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2/10發表,已被閱讀 268,789
NuPrime DAC-10H搭ST-10後級 我決定以後再也不要試聽NuPrime的器材。絕不。

每次聽完NuPrime器材都叫我心癢難耐,別家的器材好聽,聽完也不會惆悵,因為不一定買得起。NuPrime可不同,他們每樣產品都買得起。因此,每回聽過他家的器材,總是茶不思、飯不想,總要搞得幾天心神不寧,編輯部也沒補我些津貼好安神養心,要我怎地寫NuPrime呢?

超值音響製造者

以我先前評論過的三部機器為例,IDA-16是一台200W的綜合擴大機,內建DAC,可對應最高PCM 384KHz、DSD 256的音樂檔案;外觀有現代感,簡約中還現雅致,機箱堅固穩若坦克,這樣一台擴大機賣多少?79,900元。後來U-Headphone主編派給我一台耳機擴大機HPA-9,有三個耳機輸出,本身還有兩組前級輸出,又內建了MM/MC唱頭放大,其耳擴性能讓編輯部眾人個個稱好,是一台不可多得的參考級水準耳擴,這樣一台多少錢?23,000元。便宜嗎?還有厲害的。因為有了HPA-9,於是我向代理商借了一對同系列的後級STA-9,為何借一對?因為它可橋接成單聲道,我聽過mono-mono模式後,拍著胸脯說「找不到比它更好更便宜」,一對橋接後可有每聲道290W的輸出功率,這等擴大機多少錢?一台也是23,000,換句話說46,000可以玩290W的mono-mono,這還不划算嗎?

DAC-10H和ST-10的前面板由鋁塊車出,前緣兩側還刻有紋路,做工細緻,美編同仁拍完照之後,直呼漂亮。

您看我,講起NuPrime經驗,就直說個沒完,其實,不只這樣。我多年前還入手過一台NuForce(NuPrime的前身公司,是因為公司改組,NuPrime團隊才脫離原公司成立新品牌,繼續專注於高階家用音響的發展)的Icon HDP耳擴,這台耳擴小小的,不比一個男人巴掌大,但是內部卻用上好料,前級線路取材當時自家的高階前級P-8S,內部數位類比電路分離,看起來低調不起眼,但是設計一點不馬虎。Icon HDP內建USB DAC,是引我跨入數位串流的幫手,那時候拿來搭配AirPort Express,在家裡頭一回嘗試無線串流播放。現在NuPrime也有一台這樣的DAC耳擴,叫做μDSD,看名字就知道它的體積小,比我那台HDP更小,而且支援到384KHz、DSD256,雖然只有USB輸入,但是給了一組同軸數位輸出,可當作DDC使用,外接更高階的DAC(數位輸出還可以DoP方式輸出DSD64的檔案,以利較長距離的傳輸)。越聽、越用、越體會,對NuPrime就越有好感,加上NuPrime的研發總部就在台灣,豈有不支持的理由呢?

這次試聽NuPrime DAC-10H搭配ST-10,比先前的9系列更高一級,聽完之後,不只是讓我叫好,這回,NuPrime再度叫我輾轉反側,幾日不得好眠。怎地說呢?聽過了它的聲音之後,實在叫我覺得10萬出頭能買到這組前後級帶DAC外加平衡耳擴,這不僅是值得,簡直是超值。NuPrime稱這組10系列的器材為Reference LE Class,也就是near-reference class,可以翻為「接近參考級」、「直逼參考級」、「近乎參考級」、「幾乎就是參考級」……。不管怎麼稱呼,總之,10系列可以說是具有接近於參考器材的水準,卻沒有參考等級的價格的產品。您是不是開始覺得我說話有點打舌,有些語焉不清了?唉,您要是遇到這麼套超值的好器材,回頭跟人分享,恐怕也要這般亢奮。10萬,在Hi End音響迷的眼中算得什麼?請您先拋開價格,聽我說它怎麼個超值法。

