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03發表,已被閱讀 26,023
Vivid Audio Kaya 25落地喇叭 你知道Vivid Audio嗎?這是南非第一個Hi End音響品牌。就算你不太認識它,只要這10年來你去過TAA音響展,就一定對它有印象,因為它,太特殊了。

我說的特殊,當然,主要還是在於它的外觀。現階段最高階的Giya系列,其造型世間絕無僅有,外觀看不到一顆螺絲釘,而且找不到一個平行面,甚至,你找不到平面。論起聲音,那絕對是Hi End級的聲音,飽滿有力又鮮活明白,直指音樂的細微之處,也讓音樂直通你的內心。Vivid Giya系列的喇叭,就是具有這樣奇特的魅力:用聲音勾引著你,並用外貌挑戰著你,就像賽倫女妖一樣。

鸚鵡螺設計師更成熟的作品

Bowers & Wilkins(B&W)的Nautilus鸚鵡螺。 https://www.bowerswilkins.com/
如果你再有一點想像力,看到Vivid Giya,恐怕會想到另一對喇叭。沒錯,就是Bowers & Wilkins(B&W)的Nautilus鸚鵡螺。1993年,B&W推出了鸚鵡螺,其中有兩個最重要的技術成就,一個是單體背後的導管設計,透過精密計算設計出的導管,內部填充了特定吸音材料,可以有效吸收單體的背波,這樣一來,單體運動就更準確,聲音也會更乾淨。在其高音和中音單體後方的「尖刺」,不是造型,是聲學功能的導管。至於低音單體,如果要有效吸收背波,導管長度得超過3米,為此,低音的導管設計成螺旋狀,因狀似鸚鵡螺,故以Nautilus稱之。第二個技術成就,就是那個箱體。他們摒棄主流的木料,找一家專做賽車車體的纖維複合材料工廠,以纖維複合材料配合樹脂固化製成箱體。製作過程,得由師傅手工打磨成形,費工耗時。


為什麼要提鸚鵡螺?不只是外型上引人聯想,其實他們之間還真是同根生的兄弟。主導Nautilus設計的工程師Laurence Dickie後來離開了B&W,轉投PA喇叭的研發。不過,他還一直心繫Hi End喇叭,心中對於自己一手設計的Nautilus,還有精進的想法。正值此時,南非的B&W代理商 Philip Guttentag有意自創音響品牌,透過B&W前總裁Robert Trunz居中牽線,Guttentag在2002年成功創辦了Vivid Audio,並找來Dickie來操刀設計。而Vivid首波主打,就是Giya系列,那水滴狀的造型,不是為了造型,是為了背波導管;還有那鋁合金單體、那玻璃纖維製成的箱體,看起來都像是Nautilus,卻又不是,因為,這是Laurence Dickie更成熟的作品。

如果說Nautilus是1990年代最具革命性設計的喇叭,那麼,Vivid Audio就是Laurence Dickie更成熟的理念實現。

Kaya要讓Vivid Audio走入更多家庭

就像我前面所說的,Vivid Audio較早推出的Giya系列和Oval系列,其獨特的外觀是基於其聲學理念而生的,並非為了造型而造型。不過,無可厚非地,這樣前衛的型態,並非所有人都能接受,而且Giya系列訴求的又是Hi End市場,售價也高,並不容易親近。原廠當然知道這些。

能不能讓更多人愛上Vivid?如何能讓Vivid走入更多家庭裡呢?這是Vivid問的問題,也是他們推出Kaya系列的原因。他們找上一家位於倫敦的產品設計公司,企圖讓新系列得以更為消費者所接受,在實現Vivid Audio的聲學理念之同時,還能兼顧更平易近人的售價。應運而生的便是Kaya系列。


目前為止,Kaya系列共有Kaya 90、Kaya 45和Kaya 25三款落地喇叭,將來還會推出Kaya S15書架喇叭和C25中置喇叭。因此,不假時日,消費者甚至可以Vivid Kaya系列組成一套多聲道系統,這可是Vivid首度從兩聲道領域跨入多聲道的一步。

