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02發表,已被閱讀 172,021 分類:綜合擴大機
COS H1 DAC耳擴 把COS H1 DAC耳機擴大機擺在桌面上,連上工作用的Macbook Pro,剛接上去只覺得聲音不錯,但並沒有太嚴重的「中毒」現象,只覺得漂亮的機身做工,和Mac配成雙視覺效果不錯,可是當美編把機器拿去拍照,隔了一天才還我,沒了H1可聽的一天,好像失落了什麼,這才知道原來COS放的毒是「十香軟筋散」,無色無味,中了招才知道厲害。

當然,對發燒友而言,COS絕對是個新面孔,我對他們也不太熟悉,於是約好了時間到可韻公司拜訪,見到了主事者Stephen,愉快地聊了一個下午。COS的公司名字由來,在機器的箱子上面寫著「Connoisseur of Sound」,縮寫就是COS,不過這同時是三位創辦人的名字縮寫,他們分別是CC、Oliver與Stephen,三位都是電子業界的菁英,分別負責行銷、管理與研發。當然,與三位創辦人過去的事業來比較,COS的規模相對小得多,而更像是追求樂趣與理想,開公司的目標當然是營利,但做出頂尖優秀的產品則是樂趣與理想。


抓住DAC耳擴的價格甜蜜點

隨著耳機市場方興未艾,DAC加耳擴的市場也跟著蓬勃發展,五年前這個市場的可選擇性並不多,但現在則是如雨後春筍一般冒出頭來,COS在這個時間點推出H1 DAC耳擴,其實討不了太大的便宜,可是如果用高階產品的眼光來看,H1倒是追上了「優質」但「負擔得起」這兩大特色。舉個例子來說,H1比起Goldmund Telos HA-2,價格可能只有它的1/4,但工業設計與製作質感一點都不輸,要是拿來與Sennheisser HDVD 800S來比,H1的外觀質感可要好得多,只有輸出端子的多樣性少一些,而價格甚至還要便宜一些。當然,有些人會想拿NAD、Cambridge這類品牌來比較,H1就顯得身價高昂,可是H1的工業設計可遠勝過這些平價機種。您看,H1是不是抓住了市場價格帶的甜蜜點?

在設計風格上,COS走的是極簡包浩斯風,盡可能去除不必要的元素,達到最簡單直覺得使用經驗。打開H1的紙箱,開箱的感覺就很棒,機器包在細緻的布套裡,質感就像是買Gucci、Ferragamo的包包時,外面那層保護布套,而H1機器尺寸不大,收納在袋子裡也方便攜帶,我就是這樣把機器帶回家聽,但我想大概不可能有人想這樣拿著H1通勤吧,這機器還是頗有份量的。

極簡包浩斯設計風格

H1怎麼達到極簡包浩斯風格?大幅減少面板上的開關,同時盡可能用圖示代替文字。H1的面板左側有兩個6.3mm耳機輸出孔,中間是顯示幕,右側則是音量開關,同時也兼電源開關。在H1背後有主電源開關,可是每次要伸手到機器背後開關電源,不太方便,所以音量旋鈕採可按壓設計,只要背後的電源開關是開著的,長按一下就開機,再長按一下就關機。

咦?少了什麼?波段切換開關?放心,一樣靠面板「唯一」的旋鈕!開關機要「長按」,檔位切換則是快速按壓,每按一下就切換一個檔位,這四個檔位分別是USB 2.0、Optical、RCA、XLR,這四個都是數位輸入檔位的切換。不過H1也可以兼任前級功能,所以這個輸出功能要靠背後的搖頭開關控制,假如您沒有讓H1連接後級,Line Out輸出可以關閉,而Line Out如果處於開啟狀態,面板會出現一個正弦波的符號,代表高電平輸出功能啟用。

在H1背板上總共有三個搖頭開關,一個是Line Out高電平輸出,再來是USB 1.0與2.0的切換開關,假如您使用的是MAC電腦,USB 1.0與2.0都可通,但USB 2.0是非同步模式,時基誤差更小,當然選USB 2.0,但如果您使用Windows,那就要安裝驅動程式才能使用USB 2.0,假如您不想裝驅動程式,USB 1.0就能直通。