不同於多數的音響器材,NuPrime DAC-10H的面寬窄、深度長,但是全機外表作了噴砂和陽極處理,增添了細緻感。

DAC-10H—類比音控、增益可調

DAC-10H是一台DAC、前級、耳擴三合一的機器;它還有一台兄弟機DAC-10,單看型號就知道少了H,也就是少了耳擴,價格自然也便宜一點。DAC-10H的數位類比解碼核心,使用的是ESS Technology的SABRE32 Reference ES9018K2M解碼晶片,在32bit Hyperstream架構下工作,解決數位音訊的時基誤差問題。支援的取樣率最高為PCM 384KHz以及DSD 256,也支援透過ASIO 2.1(最高可傳輸11.2MHz)和DoP(最高可傳輸5.6MHz)方式播放原生DSD檔案。其實數位晶片本身並非聲音好壞的關鍵,因為高性能的數位解碼晶片選擇太多了,每一個晶片都有它自己的聲音特色,真正影響聲音的地方還是在類比部分。工程師可根據個人對聲音的品味和取向,利用晶體的選用和線路的設計,在DAC輸出端調出他所認同的聲音。現在越來越多像DAC-10H這樣的器材,也就是DAC結合了前級和耳擴,這些器材好不好聽,關鍵在於前級線路設計以及電源供應。DAC-10H的前級線路取材了過去旗艦前級P-20的設計精華,採用薄膜可變電阻堆砌的架構製作音控,每一個輸入級都有其獨立的音控,以0.5dB為一階,共有99級,讓您調整音量不再會有大一格太大聲,退一格又太小聲的遺憾。

DAC-10H的前面板上的資訊顯示,不同於常見的螢幕顯示方式,它以小孔排列成字型,藉由背面LED光顯示當前資訊。例如,切入USB輸入時,左邊的U字就亮藍燈,表示當前檔位,後面COCO,意味著兩組同軸和光纖輸入,彼此錯開,更容易辨識是第一組同軸還是第二組同軸。後面的1、2則是類比輸入。右邊的四組數字則表示當前的數位訊號解析度,也會顯示當前的增益狀態和因量大小。下排則是實體按鍵,因為空間有限,有的功能必須配兩個按鍵同事按下,或者長按三秒,才會啟動。左右兩個耳機輸出,一個平衡,一個非平衡,在DAC-10上則是沒有的。

每一台前級(不管有沒有內建DAC)都有音控,這個音控往往是器材是否好聲的關鍵。一般音響迷多偏好傳統的類比音控,其中又以精密設計的級進式音控尤為極品,但好音控實在難尋,尤其是電阻的配對要花好大功夫,因此,好的級進式音控總是昂貴。再不然就是選配現成的可變電阻音控,但是這些音控零件就算再怎麼精良,多半還是會有極些微的左右聲道不均衡以及變化曲線不夠好的缺點。因此,NuPrime為了解決這個困擾,在DAC-10H的數位輸入部分的音控,採用可變電阻搭配DAC晶片的數位音控,在數位端調整音量,就能維持訊號的精準與完整,這也是為什麼他們要選擇ESS的ES9018K2M這顆晶片的緣故。問題來了,DAC-10H還有兩組類比輸入,難道類比輸入還要經過A to D的轉換嗎?不,這兩組類比輸入的音量控制不同於數位輸入端,他們不需經過類比轉數位的過程,而是單獨由可變電阻來控制音量,只是這可變電阻的控制是由數位晶片控制音量的級進,基本上整條路徑完全是類比的—類比進,類比出—保有聲音的純粹。

