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18發表,已被閱讀 301,844 分類:後級
NuPrime STA-9後級 NuPrime真是太厲害了!這是我聽完NuPrime HPA-9之後的有感而發,這次聽完STA-9後級,更要讚嘆NuPrime真是會做擴大機!

奇怪,這世上生產擴大機的音響廠商多的是,有更多線路更複雜、性能更卓越的擴大機,為什麼要這麼誇NuPrime呢?的確,強者多的是,我也聽過很多更好聽的擴大機,但是沒有一台比STA-9更便宜,在我的經驗裡,要比STA-9表現更全面的後級,還要比它便宜,沒有!

特殊A+D放大架構

STA-9應用了一種所謂A+D放大的架構。這是從較早推出的IDA-8綜合擴大機發展出來的。此放大線路結合了A類和D類放大,因此可兼具二者的優點。許多音響迷都認為A類放大最好聽,這話是也不是,放大線路工作類型沒有絕對的優劣,A類可以好聽,也可以不好聽,B類是這樣、D類也是這樣。但是,無可否認的,A類放大工作下,聲音表現最為線性,且可以讓奇次諧波失真降到最低,加上其大電流輸出,得以讓喇叭獲得足夠的驅動電流因此,才會被認為好聽。這是A類放大的優勢。可是,A類放大有個難以避免的問題,就是太過耗能,因為A類擴大機一開啟,就允許線路中存在高額的靜態電流,電流大,自然會發熱。所以才有其他的放大類型出現,好降低擴大機的能損。

D類放大線路可謂其中能源使用效率最好的一種線路。D類放大是一種交換式放大(switching amplifier),將電晶體當作開關,以全開或全關的方式產生方波,藉PWM(pulse width modulation脈衝寬度調變)把所接收到的類比聲音訊號調變成幅度相同但寬度不一的方波,再將此方波放大,即可得到放大後的信號,以推動喇叭。NuPrime是D類放大高手,從他們的前身NuForce開始,就一直採用D類放大設計擴大機。他們自家的D類放大線路有獨特設計,稱為「自給震盪線路產生脈衝寬度調變」(self-oscillating circuit to generate pulse width modulation)。名稱很長,不好念也不好記,我們就簡稱它為SOC線路。這個SOC的D類放大線路的優異之處在於,能使D類放大線路的開關交換頻率提高,以STA-9為例,它的交換頻率可達550KHz,至於Reference等級的擴大機更可達600KHz,較一般D類擴大機頂多300kHz的交換頻率高出許多。這好處是什麼呢?我們姑且以數位取樣頻率來理解,更高的數位取樣率,就能使還原出來的類比音訊更接近原始波形;同樣的,D類放大的更高交換頻率,就表示他們調變的方波密度更高,同樣就更接近原始的類比波形。

NuPrime產品設計走的是極簡風,巧妙融合了直線和曲線,以蝕刻文字方式於前面板上低調的留下品牌名。

STA-9的輸出級,採用D類放大,藉以達到最高的能源使用效率。所以它能夠做的機身小小的,驅動力卻很可觀,單一台STA-9以立體聲工作,足有120W輸出(無論負載阻抗為多少,最大輸出功率恆定),如果換成一部常見的AB類擴大機,您想體積要多大?如果是一台純A類的呢?STA-9的投影面積比一張A4紙還小,重量僅有4.75公斤,很多CD唱盤都比它重。

不過,NuPrime更希望讓STA-9在精準和傳真之餘,還能有溫暖音色,因此,其輸入級以J-FET晶體,用單端架構做A類放大,而且原廠還表示,這個A類放大線路還是自家開發的超線性A類放大(Ultra Linear Class A Module, ULCAM),但因為STA-9是後級,與綜擴IDA-8不同,輸入阻抗要高,NuPrime將之修改為一高阻抗單端放大線路。這樣,訊號從前級送入,經過這個高阻抗單端、超線性A類放大,送入D類的功率放大級,透過高頻寬的PWM調變出輸出方波信號。一面可收D類放大高效能、強驅動的優點,一面又可保有A類放大的高線性的好處,NuPrime甚至表示,STA-9的偶次諧波失真遠大於奇次諧波失真,因此能夠營造出宛如真空管機的悅耳聲音,讓人久聽不累。是否如此,容我稍後再述。原廠更提出,他們在線路上避免使用交連電容,而是採以DC直接交連,如此一來,也就避免了因為耦合電容的高通特性造成音染,可讓聲音更為純淨。

