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09發表,已被閱讀 13,484 分類:喇叭
美德聲Stein喇叭試聽記 2019年12月的台北音響展你去了嗎?美德聲在會場擺出了來自德國的 Stein Music HighLine Bobby L Signature 喇叭,那是一對相當於一個成年男士高度的喇叭。 HighLine 系列喇叭,美德聲推廣一陣子了,接連幾次音響展都見得到,但這次擺出系列旗艦,也是受到 Stein Music 老闆 Holger Stein 的鼓勵。

「Stein 先生在去年 TAA 音響展時來台灣,現場幫我們擺位,教我們怎麼調音,怎麼讓 Stein 旗下的各種道具發揮到最高效益。這才讓我們對這喇叭有了信心。」美德聲負責人陳先生表示,喇叭剛來的時候,他們花了很多時間調整,特別是在他們公司位於台北汀州路的試聽室。那裡空間狹小,這樣的大傢伙要襬還是擺得進去,但要發出宜人的好聲,可就不容易了。

Holger Stein 有的是辦法,而且,他手上多的是玩具。美德聲陳先生代理 Stein 好多年了,但也是到了去年 Stein 來台這麼一趟,他才又學會了許多。器材是死的,道具是死的,人是活的,用法是活的。當你懂得活用的時候,才搞得出活的聲音。

TAA 之後,陳先生又玩了幾個月,這回就算 Holger Stein 不在,他也有信心把 HighLine Bobby L Signature 搬到圓山展間,並且回來之後,又興致勃勃地邀我前去。這是個斗室玩大系統的經驗,很難,但越是難,搞定了就越有成就感。我造訪前一天,撥了電話跟陳先生約時間,他語帶興奮地表示:「現在這個系統真是好聽,動態對比之大,差到一千倍都有啊,你快來聽!」

模組化設計箱體

Stein HighLine Bobby L Signature 是一對高度約近一米七的喇叭,不過,它不是一體式的,而是採取模組化概念,用兩件產品結合起來:HighLine Bobby S Signature 書架喇叭,配上 Bass Extension 低音柱。如果在書架喇叭下方配一支低音柱,那就是 Booby M,要是在上方再多疊一支低音柱,那就是 Bobby L。這種模組化的設計,減少了開發成本,也讓用家有了一步步升級的可能。

Stein HighLine Bobby L Signature 是一對高度約近一米七的模組化喇叭,用兩件產品結合起來:HighLine Bobby S Signature 書架喇叭,配上 Bass Extension 低音柱。

低音柱用上兩個與 Bobby S 一樣的低音單體。

訂製單體處處有學問

位於中段的的 Booby S Signature 喇叭本身是一個完整的2音路2單體的書架喇叭,所使用的單體都是 Stein 開出規格交單體廠製作的。高音單體採用一個絲質軟半球高音,振膜本身的共振頻率低於工作頻率,背後的銅質外殼能已降低線圈的電感效應並減少相位漂移。單體後方的腔室佈有阻尼,並留一開放的圓孔以調節腔室的壓力。特別的是在前方加裝了一個以聚合物材料製成的圓形號角,透過號角的耦合,可以增進高音的發聲效率,並增加投射距離。

低音單體則是一個15公分的紙盆中低音,懸邊柔軟以利於快速反應,音圈採用銅鍍鋁線繞製,以玻璃纖維製作音圈套筒。單體背後採取開放的鋁框架,結構強度高又能利於散熱。而且,Stein 的高音和低音單體從正負極接點到振膜的這一小段接線,還用上了純銀線連接,顯出其考究的一面。不僅這樣,喇叭單體上都還塗了 Stein 自家的 Maestro 調音漆,藉以提供適當阻尼,改變振膜本身的諧振。