小小的機身,擠下眾多的端子。最左邊是電源,中間部分是5組數位輸入和2組類比輸入,右邊則是類比輸出,有平衡和非平衡兩種接法。

在輸入級,DAC-10H使用了超低噪音的JFETs晶體,以求在第一級就能把噪音降至最低。此外,它還有一點特別之處,就是輸出增益可調,DAC-10H前級的類比輸出有平衡(XLR)與非平衡(RCA)各一組,選擇低增益時,RCA輸出為2V,XLR輸出為4V,選擇高增益時,RCA與XLR的輸出電壓則倍增為4V和8V。不只類比輸出端可調增益,耳擴輸出也有兩段輸出可調;DAC-10H有兩組耳機輸出,也是平衡(4 pin XLR)非平衡(6.3mm)各一組,在整個類比輸出為低增益時,耳擴輸出也在低增益時的「LL」狀態下,非平衡輸出為3V,平衡輸出為6V;在類比輸出維持低增益,耳擴增益為高時,非平衡輸出為5V,平衡輸出為10V;倘若把類比輸出的增益調成高,整體耳擴增益則隨之加倍。四組增益組合可供搭配使用,可供用家推各種型式的耳機,而且再難推也不怕。

每次關機後重啟,DAC-10H會自動切入關機前的狀態,而且不管您怎麼切換輸入端,每個輸入端的音量也都會根據先前您的設定而被記住,這都賴於一枚內建其中的微處理晶片。DAC-10H採用線性電源,用上一顆訂製的環形變壓器,電源供應還將左右聲道分別開來,獨立供電。可見NuPrime所說DAC前級的設計要點之一就是電源供應,果然說到做到。

遙控器整個是鋁合金製成的六角型柱體,與一般的遙控器形狀不同。遙控器本身上了黑色的噴漆,按鍵很大顆,是銀色的鋁合金片,相當顯眼。

遙控器也很特別,整個是鋁合金製成的六角型柱體,與一般的遙控器不同。遙控器本身上了黑色的噴漆,按鍵設計的很大顆,則是銀色的鋁合金片,相當顯眼。遙控器左邊一列是輸入選擇,右邊則是開關以及音量控制。不過,這六角型柱狀遙控器雖然握持感不錯,但是實在不好照顧,全鋁合金還加噴漆外觀,讓人深怕放在桌上會擦傷磨壞,那就不漂亮了。加上是柱體,因此還可能會滾動;當然,擺在桌上好好的是不會動的,我試聽時隨手擱在沙發旁,坐下自然會陷下去,遙控器就自動滾到我屁股邊。每回試聽總是要撿幾次遙控器,一般的遙控器都不會,偏偏這個遙控器會滾。記得,用NuPrime的器材遙控器要放好,它可是會跑的。


ST-10後級—高阻尼因數、零相位漂移

後級ST-10是一個每聲道150W(8、4歐姆)的擴大機,採用D類放大,所以可以把150W擴大機做的這麼輕薄,而且用電效率高,可達85%以上。不像傳統的A類放大,雖然被音響迷認為聲音好,但是用電效率奇差,一台A類擴大機,可能有七成的電源都沒用到,而是轉化成熱能消散了。當年標榜純A類放大的25瓦小綜擴Musical Fidelity A1,使用時機身溫度可達65度以上,真的是連煎蛋都可以,這才被音響迷暱稱為「鐵板燒」。D類放大用電效率高,使用起來機器不燙,房間不熱,也讓人催音量也不怕用電高。

ST-10是純後級,面板單純許多,看來更為極簡。

後級ST-10是一個每聲道150W(8、4歐姆)的擴大機,採用D類放大

現在作D類擴大機的廠商越來越多。但多數品牌的D類擴大機,都是向外購買現成的放大模組,幾家常見的供應商如 ICE Power、Hypex等的產品,都可見於市面上許多D類擴大機之內。這些供應商的放大模組品質穩定、完成度高,加上價格也不貴,只要懂得電路者,都可以自己買來裝機,配個電源、加個機殼就可以組一台DIY的擴大機。但是NuPrime卻不一樣,他們的放大模組都是自己設計的,絕不假手他人。他們的擴大機有幾個特點,也是他們設計線路時尤其重視的地方,就是:第一,超高頻寬。因為要有足夠的頻寬,才能充分反應音樂裡的資訊,並且他們要能保證在20Hz-50KHz以內的頻率響應測試曲線是直平的。第二,高阻尼因數。阻尼因數會影響擴大機對喇叭單體的控制力,真空管機雖然聲音醇美,但是阻尼因數低,通常都僅有兩位數,因此,推起非高效率的喇叭,往往有力有未逮之感;NuPrime要求自家的擴大機至少都要達到阻尼因數400。

