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12發表,已被閱讀 22,824 分類:後級
Lumin Amp後級 一直以來,以數位串流產品名震一方的Lumin,最新推出了一款後級,其命名哲學就跟其他的Lumin產品一樣,簡單直接,這後級,就叫做Amp。

這Lumin Amp外觀就跟Lumin的串流播放器一樣,全鋁合金CNC車製的機殼,整個上蓋連同側板、面板一體成形,拆機要從底部下手。俐落的直角和線條,卻在面板留下一個由上而下的傾斜弧面。而且這機身與斜率計算的恰到好處,您只要把Lumin的標準尺寸串流播放器擱在上面,其弧面傾斜面板能銜接地順暢貼合,就能構成一個風格極簡且具整體性的系統。Lumin想的就是這樣:任何一個喜歡Lumin串流播放器的用家,都可以透過添購Lumin Amp,再配上喇叭,就得以組成一套簡單卻完整的音響系統。

雖然Lumin本行是做數位串流,這回,他們更上層樓,做出一台多用途的後級Lumin Amp,提供給所有Lumin用家一個更高級的解決方案。

雖然Lumin本行是做數位串流,但他們家的串流播放器多有類比輸出,對於如何設計優秀的類比線路,他們早已成竹在胸。再說,他們之前就推出過M1一體機,結合了數位串流功能的60W綜擴,早有設計擴大機的經驗。這回,他們更上層樓,做出一台多用途的後級Lumin Amp,提供給所有Lumin用家一個更高級的解決方案。

大電流設計

怎麼說它多用途呢?Lumin Amp本身是一台規格相當漂亮的AB類放大立體聲後級,對應8歐姆喇叭每聲道有160W輸出,對應4歐姆時倍增為320W;足以應付市面上大多數的喇叭。它的頻率響應可達40KHz,其誤差值在0.1dB以內,訊噪比為103dB。標準的大電流輸出後級,還能有漂亮的頻率響應和低噪訊表現,以此觀之,Lumin Amp已經很厲害了。但是,不只這樣。

Lumin Amp本身是一台規格相當漂亮的AB類放大立體聲後級,對應8歐姆喇叭每聲道有160W輸出,對應4歐姆時倍增為320W。電路採雙單聲道設計,從輸入到輸出都維持左右聲道獨立。而且不管是電壓或電流增益線路,都採分砌式電路,盡可能減少IC放大,以求最豐富的細節資訊量。內部搭載一顆訂製的600VA的低噪音環形變壓器,左、右聲道供電各有獨立抽頭。

底部留有散熱孔,並蝕刻了商標字樣。Lumin善用金屬加工,就連平常看不見的底部,也不放過。

一機三種玩法

在Lumin Amp背後有一個切換鈕,用家可以切換三種工作模式。最單純的,就是立體聲模式。您買一台Lumin Amp,當立體聲後級使用,連接一台Lumin自家的播放器,就是一個簡單系統。想要升級也很容易,您只要再多買一台Lumin Amp,就多了兩種玩法。您可以切到Dual Mono模式,這樣,一台後級負責一個聲道,但是機器內建的左右聲道放大線路,則切換成兩組單聲道後級,您就可以分別連接高音和低音,大玩雙擴大機。第三種玩法則是將Lumin Amp設定成橋接工作,這樣,每一部Lumin Amp就成了一台單聲道後級,此時,輸出功率一口氣提升為四倍,就跟教課書裡寫的一樣。

為了維持上方視角的整齊簡潔,Lumin每一件器材的上蓋都伸出來,遮蓋住端子。由背後照片,可以看出左右分離的dual mono設計。

Lumin Amp有三種用法,當作一般的立體聲擴大機,此時,電源插座上方的撥桿要開到右邊。如果購買兩台,可有兩種玩法,一個是撥桿調到中間,把一台Amp的左右聲道當作一邊聲道的兩組擴大機輸出,一組接高音,一組接低音,這是雙擴大機接法。撥桿調到左邊,此時一台Amp會橋接成單聲道後級,功率會變成四倍。