每一支喇叭(包括 Bobby S 和低音柱)的底部都有三個木質腳墊。

分音器用盡好料,簽名版加裝擾磁器

分音器也是一大亮點,零件選用了 Mundorf 的油質銅箔電容和 Beyschlag 的精密電阻,電感則是自家工廠纏繞的製品,零件如何調整搭配,都經過 Holger Stein 反覆聆聽調教後定案的。HighLine 喇叭還分有標準版與 Signature 簽名版,Signature 版本在分音器裡更加裝了 Stein 的專利 InLine Silver 擾磁器。這個擾磁器可以消除來自喇叭線的磁性失真,進而提升音樂訊號的清晰度。這也有單獨販售的,如果想為家裡喇叭加裝擾磁器也沒問題。

此外,在 Bobby S Signature 背後的喇叭端子上方,還設有兩個搖頭開關,一個是「Slope」,用來調節與低音柱分頻銜接的斜率;另一個是「Level」,用來調整高音的量感。代理商表示,有時喇叭線因為自身的容抗,會吃掉一點高頻的量感,提高 Level 之後,會補償一些高頻回來。這樣的設計,增加了一些喇叭的適應性,也提供用家個性化的選擇。

Bobby S Signature 背後的喇叭端子上方,還設有兩個搖頭開關,一個是「Slope」,用來調節與低音柱分頻銜接的斜率;另一個是「Level」,用來調整高音的量感。

四公分厚的後帳板,箱內無吸音棉

喇叭箱體設計也很特別,Stein 沒有追求花俏設計,卻也不完全因循方正傳統,而是讓喇叭呈前窄後寬、兩側非平行面的設計,以減少箱內的駐波。為了強化結構,箱體板材相接處都填補上堅硬的填充材料;又為應付背波的衝擊,Stein 加厚了背後帳板的厚度達4公分之多。有了強固的箱體,Stein 認為就不需要加裝吸音材料了,因此, HighLine Bobby S Signature 和 Bass Extension 低音柱箱體內都沒有任何吸音棉。

至於 Bass Extension 低音柱,一個低音柱上有兩只與 Bobby S Signature 相同的低音單體,箱體形狀與結構也大致相同,疊放在一起相當有整體感。低音柱是低音反射式設計,反射孔不採傳統的圓孔,而是在低音柱的下方開有兩個方形開口。至於 Bobby S Signature,雖非低音反射式,卻在高音號角後方開了兩個小圓孔,那不是低音反射孔,只是為了宣洩箱內壓力,調節 Q 值的開孔。這些設計,都不太常見,Holger Stein 在喇叭設計上果然有其獨到想法。

Bobby S Signature,雖非低音反射式,卻在高音號角後方開了兩個小圓孔,那不是低音反射孔,只是為了宣洩箱內壓力,調節 Q 值的開孔。

低音單體則是一個15公分的紙盆中低音,懸邊柔軟以利於快速反應,音圈採用銅鍍鋁線繞製,以玻璃纖維製作音圈套筒。而且,每一個單體下方都貼了一張長條型的的貼紙,那是Stein的專利E-Pad貼紙,可以控制微小振動。

小處可見調音手法

很多人認識 Stein 都是從墊材和小道具來的。在 HighLine Bobby L Signature 喇叭上也有許多自家產品的應用。除了前面講到 Signature 版的分音器加裝了擾磁器,每一支喇叭的底部都還有三個木質腳墊,而且,每一個單體下方都貼了一張長條型的的貼紙,一問才知,那就是 Stein 的專利 E-Pad 貼紙,可以控制微小振動。Stein 喇叭出廠前,原廠將裁切成小條的 E-Pad 貼在單體下方,是 Holger 獨到的調音手法。