STA-9採用線性電源供電。照片下方一排則是電源線路,使用的電解電容都是自家訂製品,上面都印有NuForce和NuPrime的字樣。照片上方的電路板則是輸入級,以J-FET晶體用單端架構做A類放大,中間區塊的電路板則是D類放大線路,能源使用效率極高,可提供每聲道120W的輸出功率,其交換頻率高達550KHz,比起一般D類擴大機為更高。

線性電源、零相位漂移、高頻寬、高阻尼因數

STA-9雖然機身小,裡頭卻採用了線性電源,一顆訂製的環形變壓器佔據了機箱內部大半空間,重量也多半來自於它。這個線性電源能夠濾除不該有的高頻雜訊,還能提供豐沛的電源,以因應突如其來的動態和低頻的電流需要。A+D類的放大線路,加上充足的電源供應,讓STA-9有著高電流輸出能力,即便喇叭的阻抗降低,也能輸出足夠的電流應付所需。

STA-9還有三個電氣特性上的長處。首先是零相位漂移,原廠表示,一般D類擴大機在輸出級會經過低通濾波,這個低通濾波很關鍵。日本Spec也生產D類擴大機,他們認為D類擴大機要好聽,首先要解決的就是低通濾波這關,為了此,他們特別採用訂製的電容。NuPrime不用零件解決,而是用線路,據他們所述,此一線路設計能達到零相位漂移,這麼一來,就能讓聲音更為立體鮮明,定位感更好。

第二個長處是高頻寬,根據原廠提供的數據,STA-9有效的頻率響應範圍是10Hz至50KHz,您覺得高頻響應還不夠高嗎?有很多Hi End大廠的擴大機還不一定有這個數據呢,連Jeff Rowland 925 Mono的頻寬也是標到50KHz。最後,另一個厲害的地方是高阻尼因數。一般真空管擴大機的阻尼因數約在10至100之間,一個設計良好的A類擴大機,阻尼因數可到200;至於STA-9,阻尼因數則有400。擴大機的阻尼因數越高,對於喇叭單體的控制力也就越好,尤其是對低音單體的控制力。400很高嗎?MBL 9011的阻尼因數為300,Pass Xs-300的阻尼因數是200,Constellation Hercules II的阻尼因數則是150。您說,NuPrime STA-9夠不夠厲害?

STA-9有兩組輸入,單端平衡各一組,靠撥桿選擇。喇叭端子較小,但都是鍍金品,可接裸線、香蕉插,要接Y插其實也行,但是端子距離很窄,要小心不要短路。而且端子彼此間距小,轉動比較不方便。若要橋接成單聲道,單端輸入請接下方端子,平衡輸入則是內側端子,喇叭線則接在上方兩個端子,正負極要看好,也不要忘了,最後要把搖頭開關調到正確位置。

橋接後有290W輸出功率

單一台STA-9就有每聲道120W的輸出,如果用兩台橋接,輸出功率更高達290W,這也是所有NuPrime兩聲道擴大機當中輸出功率最大的,甚至超越旗艦單聲道後級Reference 20。一般擴大機進行橋接,是以OPA將所接受的輸入訊號,另行產生一個反向訊號,交給另一邊的放大線路去放大,如此一來,訊號就被強化了,輸出自然也就增強了。通常擴大機橋接後,功率可增為4倍,但是同時噪訊也會跟著被放大,這樣一來就會使聲音變得沒那麼純淨,所以,音響迷總有個認知:橋接雖然可以提供大功率,但是聲音會變粗,比較不好聽,要謹慎為之。不過,NuPrime另有方法,他們使用一種稱為單端直入橋接技術(Single-Ended Direct-Inject Bridge Technology),藉此,就能克服橋接後聲音變粗、變不好聽的問題,甚至,橋接之後,訊噪比更低,動態表現更為出色,這點,我能為證,不信,請繼續讀下去。

我在U-Audio試聽室,用NuPrime同系列的HPA-9當作前級,與STA-9搭成一套,訊源是Onix OC-83,喇叭則是Capriccio Continuo的Admonitor Preference Plus加Submonitor MKIII低音柱組合。喇叭很不好推,Admonitor的高音一旦控制得當,華麗光鮮,美不勝收,如果擴大機本事不夠,高音飆開就不耐聽了。Submonitor MKIII低音柱也不好搞,要是擴大機搭不好,低頻要嘛出不來,聲音整個乾癟無神,要嘛轟然作響,不知所云。給一台新台幣2萬3的擴大機出這個考題,會不會像是叫一個小孩開大車呢?