Kaya 90和45因為下方藏有朝兩側發聲的低音,因此體態下盤較顯穩重,也因為多了低音單體,連帶聲音也如其外型一樣更豐厚飽滿。相較之下,Kaya 25少了下方的低音,因此身形顯得窈窕些,致使聲音也跟著靈巧起來。還沒講技術,就先提聲音了?當知,聲音表現不是憑空而來的,都是工業設計的結果,都是科學應用的產物。這對喇叭,這個聲音,是因為它採用了如此設計。當我面對一對喇叭時,我先聽它什麼聲音,然後我問它怎麼設計的,當這些因素彼此以因果方式聯繫起來時,這個產品,就一切有理了。

三明治結構、全無平行面箱體

就跟旗艦的Giya系列一樣,Kaya的箱體以三明治結構材質構成,內外兩層為加壓打造手法不同的玻璃纖維,藉由不同的結構體以提高整體剛性,中間則夾著一層發泡材質,透過應用在跑車上的「雙重真空加壓技術」成型,如此一來,Kaya箱體同時具備了質輕、堅固、高阻尼的特性。因此,在聽Kaya 25或其他Kaya喇叭時,可要記得:這是F1賽車技術延伸製作的喇叭。此外,Kaya喇叭還採用了一種稱為Soric Foam的聚合物作吸音材料,他們將之黏附於Kaya喇叭箱內結構處,藉以吸收反射音,並強化結構剛性。堅固而無平行面的箱體、配上特殊吸音材料,這讓Kaya 25喇叭大大降低了箱體共振和駐波的干擾。

承襲Giya技術的新款單體

Kaya系列喇叭的單體,承襲自Giya系列的技術。Kaya 25採2單體2音路設計,低音單體為一顆型號為C125D的125mm口徑鋁合金振膜低音,這個新設計的單體,磁隙更短,加上又用了強磁的稀土磁鐵,因此音圈受磁效率更高,單體運動更敏捷。高音單體則是一顆26mm的凸盆高音,他們鑑於高音的擴散性將直接影響聽感上的定位與指向表現,因此,Kaya 25和其他的Kaya喇叭高音周圍都有一個淺碟狀的導波器。這個導波器事先設計好,與音箱一體成形,在優美弧度之餘,其實都有科學計算。因為Kaya系列訴求空間較小的家庭使用,為了避免反射音過多,而有必要控制擴散角度。Vivid在開發Kaya系列的單體時,就已經考慮到擴散性的問題,再加上導波器,其擴散控制更精準。不但能更妥善地融入空間,還可與中低音有更完善的銜接。


專注解決振動並以背後導管吸收多餘能量

再者,單體是喇叭振動的來源,而箱內聲波又會帶來箱體的振動,傳統喇叭直接將單體鎖定在音箱上,難以避免振動傳導帶來互相干擾。Vivid想到的辦法是在Kaya喇叭上加裝非記憶性的矽膠環,當作單體與箱體間的阻尼,這樣一來,就能減少振動帶來的干擾。並且他們以背後鎖定方式來固定單體,從Kaya 25後面可看到兩個6角螺絲,那就是固定單體螺絲。他們甚至注意到網罩諧振的問題。Kaya 25上的單體網罩貌似金屬材質,其實是一種質量更輕的複合材料,阻尼效果更好。Kaya 25中低音單體上的網罩以磁吸式固定,稍微旋轉,使磁鐵離開定位即可取下網罩,十分方便。

雖然喇叭背後似乎沒有突出的導管,但這些技術仍在,只不過藏了起來。所謂的錐狀負載導管都在箱體內部。高音單體背後有一個尖錐狀的導管,藉以消除背波,中低音單體也是,這樣的設計可以有效吸收單體背波,進而減少對箱體造成的諧振。上寬下窄、全流線的箱體設計,底部再加上一座全鋁合金車製的底板,下方可裝金屬腳錐或軟質腳墊,聲音略有不同,前者清晰度更好。

細節豐富、透明活生,而且驅動容易

Kaya 25一切的設計,都是為了聲音。接著,我就來告訴它的聲音如何。

試聽都在U-Audio的試聽室進行。我試著搭配留在試聽室的各款擴大機,最後還是選擇了代理商同時送來的darTZeel LHC-208綜擴。不是因為是同一個代理商,所以我刻意送做堆,但搭配的結果,卻是這個組合最好聽。darTZeel的聲音密度高,有厚度,還有光澤,兼具速度和力量,而且LHC-208的聲底又比自家更高級的機種,多了一點柔韌質地和一些暖色調,Kaya 25配起LHC-208,一方面得以發出扎實果決的聲音,二方面則調和了一些活潑氣質,使之更顯優雅。