第三,超低失真和噪訊。S/N比好,噪訊低,聲音就安定,且背景黑,音樂就更鮮明;失真低,聲音就純粹,少了染色調味;這些雖是科學數據,卻都關乎聲音表現。一般擴大機的量測數據,是在某條件下量測的,比方說在1W輸出下測量固定頻率所得之數值,但NuPrime表示他們利用專利技術來消除擴大機可能的失真和噪訊,能確保擴大機在各種輸出狀態下都能保持低失真、噪訊的表現,也就是說,我們看到的NuPrime擴大機的失真和噪訊讀值是全頻段的。第四,零相位失真。擴大機在經過輸出濾波時,容易產生相位失真,一旦如此,就容易使聲音的音像模糊,也會影響定位和舞台空間的再現,NuPrime標榜自家的擴大機是零相位失真。

ST-10的背面設計簡單,有兩組類比輸入,平衡與非平衡各一,由一搖頭開關切換。並設有12V的trigger插孔,使用3.5mm的接線,可與DAC-10H連接,觸發啟動或關機。

深諳D類放大線路設計

以上是NuPrime擴大機的四大特點。此外,我再補充兩點,首先是他們的D類擴大機交換頻率高。一般的D類擴大機,交換頻率約為300KHz,但NuPrime卻要求擴大機的交換頻率要超過500KHz,以他們最便宜的STA-9後級來講,交換頻率為550KHz,至於ST-10則更高達600KHz。D類擴大機靠的是在類比訊號輸入後,將電晶體當作開關,將所接受的類比訊號,轉變為PWM(pulse width modulation脈衝寬度調變)的方波。這些方波的寬度是取樣自原始類比訊號的波形,因此方波的振幅雖然一樣,但是寬度不同,這就能表現出類比訊號的變化;之後經過低通濾波器,再調變成類比訊號以驅動喇叭。交換的頻率越高,就意味著方波的密度越密,當然就跟原始的類比波形更相近,如果我們以數位音樂的取樣率來看,就容易理解了。

再者,NuPrime設計D類擴大機的技術成熟,而且老練到他們可以利用不同的線路,搭配組合出不同的器材音色。例如,他們的前級主要有三種線路:(A)OP放大;(B)超線性A類模組(Ultra Linear Class A Module, ULCAM);(C)單端A類模組(Single Ended Class A Module, SECAM)。他們的D類放大模組設計則有兩種模式:(H)半橋接;(F)全橋接。電源供應也有兩種:(S)交換式電源;(L)線性電源。這樣,他們可以利用不同的組合,設計出不同音色走向的擴大機,就以我寫過的這三台擴大機來講,IDA-16是 A+H+S,聲音走向就是乾淨、快速並且有力;STA-9是 C+H+L ,聲音特色就是宛若真空管機一般的溫暖且快速的聲音;這次試聽的ST-10 是A+F+L,會傾向乾淨、快速、滑順並精緻的聲音 。以此類推,每種組合,都能創造出獨特的聲音走向,這也讓NuPrime很驕傲地表示,他們的器材訂價不是根據聲音好壞,他們完全是根據於製作成本加上合理利潤制訂售價,因此,越貴越好,在他們的產品中並非絕對的選擇標準,如果您喜歡真空管般的聲音,選擇便宜的STA-9或許比選擇價位更高的ST-10或IDA-16還要能得您心。他們建議消費者,購買他們家的擴大機,不要看價格挑,要依自己聽音樂的偏好來選擇。NuPrime這種定價策略,完全打破Hi End音響的商業邏輯。這種理念真叫人聽了打心底佩服。