鼓聲懾人,畫面鮮活

音響才一開聲,我就被嚇到了。我剛開始只用一台STA-9做立體聲輸出,沒想到會有這麼穩健有序的聲音。聽柯普蘭的「平凡人號角」(Fanfare for the Common Man)(Reference Recording, RR93)。樂曲開頭的那個定音鼓一敲下時,既結實又有震撼力,既深沈還有重量。這般鼓聲,哪裡是一台這麼小的擴大機能推的出來的呢?況且喇叭又不屬輕鬆好推的類型,光是那鼓聲,就可以給A+了。而且那鼓聲來自樂團的後方,舞台空間的深度也能呈現出來,敲響的銅鈸,像是曙光乍現,撥開夜色與晨霧,直往我竄來,銅管吹奏滿帶光彩華霞,聽來讓人朝氣蓬勃,滿有精神。

再聽鈦孚音響示範片第三軌,那是美國鋼琴大師Earl Wild彈奏郭多斯基改編拉摩的小品,這首曲子的旋律美極了,Wild出身浪漫派鋼琴演奏正統,不僅演奏技巧卓越,而對於樂曲的詮釋自有一派浪漫風格,不同於眾後輩鋼琴家。這首美麗的小品在Wild的演奏下,鋼琴圓潤而有光澤,泛音在空間裡迴響地自然,也就把一場獨奏會活生生地搬來面前。這場獨奏會錄音除了鋼琴以外,就是那此起彼落的咳嗽聲。聽唱片是為了聽咳嗽,這不很怪嗎?聽音樂當然不是在聽這些噪音,但是這些咳嗽卻被很自然地收錄進來,聆聽中,可以把一個舞台連同觀眾席的景深拉出來。好一幅鮮活的畫面,STA-9對於空間的描繪力真好。

高音甜潤有光澤,低頻豐潤量感足

換上「Burmester奔馳的美聲」,當中第三軌是音響迷很熟悉的「四季」版本,由快樂馬卡室內樂團(Sonatori de la Gioiosa Marca)演奏。當中選錄的是「冬」第一樂章,樂曲描繪的是寒冷的冬天,北風呼嘯吹著,大雪繽紛飄落,行走於雪地之間的人們牙齒不停打顫。那音樂配上這場景實在有畫面感,以幽暗氣氛起始,之後時而突起的強奏,說的正是那惡劣的天候裡,迎著寒風、踏著白雪而行。STA-9把這個場景帶到我面前,小提琴的聲線清楚,略帶一點點硬質,可是音色是甜潤有光澤的,那正是這張唱片的錄音特色。大鍵琴把那白雪紛飛的冷冽感帶了出來,低音弦樂有著適當的豐潤度,STA-9的低音表現乾淨又清楚,量感也絕對足夠。

不過,一橋接成單聲道模式,聲音表現又更好了。最大的變化是音場被拉的更開,寬度開、深度也開,各樂器間的分離度更好。我再重聽之前聽過的曲目,聲音升了不只一級。平凡人號角聽起來更有氣魄,四季當中的小提琴變得更瀟灑自在,相較起來,單一台STA-9的音場就相對小了點、擠了點,在大音量下聽小提琴也略顯硬了點。以單聲道推起CC Admonitor和Submonitor就更是得心應手,尤其是低音的控制更準確,鼓聲更結實,放的快、也收的快,該到哪裡停止,就到哪裡停止。看來這290W輸出功率、400阻尼因數果然要得。

我又把整套器材搬回家裡,搭配我的Pierre-Étienne Léon Quattro+書架喇叭。這對喇叭比起Admonitor,沒有那麼華麗活潑,聲音略微暖調一些。這對以Isobarik結構設計的書架喇叭從1989年起出現在原廠型錄之後,雖經幾度改版,但基本設計始終不變,歷經近卅年的型號,也稱的上一路經典。同樣地,我先以立體聲方式驅動,因為有了在U-Audio試聽室的經驗,我知道它的本事,所以這回我沒那麼驚訝,但STA-9還是讓我感到驚喜。它把Quattro+推的好極了。