Kaya 25的聲音一開聲就討喜,它有著豐富的細節,精細的質感,透明的畫面,活生的氣息,奔放的力量,開闊的音場,整體表現完全映證了他們的品牌名稱—Vivid—意指活潑的、有生氣的。而且,有意思的是,原廠所標稱的靈敏度只有85dB,但實際驅動起來並不困難,擴大機以同等音量驅動,Kaya 25聲音竟比標稱88dB的Dynaudio Contour 60還要大聲。過去我對Vivid喇叭的印象總停留在Giya系列,總記得他們家喇叭有著飽滿壯碩的低頻,音樂聽起來相當雄壯,魄力十足。但這回聽到體積較小的Kaya系列最小的落地款Kaya 25,其清澈又均衡的聲音表現,倒是一改我過往對Vivid Audio喇叭的印象。

有落地之形,卻是高級書架喇叭氣質

其實,以Kaya 25這2單體2音路的設計,我不太想把它當作一對落地喇叭,我更願意將之視為一對書架喇叭,一對連著腳架一體成形的書架喇叭來看待。這樣的認知對嗎?以規格上的頻率響應範圍來講,是的,以實際聽到的整體調性來說,也是的。後來查找資料時又發現,原來原廠也是這麼看待Kaya 25,因為這對喇叭的設計除了承襲Giya系列的設計,更是從Oval系列轉生而來,將Oval的腳架改為與喇叭一體成形。因此,我的認知和判斷一點沒有偏離這對喇叭的本質。


聲音在精實與輕鬆間取得良好的平衡

說了這許多,聲音究竟如何呢?Kaya 25有著龐大但是精實的音像形體,細節資訊豐富,細碎的聲響資訊都能清楚傳達,可是,另方面又能保持不吵噪、不尖刺,維持了相當好的平衡,聲音是輕鬆的。能夠精實,還能輕鬆?是的。我以Holly Cole的「Don’t Smoke in Bed」專輯為例,這張爵士專輯不僅錄音好,演唱和演奏也好。偷偷告訴你,我甚至幾次靠放這張專輯給老婆聽,而獲得採購預算的核發。但這張專輯有一個問題,Holly Cole的歌聲細節非常多,唇齒音、鼻腔音、子音咬字、口水吞嚥的資訊都清晰無比,在偏於活生或者過度強調中高頻的系統上,有的人恐怕會覺得不夠耐聽。但是系統若夠均衡,聲音夠扎實不偏瘦,會感覺人聲、貝斯、鋼琴、薩克斯風的聲音都很真實,聽起來很有臨場感。我在Kaya 25上聽,只聞得精采絕倫的演唱和演奏。Holly Cole的歌聲立體,咬字發聲細節豐富,轉音時的聲腔變化,顯示出歌手怎麼運用身體共鳴,營造出不同音色。貝斯的撥奏表現也精彩。Kaya 25只有一顆125mm的中低音,肩負著3000Hz以下的全部頻段,但是,透過一體式的箱身設計,讓它發出了比同等尺寸單體的書架喇叭更飽滿深沈的低頻,而且更顯寬鬆。聽那個有形體、有動作、有畫面的撥奏,再聽聞那個有彈跳感又有顆粒感的貝斯質地,那真是過癮。有時候,低頻不必太多,多了、濃了,就不容易清楚;像Kaya 25這樣反而顯得健康又自然。