兼有泰山般的氣勢與纖毫精微的細節

試聽時是將DAC-10H加上ST-10成套搭來聽。前者定價63,000,後者定價56,000,如果選購沒有耳擴線路的DAC-10,則是52,500,還要便宜一萬多元。總之,這套組合可以視為是一套10萬元級的擴大機,還內建DAC。我在評論時,將以這個價位級距來看待這個組合。試聽地點選在U-Audio的試聽室裡,分別搭配Dynaudio Contour 30以及Capriccio Continuo的Admonitor Preference Plus加上Submonitor MKIII低音柱;訊源則透過Macbook Pro,以Audirvana搭配iTunes播放音樂檔案,透過USB線直接交給DAC-10H來解碼。

這套組合有著與外觀不相稱的驅動力。我先搭配Contour 30,這對2016年才發表的新一代Contour喇叭,雖然外觀一改以往音響迷對Dynaudio喇叭的刻板印象,變得更現代、時尚、洗鍊,但聲音性能的提升才是重點,他們幾乎改了所有的設計,單體、箱體、分音器,無一沿用舊有設計,全部更新。改頭換面後的Contour聲音性能也獲得提升,在乾淨、精準之餘,還能展現甜美、純粹的一面,音樂性和音響性兼具,是「可負擔得起」價位帶裡的強勢黑馬。NuPrime ST-10接上Contour 30,可以聽得既寬且深的音場,而且層次分明,在DAC-10H和ST-10的組合下,我相信關於舞台、定位、形體輪廓都不是問題,這些方面的表現,都是一流的,甚至要比一些比它更貴的擴大機還要好。

我沒有那種按部就班,從小編制一路聽上來的耐性,尤其是面對這樣好聲音的器材時,就開門見山一點。我一連播放都是大編制的管弦樂曲,我非常享受NuPrime給我的寬大音場以及高度透明的舞台畫面。聽杜南伊指揮愛樂管弦樂團,在2014年薩爾茲堡音樂節裡現場錄製的布魯克納第九號交響曲。布魯克納的交響曲裡多把音樂以塊狀方式呈現,這些音塊疊加起來營造出瑰麗豐富的和聲,這種作曲特色與其同時身為管風琴家有關。透過ST-10的驅動,銅管呼嘯上揚,精神奕奕,力道不斷湧現,猶如奔騰戰馬,剽悍英武。我感覺ST-10的驅動力實在充沛,不管樂曲怎樣洶湧推出,總是一派氣定神閒,把Contour 30控制的服服貼貼的。而且不只是聽見氣勢,而且還可聽見聲音的質感,不管是單簧管、雙簧管、法國號等管樂器演奏,都能聽見相當漂亮而有真實感的質地。在第二樂章開頭,有弦樂的撥弦,那個撥弦的細節清晰無比,我幾乎能感覺到自己身處現場。這份Signum的現場錄音本來就品質極佳,透過DAC-10H和ST-10推動Contour 30,這些細節都一清二楚,毫無破綻、亦無含渾。我將DAC換成慣用的Micromega MyDAC,中頻更溫暖些,但是許多細節也被遮蔽掉,沒有那麼鮮明,畫面也沒那麼活生。細節表現的極致,就是能見其細部的紋理。細到什麼程度呢?定音鼓的鼓面在鼓棒敲擊瞬間的振動感,也能感知,不是只有「咚」一聲下去,而是有更多藏於其間的細節。此外,鼓聲敲下後的空間迴響,也能聽得清楚,而且能辨明那是來自空間的殘響,而不是鼓聲被拖慢放大造成的轟然,鼓聲歸鼓聲,殘響歸殘響,一馬歸一馬,一點不混淆。再嘆:到底是錄音好,還是系統好呢?

