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很特別,所以講的多了點。Avantgarde Duo XD 的第三個特點是「聰明」。從小喇叭到大喇叭,從便宜的喇叭到昂貴的喇叭,一路往上所要追求的升級,主要就在追求更寬廣的動態和頻寬。而頻寬又以低頻為最重要—更深沉、更精準、更寬鬆、更豐滿的低頻。為了低音,高階喇叭們的低音單體尺寸更大,數量更多,為了驅動這些低音,擴大機的要求也高。Hi End 音響的生意就是這樣做開來的,但是喇叭這端給了又多又滿又沈的低頻,又如何與空間相調和呢?又是一門學問。
超低音的放大模組內建功率達 1000W,內含兩組 500W 擴大機,各自推動一只低音。主動式超低音由廠商負責調教,使擴大機與單體達到最佳匹配狀態。但實際使用時,困難的地方乃在於調整:怎麼與中音銜接?怎麼調出平順的響應?怎麼適應於空間?一般市售的主動式超低音,多半只有音量、分頻點、相位可調,有的則增加了數位 DSP,透過 App 控制低頻的響應曲線。Avantgarde的XD系列,納入了強大的數位聲音處理器(digital sound processor),使用者只需透過電腦,以 USB 直接連接喇叭,或將 Duo XD 接上有線網路,再透過 Wifi 控制。用家可以針對最多 10 個頻段做調節,每一組均可調整增益和衰減斜率,所有的調整都是即時的,你當下調整,聲音立刻會改變。因此用家大可找到空間所強化或弱化的頻段,藉 DSP 加以衰減或補償。
此外,它還可以調整高通與低通濾波的位置,濾波網路的型式也有多組預設可選,低音的時間延遲等。你也不需要一個喇叭一個喇叭的調,它可以將左右聲道配成一組,你一次拉一邊,另一聲道的設定會同時做動。每一個人的聽感與聲音偏好不同,你聽不同類型的音樂也可能有不同的設定,這個程式可以將每次調整好的 EQ 儲存起來,連同預設的 20 組,共有 80 組記憶空間。藉由這個 DSP 調整,Avantgarde Duo XD足以適應任何的空間,而且還增添了玩賞的樂趣。有這樣功能的 Hi End 喇叭廠有幾家呢?你說 Avantgarde Duo XD 聰不聰明?
除了可以透過電腦 App 操作 DSP,也可以透過機器背後的實體按鍵和旋鈕來操作,但我相信沒有人願意這般費事;還是用 App 吧!還有一個可能的問題是:既然有主動超低音,接線怎麼接?難道還要透過前級輸出訊號給超低音嗎?對使用一般超低音組建 2.1 或 2.2 聲道來說,確實如此。但對 Avantgarde Duo XD 來講沒那麼複雜,你只要跟一般喇叭接線一樣,透過一對喇叭線連接擴大機和 Duo XD 即可。
三個特點加在一起,造就讓人驚嘆的表現
美,特別,聰明。說完了 Avantgarde Duo XD 的三個重要特點。接下來,我要講當 Avantgarde 把這三點加在一起,帶來什麼樣的結果。其結果是:讓人驚嘆的聲音表現。
在呈示部轉入發展部時,柴可夫斯基用了 pppppp 的標示,搞死了所有樂團的低音管手。聽那段將滅殘燭般氣若遊絲的聲音,先是低音提琴的輕柔的拉奏,漸慢、漸緩、漸輕,爾後低音管接手,在最後一口氣吐出之後,隨即是驚天價響的猛然一擊,全團爆炸性的強奏,把人從黃泉路上喚了回來。這裡又急又強又猛的 ffff 齊奏,與先前的 pppppp 形成強烈的的對比。好個 Avantgarde Duo XD,把這箇中的的起伏動盪,柴可夫斯基心裡翻攪不定的情緒都說了出來。而且,那些銅管、弦樂的質地之清楚鮮活,在別的喇叭上真的很難找到。
至於第二樂章悠揚的華爾滋,用 5 拍子來跳,這舞步該是如何我不曉得,但歷經第一樂章昂奮的音樂之後,來到這優美浪漫的樂章,讓我盡賞 Avantgarde Duo XD 流暢的美感。我一再說它的質感鮮活,細節出眾,那麼,會刺激嗎?會刮耳嗎?完全不會,這也是它最精彩的地方。我的聆聽音量算大,以手機的分貝計 App 來測量,在聆聽座位測得的峰值音壓超過 97dB。詼諧曲風格的第三樂章,音樂不斷攪動著,狂野而凶悍,幾聲強奏的齊奏,加上大鼓,震撼力十足。第四樂章的主題,弦樂強而有力的拉奏,配合銅管的呼應,一步一步把情緒推往高潮,那聲音是滿有張力的,卻又不顯緊繃躁耳。揪著人的心,卻沒有煩著你的耳。