直白的聲音體質,卻不顯毛躁

雖然高音和中低音用的都是金屬振膜,但音質似乎比我想像的要更柔軟一些。聽Rado Lupu鋼琴演奏、Andre Previn指揮倫敦交響樂團的舒曼鋼琴協奏曲,讓Kaya 25來唱,完全展現了此曲溫柔又浪漫的一面。開頭的強奏甚是有力,鋼琴雄健果決地奏出,這個一鳴驚人的序奏,在此聽來,顯得明快又大氣。接著,木管先行,奏出第一主題,然後由鋼琴覆述,記之則是弦樂,一連下來,我聽見的是明白清晰又透明的舞台畫面。琴音帶著溫暖,緩緩吐著舒曼對克拉拉的情意。鋼琴奏出連串下行琶音,滾落至低音八度,在Kaya 25勉力而為下,有著接近中型落地喇叭的低音扎實度。當低音弦樂湧起,聲音有著一定的厚度,豐滿卻不臃腫,讓音樂畫面始終維持著高度清晰。Kaya 25的聲音是直白的,卻不毛躁。它幾乎不帶音染地把音樂呈現出來,音色就好像是事物暴露在近正午的日光下一樣,不偏不倚,毫無隱諱。聽到這裡,我更覺得搭配darTZeel LHC-208是個極佳的組合,理由如前所述,這經驗亦可作為您搭配的參考—以密度高、聲音扎實有厚度的擴大機優先,可以兼取喇叭本身的高解析和高透明的優點,還可強化音響性表現,音樂重播更不受限。

長於表現銅管的燦爛音色,音樂活力十足

Kaya 25聲音能量之豐沛,音色的燦爛輝煌,可由西貝流士的芬蘭頌得到證實。聆聽的版本是Ashkenazy指揮愛樂管弦樂團的版本,這是一個音響效果傑出的錄音,Decca的2CD再版片音色比較亮一點,若在聲底豐厚溫暖的系統上播放則恰為互補。可是,透過金屬振膜、又僅有2音路的Kaya 25來唱,會不會吵呢?我給的答案是—精彩!Kaya 25下盤不如45和90,更比不上Giya系列,但這曲子需要一種奔放的活力,Kaya 25把此曲該呈現的豐富色彩與奔騰氣勢都給展現出來了。聽舒曼鋼琴協奏曲時,我曾表示Kaya 25的金屬高音不帶火氣,甚至還有點柔軟特質。但現下我又猶豫了,我該不該收回那話呢?雖然我在聽那張CD時,確實有此感覺,但這廂聽到芬蘭頌裡的銅管,那種辛辣的刺激感,實在難說這是柔軟的,我倒要說,Kaya 25唱出的銅管充滿金屬光澤,這個聲音是暖陽照耀,是烈日當空,一種炙熱的感受,由心底發出。西貝流士用音樂激發芬蘭國人對俄羅斯專制統治的怒斥與憤慨,聽到的帶著激情的狂放銅管,誰還能不為了祖國挺身而出呢?聽那定音鼓的擂擊,那從遠方滾來的鼓聲,交雜在齊奏的管弦樂裡,又是那樣顆粒清楚。這時,Kaya 25給的氣勢,不讓更大的喇叭專美於前。這是讓人激昂亢奮的芬蘭頌!

輪廓清晰分明、俐落敏快,音樂昂揚活潑

回頭聽室內樂,換上Anne-Sophie Mutter和Andre Previn合奏的「Tango Song and Dance」。探戈是一種雙人舞,一個人是沒法跳探戈的。這曲子是Previn寫給當時的愛妻Mutter的傾心之作。音樂化身成舞,說的卻都是蜜意濃情。聽Mutter的琴聲昂揚又活潑,情緒是奔放飛馳的,一點不拘謹。提琴弓弦交會的摩擦質感鮮明,帶著一點點的硬朗質地,卻不生澀。Kaya 25與其他喇叭比起來,在播放這曲子時,更顯出探戈的果決剛毅和爽快俐落。不僅提琴聲是直爽而有力的,鋼琴也是這樣。在舞蹈上,探戈多由男方主導,女方則負責跟上男方的腳步,默契地移動步伐,發展舞蹈。但在這曲子裡,Mutter似乎跟Previn錯了位,主角更多地是小提琴,鋼琴以伴奏和幫襯居多。不過,他們倆人的配合度真是好,Mutter的演奏氣質與Previn完全相應,倆人如出一氣。但聽那鋼琴俐落時果斷分明,緩進時又柔情萬種。但一來一往間,Kaya 25給的輪廓是清晰分明的,也是俐落敏快的。能放,也要能收。大,要有氣勢,小,要見精純。Kaya 25的本事就是這樣。

