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HFAS1外觀採極簡風格設計,整個機殼只留面板上一顆圓形按鍵與下方的LED顯示燈,不過可別小看這顆LED燈,藉由閃燈、亮燈、不同顏色,可顯示的情況還挺多的。 |
 |
HFAS1機殼四個邊角採用斜切45度拼合工法,這是得自於日式家具的接合方法,從上方觀看,前、後、左、右四塊鋁質鈑件像是具有相同厚度,不僅十分美觀,並能有效提高機殼整體強度。 |
 |
上蓋厚達4mm。為何要用到這麼厚?這也是經過反覆試聽後的結論,這個厚度讓中、高頻的表現更好。上蓋邊緣再用鑽石刀削出倒角,相對於磨砂面,則可展現出光澤感。 |
 |
4mm厚的上蓋表面施以無特定方向的螺旋形研磨加工,使其具有宛如「日本紙」的細緻紋理,不論外觀還是觸感都有手工藝品的「溫度」。 |
 |
HFAS1的左、右兩塊為E型鋁製側板,結構性比單板強多了;底板採用厚度2.3mm純銅板,重量就有2公斤,可提供抑制諧振的效果 |
 |
HFAS1的腳墊位置還可調整。底部多提供一個螺孔位在後方中央,可將後方1顆腳墊移至中間。 |
 |
左邊是裝了4個腳墊的HFAS1,把後方的腳墊移動一下位置,就變成向右邊前二後三的3點著地了,這設計是不是很巧妙。 |
 |
HFAS1提供2個RJ45網路線插孔及1個USB插孔。為何有2個網路線插孔?for Network用於連接路由器或Hub交換器,這樣才能控制HFAS1;for Audio可直接連結串流播放機。 |
 |
100%日本工藝,來自I-O DATA的fidata。 |
 |
HFAS1內部劃分成清楚的三大區域:靠面板這邊的SSD區(又分隔成一左一右)、電源區,以及主電路板。分隔上、下的鋁板不僅有隔離的作用,更可加強箱體結構。 |
 |
HFAS1具備2組獨立的50W交換式電源,分別供應給儲存裝置與主電路所需的電源,可避免電源彼此干擾。 |
 |
這是HFAS1的主電路板,其實上面又再畫分成3區,分別是右下角供應儲存裝置的電源、左半邊給主系統的電源(這二區都布滿了大量的音響級高品質電解電容),以及主系統電路,雖然這3區位在同一塊主板上,但也是各自獨立互不相連。 |
 |
Magical Finder執行後會跳出一個小視窗,會看到這台HFAS1的IP位置與設備名稱。請記下此設備名稱,它指的是@WORKGROUP之前的HFAS-XXXXXX字串,如果你要透過電腦從網路匯入檔案進HFAS1,就會需要這字串。接著按下右邊的「瀏覽器」,電腦便會自動開啟網路瀏覽器,進入HFAS1的管理介面。 |
 |
這是HFAS1管理介面的首頁,當中的項目有系統設定、媒體伺服軟體設定、USB裝置設定、磁碟管理、系統初始化設定、韌體更新、線上使用手冊、語言設定…等。 |
 |
在系統設定中,可調整面板唯一一顆LED燈的亮度,甚至可關掉,還可選白色還是藍色。如果你需要透過網路匯入檔案,Shared Folder功能請保持開啟。 |
 |
在系統設定中,可切換2個網路通道的傳輸速度,分別是100Mbps與1Gbps,速度越快越好嗎?未必喔,fidata說傳送速度從每秒1G byte降為每秒100M byte,雜訊會比較低。此外,背後2個RJ45網路孔的LED顯示燈也可關掉,避免因閃爍而產生雜訊。 |
 |
如果會用到備份功能,請在系統設定中將自動備份(Auto Backup)開啟,如此一來,當你插入備份USB裝置時,HFAS1會自動檢查並自動備份。自動更新(Auto Update)則會自動檢查是否有新版韌體釋出,並自動更新。 |
 |
在系統設定中有個Network Renderer選擇功能,可切換DMR或OpenHome兩種模式。如果你用的遙控app可支援OpenHome Media(例如BubbleUPnP),就可選擇OpenHome模式,如此一來,在HFAS1這邊會保留目前的播放曲目,即便你把app關了再打開,上次的曲目仍在,除非你把曲目刪掉。連接USB DADC時,如果DSD播放僅支援DoP,就把DoP輸出開啟。 |
 |
在磁碟管理中,可切換硬碟模式。Spanning是2顆SSD合成一顆,容量是2顆硬碟的總量,資料較不安全,讀/寫較慢;Striping也是2顆SSD合成一顆,容量是2顆硬碟的總量,但讀寫時是2顆一起讀寫,速度較快,但資料也不安全;Mirroring鏡像備份,容量是2顆總和的一半,最安全,讀/寫也較慢。三種模式可轉換,但轉換時資料會被抹除,需先備份資料。 |
 |