鮮活的聲音,述盡其質地紋理與光澤色彩
聽 John Williams in Vienna 這張老大師的新錄音,維也納愛樂是老大師這輩子合作過的樂團裡,合奏能力最強的一個。這張唱片不僅錄音極優秀,音樂本身極為美好,而且維也納愛樂的演奏極其精彩。這些的「極致」,在 Avantgarde Uno XD 上更是再要登峰造極。第一軌是電影「虎克船長」裡的「Flight to Neverland」,綿密的弦樂一層一層推湧而來,主題在弦樂和管樂間輪替奏著,其間交揉著的和聲和伴奏,摻入了木管和打擊樂,讓音樂顯得繽紛而充滿青春活力。聽那低音弦樂與定音鼓又沈又厚,又聽那短笛呼嘯吹出閃過身旁的流星,你就像是在星夜飛航一樣。
更精彩的是電影「第三類接觸」的配樂。前段的音樂充滿現代和前衛的色彩,開頭是弦樂弱奏著高音,隨即樂團以爆炸性的能量轟然而出,在弦樂常動的顫音、短笛尖銳的聲音交錯之間,把你帶入這個經典的科幻場景裡。滾動著的弦樂顫音,一層一層,像海浪湧至,逼及胸口,使人震撼,教人麻木。Avantgarde Duo XD 的動態表現實在驚人。而它始終能夠維持聲音的鮮活度,讓樂音帶有光澤和色彩,並呈現出真實紋理的質感。音樂行至後段,那讓人耳熟能詳的五個音符的動機,那是人類與外星生物的第三類接觸,那活生鮮明又清朗的景致,加上渾厚沈重的鼓聲與龐大的規模感。這次在勝旗聽 Avantgarde Duo XD,是我買來這張 CD 以來,聽過最精彩的一次。
龐大的氣勢與規模,微動態重現本事高明
既是大系統,豈能不聽馬勒?馬勒的交響曲向來以規模龐大著稱,他製造出來豐富、繁雜又雄奇的令人讚嘆的管弦樂聲,那是人類音樂史上獨特的存在。用書架喇叭、中小型落地喇叭聽,當然也能欣賞音樂,但少了氣勢,總是若有所缺。若能在夠大的空間裡,用大系統來聽,那才真能進入馬勒的語言裡。Avantgarde Duo XD 算是大系統嗎?當然,而且,請聽:它所能推動的能量,比它看起來的還要更大,它所能鋪陳的細節、動態和規模,比它同體積的喇叭要更多。藉號角之助,加上高明的 DSP 主動低音管理,Avnatgarde Duo XD 在欣賞馬勒的音樂時,提供了一個直通馬勒內心世界的捷徑。
而且,難能可貴的是 Avantgarde的號角沒有帶來什麼明顯的音色個性,所有的樂器聲音都是這樣真實而真切,鐘聲的尾韻飄盪的美,木管圓潤又溫暖。馬勒的音樂不是總是都是大聲的,這是馬勒交響曲在重播時對音響系統最嚴苛的考驗,因為動態變化的幅度大,因此,小聲時你要聽得清楚細節,大聲時要不崩潰而穩定。常見的情形是,小聲時需要多開兩格音量,強奏時又要轉小音量。這樣聽音樂是不對的。但確實在一些系統上實在無法這樣完整重現音樂的動態。在 Avantgarde Duo XD 上,我看不到這等問題。
彷彿可親手觸及的寫實度
至於聽舒伯特的鱒魚五重奏,那也是有趣的經歷。大聲聽大編制的管弦樂很過癮,但若能以貼近真實的音量,甚至再小一點音量來聽室內樂,Avantgarde Duo XD 不會讓人失望。它純淨自然的音色和質地,可以逼近真實地還原室內樂的演奏,我選的這首鱒魚,與一般的鋼琴五重奏不同之處在於舒伯特取消了第二小提琴,另加上一把低音提琴,這樣一來,就讓低音更豐厚,音樂的延伸和開展更寬廣。
受惠於主動式超低音,Avantgarde Duo XD 是我在這張唱片的聆聽經驗上,賦予低音提琴最多存在感的一次。它的超低音量感可以自由調整,在一個聆聽大多數音樂都感到均衡的數值上,Avantgarde Duo 的超低音仍然能夠忠實地反映出低音提琴深沉而粗重的弦聲。那個低音不是混濁的,而是清晰的,有紋理的,能放又能收的,那是健康而飽滿的低頻。當然,各人可針對自己的空間和聆聽偏好做調整。這就是內建 DSP 調整的 XD 系列的過人之處。
Avantgarde Duo的鮮活質感,在在顯示在每一件樂器之上。小提琴的悠揚婉轉,鮮活而有活力,主導了音樂的情緒。大提琴濃重的鼻音,賦予音樂一種穩重和安定。鋼琴的晶瑩燦爛,提供了閃耀與光彩。至於低音提琴的豐厚飽滿則給予聲音金字塔更穩固的下盤。這張唱片的錄音清晰透明,音色和音質都很自然,在 Avantgarde Duo XD 的播放和演繹下,音樂不但均衡美好,其寫實程度甚至彷彿可以觸及那些聲音。太有意思的經驗了!
