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試聽先研讀資料,是我寫器材的習慣,這NEVD-2001標榜純銀線,我直覺以為這條數位線應該是走明亮開闊的路線,但有些擔心厚度不足。一般說來,銀線擁有很好的中高頻延伸,但有時候「實體感」不足,聽起來稍嫌偏瘦,不過NEVD-2001剛接上North Design Model 192轉盤/Model 192 MK II DAC時,卻是和預期中的銀線差距很大。是中高頻延伸沒有預期的好嗎?不,相反地,中高頻延伸和預期差不多,卻是中頻和低頻的厚度,比預期中要好得很多。
在描述NEVD-2001的聲音特質之前,我先談談數位線的選擇。一般轉盤提供的數位端子,包括RCA、光纖、BNC與AES/EBU,而我使用的North Star Design Model 192轉盤,還多了I2S。I2S是很特殊的規格,結構類似5芯網路線,可同時傳輸音樂與時間訊號,絕大多數轉盤都沒有這個數位界面,也很難找到高階線材I2S可買。一般常見的RCA與BNC都是同軸結構,AES/EBU則是平衡數位線,如果CD轉盤/DAC同時有RCA、BNC、光纖與AES/EBU,而你只打算買一條數位線來「升級」,該怎麼選?
話題回歸試聽的主角NEVD-2001。我將NEVD-2001安放在North Star Design Model 192轉盤/Model 192 MK II DAC之間,搭配Audionet Pre I前級與VTL ST-80後級,喇叭則是JK Audio PM-10。訊源和前級之間的平衡訊號線使用Neotech NEI-2001,前後級則是TcM Reference One,而喇叭線則是TcM十週年紀念。
能通過Fone的考驗,這NEVD-2001早已經值回票價。我再拿出Cisco唱片著名的「Stradivarius: The Sunrise」專輯,這張老發燒片用「日出」這把名琴錄製,小提琴的音色走華麗風格,而鋼琴則是在踏板的大量應用下,顯得深邃又圓滑。搭配我自己的老數位線聆聽,那貝多芬的「春」流暢而富有躍動感,高頻尾韻很甜又很美,等換上NEVD-2001之後,小提琴的線條感卻比老線更好,中低頻的量感似乎比老線更好。這也是NEVD-2001讓人驚奇之處,一般純銀線的中低頻都要比銅線來得保守,但NEVD-2001卻有銀線的優點,又能兼顧銅線的優點,不僅解析力更好,細節更多,中低頻也能維持飽滿圓潤。但老線全盤皆輸嗎?這張Stradivari名琴錄音,幫老線找回一點尊嚴,至少在小提琴尾韻的泛音和光澤上,老線顯得更甜美、更圓融,而NEVD-2001在這部份還稍有生硬感。NEVD-2001真的輸了嗎?未必,這條數位線如果再聽個半年,說不定又是另一番光景。
細節表現豐富
光是小品的小提琴演奏,NEVD-2001就已經有超值演出,但我還想試試NEVD-2001的中低頻究竟有何能耐。拿出Inger Marie Gundersen的「Make This Moment」,第一軌的「Let it be me」是音響展時很多廠商喜歡播放的曲子,音樂從大鼓開始,接著是Inger的歌聲、鋼琴,然後爵士樂團的小喇叭、薩克斯風、低音貝斯才全部加入。NEVD-2001的低頻不僅有量,而且有速度,那種低頻量感聽起來很過癮,大鼓有形有體,向下延伸很沈又不顯散漫,音樂聽起來帶著鮮活的感覺,但不會覺得下盤浮晃。而NEVD-2001表現銀線亮麗之處,則是在小喇叭與薩克斯風輪番獨奏時,可以清楚辨認兩種銅管樂器的聲音光澤,小喇叭亮麗而有勁,而薩克斯風明亮中偏沈,吹奏的氣音較強,這些都是NEVD-2001細節表現豐富的優點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