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xth Element「第六元素」向來以量子場技術聞名,利用鑭系元素形成所謂的量子場,可以活化電流傳輸,音響與電息息相關,因此只要將量子場放對了地方,即可有效提升音響器材的性能表現,這正是「第六元素」各類型調音產品的關鍵。最近「第六元素」又開發出新技術,叫做磁力線技術,可以在原有量子場技術的基礎上做累加,提供一加一大於二的加成效果。新產品為何命名為 Plus 系列,答案不言可喻。
量子效應 + 磁力線
新推出的 Plus 系列又稱做「量磁系列」,量磁即「量子效應 + 磁力線」的簡稱。目前 Plus 系列產品包括 Pro-1 Plus 方形量子墊(四平八穩)、DS-1 Plus 圓形量子墊(中圓滿)、DTX Plus 圓形量子墊(小圓滿)、R-755 Plus 量子環(大八八環)、R-639 Plus 量子環(小八八環),以及 QBR-533 量子球,括弧內的名稱是為了方便記憶與辨識所取的產品暱稱,接下來我就以暱稱進行敘述。
如果你對「第六元素」產品有一定認識,就會發現上述產品其實都是舊有型號,然後在後面加上 Plus 而已,沒錯,這些都是「第六元素」原先就有的產品。如我先前所說,這些產品原本只具有量子效應,那是其中含有鑭系元素所致,後來「第六元素」又開發出磁力線技術,於是將磁力線加入原有產品中,進而得出具有全新效果的產品,重點是,這六樣產品中,只有價格最低的小圓滿與小八八環的售價比舊款稍高,其他都維持原價,也就是說,「第六元素」並未因效果更好就把售價提高,反而自行吸收了增加的成本,可說是佛心來著!
他說 Plus 系列的量子效應和磁力線兩者比例經過最佳化調整,原本舊款產品只具有量子效應,對於處理低頻雜訊很有效果,可以讓低頻聽得到音色,加了磁力線之後,形成新的聲學磁場,則是對聲音進行全頻段處理,可以增加頻寬,不僅低頻更清晰,高頻也會更出色。另外舒俊銘還提到,研發過程中,研究如何將鑭系元素、感磁物質和矽膠發泡材質三者妥善融合,並保持穩定,花了他很大的功夫,最終研發出的 Plus 系列,持續的效果非常久,幾乎是永久有效。
試聽時使用的器材包括 Telos EMP 串流播放機、North Star Design USB DAC32、Audionet PRE G2 前級、NuForce Reference 18 單聲道後級,以及Wilson Audio Alexia 2 喇叭,我先從最大的四平八穩開始嘗試。
【建議使用方式】直接放在器材(擴大機或訊源)上方,若器材會發出高熱(例如純 A 類擴大機或管機),則可放在下方。也可以放在落地喇叭底下,或墊在書架喇叭底下,或是墊在喇叭線下方。
Pro-1 Plus 方形量子墊,暱稱四平八穩。
四平八穩使用方式非常簡單,直接放在器材上方即可,若器材會發出高熱(例如純 A 類擴大機或管機),則可放在下方。
手邊有兩張四平八穩,所以我就把這兩張四平八穩直接放在 EMP 串流播放機和 PRE G2 前級上,比對有放和沒放的差別。四平八穩的用法非常簡單,放上去就好了,一放上去,立刻就有一種色彩變豔麗,音樂畫面變得更明亮的感覺。例如播放「The Dali CD Volume 4」測試片中第 3 軌《Min Módir》一曲,我馬上感受到背景多了的躁動感與空氣流動感,或者說是空間殘響或堂音,讓聽感立刻有了生氣勃勃的感覺,就像是現場錄音一般。除此之外,歌唱者喘息的氣聲更清晰,每一個敲擊聲都有更綿長的尾音,音場 3D 立體感更好,聲音的形體感更好、更具像,且音場深度、聲音分離度也跟著提升,力度更鮮明,可見四平八穩讓細節變得更多了。不放這兩張四平八穩時,聲音是乾的、短的,質地紋理較不清楚,加了之後,音樂立刻生動起來。前後改變相當大,像是眼睛立時為之一亮。
又例如第 5 軌法國爵士鋼琴家賈克路西耶和他的樂團演奏巴哈《Sicliano in G minor》一曲,不放四平八穩時好像聲音比較乾淨,其實是比較呆板,空氣停滯,音樂畫面登時變黯淡,氣氛好像 down 下來了。放回去之後,聲音立刻飄揚起來,音場向上延伸,音樂畫面像是在發亮,質地紋理也變得更豐富、更清晰,真是神奇!