低音柱是低音反射式設計,反射孔不採傳統的圓孔,而是在低音柱的下方開有兩個方形開口。

慕尼黑經驗難以忘懷

在詳述聆聽報告前,我想先插入一段經驗分享。去年我在慕尼黑音響展展場,體驗到 Stein 自家旗艦喇叭 TopLine Bob XL 的魅力。那是一套四件式的大傢伙,其設計理念是將號角和開放式帳板結合在一起,主喇叭前左右三面佈有單體,兩支低音柱則是左右各有低音相向發聲。我坐在最後一排邊邊的位置,看著這樣的大喇叭,看到這麼多低音單體,原以為低頻會很嚇人,可是,出乎意料地,聲音非常柔和自然,全頻段都很均衡,即便大音量播放歌劇和管弦樂,聽起來依舊很舒服。TAA 音響展時,遇到 Holger Stein,我特地告訴他這個故事,對他強調均衡自然的調音手法表達欽佩。基於慕尼黑的經驗,還沒去美德聲之前,我對 HighLine Bobby L Signature 已經充滿期待。

2019 年慕尼黑音響展展場,Stein 擺出自家旗艦喇叭 TopLine Bob XL。那是一套四件式的大傢伙,其設計理念是將號角和開放式帳板結合在一起,主喇叭前左右三面佈有單體,兩支低音柱則是左右各有低音相向發聲。

在代理商美德聲處試聽,當然,搭配的都是他們家代理的產品。這次試聽使用的擴大機是來自捷克的真空管名廠 KR Audio 所自行生產的管機,包括了使用兩支 KR5 真空管的前級 P130,以及每聲道使用 4 支 KT120 進行功率放大、具有 160W 驅動功率的單聲道管後級 VA910。

試聽當天搭配的器材都是美德聲代理的產品。擴大機是來自捷克的真空管名廠 KR Audio 的前級 P130,以及 160W 的 VA910 單聲道後級。數位訊源是法國 Icos 的 Fado CD Elsberg 唱盤,數位輸出給義大利品牌 CanEVER 的 ZeroUno 真空管 DAC 進行解碼。至於類比訊源則是以英國 Origin Live 的 Aurora MK3 唱盤。

訊源方面,美德聲備了兩套,數位類比各一。數位訊源是法國 Icos 的 Fado CD Elsberg 唱盤,數位輸出給義大利品牌 CanEVER 的 ZeroUno 真空管 DAC 進行解碼。至於類比訊源則是以英國 Origin Live 的 Aurora MK3 唱盤,其上搭載的是自家的 Encounter 唱臂,唱頭則用 Stein Music 以桃花心木與碳纖維交互堆疊製成外殼的 Aventurin 6 MC 唱頭,唱頭放大當然是 Stein Music 採電源分離的旗艦唱放 Phono 2 Stateline Signature。

現場當然還有許多美德聲代理的調聲道具,包括了英國 Vertex AQ 的 Pico 接地盒、Yushan 線材制震盒、Stein Music 的 Natural Plus 避震腳墊、Quantum Organizer 整磁器、Harmonizer 諧音機等。這樣的陣仗來伺候 Stein HighLine Bobby L Signature 喇叭,會發出什麼樣的聲音呢?

有機的聲音

我從Sarah Vaughan在1985年的巴黎現場演唱會錄音開始聽起。第二軌「Summertime」,Sarah Vaughan 全程清唱,只聽聞她的歌唱聚焦清楚,卻非銳利刻畫,調性上帶著幾分柔軟。其唱腔的高低起伏與音量變化,歌唱時的動態變化,讓 Sarah Vaughan 的演唱顯出十足的魅力。在她的歌唱裡,音韻流轉之間流暢又圓滑,質地滑順、完全沒有顆粒感,邊緣全無鋸齒感,那是非常類比的印象。

第三軌「Just Friends」,三重奏加入,開頭那活潑的序奏就揭示了這首歌與前一曲的氣氛迥然不同。這裡,音樂動態盡情展開,在這小房間裡卻不侷促,即便我沒有開諧音機,音場還是能夠打得開,不至於太過擁擠。當然,若空間更大些,聲音肯定還會更輕鬆,但透過 Stein Magic Stone 調音塊的幫助,音場也能夠打開。如果你恰好受限於在斗室裡聽音響,或許可以找美德聲試試他們的 Stein 諧音機組合。我多年前試用過,這次再度造訪美德聲的試聽室,又回顧了 Stein Harmonizer 的妙用。