在USB裝置設定中,可針對連接的USB外接硬碟要進行什麼動作。Registration of the device for backup是設定備份硬碟,讓HFAS1認得這顆USB外接硬碟,下次只要一接上這顆外接硬碟,就會自動進行備份。設定時,HFAS1會格式化這顆外接硬碟,所有資料都會抹除,以後這顆外接硬碟也只能用於備份HFAS1。Restoration of back data是將資料從備份硬碟回存至HFAS1。Data import是將外接硬碟中的檔案匯入HFAS1,匯入時無法選擇檔案,通通都會匯入。Removal of USB device又是幹嘛的呢?如果你插著的是USB Hub,或是備份硬碟,或是用於增加儲存容量的USB儲存裝置,若HFAS1電源是開啟的,拔除前要先執行裝置移除。 |
 |
剛剛說到,從USB匯入檔案是所有檔案全部匯入,無法選擇,沒關係,你也可以從別台電腦透過網路傳輸檔案給HFAS1。此時(這裡以Windows電腦進行示範),請開啟電腦的檔案總管,在檔案路徑的地方打上\\ HFAS-XXXXXX,此處XXXXXX就是剛剛提到Magical Finder所顯示的設備名稱,按下Enter。 |
 |
按下Enter後,即進入HFAS1的contents資料夾。這時只要把電腦中的音樂檔案複製進contents資料夾,Twonky Server 7自己會去整理這些音樂檔案。 |
 |
打開BubbleUPnP,畫面會停在Playlist頁籤。請注意畫面下方有3個頁籤,分別是Now Playing、Playlist與Library,這就是BubbleUPnP的結構,操作時,也就是在這3個頁籤切換來切換去而已。 |
 |
播放前要先選播放器與資料庫來源。請點左上角的3條短橫線,會出現一張選單,請注意Local Renderer與Library這兩個部分。 |
 |
先點Local Renderer,它會秀出網域上所找到的網路播放器,可以看到有Cocktail Audio X-12音樂伺服器與Integra DTR-50.7環繞擴大機這2台。DTR-50.7有串流播放功能,所以BubbleUPnP會看到它,我選DTR-50.7。 |
 |
接著點Library,會秀出網域上所找到的NAS或音樂伺服器,一共有4台,其中有一台是HFAS-52F1C6,就是我要用的fidata HFAS1。 |
 |
接著點選下方3個頁籤最右邊的Library,此時也請注意左上角的圖像標示也已變成fidata的logo。畫面中就是HFAS1依不同方式替音樂做分類,接下來你可以按照演出者、專輯名稱、作者或是音樂類型來選曲。 |
 |
我以專輯名稱進入HFAS1的資料庫,此時所有專輯封面便依照專輯名稱字母順序排列。這麼多漂亮的唱片封面,看起來是不是很讓人心情愉快呢? |
 |
接下來我想聽畫面正中間的那張「ayaka’s History 2006-2009」專輯,這時要做的動作是按住專輯封面,封面就會變反白,同時右上角也會出現一些符號,例如播放鍵或是+號,我習慣按下+號,好讓這張專輯的曲目選入Playlist中。 |
 |
接著請按下方3個頁籤中間那個Playlist,就會看到剛剛選的那張「ayaka’s History 2006-2009」專輯的所有曲子都被列進Playlist中,此時隨便點一首就會開始播放了。 |
 |
然後請按下方3個頁籤左邊的Now Playing,漂亮的專輯封面佔滿畫面,得知Twonky Server 7已把清晰的封面圖檔傳過來了。這裡還可做一些播放操作,像是播放/暫停、上/下曲…等,至於音量控制要看硬體部分有無支援。 |
 |
你也可以透過BubbleUPnP製作自己的播放曲單。在Playlist頁籤,按右上角3個點點,會跑出一個下拉選單,Add to Saved Playlist是將曲目存入播放曲單,Load Saved Playlist則是加入以前已儲存的播放曲單。 |
 |
繼上圖,當按下Add to Saved Playlist,它會要你選擇是要製作一份新的播放曲單,還是將這些曲目存入原有的播放曲單。 |
 |
之前有說到,如果你沒有串流播放機,HFAS1也可以直接連結USB DAC使用,那在操作上有沒有不同的地方?答案是完全一樣。當HFAS1連上USB DAC時,在挑選Renderer的地方就會出現一台如圖中HFAS-52F1C6 [USB Audio DAC]的串流播放器,選這台機器就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