NuPrime這組合的動態表現也實在優秀,聽祖賓梅塔指揮洛杉磯愛樂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時,開頭從極微的音量,逐步擴展,當樂團能量迸發,管風琴鳴放,定音鼓猛擊,動態範圍之大,ST-10一點沒把這些動態變化放在眼裡。隨著動態的開展,那強弱對比的巨大,帶出一種渺小人類面對宇宙之浩瀚無垠的對比性。我聽過一遍,覺得不過癮,再來一次,音量開得更大,在LL增益模式下,音量開到60(已經過半),管風琴的深沈低鳴叫人震撼,有形有體、結結實實的定音鼓敲擊,聲聲往我心窩裡敲,弦樂的密度感極佳,低音弦樂的質感以及那種震顫感,比起公司的參考機Linear Acoustic LAN-60 MKII更鮮明,而且鮮活。單是該曲的開頭序奏,我就聽了三回,一回音量比一回大,但是Contour 30始終穩定如故,一點不因為音量開大就顯出毛噪感,喇叭失真低當然有功勞,但ST-10的控制力也確有一手。

中性、自然、透明、質感

換了喇叭,又是一番氣象。CC喇叭走向與Dynaudio自是不同,少了一分如刀切般的精準犀利,多了一分甜美氣韻。在這換喇叭的同時,我也發現DAC-10H加上ST-10這套組合的聲底相當中性,沒有太多特殊的色調渲染,對於音樂能忠實重播,另一方面,也能帶出其他搭配器材的走向;這等表現,在這個10萬元上下的價位,還真是難得,我甚至覺得,NuPrime原廠稱其為Reference LE Class,還真是謙稱了,它是具有參考水準的器材。聽起魯普鋼琴演奏、普列文指揮倫敦交響樂團的舒曼鋼琴協奏曲,那鋼琴琴音晶瑩且有溫度,尾韻處泛著一絲光暈,輕搖而上,那尾韻來的自然且適可而止,增一分則太過矯情,減一分又要使音樂失色。不僅尾韻漂亮,而且琴音的音粒結實又鮮明;系統倘若厚度多了,琴音怕悶,少了光澤感,盡是木頭味,若聲音太薄,則鋼琴乾癟無神,根本難以下嚥。NuPrime這組合在播放鋼琴時,真把音響性和音樂性,做了最好的調和與詮釋。關於鋼琴表現,我後面還有一例專特說明,但見後述。

在此,我要補充那讓人迷惘的空間感,DAC-10H和ST-10帶出的空間感寬闊且深遠,定位清楚,在這舒曼鋼琴協奏曲裡也能證明。第一樂章開頭,在樂團和鋼琴猛然起奏後,雙簧管悠悠唱出一段主題,這雙簧管的質感實在好,而且音色表現也非常到位,就像我前面講過的。音色準確,就能讓人一聽便得知那是雙簧管,不是別的樂器;質感好,就能讓樂器宛若真實。不僅如此,雙簧管位於弦樂團的後方,在此,拉出了一個明確的深度。這個透明的音場真不是蓋的,特別是在這個價位裡。

在處理複雜的樂段時,這套組合也一點不為難,臨危而不亂,有條不紊地清楚交代所有音樂內容。以卡拉揚指揮柏林愛樂的華格納「紐倫堡名歌手」序曲為例,那弦樂的密度實在好,或者我該說是織度,那是如紡織品一般,經緯綿密交錯,構成緊密的聲音質地。在低音弦樂吞吐之際,那厚實深沈的音浪,輕輕湧來,有力量,卻溫柔。木管樂器的吹奏鮮活無比,我要再次強調:DAC-10H和ST-10能讓音樂聽來格外活生。當弦樂交纏而上,管樂器交錯盤旋,樂團有多聲部同時進行之時,音樂依然有條有理,始終維持安定清楚的樣態,還能保有音樂美感。木管吹奏時顯出其歌唱性,銅管呼嘯時展現其昂揚與輝煌,三角鐵敲擊時,音量不大,但穿透性極好,穿透樂團而出,有著撥雲而見日的清明。任由華格納怎樣叫樂曲翻湧堆疊,像海濤、波浪般席捲簇擁,始終不變的是那富有層次的音樂畫面,以及安定而沒有絲毫勉力的侷促。我可以再誇一次DAC-10H搭配ST-10的音場表現嗎?因為實在太傑出了,所以要多誇幾次。