雙單聲道設計

內部線路設計上,Lumin Amp的電路採雙單聲道設計,從輸入到輸出都維持左右聲道獨立。這種設計,可視為把兩台單聲道擴大機塞近一個機箱裡,可以減少左右聲道串音干擾,達到最佳分離度。而且不管是電壓或電流增益線路,都採分砌式電路,盡可能減少IC放大,以求最豐富的細節資訊量。內部搭載一顆訂製的600VA的低噪音環形變壓器,左、右聲道供電各有獨立抽頭。有這樣強大的電源供應,也難怪Lumin Amp可以有豐沛的電流輸出。

自家數位串流播放器的最佳伴侶

代理商送Lumin Amp來的同時,也隨同帶來一台S1串流播放器。S1播放器每聲道用上2顆本身為8組DAC的ESS SABRE32 9018晶片。配備全新的時鐘系統,以有效降低時基誤差。類比輸出為全平衡架構,每聲道更採用一個Lundahl LL7401輸出變壓器作耦合,讓聲音更具類比感。S1可支援到DSD128、PCM 32bit/ 384KHz的取樣率,雖然未臻頂規,尚能符合市場現況與用家需求;還要求更高取樣率,恐怕檔案難尋。S1支援市面上絕大多數的檔案格式,且支援MQA,並通過Roon Ready認證。Lumin自家的App向來頗受好評,他們甚至幫其他廠商開發App程式。數位領域裡,大家最後比的都是軟體能力,軟體寫的好,不僅使用者經驗好,還對聲音有幫助。

拿Lumin自家播放器配Amp,難道不需要前級嗎?Lumin自信自家播放器的類比輸出夠好,透過數位音控調整音量,直入後級,是最簡潔的系統。Lumin在今年慕尼黑展場,就以一對Lumin Amp驅動Vimberg喇叭,搭配旗艦播放器X1發聲。

原廠最認同的方式就是拿Lumin Amp搭配自家的串流播放器,配合數位音控調整音量,是最簡潔的系統,外觀上也最為一致。

驅動力足、動態龐大

Lumin Amp的驅動力和控制力夠優秀,對於使用者來講,最不需要擔心的就是驅動力和控制力。倒是他再應付動態變化時的從容,著實讓人印象深刻。我在U-Audio試聽室裡,以S1、Amp搭配Wilson Audio Alexia 2,播放大編制大動態的管弦樂曲,帶來相當多聆聽的樂趣。例如Reference Recording 的管弦樂選曲「Tutti」專輯當中的第一軌,那是林姆斯基高沙可夫歌劇「雪娘」當中註明的「雜技團之舞」一段配樂。裡頭有柔弱的弦樂輕聲演奏和鈴鼓拍打,但我得聽得清晰而明確的弦樂層次與細節,還有具體的鈴鼓實體與金屬片碰撞的聲響。另方面,它更有樂團齊力放聲,尤其是銅管部暴力地呼嘯配上驚人的大鼓。這是動態考驗。論起動態,Alexia 2哪裡是問題,問題是前端能給予多少的控制,讓Alexia 2得以發揮本事。難就難在小聲時要具像且清楚,鼓聲擂下時要能收得住,在樂團齊放時能維持住層次。Lumin Amp的聲音強悍中帶有溫柔,鼓聲敲下去飽滿雄壯又震撼,還能收得住,不會散漫。每個發聲體都很有實體感,細節豐富卻又聽來輕鬆,帶有一種柔順質感,不覺得犀利生冷。雖然整套鋁合金機箱的Lumin看起來很現代,聲音卻不是一味追求音響性的,反倒音樂性濃郁。

這次代理商一併送來搭配Amp的是次旗艦串流播放器Lumin S1,採電源分離設計。每聲道用上2顆本身為8組DAC的ESS SABRE32 9018晶片。配備全新的時鐘系統,以有效降低時基誤差,類比輸出是全平衡架構。


