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28發表,已被閱讀 46,249 分類:唱頭放大
KECES Ephono唱頭放大器 如果我列出優質唱頭放大器的挑選條件,要能MM/MC唱頭通吃,而且增益要夠,最好還能調整增益,同時可以切換唱頭阻抗匹配,而且要電源分離,還要求鐵殼機箱,同時有RCA與XLR類比輸出。如果以上條件都要滿足,售價大概都要破十萬元以上,可是如果我告訴您,KECES這部Ephono全部都做到了,而且只賣16,500元,那不是超值破表嗎?沒錯,Ephono是我目前用過C/P值最高的黑膠唱頭放大!


唱頭放大最重要的性能是「安靜」

其實前面所講的每一項要求,都是挑選唱頭放大器的重點,且讓我們從增益講起,唱頭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唱針振動,與唱頭內部的線圈與磁鐵相互作用,因為磁生電的原理產生微小訊號,這訊號僅有幾個mV,MC唱頭甚至低於1mV,所以必須靠唱頭放大器大幅度地放大音樂訊號,放大的比例越大,噪訊也更大,所以優質的唱頭放大,先決條件就是要背景夠安靜,才能讓音樂更純淨。

要讓放大線路「安靜」,傳統的設計就是「乾淨箱」與「骯髒箱」分離:放大線路容易受到干擾,而變壓器工作不免有磁漏產生干擾,所以把變壓器雨放大線路各自獨立,放大線路擺在「乾淨箱」,變壓器放在「骯髒箱」,兩者就互不干擾了。

其實這個道理人人都懂,為什麼不是大家都這麼做?當然是成本考量,兩個金屬機箱成本一定加倍,而且Ephono的機箱還不是便宜光華牌DIY機箱,而是厚度達3mm的鋁合金機箱,雖然KECES利用自家器材共用機箱的設計,靠採購數量降低成本,但Ephono的用料完全超過我對其價格的預期。


竟然只賣16,500元

16,500買到放大線路與電源分離獨立機箱,還不足以說明Ephono的超值!等我打開機箱一看,還真的嚇了一跳。電源供應部份簡單,大尺寸環形變壓器佔據一半空間,另一半就是整流,輸出24V給唱頭放大線路使用,這部分可說用料扎實,可是看到唱頭放大電路板,這才知道Ephono有多真材實料。

從功能上來看,Ephono支援MM/MC唱頭放大,而且不管是MM或MC檔位,都有三組增益可調(MM為40/46/52dB;MC為60/66/72dB),MC還有三段阻抗匹配(56/100/220歐姆),電路設計採用最短路徑,背板上的切換開關直接對應電阻。Ephono使用OP放大,精選New Japan Radio Co.的OP放大元件,包括NJM5532、NJM5534與NJM2122,而且講究之處不止於此,為了在放大倍率超高的唱頭放大器使用,Ephono選用的OP元件,全都是噪訊最低的D type,而且,為了XLR平衡輸出,還要加倍用料,竟然可以維持16,500元這麼低的定價。



超越定價的豪華用料

KECES用料不手軟的作法,讓我聯想到時下年輕人喜歡排隊的超級豪華海鮮丼,一碗簡單的海鮮丼,底下是白飯,但是擺在上面的割烹海鮮滿滿一碗,幾乎要滿出來到碗外面,讓人看了食指大開。可是KECES的用料全部藏在機箱裡,如果不是打開機箱來看,又或者有看沒有懂,真的很難了解主事者的用心。說真的,當我看到Ephono這麼豪華的挑選日本優質放大元件,而且加倍又加倍的用料,價格多三倍也值得,可是KECES竟然給這麼平實的價格,我真的服氣了。

光是從用料就如此驚人,不過最終還是要耳聽驗收,就像豪華海鮮丼一樣,就算擺滿整碗好料,海鮮吃起來不好吃,或是不新鮮,再多的料也滿足不了饕客。我把Ephono帶回家聽,搭配Elac Miracord 90紀念黑膠唱盤,原本上面裝的是MM唱頭,但我已經自己換成Goldring Legacy MC唱頭。這顆唱頭的輸出為0.25mV,阻抗是100歐姆,對應Ephono的100歐姆阻抗檔位。

