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12發表,已被閱讀 26,220 分類:後級
總編的音響實驗室(十二) D'Agostino的Progression系列,屬於品牌中階產品,但是在這個價格帶卻是實力堅強的「推力無礙擴大機」,我第一次聽Progression Mono後級,是在此間代理商的聆聽室,當時搭配更高階的Momentum前級,之後到台南展樂試聽Progression Stereo,搭配自家Progression Pre前級,而這次則是把機器借回家,Progression Pre/ Stereo一套西裝,搭配新添購的Wilson Audio Alexia 2喇叭。


以大師之名創立的音響品牌

D'Agostino創立於2009年,看起來好像是一家年輕的音響公司,不過Dan D'Agostion早已是叱詫風雲的大師級人物,從1980年代的Krell開始,標榜全平衡、大功率、大電流輸出,仗著擴大機無堅不摧的推力,氣吞山河地征服任何難以驅動的喇叭,Dan D'Agostino在Hi End音響圈的鼎鼎大名,讓新成立公司立刻成為矚目焦點。

從Krell創業推出的KSA-100開始,這部純A類後級擴大機便已成為傳奇,0.8歐姆負載可輸出1,000瓦,宣稱可以驅動任何幾乎不可能驅動的喇叭(以當年的例子是阻抗可低到1歐姆以下的Apogee喇叭,堪稱「擴大機殺手」)。拜託,0.8歐姆負載還要測輸出功率?這幾乎是讓擴大機處於短路狀態,機器不但沒燒掉,還能維持超大功率輸出,看到這麼驚人的測試數字,絕對是傳奇的功率怪獸。但Dan D'Agostion為什麼想做KSA-100這樣「怪獸級」的純A類100瓦後級?因為他自己就是Apogee喇叭的用家,Dan D'Agostino純粹是想制服自家「吃功率怪獸」喇叭,才開啟全平衡、大電流、大功率的Krell之路。


獨立才能走「從A到A+」的道路

不過,2009年創立Dan D'Agostino Master Audio Systems,則是要走一條「從A到A+」的道路。為什麼自創新品牌,才能走上「從A到A+」的進化之路?從美國音響雜誌TAS寫手Jonathan Valin的專訪中,可以窺知一二。Krell在Hi End音響發展的黃金時期誕生,不斷擴大規模,不論是兩聲道或多聲道,Krell的產品越做越廣,也引進更多外部資本,但是Dan D'Agostino心裡面希望做的是相對小型的Hi End工坊,規模不要太大,專注在團隊想做的頂尖精緻音響器材。

可是有了外部資本投入,規模不斷擴大,就必須對投資人負責,必須追求業績成長,也必須製作迎合市場需求的產品,不能放任Dan去做自己想做的器材。這種企業經營理念的差異,長期累積下來,終於導致2009年Dan D'Agostino出走,離開經營三十多年的Krell,搬出自己的名字當作品牌,要用Dan D'Agostino Master Audio System之名,重新建構他對Hi End音響的自我主張。


融合音響、瑞士機械錶與汽車的設計元素

用D'Agostino之名推出的第一套產品是Momentum前後級,強烈地展現Dan D'Agostino的設計主張:做出絕佳好聲的擴大機,同時擁有高度設計美感,要把瑞士手工機械錶的精緻加工,與汽車工業流暢的外觀線條元素,融合到D'Agostino的擴大機裡面。所以,當Momentum前後級推出的時候,許多人(包括我在內)都覺得造型非常漂亮,可是尺寸似乎縮小許多,而要把超大功率後級做小,其實是更困難的事情,像是Momentum後級的散熱片,必須使用純銅,因為純銅的散熱效率比鋁要高80%,可是為了避免銅的表面氧化,每裁切一面,就要立刻做表面處理,非常費工,成本自然高昂,Momentum的價格自然無法便宜。

可是,到了Progression,Stereo後級的尺寸,又回到了傳統大型重量級設計,光是一部後級,仲量就高達57公斤,不要說一個人搬不動,就算兩個人一起動手搬,也要互相配合姿勢,稍不小心就會閃到腰。但是Progression後級雖然尺寸變大了,一樣融合了瑞士手工機械錶的設計元素,大尺寸表頭,外面一圈黃銅金屬,開機之後內部亮起淡綠色的光線,左右兩個指針隨著音樂跳動,煞是漂亮。那超跑的設計元素呢?您看左右兩邊的散熱孔洞,氣勢很壯啊!