高明的活生感與立體感,堪比管機

播放Cassandra Wilson的專輯「Rendezvous」時,我非常激賞它的人聲表現(是的,我斟酌了一下,決定用「激賞」來表達我對STA-9人聲表現的欣賞程度)。Cassandra Wilson最迷人的莫過於她那渾厚、低沈的嗓音,喜歡清甜女聲者或許嫌她聲音太粗了,但那才有藍調味。第一首「Old Devil Moon」,原本充滿歡樂和愉悅的歌曲,經這麼一改編,又藍又迷幻。Cassandra Wilson的聲音結實飽滿,形體清楚,咬字、喉韻都明明白白。打擊樂充滿了彈跳感,畫面非常活生,而且聲音是有形有體的,不是扁平的。有意思還是它的音場表現,前後左右拉開距離,既不前傾也不後退,而是讓在前的聲音更前、更浮凸,讓在後的,更往後退。那個double bass撥奏的音粒圓滾,帶著彈性,低頻並不膨脹。為什麼我特別提到這個貝斯的低頻,因為在一些系統上,這裡的貝斯可能會過度濃厚,雖然也是種音樂味道,但總是有點失衡,在STA-9上則完全沒有這個問題。它本身的低頻雖然沒有少給你,但絕對不過量。

當天晚上,約末11點鐘,我想在睡前讀兩篇散文再上床睡覺。我打開音響,已相當輕柔的音量播放著這張Rendezvous,才沒讀幾行,我就無法專注於書本上了。我發現STA-9搭配HPA-9的擴大機組合,在小音量下真是好聽。怎麼個好聽法?雖然音量小,但是動態還是完整的,細節還是很清楚,舞台與音場的清晰度依舊很好,甚至連歌聲的表情也仍然可見,聲音始終維持著立體感。這樣的聲音表現在設計正確的真空管機上,一點不難,我在Audio Note Zero與J. C. Verdier 220上都曾聽得,但是如今我卻在一台兩萬出頭的D類擴大機上聽見,這怎會教我不感驚喜?那一晚,我一篇文章都沒讀完,卻一直聽到1點多才依依不捨地上床去。

橋接之後,進步是全面的

說了這麼多好話,難道STA-9真是無敵鐵金剛,沒有缺點嗎?當然還是有的,但是你能在這個價位買到任何比它更全面、更好聽的擴大機嗎?我想了很久都沒有答案。如果要挑,它的聲音在立體聲模式下,開大音量,會略帶一點硬調,聽起原本就性屬華麗、繽紛,音調較高的巴洛克音樂,有時會稍嫌吵了一點。這時若把音量轉小一點,聲調就立顯柔軟些,這是單一台STA-9的解法。不過,還有更高明的招。如果橋接兩台STA-9採單聲道工作,聲音的進步是全面的。

控制力、音場開闊度、兩端延伸,表現俱為一流

我以一台STA-9聽交響樂時,本無什不好,一旦換成兩台橋接成單聲道,聽了,就回不去了。以卡拉揚指揮柏林愛樂的西貝流士芬蘭頌為例,這首曲子有著憂傷的情緒,有著凝重的意念,到了樂曲中後段,則又帶入激昂與喜悅,猶如慶典般的熱鬧氣氛。樂曲開頭是銅管和低音大提琴,在經過轉調後反覆,木管和弦樂接著帶進來,樂曲就開始了豐富的表情變化。對音樂迷而言,這首曲子聽的是情緒,對音響迷來講,聽的是氣勢。單一台STA-9就能把弦樂的厚度表現出來,低音弦樂的重量感亦有之。火辣辣的銅管,充滿信心的鼓聲,有種勝利的喜悅。可是,一旦接兩台STA-9,那個音場更開闊,舞台深度更足,樂曲氣勢也就更添雄渾豪邁。而且,即便我把音量再加大一點,音樂依然能維持住該有的場面,並不紊亂,顯然控制力大為進步,而且聲音表現也更顯細緻,相較起來,兩台STA-9聽起來聲音更顯沈穩大氣,而且聲線更為滑順,兩端延伸也更顯輕鬆,單是樂曲中段在樂團弦樂層層疊湧而上,配合銅管激烈應和下,三角鐵輕巧靈動地穿過樂團巨大的能量包圍,就足以說明一切。NuPrime說STA-9橋接後失真更低,確實不假。