獨家「線性相位延遲FIR濾波器」

剩下一個搖頭開關標示著BUF,這是什麼?這是COS獨家技術,開關則是控制緩衝區(Buffer),但既然是獨家技術,為什麼要設計開關?一直開著用不是聲音最好?答案是遇上影片解碼時,緩衝時間會讓對話口白與影片對不上,產生延遲現象,所以看影片時要把Buffer關掉。

COS這項獨家技術稱為「線性相位延遲FIR濾波器」,而這項技術在他們兩年前推出的D1旗艦首度發表,現在則下放至H1身上。COS的研發團隊本來就在數位技術學有專精,他們自己撰寫特殊的演算法,透過DSP把原本的數位訊號4倍頻為176.4kHz或192kHz,送入緩衝記憶體,然後再校正時差,把精確的數位音訊送入DAC解碼。

聽起來很複雜?不是嗎?我簡單解釋一下,試著想像畫出一個正弦波,如果是44.1kHz的格式,那就是用44,100個「點」描繪出波型,現在COS用DSP演算昇頻,等於變成176,400或192,000個點來描繪正弦波,您說哪一個弧線比較圓滑?當然是四倍的點描更細膩、更圓滑。



用更多的點來描繪正弦波容易理解,但緩衝區呢?早年數位緩衝區的設計,主要是用在CD隨身聽上面,怕隨身聽因為振動影響讀取,所以預先存一段在Buffer裡面,萬一振動讓雷射頭讀不到音樂訊號,緩衝區儲存的音樂訊號就派上用場,因此不會斷訊,不過H1不需要帶著跑來跑去,所以緩衝區的用途並不在此,而是為了降低時基誤差,H1使用的校正時鐘誤差低於1 ps,要「即時」校正一定沒問題,但是「即時」校正萬一遇上掉訊號的情況就沒輒了,有了緩衝區,系統多了回頭去要訊號的時間,但是COS這個「線性相位延遲FIR濾波器」,畢竟是他們家的獨門技術,內中的學問可能更大,在緩衝區保留1秒的時間,對高速運算的DSP來說,時間跟一輩子一樣長,可以處理的東西可多著呢!

其實COS這項「線性相位延遲FIR濾波器」,用Buffer緩衝區來解決時基誤差產生的失真,觀念上並不是唯一,早年Mark Levinson曾經推出「FIFO」的技術,全名是First in first out,也是使用Buffer緩衝區,讓數位訊號在緩衝區「排隊」,假如前端雷射讀取有掉訊號的現象,緩衝區裡面排隊的訊號就會「掉號」,這時候就可以回頭去重新要訊號,消除時基誤差。


1/4價買旗艦數位技術

除了獨家數位處理技術之外,H1的電路設計就遵循了高階耳擴的金科玉律了。哪些金科玉律?數位類比各自獨立供電,這樣才不會相互干擾,放大線路採雙單聲道設計,可提升聲道分離度,避免左右聲道的串音,兩聲道的立體感更為浮凸,而音量控制則採用極進式陣列搭配高精度金屬皮膜電阻,採純類比音控。

從這些數位技術的特點來看,H1幾乎與COS自家高階D1相差無幾,可是價格卻不到1/4,已經凸顯出這部DAC耳擴超值之處了。比起旗艦D1,H1尺寸較小,自然機殼成本可以略為減省,但電源供應也沒辦法採用傳統線性電源,改用高品質交換式電源。再來,旗艦D1是全平衡放大,但是H1改為單端放大,元件更少,也不需要精確的零件配對,所以我們才能用更超值的價格,買到與D1幾乎一樣的高階數位解碼技術。

聽H1的時候搭配Macbook Pro,無需驅動程式,輕鬆連接,假如您是PC使用者,使用USB 1.0不需要驅動程式,但如果要用非同步模式的USB 2.0,則需要上網下載驅動程式,這些年USB DAC如雨後春筍登場,這些USB 1.0與USB 2.0的設定,對用家來說應該已經是駕輕就熟。H1的設定沒有什麼不同,但多了USB 1.0與USB 2.0的切換,對PC使用者來說多了一點方便,不一定需要驅動程式也能使用H1。


