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觸控螢幕尺寸從3.1英吋提升至3.6英吋,大約增加了16%的螢幕面積,但機身尺寸只有稍稍的拉長一些,螢幕解析度就從800x480提升至1280x720的HD等級。 |
 |
背蓋使用防滑橡膠材料,增加抓握的穩定性。正中央印有NFC的Logo,用家可以利用NFC進行快速配對。 |
 |
新的NW-ZX507取消了慣用的WM-Port,改採USB Type-C來傳輸資料與充電,而且這次將USB改配置在機身左側。 |
 |
功能按鍵全數配置在機身右側,排列位置略有變化,比較明顯的是「Hold」撥桿縮小了。另外,從照片上可能不容易發現,NW-ZX300的按鍵並沒有在側邊弧面的中軸線上而是略微偏後,但這次NW-ZX507的按鍵改配置在中軸線上。 |
 |
另一項差異是NW-ZX507這次將播放/暫停、上一首、下一首按鍵 削切成曲面,符合機身側邊的弧度,抓握起來的質感更加圓滑不刮手。按鍵的回饋力道也很明確。 |
 |
原本的WM-Port取消改用USB Type-C放在左側,底部只剩下吊掛繩孔,原廠乾脆將底部也削切成弧面,同樣讓抓握的質感更圓滑。 |
 |
耳機輸出的位置保持不變,右側是傳統的3.5mm輸出,左側標示「Balanced」的是4.4mm平衡輸出端子,而且是採用日本pentaconn的製品。 |
 |
上一代NW-ZX300的觸控螢幕用的是霧面玻璃,而新的NW-ZX507改用亮面玻璃,畫面看起來明亮、銳利許多,但缺點是比較容易沾染指紋。 |
 |
NW-ZX300的記憶卡插槽有很強烈的「存在感」,而NW-ZX507顯得相對低調一些,蓋板面積也大幅縮減,但是一樣容易打開。
|
 |
NW-ZX507將機身底部改為弧面之後,握感比前代還要更圓滑,同樣修長的機身容易一手掌握,大拇指就可以覆蓋整個觸控螢幕,方便用家單手操作。 |
 |
機身外殼採用鋁合金CNC車製一體成型,具備高剛性及效抵抗電子雜訊干擾的優點,注意看圖右,數位電路板與外殼之間有一塊純銅削切而成的蓋板,有更低的電阻以及更好的接地效果。(圖片取自Sony網站) |
 |
平衡輸出擴大線路中使用了承襲自「大黑磚」DMP-Z1的4顆FT CAP II高分子電容。(圖片取自Sony網站) |
 |
和高階NW-WM1Z / NW-WM1A使用了相同容量(500mF)的雙層電容,可以改善訊噪比並且強化低頻表現(圖片取自Sony網站) |
 |
低噪訊的雙晶體振盪器設計,分別負責取樣頻率44.1kHz的倍數與48kHz的倍數,避免不同取樣率訊號間的不必要轉換,進一步降低了訊號失真。(圖片取自Sony網站)
|
 |
紅色是音訊線路區域,藍色是電源/數位訊號區域,原廠將兩者盡可能的分離開來。(圖片取自Sony網站) |
 |
輸出端子部分,NW-ZX507同樣搭載3.5mm與4.4mm兩種規格 |
 |
NW-ZX507搭載Android 9.0作業系統,除了可以使用Sony自家音樂播放軟體之外,也可以從Play商店下載其它音樂串流服務APP。 |
 |
點選內建的音樂播放器,主畫面的分類方式、操作介面延續一貫的設計風格,對於老用家來說肯定不陌生。不過這次NW-ZX507的螢幕尺寸比較長,所以圖左最下方多了播放曲目的縮圖顯示,NW-ZX300就沒有這塊顯示區域。 |
 |
播放介面繼續向下方滑動,就能找到等化器調整,NW-ZX507提供歡快、激昂、醇美、放鬆、聲樂共五種模式,另外還有兩組自訂值提供用家自行設定喜愛的聲音風格。 |
 |
圖左,DSEE HX高傳真數位音質還原技術,將原始壓縮或CD品質音訊升級為具有高解析音樂的品質;圖中,DC相位線性器使裝置的低頻段特性更接近傳統類比放大器;圖右,動態等化器將歌曲間的音量差異將至最低。 |
 |
如果想要感受一下黑膠唱片的聲音特色,不放試試黑膠唱片處理器,原廠提供標準、唱臂共振、唱片共振、表面噪音共四種類型。注意,前述幾種聲音調整選項是可以疊加在一起使用的,如果您只想聆聽「原汁原味」不做任何調整的話,直接開啟右下角Direct就可以了! |
 |
為了慶祝Sony Walkman 40週年,原廠設計了錄音帶磁帶UI,就像螢幕保護程式,可以從播放軟體的設定頁面中設定開啟「在錄音帶圖示螢幕上播放」。 |
 |
當您的畫面停在播放音樂的主畫面時,經過一小段時間不去觸碰螢幕,就會自動轉換成錄音帶的畫面,除了會顯示曲目、演唱者,磁帶還會不停的轉動,真的很有懷舊的感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