在這個系統上聽來,聲音整體的厚度相當好,歌聲有血肉也有氣力,Sarah 的唱腔怎樣多變,都能清楚地將之展現出來。再往下聽第四軌的「Wave」一曲,尤其可以感受到這種「有機的聲音」的特點。在這首歌裡,可以感受到 Sarah 為了製造出不同的音色,改變發聲的共鳴點,並且調整嘴型發聲;滿有畫面。唱到最後她開玩笑似的漸弱、漸弱、再漸弱,直到終了,然後加上一響鼾聲,觀眾都笑了,我也笑了。這畫面感真好。上回造訪美德聲聽 Leedh 喇叭,也帶了這張;這回換 Stein 喇叭,聽感完全不同,但兩者的目的卻很一致:不在追求極致的音響性,卻要讓人更親近音樂。

消磁有效!

正要起身換 CD,撇見一旁小桌子上的 Stein DE2 CD 消磁器,我早就聽聞 Stein 也有出 CD 消磁器,但從來沒試過,這回就來試看看。我把Sarah Vaughan的CD從唱盤取出,放在消磁器上消磁,然後再放回唱盤重聽歌曲。果然有效。消磁過後,聲音更為凝聚,毛邊更少,發聲體的分離度更好,細節訊息也更輕易就浮現出來,而且低頻的頓點也變得更為明確。我和美德聲陳先生分享我的體驗,他又告訴我一個小撇步,如果把 CD 拿去正、反、正消磁三遍,聲音效果最好。「這是去年 Stein 來參展時告訴我的。」我聽了建議,回頭試了一試,果然比消磁一遍更好。此後聽的每一張 CD,我都如法炮製,都來個「正反正」一下。

當天拿法國 Icos 的 Fado CD Elsberg 唱盤當轉盤。不過,可以看到美德聲下的調音功夫:不僅加上了Stein 的 Perfect Interface Pi CD 墊,還有 Stein 的 E-Pad Plus避震貼片。

數位端以 Icos Fado CD Elsberg 唱盤數位輸出訊號給義大利品牌 CanEVER 的 ZeroUno 真空管 DAC 進行解碼,這是一台聲音溫暖厚實又飽滿的 DAC。

諧音機相助,破除斗室限制

Sarah Vaughan 唱的是爵士,換流行音樂聽看看。我放上來自法羅群島的女歌手 Eivør Pálsdóttir 的「Eivør Live」專輯,也是現場演唱會。我怎麼老找現場錄音呢?因為Stein受訪時曾一直強調,他的喇叭要追求的是現場表演的感覺,他不要罐頭音樂感。談話我還記憶猶新,這回來聽 HighLine Bobby L Signature,剛好檢證一下他的話。

第一軌「Mín Móðir」開頭的鼓聲強悍又有勁,在這樣的空間裡也成嗎?我按下播放鍵,果然不出我所料,迴避不了的低頻駐波得想辦法處理一下,那種經過疊加而強化的特定頻率峰值,破壞了聲音的平衡。我試著開啟諧音機,先開前方兩組,哎呀,真有效果耶,聲音比較輕鬆了。我再試著把後方兩台也打開,這時,效果更好,而且不是 1+1=2,是 1+1=3 的進步。我用過諧音機,知道這是效果很正面的好物,再次領教頂配它的威力,對其效果不感到意外。只聽得 Eivør起伏劇烈地唱著,發聲咬字細節清楚,在不轉小音量下,有了諧音機相助,我可以安心欣賞這「Mín Móðir」一曲裡的美妙。