剛剛是將四平八穩放在器材上方,接著我把它放在 Wilson Audio Alexia 2 喇叭下方,左右各放一張,看看聲音有何不同。同樣播放賈克路西耶的《Sicliano in G minor》,可以發現整體聲音變化的方向和之前放在器材上相同,但此時 Bass 撥弦的質地變得更清楚,鋼琴觸鍵更清脆,音場下盤更為收束,但活生感更好,讓整個音場更向柱形發展,而且有拉抬音場的效果。兩者相比之下,不放時,Bass 輪廓比較模糊,放了,低頻的紋理、層次、解析更好,而且改變幅度不小於先前放在 EMP 與 PRE G2 上,甚至還更好,由此可知喇叭下方也是放置四平八穩的好所在。
我將中圓滿放在 Alexia 2 喇叭高音音箱上方,左右各一。播放賈克路西耶《Sicliano in G minor》可以發現它增添了些許空氣感和高頻量感,低頻則沒什麼變化。鋼琴觸鍵的力度顯著了一些,音場也往上延展了一點,高度更好。看來中圓滿放在喇叭箱體上方,因為靠近高音單體,對於提升高頻表現有直接的幫助。
為了嘗試將小圓滿用在數位線,這時我把訊源換成 North Star Design Model 192 MKII CD 轉盤,將一條 RCA 同軸數位線穿過小圓滿之後,再連接 North Star Design USB DAC32。播放曾宇謙個人專輯「Reverie」,小提琴琴音在小圓滿的幫助下不僅提升了密度,讓聲線顯得更清晰,強弱對比也立時變得更明顯,而且背景似乎也更安靜了一些。
對於小八八環我打算做兩項測試,一是套在前級輸入的 RCA 頭,二是喇叭輸入座。我先試前級輸入的部分。播放賈克路西耶演奏的《Sicliano in G minor》,我發現這次的主要提升不只在低頻,還包括音場表現。我感受到更好的音場縱深與更清楚的音像形體感,音場 3D 立體感更好了,而且氣氛感、空氣感也隨之增加,聲音更顯輕盈,改變相當明顯。不加小八八環時,貝斯顆粒的輪廓比較模糊,鋼琴的規模比較不清楚,加了之後,貝斯 撥弦質地更清楚,顆粒感更彈 Q,且鋼琴形體更小,規模感更清楚,音色也更清透乾淨。
小八八環用在類比訊號線上。
接著我將小八八環套從前級背後拿下,改套在 Alexia 2 喇叭的輸入座。播賈克路西耶演奏《Sicliano in G minor》,整體改變的方向如前項,但幅度更大,稍微有點收太緊,音像形體更為收束,讓鋼琴與貝斯的分離度更顯著。不過,這樣的改變,播《Min Módir》這首低頻著墨甚多的曲子再適合不過,讓我聽到更豐富的低頻變化,更具體的鼓聲形體,以及更清楚的低頻聲線,讓低頻層次也變得更清楚而豐富。不僅如此,人聲輪廓也變得更凝聚,唱起來更有力度,讓音樂更有氣氛。
最後我將網路交換器的 DC 電源線繞在量子球上,看看會不會有什麼樣的正向變化,因為現在有越來越多音響設備都會用到外接電源供應器,如果能帶來提升效果,那就太好了。結果如何?同樣有幫助。雖然改變的幅度不像前述產品那麼大,但仍會讓聲底變得更乾淨,音色變得更通透清亮,聲音形體也更凝聚、浮凸,進而使低頻層次變得更清晰,可見量子球對交換式電源供應器同樣具有改善效果。
[試聽報告] 鮮明又厚實的變化-第六元素 3D 八八鎮 HE-R1 無論是線材或音響調音配件,我覺得重點在於合不合用,像第六元素 HE-R1 Pro 與 HE-R1 Pro X 這類 CD 墊片,市面上可選擇的款式不少,對音色帶來的變化也各有不同,重要的是能不能在自己的音響系統上,發揮合適的音色變化或修飾的效果,要驗證是否...《 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