音色素雅乾淨、通透自然

H1的聲音就如同機器的工業設計一般,素雅乾淨,通透自然,沒有多加染色的感受,聽什麼音樂都對味。我聽Bill Evans的「Waltz For Debby」DSD 64檔案播放,「My Foolish Heart」一開始背景裡的人聲騷動,帶出爵士小酒館的現場氣氛,鋼琴與Double Bass開始的音樂,爵士鼓刷輕撫的細碎沙沙聲,慵懶的爵士氣氛迴盪在耳際,H1的聲底乾淨通透,細碎的音樂背景細節配上溫暖的鋼琴、低音貝斯與爵士,那種現場錄音的氣氛,真想讓人斟上一杯高年份的Single Malt,配著音樂享受夜晚獨處的時光。

我拿H1推Pioneer SE-Master1,原本略偏暖色調的SE-Master1,音色更顯為清爽通透,空間感顯得更為深遠,而令我意外的是用H1推Hi-Fi man HE 560,大概是我近期搭配的耳擴,推起HE 560最好的一部,大部分靠USB供電的迷你USB DAC幾乎都推不動HE 560,但我就算用一般插電的耳擴,也不一定能把HE 560推得好,經常聲音乾乾瘦瘦的,可是H1推起HE 560,中低頻的量感有著飽滿的均衡,聽「Waltz For Debby」時,不僅有飽滿濃郁的爵士風情,還能兼顧通透的空間感。同樣的,我拿H1來推平常桌面使用的Audeze EL-8,H1一樣能把聲音的空間感與通透感進一步提升,但卻不會顯得乾扁生冷,而是重現飽滿又有密度的聲音質地。

舒服的空間感最毒

通透的空間感可能是H1最讓我覺得像是「十香軟筋散」的毒性,其實聽耳機的時候,因為發聲元件就緊貼著耳朵,要談音樂的空間感最難,把音樂開得大聲了,所有的樂器就好像在耳朵旁邊擠成一團,聽感很近、很真、很強烈,但卻少了一分寬鬆自然,H1能夠音樂細節輕鬆地呈現,所以不需要開得特別大聲,就能聽清楚音樂的細節,音樂的空間感也顯得相對較為通透深遠,也難怪當美拿去拍照時,我換上一部USB供電的DAC,馬上覺得音樂空間感縮小,聲音沒那麼輕鬆,馬上想念起H1的聲音了。

就音色的表現,H1沒有太強烈的個性,不偏不倚的中性讓它聽什麼像什麼。譬如我聽RR的「Hopak from Mazeppa」DSD 64音樂檔案,H1有著漂亮的聲道分離度,撐開交響樂團的場景與氣勢,弦樂群綿密中帶有躍動感,呈現出舞曲的熱鬧氣氛,隨著音樂一波又一波更強,定音鼓的打擊力道也隨之更強,推升到頂點之後,和緩的音樂中點綴著三角鐵,H1的中高頻段有著相當不錯的密度,三角鐵的敲擊清脆的尾韻漂亮,隨後在進入主題,氣勢更顯強悍,尾奏之時強悍的打擊樂,低頻的延伸下得去,但H1不會拖著低頻尾巴,速度快又明確,收尾之時著實聽得過癮。

聽弦樂有強烈的吸引力

雖然我說H1的音色乾淨通透,但聽起來絕對不是毫無滋味的聲音,在中高頻段H1有著些許濃郁感,襯托弦樂綿密的質感,帶著清甜的滋味。像是「馬友友演奏顏尼歐」,聽「新天堂樂園電影主題曲」,悠遠的弦樂群在H1當中,清楚呈現錄音由遠而近的感覺,大提琴泛音拉奏,飄在空中的高音對比大提琴真正拉奏時的厚實綿密,讓原本單純的電影主題,在虛實對比之間變得變幻莫測,H1不僅把大提琴拉奏的音色對比清楚表現,而且帶出大提琴拉奏時略為濃郁的質地。

對比馬友友拉奏大提琴的濃密,換上慕特拉奏的「卡門幻想曲」,H1馬上把強悍的序奏猛爆地呈現,交響樂團火力全開,殺氣騰騰,弦樂群的撥奏等待小提琴獨奏進入,慕特的小提琴顯得柔情似水,尾韻揚起濃郁的松香味,指間的細微變化,隨著旋律翻揚而變化多端,H1把當中的對比拉得很開,強悍的樂團是百鍊鋼,而小提琴獨奏則成了繞指柔,高把位的小提琴拉奏高亢而細膩,低音部則顯濃郁芬芳,泛音拉奏時光澤亮麗,這些都顯示了H1並不是只有清清如水的透明澄澈,在中高頻段的潤澤芬芳更展現了弦樂的迷人魅力。