第二軌「Where Are the Angles」是英文歌,Eivør 自彈吉他伴奏,尼龍弦空心吉他聲韻迷人。Stein 喇叭雖然高音加了號角,但式高音一點不利不衝,尼龍弦吉他聽來Q彈且扎實。上下兩組低音柱,則提供了豐滿的音箱共鳴。Eivør 飆出高音時,聲韻還能保有良好的厚度,真實感十足。第五軌則是膾炙人口的「Nature Boy」,這首老歌在 Eivør 唱來又是另一番風味,她以氣音唱腔輕柔地唱著,當她唱出海豚音般的假高音時,那更是把人帶到了天上,著實王小玉再世。越聽,我越覺得 Holger Stein 說的沒錯,這兩張唱片雖然錄音都很高明,都是發燒友會喜歡的,但我自始都不太會留意到音響,只是跟著 Sarah Vaughan 和 Eivør 的歌唱,穿越時空,來到現場,跟那些現場觀眾一起癡迷,一起陶醉。

質地圓潤滑順,細節清楚卻不毛噪

再聽 Petricia Petibon 的西班牙歌曲集「Melancolía 」。這樣數來,已經是第三張女聲演唱專輯了,但是爵士、流行和古典美聲唱法各自不同。我不是故意的,但這套系統確實擅於表現人聲。這整個系統,透過 HighLine Bobby L Signature 發出的聲音溫暖厚實,帶著一點尾韻,細節清楚卻不毛噪,聲音有著圓潤滑順的質地。我不知道這樣的聲底到底是 Stein 喇叭的,還是來自 KR 擴大機的,又或者是 CanEVER ZeroUno DAC 的功勞。就我的經驗,KR 和 CanEVER 都有溫暖醇厚的特質,但這些器材相配起來,醇美個性也沒有過頭,反倒傾倒出音樂性來。

這張唱片聽來如何呢?Petibon 的歌聲圓融委婉,聲線打磨得光滑的緊,不刺不毛,而且還滑順柔韌。樂團規模雖然不大,但與 Petibon 相伴,卻是美極了。低音提琴撥奏出的音符,彈性中帶著鬆軟質感,點一下,詩意就出來了。第四軌加上了吉他,佛朗明哥吉他聽來俐落有勁,琴音鏗鏘。Petibon 那呼喚式的演唱,音韻流轉迷人,十足安達露西亞的風情。加入了打擊樂和擊掌,音樂更顯豐富,這其中不但有起伏,還有節奏的力道,還要顯出層次,隨著音樂的厚度加增,和聲更顯豐饒,配器規模越大,Stein 喇叭越是顯出本事。

這是使用兩支 KR5 真空管的前級 P130。

甜潤的熟果滋味

再來,放上魯普和普列文合作的舒曼的鋼琴協奏曲,我們一步一步往前,鋼琴協奏曲,既能聽得最難表現的樂器之王的風韻,又能體現管弦樂團的氣勢,而魯普彈奏的這個舒曼鋼琴協奏曲版本,演奏錄音都極為優秀,我出門試聽總是帶著,用不用是一回事,帶著,就覺得心安。

第一樂章開頭的強奏凶悍,隨後音樂溫柔地展開。美德聲這回擺出的系統聲音溫暖而芬芳,打個比方,這是雪莉桶陳年的威士忌,濃豔而富郁,尾韻甜美。鋼琴琴音堅實,還帶著溫暖圓潤的厚度,聽來特別有木頭味。聽到第二樂章,音樂走的慢了,雍容風姿就更顯明了,聽那尾韻帶著一絲揚散的光暈,平添幾許溫潤感。我要修正一下說法:這款威士忌恐怕不只是雪莉桶的,應該是「重雪莉」或強調初次裝填的雪莉桶威士忌,才有這麼甜潤豐盈的熟果滋味。

Stein 喇叭的聲音不僅把我的思緒引到威士忌品飲上,這當下,我正喝著自己出門前泡的咖啡,那是以我慣常的手法,89 度水第一道下去,以 1:16 比例、小批次沖泡 12.5 克的咖啡。我喜歡以略低一點的溫度,引出甜味和酸度的層次,小批次沖泡確保整個過程不會太久,避免帶出不好的雜味。Stein 在做的,就跟我在咖啡上追求的一樣:呈現出音樂裡最美好的那些本質,盡可能去除干擾的因素。