聽Diego Tosi拉奏薩拉沙泰的「流浪者之歌」(Zigeunerweisen),樂曲那有精神的開頭,滿有震撼力,立刻吸引了我的注意力。雖然NuPrime一再強調STA-9具有「真空管般的音色」,但是可別以為它就是速度很慢的昏黃質感,聽起這一張CD,如果系統聲音是這樣,當場音樂就死在那裡。這張錄音活生感極佳,而且動態龐大,調整失當的系統有可能會在重播這張CD時踢到鐵板,音樂會顯得生硬吵雜,單是那有力的開頭就要讓人皺眉;一旦搭配得當,系統均衡,這張CD聽起來盡是熱情奔放的吉普賽風情。

一對STA-9把Quattro+治的服服貼貼的,Tosi那充滿戲劇性的演奏,樂團倏地拔高的力道,隨時湧現,毫不拖泥帶水,雖不至於電光石火,但那速度表現堪稱一流。太快了,音樂反而不耐聽;STA-9調教得恰恰好。雖然這個小室內樂團只配有一把double bass,但那個低音卻豐潤無比,厚度表現甚是迷人。Tosi小提琴拉奏的細節清楚,卻不過份強調,稍暖的音色,帶著厚度的質地,讓小提琴聽來相當有真實感。到了樂曲後段,那激昂又華麗的演奏,同樣的,一點不亂,一曲聽罷,讓我不禁拍案,一口氣連聽兩回。

聲音傳真度高,自然音樂能傳情

Quattro+的聲調比Admonitor暖一點、音質厚一點,加上家裡空間比較小,聽起來聲音會更飽滿,HPA-9和STA-9的組合聽起來當然也更討喜。聽卡拉絲的精選集「Pure」,她的聲音圓潤而且立體,發聲的細節也不少,不是一個聲音從前面出來而已,而是一個人在那裡唱歌,會讓人驚嘆50、60年前的錄音,怎地比現代的發燒錄音還有人味。一些發聲咬字的變化都能掌握的住,而且十分到位,這是出色的傳真度表現。卡拉絲唱起卡門是一個味,唱起諾瑪又是一個味,唱起薇奧麗塔則又是一番氣質,她演唱時的戲劇表情實在豐富,不管是立體聲錄音,或是單聲道錄音,STA-9總能以一種帶著水分和肉感的聲音,讓歌曲自然流動,讓極擅於詮釋人物情感的卡拉絲,更顯變化萬千,扮誰像誰。這是音樂的傳情。能傳真,到一個程度,還能傳情,這不就是Hi End音響在追求的嗎?如今我竟在這等便宜的STA-9上可得,不禁地,一股幸福感由心中升起。

搭配兄弟HPA-9前級,什麼都好

我在之前撰寫HPA-9的評論時,僅針對它耳擴部分的表現,這回我以它當前級,與STA-9搭成一套,真是妙極,HPA-9採A類放大,其輸入級恰如STA-9,同樣採取JFET做單端放大,以電壓推動,設計原理近似於三極管,可營造出豐富的二次諧波失真,讓聲音更顯豐潤。這兩台搭在一起,果然氣味相投,播什麼音樂都好聽,而且耐聽。或許那是一種染色,聽來樂音顯得更有光澤,尾韻更鮮亮,但這也讓音樂更添活力,染得漂亮,有何不可?我在試聽過程,曾試著把前級換成Electrocompaniet EC 4.8,搭上EC 4.8,音場更為開闊,聲音的密度更好,音質更厚實飽滿;相較起來,HPA-9的尾韻則長一點點,音色中帶著一股溫潤的光澤感,音質則稍微精瘦些,如果可以不問輸贏,這算是另一種味道。可見HPA-9當作前級,也是一個優質選擇。別忘了,兩者價差可大著呢,EC 4.8可是廿萬元級的前級,HPA-9多少錢?也是23K。