再現音樂當中迷人的精緻風貌

前面放的鋼琴協奏曲,放起鋼琴獨奏,更能顯出這個組合在表現樂器之王時的能耐。單就吉利爾斯彈奏的貝多芬鋼琴奏鳴曲第八號「悲愴」為例,吉利爾斯的琴音既展雄健剛猛,又現似水柔情,時而陽剛,時而溫柔交互轉換著,牽引著聽者的心情,隨著他音色變化而起伏著。透過DAC-10H和ST-10,我能聽見特別分明清楚的琴音,每個音都特別分明清楚,換了擴大機、換了DAC,我倒還要誤會大師的指法,一段下行琶音,就能盡述它的好。彈及高音時,結實而精純的音粒,帶著上揚光澤的尾韻,那光澤感實在漂亮,值此之時,還能見得些微金屬質感,那是自然的,因為鋼琴琴弦本是鋼弦,敲擊之下,當然有金屬音色,但不能過份搶耳,那是一抹金屬味道,剎時有之,隨即變消散,不過,若少了這味兒,琴音就不對了。我不是說這套組合深具參考性嗎?此一表現亦可為證。

吉利爾斯指尖下的琴音色彩變化多端,而DAC-10H和ST-10對於這些細部紋理一點沒有隱瞞,我可欣賞到大師的力量層次,能見其光影層次,能見到色彩的層次。這些斑斑變化以及對於音樂的細微處理,若系統不能表現,音樂家的技藝和才華豈不都被遮藏了嗎?吉利爾斯的力道控制精準,左手和弦一下,琴箱共鳴豐盈飽滿,而且那些共鳴聲還要和著下個和弦音、下下個和弦音而疊加交融,展現出音色豐富的變化。我喜歡吉利爾斯的貝多芬,但聽過這個組合所播放的吉利爾斯,就更喜歡這個版本了。在第三樂章結尾處,一聲突起的強奏,不但為樂曲劃下精彩的休止,也再次提醒我:ST-10有著隨傳隨到、控制精準的豐沛力量。

這套系統聽起人聲也教人著迷。有的系統聽人聲好聽,是因為帶有溫暖厚實的質地,或者一種濃郁中頻,把演唱更突顯出來。那是一種味道。NuPrime DAC-10H和ST-10不是這樣,它們不是以發揚人聲的感情為目的而刻意造作感情,那種聲音聽來總有一點為賦新詞強說愁的味道。聽法國女高音Véronique Gens演唱的法文藝術歌曲,聲音是圓潤的,輪廓是清晰的,線條是細緻的,質地是綿密的,聽來鮮活又立體,不是一個聲音傳來而已,是一個人,一個人在面前演唱,有身形、有體態、有表情。諸般發聲的細節都能一五一十的呈現,諸如吐氣、換氣、喉音、鼻音、轉音、咬字,無不清楚。但這樣的清楚感又讓我覺得:是的,就這樣,很好了,不能再清楚,再清楚恐怕就過頭了。身後的鋼琴錄的也極為真實,質感好,還透出一種高貴感,襯托著Gens的歌聲聽來更顯氣質高雅。

細緻力道兼備,廿萬元下堪稱翹楚

不能再多說了,再說下去,我能像說天方夜譚的雪赫拉莎德一樣,講一千零一夜也沒完,因為NuPrime DAC-10H和ST-10這個組合讓我一曲接一曲的聽,似乎每一首曲子都有新的面貌,都能展露新意,聽著總叫我生發新的體會與和感受。我實在不覺得我在聽一套10萬元出頭的前後級擴大機,這樣的表現在這個價位帶裡實在難逢敵手,甚至連廿萬級的擴大機恐怕都難有這般細緻與力道兼備的全般表現。如果捨棄這套不用,要有這等聲音,叫我聽了難忘,我會選誰?Mark Levinson No.585。不過,這可貴的多了不是?