這是每聲道使用 4 支 KT120 進行功率放大、具有 160W 驅動功率的單聲道管後級 VA910。上方的前級 P130 下方隱約可見一個 Stein 的 Q2 整磁器。

CD消磁、器材整磁,好上加好

我能聽到這麼豐富的藏在 CD 裡的訊息,跟我前面說到的,每換一張 CD 都經過正反正三輪消磁有關。消磁,是一道手續,為了去除干擾因素,Stein 的「整磁」技法也是。

我試著抽掉放在 Icos Fado CD 唱盤下方的Q2整磁器,聲音立刻鈍掉,神氣和生氣都少了。塞回去,一切又「恢復正常」。到底那個是正常?Stein 的說法是:他不去改變音樂本身,而是去解決那些干擾了、改變聲音本質的因素,那些來自振動和電磁的因素。因為效果明顯,所以,我在把這個一時性起的實驗,也記了下來。

回頭講音樂。魯普此處的演奏氣質好極了,在從容間展現優雅和睿智。他的琴音乾淨,力道掌握精準,聽第二樂章他怎麼從第一樂章結尾的激昂熱情轉變到內斂又節制,又能處處吐露著濃情的芳香,你就會知道為什麼我這麼喜歡這個版本。以 Stein 喇叭領軍的這套系統,豐富的音樂性就表現在這裡,引人入音樂,而不是專注在聲音。第三樂章又見恢弘,樂團的層次清晰,聲部分離度好,又不至於過度理智地切割分明。這就是音樂性啊!

既分離又融合的層次表現

把人間的愛情再昇華,聽克路依坦指揮的佛瑞安魂曲。那是樂團加上人聲,有男中音和女高音的獨唱,還有一個男女混聲的合唱團,更有管風琴在側相佐,是另一型態的大編制。佛瑞的安魂曲不同於其他人的作品,全曲不顯驚怖和可畏,反呈現出一種安詳和溫柔,當初他這樣創作安魂曲,還被教會批評,認為這種音樂太有人文精神,不該在彌撒時使用。在這系統上,我聽得寬厚又飽滿的聲音,樂團與合唱團顯出層次,但那層次的表現既分離又融合。這樣一來,更像是現場音樂表演,更像是音樂廳裡聽見的。其實不只Stein,這套系統的其他器材品牌,原廠都不在強調傑出的音響性,所追求的都是音樂性的體現。這音樂性要怎麼說呢?我認為最重要的就是能把音樂裡的情緒給帶出來。音樂的情緒出得來,才能談得上感動人。聽費雪迪斯考在第二軌「奉獻經」裡的歌唱,再聽安赫麗絲演唱那古典音樂裡最美的 Pie Jesu,可以道盡一切。如果還不能領略,聽最後的「在天堂」,合唱團歌聲一揚起,你就懂得了。

類比訊源用的是英國 Origin Live 的 Aurora MK3 唱盤,搭載自家的 Encounter 唱臂,唱頭則用 Stein Music 以桃花心木與碳纖維交互堆疊製成外殼的 Aventurin 6 MC 唱頭。事實上,在轉盤上、墊在唱片下,還有 Perfect Interface π 唱片墊。