Ephono在MC檔位有三個增益檔位,分別是60dB、66dB與72dB,搭配Legacy唱頭時,我使用66dB,前端增益比較飽滿,用60dB增益比較清爽,但低頻量感少一點。我也試過72dB,搭配Legacy唱頭有點太大了,不過Ephono的背景噪訊夠低,72dB雖然可以聽到一點底噪,但還在可接受範圍,除非您的MC唱頭輸出低於0.1mV,不然應該不會用到72dB增益。


清爽通透的理性走向

以音色表現來說,Ephono屬於清爽通透的走向,因為底噪很低,它在中高頻部分有著明亮的色彩,低頻量感則是乾淨且聲音密度高的走向。我想舉馬友友的「Bach Trio」為例,這張由馬友友、Chris Thile與Edgar Meyer合作,在2017年的新錄音,是在民謠歌手James Taylor鄉下農場的Berkshires Studio錄製,農舍改裝的錄音空間格外挑高,錄音則採近距離收音,讓樂器形體音像龐大,但依然有寬闊的空間感,用Ephono來聽這張唱片,大提琴的聲音密度頗佳,曼陀鈴的撥奏清脆,低音大提琴最低的聲部鋪底,Ephono有著漂亮的低頻線條,帶動音樂舒暢的流動感。

我不禁要把Ephono與我使用多年的EAR 834P一起比較,比音色的溫暖程度,834P用真空管放大,比Ephono要濃郁許多,或者我可這麼說,834P如果是溫暖感性,那麼Ephono就是解析理性,兩者是相當不同的走向,但是各有特色。



音樂線條感與定位清晰

乾淨、解析、理性的聲音,用Ephono來聽舒伯特的「鱒魚五重奏」,我聽李希特與包羅定四重奏合作的版本,音樂從強奏開始,弦樂與鋼琴輕聲地對話,鋼琴在Ephono上面有著漂亮的光澤,弦樂群則富有線條感,剛勁有力,不是柔弱的色彩,而是明亮又帶有朝氣的弦樂,鋼琴與弦樂之間對話時,鋼琴音符顆粒凝聚有力,Ephono呈現音樂的線條感能力很強,不管是大提琴長音拉奏,或是鋼琴強奏的力道,弦樂五重奏版本的「鱒魚」,在Ephono上面用鮮明的解析力,展現五重奏旋律交織的活力。

此外,Ephono還有很好的聲道分離度,營造很好的音場定位。譬如我用Ephono來聽Miles Davis的「Kind of Blue」時,聽A面第二軌的「Freddie Freeloader」,老爵士錄音的乒乓效果,在Ephono就很明顯,鋼琴即興時清楚地偏左,主角Miles Davis的小喇叭在中間,Julian Adderly與John Coltrane兩把薩克斯風則分居左右,用較厚實的銅管,襯托Mildes Davis小喇叭的主角地位,爵士鼓同樣居中,但鼓刷輕拂的細碎聲響,則漂浮在音場中央,細碎地營造氣氛。六十年前的錄音,用老類比的技術,把每一項樂器的位置清楚地交代,彷彿讓我們回到音樂現場一般,我真的難以想像,Ephono這麼平價的唱頭放大,居然有這麼好的聲道分離度與立體音場表現,確實超值。

回U-Audio搭配MM唱頭

在家聽好一陣子Ephono,我後來把它帶回U-Audio編輯部,因為我要試聽Thorens TD 202,但我嫌內建唱放增益不夠,要找一部外接唱放來搭配,16,500元的Ephono,用來搭配三萬元等級的TD 202,價位剛剛好,不過也意外發現Ephono使用的小秘訣。當我把Ephono與TD 202連接好,擴大機用Linear Acoustic LAV 60 MK II,推Dynaudio Contour 60,然後把機器電源都打開,奇怪,怎麼哼聲那麼大?