這張專輯也收了Eiji Oue指揮明尼蘇達管弦樂團的史特拉汶斯基的火鳥組曲,第二號組曲的終曲由法國號獨奏起始,在豎琴美妙的琶音裝飾之後,弦樂接手反覆主題,藉由一次次的反覆,聲音能量逐漸打開,後段大鼓加入,更把樂團氣勢推升到高點,至終結束於燦爛的尾奏。這段從獨奏開始,乃至於全軍出動的氣勢,Lumin Amp穩穩當當地操控著Alexia 2。從開頭圓潤溫暖的法國號開始,到清脆中帶著潤澤感的豎琴,再到透明到彷彿可見的弦樂,最後樂團能量湧現,配上轟然大鼓,那真是過癮極了。我聽RR錄音裡的大鼓,總覺得好像比音樂廳聽見的還要飽滿還要大顆一點。不過,這就是Keith O. Johnson所追求的音樂與音響的效果。Lumin S1配Amp的這個組合,聽來真是過癮。

低頻節制乾淨,收束有力

Lumin作為一台160W的大電流後級,不是只會衝,它的低頻控制力相當好,收放之間拿捏的巧妙。聽「火鳥」有驚人的大鼓,Lumin Amp讓大鼓打的有力又飽滿,但尾段卻是收乾淨的,有一定的散漫限度,不是無止盡的蔓延開散,搞得混沌一片。那個大鼓的核心是扎實的,聽見力度,所以我前面才直喊過癮。換成爵士樂裡的貝斯,Lumin Amp優質適量的低頻,也顯得出好處。例如Diana Krall的「Love Scenes」第一曲「All or Nothing at All」開頭就是低音提琴的撥奏,Lumin Amp給了一個很健康又精壯的貝斯音粒。沒有多餘的渲染和誇示,所以健康;得顯出撥奏時的收放力量變化,還有音粒的厚度和彈性,既壯碩又精實,故謂之精壯。

延續著低頻的話題,順道講一點音質的事。Lumin Amp的聲音質地是有密度也有厚度的,密度讓聲音扎實,厚度賦予聲音血肉。因此,你聽到的聲音很有實體感。例如Chris Thile和Edgar Meyer合作的「Bass & Mandolin」專輯,樂曲內容無他,就是他們倆人的曼陀林和低音提琴二重奏,配器簡單,卻具多重音樂風貌。Thile的曼陀林飛馳撥奏之間瀟灑又俐落,琴音短促鏗鏘,沒有太多共鳴,更呈現出快速撥彈下的犀利和急智。Meyer的低音提琴深沈飽滿又厚實,在「Tarnation」一曲中與Thile的曼陀林馳騁對話,卻又不時頓下,顯出它那與曼陀林不相稱的重量和深沈。Lumin Amp讓曼陀林不致嘈雜,又讓低音提琴保持乾淨卻有份量的低音,這中間的平衡都是Lumin團隊的貢獻。給讚。

Lumin S1和Amp之間透過平衡線連接,比用單端線的音質要更飽滿一點,音場要更開闊一些,力量要更雄壯一皮,並且音量也差了將近10格。在聽「Tutti」這種專輯時,我樂意使用XLR連接,不過,更多時候,我個人倒比較喜歡使用RCA連接,因為單端輸出較小,我可以拉開一點音量的間隔,在適合聆聽的範圍內,可調節的格數比較多一點。

人聲表現饒富逸趣

我感覺Lumin Amp的音質音色為中間略偏溫暖豐腴。此話怎講?要溫暖,還有更甚者,要豐腴,亦有更厚碩的。可一放起人聲,你便會感到這樣的傾向,它的人聲是很有感染力的。我以Dali CD 4的頭兩軌為例,這兩軌收得分別是Eva Cassidy唱的「Ain’t No Sunshine」和Tom Jones唱的「Did Trouble Me」。Lumin Amp的人聲帶有一種暖暖甜甜的味道,不甚多,就一點點,但這樣下來,人聲就好聽了。這可由Eva Cassidy的歌聲得證。Alexia 2是一對很容易推出好聲音的喇叭,它本身的質太好了,但是它又很容易揭示出擴大機的特色。或者說,用Alexia 2來聽,你可以認出這是Wilson Audio的聲音,可是,擴大機添附上去的那層妝就各有千秋了。Lumin Amp這個淡妝,遮掩了礙人的缺陷,而突顯出紅潤的氣色。Eva Cassidy唱到激昂處,推出有壓迫的力氣,那是她演唱時的情緒和表情,可是,這卻一點不逼人。唱到低迴時,那在喉頭打轉的喉韻不是漂浮空洞只有細節而已,那是有溫度的。

