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 U-Audio 的試聽室不算小,有二十多坪,但是已經進駐兩部黑膠唱盤,我還敢再追加嗎?哪有辦法一直增加音響架?一部軟盤,一部硬盤,編輯部可以搭配使用的黑膠唱盤,算是兩者兼顧,況且,我已經另外準備了一顆 Shure V15 xMR,準備拿來專聽爵士樂,MM 與 MC 可以左右逢源。實在是沒有額外的唱盤加唱臂可以讓 DS-E1 容身,而不管是 Linn 或 Elac,都只能裝一支唱臂,想把 DS-E1 留下來,非得要再買一部黑膠唱盤,還要有位置給新唱盤安放,沒輒。所以當先鋒打電話來問幾時可以收 DS-E1,我心不甘情不願的說隔週來拿,多聽幾天再還。
獨特的光學類比唱頭
為什麼會這麼喜歡 DS-E1?因為它是獨特的光學唱頭,而且 DS Audio 對聲音的品味確實有一套,不能用傳統 MM 或 MC 的角度,來想像 DS Audio 唱頭的聲音特質。在我講我聽 DS-E1 的心得之前,請容我報告一下光學唱頭與傳統 MM 或 MC 唱頭,在工作原理上的基本差異。如果您是黑膠老手,這部分可以跳過,但如果是剛開始接觸黑膠,還不了解 MM 或 MC 唱頭差異者,這段文字應該會有些幫助。
MM 是動磁式唱頭(Moving Magnet),MC 是動圈式唱頭(Moving Coil),不管是哪一種唱頭,都需要磁鐵與線圈,差別在針桿後面連接的是磁鐵還是線圈,唱針背著磁鐵振動者,就是 MM,唱針背著線圈振動者,就是 MC。當唱針在黑膠溝槽裡面拾取訊號,動作很簡單,就是被黑膠表面的溝槽帶動,產生針尖微小振動,傳到唱針尾端的磁鐵或線圈,產生電磁感應,就像迷你發電機那樣產生微小電流,那就是音樂訊號了。
所以,唱頭靠唱針振動產生微小電流,MM 唱針背磁鐵振動,MC 唱針背線圈,請問,磁鐵重還是線圈重,答案應該是不知道,因為要看發電量,MM 可以靠唱頭殼裡面的線圈增量,達到提高電流的效果,MC 則可以加大外面的磁鐵,達到同樣效果,但是如果讓輸出電流變小,MC 的線圈就可以做得很輕,遠比磁鐵還要輕,所以,越貴的 MC 唱頭幾乎增益就越小。
MM 與 MC 各有其設計難題
了解其中的設計難題了嗎?因為要讓唱針振動得快,中高頻細節才會好,所以 MC 唱頭減少線圈重量,降低輸出電流,來達到優異的中高頻細節再生,可是卻苦了後端的唱頭放大,一般 MM 唱頭放大約莫增益 40 dB 就夠,可是 MC 唱頭放大經常要到 50 dB 才差不多夠用,遇到低輸出的 MC 唱頭,有時候 66 dB 還不夠用,但是如果無限制提高唱頭放大的訊號放大倍率,後果就是底噪很大,背景噪訊會讓人受不了。
所以您看,MM 唱頭是不是老實人,它必須背著磁鐵重量快速振動,所以沒辦法飛快地跑,所以中低頻雖好,輸出增益也夠,但是中高頻細節很難跟 MC 唱頭比拼,正確答案是如果 MC 的增益跟 MM 一樣大,MC 不一定會比 MM 好聽,因為線圈要繞得多一點,針尖尾巴的重量不會比磁鐵輕。可是 MC 取了個巧,把線圈繞組變少,繞製方法稍微改變,針尖尾巴的線圈重量變輕,輸出訊號變小,把責任推給後端的唱頭放大,MC 唱頭的中高頻細節就比 MM 多了。
第三條路:光電轉換(Photo-electric Conversion)
從工作原理來看,不管是 MM 或 MC,兩種唱頭都有設計上的基本難題,很難魚與熊掌得兼,可是 DS Audio 的光學唱頭解決了這個設計難題,解決問題的方法是走第三條路,而這第三條路叫做光電轉換(Photo-electric Conversion)。
光電轉換的工作原理,解決了傳統 MM 與 MC 的兩大難題,第一是唱針因為背負磁鐵或線圈,導致移動質量太高,振動不夠快使得中高頻訊號細節減損;第二是輸出電平太小,唱頭放大器必須提供超額放大倍率,而太大的放大倍率又會導致線路底噪提高,整體訊噪比不夠好。
先講移動質量,DS-E1 只需要一小塊遮光板,所以質量比磁鐵或線圈都要輕。第二是輸出電平,因為光敏電阻本身吃電,是主動元件,雖然尺寸很小,但是 DS-E1 的輸出可達 50 mV 以上。這樣的唱頭輸出電平很高嗎? CD 是 2V,當然比 CD 小,但是 MM 通常只有個位數 mV,而 MC 唱頭是零點幾 mV 輸出者,大有人在,DS-E1 可說是百倍於傳統 MM 或 MC 唱頭的輸出電平,您說它厲不厲害?也因為 DS-E1 的輸出電平很大,所以唱頭放大倍率不用大,放大底噪更小,線路也可以更簡潔。
要在同一部唱盤上面比較 Legacy 與 DS-E1 的聲音差異,我只有一次機會,所以胡乃元來的時候,我先挑了三張唱片,分別是鄭京和的「巴哈無伴奏小提琴」、Pink Floyd 的「Dark Side of the Moon」與馬友友「Bach Trio」,先用 Legacy 唱頭搭配 Lindemann Limetree 唱放各聽一軌,然後請胡乃元安裝 DS-E1 再聽過一次。
音樂背景明顯更安靜、音場更寬
不錯,DS-E1 第一輪勝出。勝在哪裡?音樂背景安靜度、音場 3D 高寬深、還有音像刻畫能力,都比 Legacy 要好,Legacy 則是在中頻段多了一點濃郁的韻味,小小扳回一城,但是在聲音的開闊度與通透度,則是明顯遜色,但說不定這是我的心態問題, Legacy 聽了好幾年,我也不常拿來與其他唱頭比拼,DS-E1 新鮮亮麗的音色,馬上讓人起了喜新厭舊的念頭。
每當有人問我,唱頭要怎麼比?我都會說:「不要比,要看您愛不愛聽。」唱頭設計根本就是藝術,MM 與 MC 的增益,主要與線圈繞組與磁力引擎有關,可是該繞多少線圈?該用多大的磁鐵?磁鐵該怎麼擺放?針桿長度與阻尼?每個環節都相互影響,而設計上的細微變化,所產生的音質音色變化,挑選的關鍵在於您愛不愛聽,而不是誰比誰好,就像水墨或油畫誰好,不能比,端看您怎麼欣賞。我總跟朋友說,唱頭沒辦法評論,只能描述我聽的感受,分享調整的心得,大家可以從中參考,看看我的方法合不合用。
DS-E1 在中高頻段帶著漂亮的華麗感,這種昂揚有神的中高頻,聽銅管很是過癮,我想舉 Alison Balsom 的「Sound of Trumpet」,收錄多首巴洛克時期樂曲改編為銅管版,譬如韓德爾的「Amadigi di Gaula」,銅管群與弦樂群華麗的音色,DS-E1 呈現漂亮的銅管灰度,嘹亮開闊卻不會過度刺激,精神抖擻的小號明亮中帶著適當的厚度,為韓德爾慶典般的旋律,增添了明亮音色點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