趕緊檢查接地線是不是忘了接?沒有,都鎖得妥妥盪盪的。我還刻意使用XLR輸出,怎麼會有哼聲呢?難道是Ephono的電源供應在U-Audio編輯部有問題嗎?看看電源線,也很正常啊?從頭到尾再檢查一次,把Ephono的電源供應箱移開,和唱頭放大線路離得遠遠的,哼聲小一點,但還是不能聽啊!

啊!原來問題出在我身上,本來我用TD 202在U-Audio編輯部聽的時候,因為LAV 60 MK II沒有唱頭放大,所以我把TD 202切換在唱頭放大輸出檔位,所以已經是高電平輸出了,再把這麼大的輸出餵給Ephono,馬上讓Ephono的輸入爆表,才會發出持續的哼聲,趕緊把TD 202的MM唱頭放大關閉,哼聲馬上消失。

把機箱距離拉遠可以進一步降低噪訊

可是我發現了一件事情,分離式電源的Ephono,假如把電源箱與放大線路分開,可以進一步降低噪訊,難怪KECES附上一條滿長的直流電連接線,原來把兩個箱子離得遠一點,還可以讓干擾更低。

我在家裡面聽的時候,直覺地把兩個機箱疊起來用,但是沒有發現這個問題,因為我用MC輸出,底噪已經不大,所以沒注意到這個細節,但是在U-Audio編輯部不小心讓Ephono輸入電平爆表,才注意到原來把Ephono的兩個機箱拉開距離,還可以進一步降低電源噪訊的干擾。當然,這是最大發揮Ephono性能的擺放方法,如果您真的必須要讓Ephono兩個機箱疊起來用,其實噪訊干擾已經很低,只是把兩個機箱離遠一點會更好。

MM增益很足

在編輯部用TD 202搭配,MM唱頭在中頻段比較濃郁,不過Ephono增添了上下兩端的延伸,讓音樂不至於過濃,音色清爽許多。MM檔位一樣有三個增益,分別是40dB、46dB、52dB,調整依然需要靠耳朵,我的設定是40dB,這樣聲音已經相當飽滿了,如果增加到46dB或52dB,低頻會更強悍,可是中高頻段會變得粗一些,少了點清爽通透,所以我寧可讓LAV 60 MK II多負擔一點責任,而Ephono只用40dB增益就夠。

我在U-Audio編輯部用Ephono搭配TD 202,聽了「當鋪爵士」、「Kind of Blue」、「2015年高雄音響展紀念黑膠」,還有好幾張最近發行的復刻版黑膠,不過我印象最深的是S2S為菲律賓女歌手Aiza Seguerra錄製的「Open Arms」,這張專輯本來只有CD版,因為市場大賣,於是S2S追加180克重盤發行,原本我覺得Ephono清爽通透的聲底,加上很低的底噪,表現音樂的細節與解析是Ephono的強項,可是聽Aiza Sequerra這張唱片,連Ephono也跟著浪漫起來了。

從「Vincent」開始,鋼琴輕柔的前奏,響起Aiza Sequerra甜美又濃郁的嗓音,Ephono保有中頻段的厚實,而且讓唇齒音的變化清晰呈現,可以感受到歌手在錄音室裡,近距離貼著麥克風唱歌的樣貌,把音樂與聆聽者的距離拉得更近,展現豐富的音樂親暱感。聽得入迷了,唱針不知不覺來到第二軌,翻唱辛蒂.露波的「Time After Time」,鋼弦吉他清脆的撥奏,Ephono呈現出豐富的彈奏細節,Aiza Sequerra的嗓音自由自在地唱著,聲音清朗通透,而且保持漂亮的中頻段厚度,音像呈現龐大又清晰,這是我用Ephono聽來最浪漫的一張黑膠。