再看Tom Jones,他的嗓音厚實有韻,Lumin Amp放起這種暖男聲真是迷人。Lumin Amp兼有飽滿具像的實體感,和多又不噪的細節資訊,聽那個轉音之間迴盪的喉韻以及宛若吟詩般歌唱的咬字,Lumin Amp不但放起大動態的管弦樂團tutti過癮,聽這種小編制人聲一樣有看頭。這歌曲在中段的間奏處,中左後方插入鈴鼓,與大鼓相對應墊出穩定的節奏,右側的曼陀林則主導著旋律進行,風琴則奏出與曼陀林平行對稱的樂句。這段間奏後,重新返回的Tom Jones先是獨唱,而後加入伴奏,這時,後方還有悉簌而不甚明顯的金屬打擊樂器,Lumin Amp讓人可以清楚分辨:那是腳踏鈸。如果您聽音樂也跟我一樣這麼講求分辨力,Lumin Amp除了音質好聽外,也能滿足您分辨聲音的需求。

一套極簡的系統有多簡單,除了一體式音響和內建播放功能的綜擴以外,大概就是這樣了。而且,Lumin的設計感很好,機體加工精緻,一套S1和Amp擺在一起,整個前面板的弧面設計,非常一致,十分協調。


加上前級,改變聲音,而且更方便

至此為止,我都是以Lumin S1直入Amp來聽的,如果為這個組合加上前級,聲音又是如何呢?當然不一樣。加上前級之後,音場會更寬更深,發聲體會更飽滿扎實。不管我搭上Audio Research LS28,或者嘗試搭配便宜的NuPrime DAC-10,都收到類似的效果。差別就在精緻度。與DAC-10相比,LS-28展現出更細緻、更圓潤、更滑順的質感。一旦加上前級,就表示你正在追求那一台前級為系統帶來的影響力。

摒除聲音一面的考量,加上前級更容易控制音量。雖然在這個手機不離身的時代,用手機取代遙控器已蔚為風潮,加上串流播放本來就要透過App控制,手機、平板勢必就在手邊,連Dan D’Agosino的前級也是以藍牙連線、透過手機控制;這在今日是非常合情合理的設計。我自承比較老派,調個音量還得拿手機對著臉解鎖,或者跳出正在使用的App,回到播放軟體,怎麼用,我總難習慣以App來調整音量。建議用家,若要簡單地以Lumin自家播放器搭配Amp來用,最好另備一個行動裝置專門做遙控,這樣,您接聽來電就不會手忙腳亂。


好聲小撇步--接地

因為Lumin S1的電源供應器上還有一個接地端子,因此,我多試了一個玩法,把S1電供接地,看看有何效果。我以Telos的GNR 3.1 Mini做接地,發現Lumin S1接不接地,聲音還真的有差。聲音的密度更好,更為收束,結像更清楚具體,細節也更明確。如果你家有接地盒或接地設備,建議接地看看,我信你會發現接地的妙處而不捨得拔下。

Lumin的播放器雖然沒有漂亮的大大彩色螢幕,但是資訊充足,該看到的都有,而且連中文都可以顯示。

工作溫度略微燙手

在機器溫度方面,Lumin S1開機工作狀態下,會有微溫,但Lumin Amp的溫度就更高了,達到略略燙手的程度,手沒辦法一直放在機器上。不過,Lumin的機箱一體成形,散熱效果很好,幾乎是整個機箱都拿來散熱。因此,我願意相信原廠的誠意,把S1疊放在Amp上面,這樣系統看起來最有一致性。


