7999
地址:台北市重慶南路二段71號1F
網址:www.soundart.com.tw

廣告
[新聞] 更新旗艦,再上層樓-MBL 101 X-Treme MK2 四件式喇叭
MBL 深具開創性的輻射式單體(Radialstrahler),讓喇叭 360 度發聲,創造出猶如音樂廳與現場演出般的自然聽感,更讓可聆聽的範圍,不限於「皇帝位」。他們的旗艦喇叭 101 X-Treme 採四件式設計,除了一對三音路的主喇叭外,還有一對低音柱...《 全文

[新聞] 搭載獨家 True Peak 技術-MBL C41 數位串流 DAC
德國 MBL 新推出的 C41,核心是優質 DAC 數類解碼器,並且加上了網路串流支援功能,包括了目前最流行的 Roon 與 UPNP,而 Tidal、Spotify 與 Qobuz 則將在 2023 年第四季提供支援。此外,假如您想要用手機聽串流音樂,C41 一樣能通,可以支援...《 全文

[新聞] 因應原物料成本上漲-mbl 調漲售價通知
據 mbl 代理商藝聲公司來函表示,由於供應商原物料價格上揚與疫情影響造成營運及物流成本增加,為確保可以繼續提供最佳品質的音響與服務,藝聲音響決定將 mbl 旗下所有系列產品價格予以調漲,調整幅度 15 %,新價格於即日起實施,盼消費者與...《 全文

[試聽報告] 高雄富豪隨時候教-見識全套 mbl 高貴美聲
[試聽報告] 讓你直通音樂的核心-MBL New Noble Line N11前級
[新聞] 一路從銀到銀-Argento Flow 喇叭線
[新聞] 現在買AURALiC免費聽6個月KKBOX 高解析-AURALiC 開通 KKBOX 高解析串流服務
[新聞] 旗艦 Reference Line 系列也聽得到-mbl 進駐高雄富豪音響
[試聽報告] 見識到另一個電源線的頂峰-試聽 Argento Flow FMR EE 電源線
[新聞] 三倍大的電流承載力-Titan Audio Chimera Signature 電源線
 
  
(多關鍵字搜尋時,請以半形「,」隔開) 
Naim NSS 333、NAC 332、NAP 350 套裝試聽記
Naim 今年大動作重整自家產品線。上半年原廠家用音響外銷經理 Liam Conway 來台時,鄭重和大家介紹最新的 New Classic 系列,唯當時還只有 NSC 222 串流前級、NAP 250 後級與 NPX 300 電源供應等三款產品。時隔一個月,在慕尼黑音響展...《 全文

Simaudio Moon 641 綜擴
Simaudio Moon 旗下最新推出的高階系列 North Collection,是他們家最高技藝的展現。該系列中唯一一款綜合擴大機 641,體積不算大,但外觀上明顯與自家其他綜擴等級不同。厚重的機箱,配上兩側弧形切割、線條優雅的散熱片,全機看起來像是穿...《 全文

丞遠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2007 Han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