黑膠系統也精彩

這時,陳先生走了進來,聽我一直放自己帶來的 CD,提醒我務必要聽一下他這裡的黑膠系統。這是 Origin Live 的唱盤和唱臂,配上 Stein 的 MC 唱頭,以及 Stein Phono 2 Stateline Signature 唱放。放上安賽美指揮瑞士羅曼德管弦樂團的「天方夜譚」,第一樂章開頭威嚴的主題是國王的出場,小提琴奏出婉約卻肯定的琴音,那是雪赫拉莎德。故事說著說著,說到了沈船,那暴風暴雨加上波濤洶湧,都在音樂之中,沈重的是翻騰海浪,真有畫面。音樂接著進入「凱蘭達王子」,這樂章圍繞著巴格達節慶的主題轉著,一轉前一樂章的陰沈可怕的氣氛,這裡滿是歡樂和熱鬧。雙簧管和豎琴的一一搭一唱,真是美妙,弦樂接著反覆主題。不知不覺地,我就聽完了一整面。真是雪赫拉莎德啊,她一個故事一個故事講給蘇丹聽,我這裡一曲一曲、一張唱片一張唱片地,真不想走。

接著,他又推薦我聽葛拉祖諾夫的小提琴協奏曲,Semyon Snitkovsky 的小提琴、羅德津斯基指揮莫斯科廣播樂團的版本。葛拉祖諾夫的音樂充滿浪漫氣質,而且旋律十分美好,這首著名的作品尤其如此。天方夜譚裡的小提琴獨奏是女主角的主題,要的是甜美溫柔的氣質,不像這裡是協奏曲,因而小提琴有更多表現的空間,聲音也更突出。我沒辦法告訴你 Origin Live 的盤如何、臂如何、Stein MC 唱頭表現又如何,這裡只有一套系統,我只能說所聽見的葛拉祖諾夫,那是充滿表情的。第一樂章再現部裡的小提琴獨奏,那雙弦拉奏真是精彩,清楚卻又相融合的聲線,交織在一起。聲音有厚度又充滿細節,琴音一點不鈍,也一點不溫。真是精彩的音樂性,我又聽完一曲了。

左邊兩台是 Stein Phono 2 Stateline Signature 唱放,一是唱放主機,一是電源供應;又邊那台沒有 LED 燈的是 Origin Live 的 Aurora MK3 唱盤的電源供應。

細節浮現,動態對比大

黑膠系統調得好,細節出得來,動態完整之後,音樂自然而然就有感染力。聽 Alain Lombard 指揮巴黎喜歌劇院管弦樂團的德利伯「拉克美」,這個由梅絲普蕾演唱的拉克美是錄音史上的經典,具有決定盤的地位。開頭的序曲氣勢驚人,在拉克美和瑪莉卡著名的二重唱裡,那美麗嬌柔的聲音,實在醉人,低音弦樂頓一下,頓一下,賦予了充滿流動感的音樂穩定的節奏,也讓歌曲更顯表情。

還有一張陳先生在前一天的電話裡就推薦我來聽的唱片,那是 Shirley Horn 的「Violet for Your Furs」專輯。陳先生特別推薦聽 B 面第一首的專輯同名曲。Shirley Horn 的歌聲清楚而凝聚,就像是活生生地站在前面歌唱一般,她自己彈著鋼琴,鼓組在後輕柔地伴奏著。這是 1981 年在海牙的荷蘭爵士音樂節現場錄音,在還沒留意到唱片資訊所註明的 live recording 字樣前,我就覺得這張唱片不太像錄音室錄出來的那樣,這張唱片帶有一種說不出來的空氣感,那是現場演出錄音常見的;果不其然。陳先生說,我現在聽見的那些極輕的鼓組伴奏,是他調了又調之後才出現的,剛開始他聽到的跟現在我聽到的完全兩樣。這就是為什麼他跟我說系統現在的聲音,動態表現比調整好之前好上一千倍都有。音響系統就是要花功夫,誰下的功夫深,誰得到的就多;黑膠系統,尤其如此。

熱情造就的精品

Stein Music 的創辦人 Holger Stein 是個對音響和音樂充滿熱情的人,因為這股熱情,所以他開發出了這麼多小道具。事實上,他們還有擴大機,還有線材,我聽 HighLine Bobby L Signature 喇叭時所使用的喇叭線,就是 Stein 的喇叭線。這次來美德聲試聽 HighLine Bobby L Signature 是個誠然愉快的經驗,因為美德聲主事者陳先生對待音響和音樂的態度,就跟 Holger 一樣,單是聽他講音響和唱片,還沒聽到聲音,你就覺得好聽了。熱情的人,總是帶給人正向的能量。