證實了Lumin的新身份

Lumin Amp提供了Lumin播放器用家一個最簡單、直覺的選擇,不必傷腦筋後端怎麼搭配,單單一組後級配播放器,透過App調整音量,整套簡便的系統就此形成了。又有誰能比Lumin自己更懂Lumin要怎麼配?Lumin Amp
也不只是Lumin播放器用家值得考慮的後級,即便不是Lumin用家,Lumin Amp精緻優雅的外觀、強悍的功率輸出、多達三種使用方式、溫暖圓潤的音質,都讓它在同級產品中,展現出自己獨有的魅力。

現在開始,Lumin不再只是一個串流播放器品牌。因為Lumin Amp,它有了新的身份。

器材規格

型式:後級擴大機
輸入端子:1對 XLR(pin 2 hot)、1對RCA
運作模式(可選擇):立體聲、雙單聲道、橋接模式
輸出功率:160W@8Ω;320W@4Ω;橋接模式640W@8Ω
頻率響應:20hz - 40000hz ± 0.1db
訊噪比:103db
輸入阻抗:200kΩ (XLR);100kΩ (RCA)
輸出阻抗:0.1Ω
輸入靈敏度:1.16Vrms
增益:+26dB (Stereo, Dual Mono) ;+32dB (Bridged)
電源輸入:220–240V AC /110–120V AC ~ 50/60Hz
電力消耗:待機 <0.5W;閒置< 40W;最大700W
尺寸:350x374x104 mm (WxDxH)
重量:19kg
售價:650,000元
台灣總代理:志仁音響
地址:台北市士林區美德街33號(士林捷運站旁)
網址: www.sbaudio.com.tw

廣告
[新聞] 當代經典-Lumin A1音樂串流播放器
作為一部當代經典,A1簡潔的鋁合金機箱設計,以及面板厚實的圓弧形設計,已經成為Lumin辨識度最高的工業設計特色,一看就知道那是Lumin的器材。在數位串流部分,A1依然是DSD與PCM通吃,DSD部分輸入最高是DSD 2.8 MHz...《 全文

[試聽報告] 數位串流也有這般膠味-Lumin T2串流播放器
以Lumin新推出的T2為例,這台中階串流播放器,規格直逼同期推出的旗艦播放器X1,在全線產品中可說是數一數二,就算是售價更貴、等級更高、目前還在線上但較早推出的S1和A1,規格仍是不及它...《 全文

[專題報導] 最有類比味的數位訊源-專訪Lumin產品開發工程師李安
李安在Lumin主要負責產品開發工作,我第一個問題便問他在Lumin工作多久了?他的回答有著技術人員的精準。他說,嚴格說起來,Lumin是一個品牌,隸屬於Pixel Magic Systems Ltd.這家公司旗下,Pixel Magic最早是以影像處理設備起家...《 全文

[新聞] 採用直驅馬達-Thorens TD 402 DD黑膠唱盤
[新聞] 經典復古造型-Thorens TD 1600/TD 1601黑膠唱盤
[新聞] 經典機再進化-Lumin T2串流播放機
[新聞] 補齊數位串流與喇叭之間的板塊 -Lumin AMP後級
[新聞] 想試MQA嗎?-Lumin U1數位串流轉盤
 
  
(多關鍵字搜尋時,請以半形「,」隔開) 
Naim NSS 333、NAC 332、NAP 350 套裝試聽記
Naim 今年大動作重整自家產品線。上半年原廠家用音響外銷經理 Liam Conway 來台時,鄭重和大家介紹最新的 New Classic 系列,唯當時還只有 NSC 222 串流前級、NAP 250 後級與 NPX 300 電源供應等三款產品。時隔一個月,在慕尼黑音響展...《 全文

Simaudio Moon 641 綜擴
Simaudio Moon 旗下最新推出的高階系列 North Collection,是他們家最高技藝的展現。該系列中唯一一款綜合擴大機 641,體積不算大,但外觀上明顯與自家其他綜擴等級不同。厚重的機箱,配上兩側弧形切割、線條優雅的散熱片,全機看起來像是穿...《 全文

丞遠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2007 Han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