Momentum縮小,而Progression變大

為什麼老大哥Momentum後級刻意縮小體積,而價位較低的Progression尺寸變大?原因還是出在散熱。大功率後級自然線路工作溫度更高,需要更好的散熱設計,縮小化的Momentum必須花更多成本做高效率散熱,可是尺寸放大的Progression,就使用傳統空氣熱力學,靠放大的散熱片面積,以及更多的散熱孔洞,就不需要加工昂貴的銅散熱片。

別忘了!Progression是一部8歐姆負載輸出300瓦的大功率後級,而且阻抗減半,功率倍增,4歐姆變成600瓦,2歐姆倍增為1,200瓦。為了達到這麼強大的輸出功率,D'Agostino裝上了3,000VA超大型變壓器,濾波電容高達400,000微法拉,加上48顆功率晶體配對,採全平衡架構放大。其中還有D'Agostino自家研發的Super Rail電路,在輸入級就拉高電壓,提高放大擺幅,以達到更開闊的音樂動態表現,強化對喇叭的控制力,同時降低失真。


私心拿來自家搭配Alexia 2

雖然我在代理商的試聽室聽過Progression Mono,也到台南展樂聽過Progression Pre/ Stereo一套西裝搭配,可是因為去年迎接Alexia 2進門,這下子擴大機又得傷腦筋了。雖然EC與Nu Force用了好幾年,都是超值好聲的器材,可是遇上Alexia 2,總是讓人想要「更上層樓」試試看,於是借回Progression Pre/ Stereo,畢竟回家親手搭配,好好相處,更能感受器材的特質。

之前在展樂聽Progression Pre/ Stereo搭配Wilson Audio Sasha 2,我比較注意Progression Stereo的驅動力,Progression Pre倒是比較沒注意,這次機器送來家裡,親手組裝電源與放大線路,指尖就能感受到金屬加工的細膩度,轉動音量時的機械喀噠聲響,操作手感非常具有類比風。



獨家平衡式級進電阻階梯音控

Progerssion Pre的音量控制有玄機,原廠說很多人認為最好的音量控制就是R2R架構,可是D'Agostino並不這麼認為,他們獨家開發了所謂「平衡式級進電阻階梯」(Stepped Balanced Resistor Ladder),用超線性的固態繼電器,加上精密電阻分砌而成,而Progression Pre使用的平衡式級進電阻階梯,架構與Momentum Pre一模一樣,但是Progression Pre所使用的繼電器,切換聲響比較大,而Momentum Pre轉動時的聲響會比較小。

送來我家的Progression Pre,只有高電平放大,不過D'Agostino預留了升級空間,內部採用模組化設計,可以加裝DAC模組,未來也有可能推出Streaming模組。以目前已經可以加裝的DAC模組來說,數位規格相當好,PCM可達32bit/384kHz,DSD則支援到11.2MHz,不過厲害的地方是DAC模組並不使用現成的DAC晶片,而是採用FPGA,解碼演算法則是D'Agostino自行研發撰寫,這不僅代表原廠對數類轉換處理的技術投資,未來如果數位規格提升,也可能透過韌體更新升級。


全套Transparent線材搭配助威

在Progression Pre/ Stereo送來我家之前,事先把家裡的前後級收好,騰出空間給D'Agostino的大傢伙安放。代理商不僅送來全套Progression Pre/ Stereo,還準備了完整的Transparent線材,再加上我之前已經購買的Transparent Reference數位線,這我可是第一次在家從頭到尾用Transparent線材聽器材,更讓人期待。在器材送進來之前,我先用EC 4.8 Pre搭配Nu Force R18後級,聽皮耶絲的「巴哈:法國組曲」,然後等Progression Pre/ Stereo裝好,同一張唱片再聽一次。

Progression Pre/ Stereo一開聲就很棒嗎?沒有,我可以感受到擴大機的背景噪訊很低,聲音很通透,可是音色有點死板,不夠活生,皮耶絲彈奏巴哈流暢的旋律線條,沒有充分表現出來,我想是機器剛開機,還沒熱的原因,所以先讓機器用中小音量播放著,我先去忙別的事,不急著聽器材,約莫半小時後回來,聲音流暢度好了一些,可是還沒達到我預先抱持的期待。這時候伸手摸了一下Progression Stereo,頂板居然是冷的,只有左右散熱片微溫,Progression Pre的機箱也是冰冰涼涼的,原來這套前後級是「慢熱」的機器。