我自覺這個下午來美德聲試聽室,不是來工作,而是來享受音樂的。這個系統,不是讓人搬出那些音響要素來挑戰它,它是讓你輕鬆又深刻地進入音樂情境,享受音樂所帶來的感動。

Stein 也有推出電源排插,Powerbar 6 不做濾波,只是單純的電源分配器,但據美德聲表示,大概因為加入了 Holger Stein 的密技,所以即便是電源分配器,對聲音的影響也很巨大。

器材規格

型式:模組化 6 單體 3 音路落地喇叭
組成:HighLine Bobby S Signature + HighLine Bass Extension 低音柱 x2

HighLine Bobby S Signature
單體:25mm軟半球高音 x 1(號角形式)、150mm 低音 x 1
頻率響應:45Hz - 24800Hz (-3dB)
靈敏度:88dB
阻抗:4 歐姆
分頻點:2400Hz
尺寸:395 x 280 x 290mm (H x W x D)

HighLine Bass Extension 低音柱
單體:150mm 低音 x 2(一聲道兩組)
低頻延伸:34Hz
靈敏度:89dB
阻抗:4 歐姆
尺寸:620 x 280 x 290 mm (H x W x D)

Stein HighLine Bobby S Signature 售價:500,000 元
HighLine Bass Extension 低音柱 售價:350,000 元

進口總代理:美德聲
電話: 02-2365-1968
網址:madisonaudio531.com
FB粉絲頁:www.facebook.com/madisonaudio

廣告
[試聽報告] 遠超過預期的升級效果-試聽 Stein Music Ametrin 唱頭蓋
每週一的編輯會議上,業務小賴說美德聲安排了唱頭蓋的評論,希望編輯部派人去聽,如果可以的話,希望總編能走一趟,我只好再確認一次,真的要我去聽唱頭蓋嗎?沒錯,試聽的主角就是德國 Stein Music 的 Ametrin 唱頭蓋。唱頭蓋這麼小的東西...《 全文

[新聞]
全文

[試聽報告] 控制諧振帶來有機美聲-Stein Music Powerbar 6電源排插試用記
你家的音響系統,用不用排插?關於電源,廠商各家自有道理,用家也多半有堅持。但是,總歸一句:電源不能輕忽,我們好好處理電源,就是善待音響,系統會回報以更好的聲音。這天,我在位於台北公館鬧市的美德聲公司,親身體驗了 Stein Music ...《 全文

[試聽報告] 道理盡在音樂中-Stein Music 量子整磁器試用報告
[新聞] 獨門調音漆處理-Stein Music HighLine 電源線
[新聞] 6AWG的純銀絲帶導體-PranaWire Arhat喇叭線
[試聽報告] 音樂表情更自然!有效-Steinmusic Super Naturals Signature
[新聞] 密技加身的德國號角-Stein Music HighLine Bobby L Signature
 
  
(多關鍵字搜尋時,請以半形「,」隔開) 
Naim NSS 333、NAC 332、NAP 350 套裝試聽記
Naim 今年大動作重整自家產品線。上半年原廠家用音響外銷經理 Liam Conway 來台時,鄭重和大家介紹最新的 New Classic 系列,唯當時還只有 NSC 222 串流前級、NAP 250 後級與 NPX 300 電源供應等三款產品。時隔一個月,在慕尼黑音響展...《 全文

Simaudio Moon 641 綜擴
Simaudio Moon 旗下最新推出的高階系列 North Collection,是他們家最高技藝的展現。該系列中唯一一款綜合擴大機 641,體積不算大,但外觀上明顯與自家其他綜擴等級不同。厚重的機箱,配上兩側弧形切割、線條優雅的散熱片,全機看起來像是穿...《 全文

丞遠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2007 Han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