小音量下,呈現出纖柔細緻的音樂性

而且,在聽這張專輯時,我也發現Kaya 25的清澈聲底,配上LHC-208的醇美的音質,放起室內樂,可以把音量放小著來聽。此時,音樂的起伏流動與抑揚頓挫都很鮮明,倘若環境夠安靜,那在輕音量下呈現出來的音樂,鋼琴愈發晶瑩,提琴更加纖柔細緻。這音樂的氛圍感是一種高級的人生享受,您當試試看。


讓家,洋溢幸福

Vivid Audio投注於Kaya系列上的努力,在Kaya 25上都可聽得見。那猶如其「Vivid」之名的四射活力,讓聽音樂十足滿了樂趣。而且,你知道為什麼要叫Kaya嗎?那是南非祖魯語中的「家」的意思。你希望你的家因為有音樂而充滿歡樂並洋溢幸福嗎?試試看,Vivid Kaya系列喇叭,負擔不大的Kaya 25或許可以是個理想的起點。


器材規格

型式:2單體2音路低音反射式落地喇叭
單體:26mm金屬半球高音×1,125mm金屬振膜中低音×1
頻率響應:40Hz~25kHz (-6dB)
靈敏度:85dB
阻抗:8歐姆
分頻點:3kHz
建議擴大機功率:15~125瓦
尺寸:1,160×263×340 mm(高×寬×深)
重量:24 kg
建議售價: 329,000
進口總代理:勝旗
電話:02-2597-4321
網址:www.winkey-audio.com.tw

廣告
[試聽報告] 台南尚音巧手配好聲-試聽 Vivid Audio Kaya 45
來尚音與 Kaya 45 相處一個下午,從輕鬆愜意的爵士樂、新清高雅的古樂團、鋼琴協奏曲到交響曲,音樂伴隨著咖啡香,讓試聽 Kaya 45 的心情更是輕鬆愉快。Vivid Audio 是一家技術含金量頗高的喇叭廠家,可是如果撇開那些複雜的聲學技術,Kaya 45...《 全文

[新聞] 更適合居家空間-Vivid Audio Giya G3 Series 2
採用4音路5單體設計的G3,搭載1只D26高音、D50中音後方都有錐形導波管,C125S中低音則是連接在往後捲繞的箱體之內,可以徹底消除諧波與反射,在喇叭箱體底部左右兩側各有1只C135低音單體,採用短音圈長磁隙設計,頻率響應36Hz~33kHz...《 全文

[專題報導] 致力追求無音染-執行長Philip Guttentag親說Vivid的好
這是Vivid Audio的現任執行長,也是公司創辦人Philip Guttentag對他們家的技術梗概做完介紹後的一段結語。他在這句話之前所講的全部內容,都在告訴大家Vivid投入了多少努力,以求降低喇叭的失真。...《 全文

[試聽報告] 享受Mono-Mono不是有錢人的專利-Teac AP-505後級
[新聞] 英式優雅的魅力-Tannoy Kensington GR落地喇叭
[試聽報告] 鋼鐵人迷的音響想望-darTZeel LHC-208綜合擴大機
[新聞] 纖細體態暗藏旗艦技術-Vivid Audio Kaya 25落地喇叭
[新聞] 承襲旗艦DNA-Vivid Kaya 90落地喇叭
[新聞] 曲線誘惑,大師新作-Vivid Audio Kaya系列喇叭
 
  
(多關鍵字搜尋時,請以半形「,」隔開) 
Naim NSS 333、NAC 332、NAP 350 套裝試聽記
Naim 今年大動作重整自家產品線。上半年原廠家用音響外銷經理 Liam Conway 來台時,鄭重和大家介紹最新的 New Classic 系列,唯當時還只有 NSC 222 串流前級、NAP 250 後級與 NPX 300 電源供應等三款產品。時隔一個月,在慕尼黑音響展...《 全文

Simaudio Moon 641 綜擴
Simaudio Moon 旗下最新推出的高階系列 North Collection,是他們家最高技藝的展現。該系列中唯一一款綜合擴大機 641,體積不算大,但外觀上明顯與自家其他綜擴等級不同。厚重的機箱,配上兩側弧形切割、線條優雅的散熱片,全機看起來像是穿...《 全文

丞遠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2007 Han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