熱機非常重要

不行,我得操一下機器,這機器不熱,就好像汽車引擎溫度還沒到,用力踩油門也催不出力道的,輪番讓柯普蘭「平凡人的號角」、理查.史特勞斯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鬼太鼓座」登場,用力操一下,但這時我才發現,在我家的空間,就算轟到天花板共振,Progression Stereo的功率還是操不到一半,以Alexia 2的4歐姆阻抗來算,我最多用到200瓦的功率,連300瓦都操不到,可見Progression Stereo的功率有多扎實,用大動態的音樂來操Alexia 2,只需要不到一半的功率,這後級對喇叭的驅動力真是好。

交響樂、管風琴與鬼太鼓猛轟半小時,我再去摸Progression Stereo的散熱板,溫度上來一些,入手微溫,可是經過半小時操駕,Progression Stereo的頂板已經有溫度了,整部機器摸起來是平均的微溫,我想這樣是後級最佳工作狀態的溫度了,不過我再去摸Progression Pre的時候,機器還是涼涼的,這第一回合試聽,我先暫時打住,把Progression Stereo關機,然後維持Progression Pre的開機狀態,讓前級熱一天後再說。

專心聽音樂之前先輕鬆播一個小時

第二天下班回家,我迫不及待先把Progression Stereo開機,擺上馬友友的巴哈無伴奏大提琴,就讓音樂輕鬆地播放,不忙著聽,先張羅一家人的晚餐,廚房裡的噪音當然掩蓋了馬友友的巴哈,可是每當離開廚房,把菜端上桌時,熱騰騰的飯菜香,耳邊飄著巴哈無伴奏悠揚的音符,這熱機的過程還能用音符佐餐,真是美事。

第一天試Progression Pre/ Stereo與全套Transparent線材,只能算牛刀小試,雖然只聽一個多小時,我知道Progression Pre/ Stereo這套器材「慢熱」的特性,所以我第一天只關後級,Progression Pre沒關,而且不是放在待機模式(Stand by),就讓前級一路熱機,第二天回家打開Progression Stereo的電源時,順道摸了Progression Pre一下,很好,整部機器都有平均的微溫,而我忙著晚餐之際,約莫一個多小時的熱機,Progression Stereo也醒了,整部機器的金屬表面維持平均的微溫狀態,而不是只有散熱片摸得出溫度。熱機這件事情對Progression Pre/ Stereo很重要,機器不熱,聲音的重量感出不來。

週間輕鬆享受莫札特之夜

因為是在家聽Progression Pre/ Stereo,我可以慢慢把玩。先從海布勒的「莫札特鋼琴奏鳴曲全集」複習起,這套老Philips的錄音溫暖厚實,聽得出濃郁的類比味道,Progression Pre/ Stereo輕鬆推著Alexia 2,而且工作線性很好。晚餐後的時間尚早,可以用較大的音量聆聽,Alexia 2散發著飽滿的鋼琴音符顆粒,海布勒指尖流暢地滑過莫札特愉快的音符,我閉上眼睛享受帶著暖色調的鋼琴。

雖然單純的鋼琴奏鳴曲沒有強悍的低頻量感,可是Progression Pre/ Stereo在中低頻段的細節刻畫相當清晰,不時可以聽見輕微的鋼琴踏板聲響,就好像近距離聽海布勒在彈鋼琴,而中高頻段帶著適度的明亮感,把天真爛漫的莫札特唱得更愉快,尤其是那些用大鍵琴演奏的錄音,輕快亮麗的音符更顯鮮明活生。

海布勒的莫札特很棒,不過我也滿喜歡皮耶絲的版本,換上DG的錄音,聽皮耶絲彈「莫札特鋼琴奏鳴曲No.11, K. 331」第三樂章的「土耳其進行曲」(Rondo Alla Turca),Progression Pre/ Stereo搭配著Alexia 2,有著非常高的錄音鑑別度,DG的錄音沒有Philips那麼豐潤,可是較晚近的錄音,音樂背景更為漆黑,襯托鋼琴通透明亮的色彩,皮耶絲的速度談得比海布勒要慢,觸鍵更為清晰,音符粒粒分明,DG的錄音色澤更顯明亮。再回到老Philips版本,類比母帶的背景噪訊高了起來,鋼琴音色略暗,音符顆粒更顯龐大,色澤更暖。兩相比較,海布勒顯得行雲流水般地流暢,而皮耶絲則是放慢了速度,並拉大了快與慢的對比。