目前聽過最為超值的唱頭放大

Ephono是我目前用過最為超值的黑膠唱頭放大器,當我看到MM/MC兼備,還可以獨立調整增益、阻抗匹配,甚至配備RCA與XLR輸出,就已經覺得KECES不簡單了,可是當我看過機器內部的用料,Ephono真的是用好用滿,平衡輸出一點也不偷工,可是定價卻僅有16,500元。當我在家裡與U-Audio分別試聽過MC與MM兩套黑膠唱盤搭配之後,Ephono清爽通透、細節豐富,其優秀的聲道分離度讓立體音像更明確,都讓我覺得Ephono超值破表。

其實,不管您是黑膠入門者,或者已經擁有唱頭放大,想尋找更好的搭配唱放,Ephono都應該列入試聽之列,雖然KECES訂出極為平易近人的價格,但是它的聲音表現足以與比它貴幾倍的機器相比較,有機會去試聽看看,不管聲音走向喜不喜歡,Ephono超值的內容絕對讓您感受到原廠滿滿的誠意。



器材規格

KECES Ephono
型式:唱頭放大器
頻率響應:20Hz~20kHz
總諧波失真:MM<0.004%、MC <0.03%
訊噪比:MM 86dB A-weighted、MC 78dB A-weighted
輸入阻抗:MM 47k ohm、MC variable 56/100/220 ohm
輸入容抗:100PF
增益:40dB/46dB/52dB for MM、60dB/66dB/72dB for MC
電源輸入:DC 24V (Power by Ephono Power)
消耗功率:5W
箱體:4mm 鋁合金
尺寸:220x220x66mm(WxDxH)
重量:2kg

KECES Ephono Power
型式:線性電源供應器
AC輸入電壓:110V-120V, 60Hz / 220V-240V, 50Hz (Switchable)
DC輸出電壓:24V/2A
消耗功率:60W
箱體:3mm 鋁合金
尺寸:220x220x66mm(WxDxH)
重量:3kg

參考售價:16,500元
廠商:KECES
電話:02-2901-1018
網址:www.kecesaudio.com.tw

廣告
[試聽報告] 供電倍增、超值破錶-Keces Sphono唱頭放大器
咦?不是要寫Sphono,怎麼講「三頭六臂」與「三妻四妾」?因為Sphono具備四組唱頭放大:MM兩組、MC兩組,要是您玩黑膠玩得瘋了,Sphono有最大的搭配彈性,一部唱頭放大器就搞定四個黑膠類比輸入,厲害吧!《 全文

[新聞] 供電加倍外加阻抗容抗可調-Keces Sphono唱頭放大器
Keces再接再厲,推出性能更強大的Sphono唱頭放大器,一樣採用電源分離設計,但是性能更強大,尤其是電源供應,整整大了一倍, Ephono提供DC 24V,而Sphono則倍增為DC 48V。電源供應倍增,代表Sphono唱頭放大器的供電餘裕高...《 全文

[新聞]
全文

[試聽報告] 跨出耳機世界最輕省的捷徑-KECES E40綜合擴大機
[試聽報告] Power Is Power,夠電,就夠力-KECES P3線性電源供應器
[新聞] 小資音響族的願望,它最懂-Keces E40綜擴
[新聞] 6種電壓雙輸出-KECES P3線性電源供應器
 
  
(多關鍵字搜尋時,請以半形「,」隔開) 
Naim NSS 333、NAC 332、NAP 350 套裝試聽記
Naim 今年大動作重整自家產品線。上半年原廠家用音響外銷經理 Liam Conway 來台時,鄭重和大家介紹最新的 New Classic 系列,唯當時還只有 NSC 222 串流前級、NAP 250 後級與 NPX 300 電源供應等三款產品。時隔一個月,在慕尼黑音響展...《 全文

Simaudio Moon 641 綜擴
Simaudio Moon 旗下最新推出的高階系列 North Collection,是他們家最高技藝的展現。該系列中唯一一款綜合擴大機 641,體積不算大,但外觀上明顯與自家其他綜擴等級不同。厚重的機箱,配上兩側弧形切割、線條優雅的散熱片,全機看起來像是穿...《 全文

丞遠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2007 Han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