試聽過程中我還比較了一下COS獨家演算法開啟與關閉的差異,在開啟狀態時,音樂純度更高,背景更顯安靜,左右分離度更好一些,不管是聽44.1kHz的CD規格音樂檔案,或是高解析度PCM或DSD,開啟Buffer都有效果,但是我並沒有感受到非開不可的強烈差異,開啟之後做AB比對,可以聽出若干差異,音質音色沒有改變,但背景更通透安靜一些,可是如果沒有刻意AB比對,其實沒有開啟Buffer的情況下,H1已經有相當高水準的演出。


用聲音傳送的「十香軟筋散」

作為新興品牌,COS僅有D1旗艦DAC與H1 DAC耳擴兩款產品,在聽過H1之後,讓我對高階的D1更感興趣,尤其在我家中換了Merging NADAC之後,還真想把這兩部拿來同台比較一番。在我寫H1的評論之際,H1已經還給COS了,這才不過幾天的時間,我桌面的DAC耳擴又輪番換了幾部,但我依然懷念著H1擺在桌面的時光,那略帶潔癖的安靜通透音樂背景,加上中高頻段帶著油光水滑的聲音色澤,這種用聲音傳送的「十香軟筋散」,毒性可不小啊。

器材規格

COS H1
型式:DAC耳機擴大機
數位輸入:USB×1,coaxial RCA ×1,optical Toslink ×1、AES/EBU x1
輸入取樣頻率:最高24bit / 192kHz/ DSD128
音量控制:192階(0.5dB/階)
類比輸出:非平衡×1
耳機輸出:平衡x1、非平衡x2
最大輸出:平衡16V,非平衡8V
頻率響應:20Hz – 20kHz(+0dB, -0.5dB)
訊噪比:大於110dB
耳機阻抗:16歐姆以上
輸出電平:耳機平衡模式 12Vrms、非平衡 6Vrms、高電平 2 Vrms
尺寸:260×250×60 mm (寬×深×高)
重量:3.5 kg
代理商:可韻
售價:65,000元
電話: 02-2356-0687
網址:www.cosengineering.com

廣告
[新聞] 高階技術下放-COS D2/D2V DAC
COS的產品線越來越完整了。先前以高價版的D1旗艦DAC在市場上打響名號,接著推出更多人負擔得起的H1 DAC耳擴,現在則以H1的規模為基礎,推出價位更可親的D2/D2V DAC。D2與D2V的差別在於D2V提供音量控制,兼具前級功能...《 全文

[專題報導] 堅持自主研發的台灣音響品牌-專訪COS Engineering
專訪COS Engineering的故事就是從這裡開始的,創辦人之一的Stephen(龔錫勳)開頭就告訴我,他們是純正的台灣品牌,雖然曾經有國外的廠商建議出去「過水」一下,但是他們對自己的產品很有信心,所以堅持不做其他「包裝」...《 全文

[新聞] 獨門演算法平價化-COS H1 DAC耳擴
COS雖是新面孔,但在2014年首度問世的D1 DAC前級,獨家開發的數位演算法,加上重量級精緻機箱設計,頂著Hi End光環上市,馬上引起懂門道的發燒友注意,不過D1 DAC前級畢竟身價高昂,一般玩家難以親近,所以COS推出了新款H1 DAC耳擴...《 全文
 
  
(多關鍵字搜尋時,請以半形「,」隔開) 
Naim NSS 333、NAC 332、NAP 350 套裝試聽記
Naim 今年大動作重整自家產品線。上半年原廠家用音響外銷經理 Liam Conway 來台時,鄭重和大家介紹最新的 New Classic 系列,唯當時還只有 NSC 222 串流前級、NAP 250 後級與 NPX 300 電源供應等三款產品。時隔一個月,在慕尼黑音響展...《 全文

Simaudio Moon 641 綜擴
Simaudio Moon 旗下最新推出的高階系列 North Collection,是他們家最高技藝的展現。該系列中唯一一款綜合擴大機 641,體積不算大,但外觀上明顯與自家其他綜擴等級不同。厚重的機箱,配上兩側弧形切割、線條優雅的散熱片,全機看起來像是穿...《 全文

丞遠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2007 Han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