就這樣,Progression Pre/ Stereo陪著我度過了將近一個星期的「莫札特之夜」,其實平常工作日晚上回家聽音樂,我不太刻意操音響,而偏向多聽舒服流暢的室內樂,等到週末放假時,才會搬出大曲子來好好聽,畢竟週間晚上的聆聽,很難騰出好好欣賞交響曲的完整時間,週末才能把手機拋開,不管Line的訊息,好好來欣賞音樂。

具備極高的錄音鑑別度

與Progression Pre/ Stereo相處約莫兩個月,推起Alexia 2真是輕輕鬆鬆,而且高度的錄音鑑別度,讓我可以穿古溯今,找回古典錄音每一個時代的大師為我演奏,欣賞每一位鋼琴家對樂曲詮釋的差異。像是貝多芬的鋼琴協奏曲,我很喜歡第四號鋼琴協奏曲的第三樂章,也收了不少版本,其中我覺得錄音最好的,要屬固爾達與維也納愛樂的Decca版,維也納愛樂的弦樂帶著絲綢般的光澤,對應固爾達清晰明亮的鋼琴,隨後銅管群加入,增添有如黃金般的燦爛色澤,固爾達的鋼琴右手飄散有如星光點點的聲響,和樂團之間相互輝映。

我還想舉一個有趣的「貝多芬第四號鋼琴協奏曲」版本,那是年輕的波里尼,搭配貝姆指揮維也納愛樂,老大師配年輕鋼琴家,由樂團開始的第三樂章,速度走得比較慢,可是年輕的鋼琴家有自己的想法,鋼琴一出來就悄悄地加速,貝姆知道年輕鋼琴家想要飆速的想法,但是也想維持貝多芬穩重的姿態,兩者之間的速度互相拉扯,呈現有趣的音樂張力,鋼琴英姿勃發,樂團則是穩健地壓住陣腳。還有,同樣是維也納愛樂,DG的錄音就比Decca更為鮮明銳利,而Decca版的音色較暖,而且音場空間則更顯深遠。這些錄音上面的差異,在Progression Pre/ Stereo上面,您可以輕鬆且清楚地比較出來。

聽什麼就是什麼

用大功率後級來搭配Alexia 2,可說是舉重若輕,而且「聽什麼就是什麼」,輕鬆掌握錄音的特性。像是「悲慘世界」,如果拿電影版的原聲帶聽「On My Own」,可以聽見許多電影背景音效,當Samantha Barks唱這首歌的時候,場景是獨自漫步在雨中的巴黎街頭,您可以清楚聽見音樂背景的雨滴聲響,Samantha Barks的歌聲凝聚在音場中央,鋼琴與交響樂團的伴奏較為後退,雨聲則藏在更遠的地方。這張唱片的錄音效果,全部靠後製剪接,用Progression Pre/ Stereo來推Alexia 2,後製錄音的層次變化,都能輕鬆地清楚呈現。

當然,2歐姆能到1,200瓦的Progression Stereo,想要放膽操一點也沒問題,音樂氣勢與規模感只要把Progression Pre推到將近一半的音量,就能操到爆棚。像是聽李察.史特勞斯的「查拉圖施特拉如是說」,由康澤爾指揮辛辛那提大眾管弦樂團的Telarc版本,其實錄音做得比較誇張,開頭的管風琴鼓動極低頻,只要把音量向上操,Alexia 2的低音部份就生猛地跳動,低頻與極低頻滾滾而來,銅管的主題浮現則有厚實的明亮感,音樂氣勢越推越高,銅管高亢的聲響鮮明亮麗,但卻不會刺激刮耳,用Progression Pre/ Stereo來聽「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展現大開大闔的壯闊氣勢,龐大管弦樂團的層次對比與音色細膩度,與厚實沈穩的管風琴,交織出真實龐大的管弦交響面貌。

越是在家裡面聆聽Progression Pre/ Stereo,越是難以相信這套前後級,僅僅是D'Agostino的「中階機種」,越聽越是喜歡,不僅是聽音樂時能看到黃銅錶頭指針的跳動,更喜歡它「聽什麼就是什麼」的忠實錄音還原能力,我可以感受到古典錄音中,不同指揮、獨奏家、樂團與錄音空間的細膩變化,彷彿回到錄音現場,而聽現代多軌錄音唱片,也能聽見錄音室後製的各種加料,有些錄音很自然,很真實,有些則是為了迎合流行口味,增添了壓縮與低頻加料,用Progression Pre/ Stereo驅動Alexia 2,我不僅是享受音樂,也更接近錄音本質。