人聲演唱十足活生,結像清楚還帶寬鬆感
在聽流行音樂時,Avantgarde Duo XD可以鮮活地表現人聲演唱,也可以敲出沈重扎實的鼓聲,也能讓人滿意。例如 Eivor 的現場演唱專輯 Eivor Live 裡,第一曲開頭龐大飽滿又沈重的鼓聲,對 Avantgarde Duo XD 來說好像是小菜一碟一般,隨手拈來便是十足震撼。Eivor 變化多端的唱腔,在這裡也展現無遺。這時,我更感受到 Avantgarde Duo XD 的寬鬆感,那個人聲結像這樣清楚明確,卻能保有寬鬆質感,這讓聆聽音樂變得更輕鬆。難怪,我到這裡才明白,為什麼我先前開大音量聽管弦樂時,在強奏的 tutti 下依然不感到緊張的原因,就是這個難能可貴的寬鬆感。
第二軌的吉他琴音圓潤飽滿,Eivor 的聲音活生而且咬字、發音細節豐富,那近距離收音帶來的豐富訊息,在此聽來更是豐富又清楚。明明訊息量這麼豐富,但聆聽 Avantgarde Duo XD 時卻沒有一點鑑聽的感覺,而是輕鬆又容易被引入音樂之中的。
讓人身歷其境,進入現場
再說「一個巨星的誕生」(A Star Is Born)電影原聲帶。開頭兩軌是 Bradley Cooper 飾演的歌手 Jack Maine 登台演唱的模擬實況。電影把這演出搞得真的像是現場演唱會一樣。觀眾的鼓譟燃起了現場的熱度,強壯飽滿的鼓聲,每一響都搥進胸口裡。電吉他張羅編織出厚重的音牆,Bradley Cooper 的歌聲溫暖而厚實,聲線清楚,那些喉韻和咬字卻不搶戲。第三軌是 Lady Gaga 飾演的 Ally 在後巷中離開,邊走邊唱著「Somewhere Over the Rainbow」,那空間和環境音十分寫實,好似我當真站在巷底,親見 Ally 步出後巷。
從第四軌跨入第五軌是 Ally 的演唱,在電影情節的片段裡,Avantgarde Duo XD 展現了它還原空間和聲音訊息的高段能力,聽了這個表現,就會明白為何電影院要用號角喇叭。 至於「La vie en rose」一曲裡,Lady Gaga 展現了她截然不同於法語歌曲的美式唱腔,那些飽滿的鼓聲,那些金黃燦爛的銅管,把 Lady Gaga 襯托的更為heroine。第九軌的鼓棒敲擊真是精彩,清脆爽朗的打擊聲響,賦予歌曲穩定的節奏,電吉他張揚出跋扈的、充滿意識的旋律,那是一種呼喊,配合隨後加入的大鼓那沈重飽滿的聲響,那不是搖滾,什麼是搖滾?喇叭是一扇窗,是一個管道,音樂從中流過,然後穿出。你給它什麼,它就要放什麼,剩下的,就問:你得到多少感動?Avantgarde Duo XD 的美,不是只有美型,還有美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