DAC-10H搭配ST-10的前後級,聲音兼有細緻與力道,內建DAC和耳擴,耳擴還有平衡輸出。兩台加起來還不到12萬,NuPrime真是超值音響製造者。

器材規格

NuPrime DAC-10H
型式:DAC耳擴兼前級
頻率響應:10Hz – 80kHz
總諧波失真:< 0.0003%
動態範圍:>115dB(@ 600 ohm load)
USB取樣率:最高PCM 384KHz、DSD256 (11.2MHz)
S/PDIF取樣率:最高24 bit/192 kHz
數位輸入:USB×1;Coaxial ×2;Optical×1
類比輸入:RCA×2
類比輸出:RCA×1;XLR×1
耳機輸出:6.3mm×1;4 pin XLR×1
耳機輸出功率:6.3mm(2000mW@32Ω;1300mW@50Ω;800mW@100Ω;310mW@300Ω;160mW@600Ω);4 pin XLR(4000mW@32Ω;2600mW@50Ω;1600mW@100Ω;620mW@300Ω;320mW@600Ω)
尺寸:59×215.4×382.6 mm(H×W×D)
重量:4.8kg
售價:63,000

NuPrime ST-10
型式:立體聲綜合擴大機
輸出功率:150瓦(8Ω、4Ω)
增益:28dB
輸入:RCA×1、XLR×1
輸入阻抗:23.5kΩ
總諧波失真:0.01%
頻率響應:0Hz – 60kHz
S/N比:110dB
尺寸:59×215.4×382.6 mm(H×W×D)
重量:6kg
售價:56,000
總代理:進音坊
電話:(02) 2838-0729
網址:www.gloriaaudio.com.tw

廣告
[新聞] 橋接下每聲道400W-NuPrime MCH-K38多聲道後級
以獨家D類放大線路馳騁音響沙場的NuPrime,不僅有多款兩聲道擴大機,他們也為多聲道用家提供解決方案,MCH-K38是一台8聲道後級,每聲道可提供210W的強勁輸出,這是一般環繞擴大機難以辦到的。而且,MCH-K38還可切換成橋接模式...《 全文

[新聞] 多聲道音訊就交給它了!-Nuprime HD AVP多聲道前級處理器
HD AVP擁有數量豐富的數位輸入端子,除了一般音響器材上常見的S/PDIF光纖與同軸數位輸入(2組)外,還具備6個HDMI輸入其中4個HDMI輸入端子支援至4K影像格式,而其它兩個HDMI輸入可支援FULL HD影像格式,當然,3D影像也可播放...《 全文

[新聞] 集合多重專利設計-Symposium Osiris音響架
Symposium在Isis的基礎上,再推出更高級的Osiris音響架,運用了在其他任何價位音響架上都未曾見過各種獨特、專利先進技術,繼續往「極致」的目標前進。Osiris的結構十分單純,以4根支柱與層板結合而成,沒有困難的安裝步驟或額外的調整程序...《 全文

[試聽報告] 聽著,就讓人心猿意馬-NuPrime HPA-9耳機擴大機
[試聽報告] 找不到比它更好更便宜-NuPrime STA-9後級
[試聽報告] 有型、有料、真功夫-NuPrime IDA-16綜合擴大機
 
  
(多關鍵字搜尋時,請以半形「,」隔開) 
Naim NSS 333、NAC 332、NAP 350 套裝試聽記
Naim 今年大動作重整自家產品線。上半年原廠家用音響外銷經理 Liam Conway 來台時,鄭重和大家介紹最新的 New Classic 系列,唯當時還只有 NSC 222 串流前級、NAP 250 後級與 NPX 300 電源供應等三款產品。時隔一個月,在慕尼黑音響展...《 全文

Simaudio Moon 641 綜擴
Simaudio Moon 旗下最新推出的高階系列 North Collection,是他們家最高技藝的展現。該系列中唯一一款綜合擴大機 641,體積不算大,但外觀上明顯與自家其他綜擴等級不同。厚重的機箱,配上兩側弧形切割、線條優雅的散熱片,全機看起來像是穿...《 全文

丞遠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2007 Han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