送走前後級連Alexia 2也走

可是這麼棒的前後級,竟然只是D'Agostino的「中階機種」?如果換成Momentun前後級來搭配Alexia 2,聲音還會進步到什麼樣的程度?我不敢想像。光用Progression Pre/ Stereo來推Alexia 2,不僅能展現「氣吞山河」的龐大音樂能量,讓管風琴鼓動雄渾氣勢,還能精緻地呈現室內樂「繞指柔」的美感,精確的音樂細節重現,則讓人更接近錄音現場,能擁有Progression Pre/ Stereo這樣「十項全能」的前後級,真是夫復何求啊!

我與Progression Pre/ Stereo的相處,終究還是要告一段落,而且這次連「總編的音響實驗室」都要轉移陣地了,因為家裡需要裝修,所以我請代理商幫忙,在拿回Progression Pre/ Stereo之時,同時幫我把Alexia 2搬到U-Audio編輯部,雖然本來只是想避免喇叭受到損傷,但是當Alexia 2來到U-Audio編輯部之後,更大的空間更能揮灑Alexia 2豐沛的音樂能量。而且,所有U-Audio的編輯都能在自家試聽室拿Alexia 2當作參考喇叭,如果說「獨樂樂不如眾樂樂」,這Alexia 2來到U-Audio編輯部肯定是好事一樁。總之,Progression Pre/ Stereo回代理商家了,連全套Transparent線材一起回去,讓我有覺得點失落,心裡頭還念念不忘Progression Pre/ Stereo那舉重若輕、氣吞山河的音樂魄力,但是將Alexia 2搬到U-Audio編輯部,則又開啟了許多未來可能的計畫,就這麼繼續玩下去吧!

器材規格

Dan D'Agostino Progression Stereo
輸出功率:300瓦/8Ω,600瓦/4Ω,1,200瓦/2Ω
頻率響應:1 – 200 kHz, -1dB
失真:0.15% @ 1 kHz(300 watts @ 8Ω)
訊噪比:105 dB
輸入阻抗:100k歐姆
輸出阻抗:0.15歐姆
尺寸:457× 229× 584 mm(寬×高×深)
重量:57 kg
定價:1,210,000元
進口代理商:和申達
電話:02-2776-0905
網址:www.audiosummit.com.tw

廣告
[試聽報告] 依然是心目中的首選-新憩地試聽 Merging+Player
2016 年初,我入手瑞士 Merging+NADAC,等到 2021 年三月,我有機會到竹北新憩地試聽 Merging+Player,它和 +NADAC 差別在哪裡?多了 RoonCore 內建,讓 +Player 可以連上 Tidal 或其他網路音樂串流服務,而同台演出的新搭檔,還有專用 +Power...《 全文

[專題報導] 用Alexia 2提升音樂視野-總編的音響實驗室(十一)
是的,Wilson Audio W/P Sasha 2才在2017年進入「總編的音響實驗室」,一圓我從學生時代就懷抱的音響夢,可是一年之後,我換了更高一階的Alexia 2,為的是提升自己的音樂視野。《 全文

[專題報導] VTL與Wilson的絕配-總編的音響實驗室(六)
我們來看看TL-5.5 II與ST-200搭配起來有什麼好玩的地方!先看TL-5.5 II,標準增益是單端11dB,平衡17dB,這代表RCA輸出聲音會小一點,而平衡輸出聲音會大一點。您還可以設定增益減半,這時RCA輸出會變成6dB,而平衡輸出變成11dB...《 全文

[專題報導] 一夫當關的Diablo 300-總編的音響實驗室(五)
 
  
(多關鍵字搜尋時,請以半形「,」隔開) 
試聽 PS Audio AirLens 串流轉盤
當我知道 PS Audio 推出了 AirLens 串流轉盤,並且具有 I2S 輸出,實在很想試上一試,因此主動向代理商借來一台,完成了這篇評論。評價如何?誠如 PS Audio 所言,串流音樂聽起來更為美妙!...《 全文

Matrix Audio SS-1 Pro/ SS-1 網路交換器
2013 年於中國西安成立的「Matrix Audio 矩聲」有 DAC、擴大機、串流播放器,現在,連網路交換器也有了。於 10 月 21 日正式發表的 SS-1 Pro/ SS-1 交換器,值得有意升級家中串流系統的用家留意。... 《 全文

丞遠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2007 Han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