HPA-9本身也有唱頭放大,即便不能調整阻抗匹配,但萬元上下等級的唱頭放大能如此調整者亦為罕見,我使用多年的Electrocompaniet ECP-1售價比HPA-9還貴上好多,也不能調,以非重度黑膠玩家來講,這其實不那麼重要。我接上Pro-Ject 2 Xperience,唱頭用的是Grado Prestige Gold 1,聽2014年高雄音響展的紀念黑膠。這張由國內音樂家演奏,國內錄音師製作的黑膠,不但曲目好聽,錄音也很出色;它不是強調錄音效果的發燒片,卻是「聽來自然的發燒片」。我同樣以HPA-9搭上STA-9系統聽這張唱片,A面第一曲是理查史特勞斯小提琴奏鳴曲第二樂章,聽起來定位感清楚,小提琴和鋼琴的位置十分明確。小提琴的音色美極了,輕柔和緩地訴說著浪漫的情話,鋼琴的晶瑩透亮,音色溫暖,聲線滑順,比起聽CD更有感染力。再聽B面第四首,拉赫曼尼諾夫大提琴奏曲第二樂章,這曲為快版速度,帶著詼諧曲風格,在HPA-9的溫暖音色下,提供了大提琴更為迷人的況味,原本就煽情的曲子,更顯風情萬種。鋼琴的低音也有重量,但質地比較柔軟,整體聽來,深情一些,詼諧則少了一點。如果您正喜歡溫暖芬芳的柔性音質,那HPA-9的唱頭放大肯定能讓您滿意。


三論之下,放眼市場無敵手

NuPrime的STA-9完成了讓人覺得幾乎不可能的任務,以新台幣23,000的售價,達到這樣的聲音成就。與同系列的HPA-9搭起來,就能成為一套便宜卻好聲,小巧卻大力的擴大機系統,五萬元不到的價格,就可以玩前後級,擴大機功率有120W,還送給你不錯的唱頭放大,以及聲音一流的耳擴,耳機輸出一次給3組。您在市場上找得著其它的選擇嗎?HPA-9有兩組前級輸出,您若再添購一台STA-9,就多了兩種玩法,一個是玩雙擴大機(bi-amp),讓一台推高/中音,一台推低音;還可橋接成單聲道,玩mono-mono,試問,哪裡可以用新台幣46,000買得到290W的單聲道後級一對?如果您更發燒一點,用三台STA-9,一台作立體聲推高/中音,兩台橋接成單聲道推低音,也無不可。

論其聲音表現,論其擴充性,再論其價格,當今音響市場上,STA-9根本無敵手。

器材規格

型式:兩聲道後級擴大機
輸出功率:2×120W(立體聲模式)/ 1×290W(橋接單聲道模式)@ 8 & 4 Ohms
峰值輸出功率:2×280W(立體聲模式) / 1×320W(橋接單聲道模式)@ 8 & 4 Ohms
輸入阻抗:47k Ohms
輸入靈敏度:132mV, 1W @ 8 Ohms
增益:×22
訊噪比:< -95dB at 1W, 10W, 100W
總諧波失真:0.02% (Stereo) / 0.01% (Mono)
響應範圍:10Hz-50kHz
電壓:115 VAC / 230 VAC可調
保險絲:慢融式 3A, 250VAC
尺寸:235×281×55 mm(W×D×H)
重量:4.75 kg
售價:23,000元
總代理:進音坊
電話:(02) 02-8792-5679
網址:www.gloriaaudio.com.tw

廣告
[新聞] 多聲道音訊就交給它了!-Nuprime HD AVP多聲道前級處理器
HD AVP擁有數量豐富的數位輸入端子,除了一般音響器材上常見的S/PDIF光纖與同軸數位輸入(2組)外,還具備6個HDMI輸入其中4個HDMI輸入端子支援至4K影像格式,而其它兩個HDMI輸入可支援FULL HD影像格式,當然,3D影像也可播放...《 全文

[試聽報告] 歡迎任何20萬級擴大機來挑戰-NuPrime DAC-10H搭ST-10後級
這次試聽NuPrime DAC-10H搭配ST-10,比先前的9系列更高一級,聽完之後,不只是讓我叫好,這回,NuPrime再度叫我輾轉反側,幾日不得好眠。怎地說呢?聽過了它的聲音之後,實在叫我覺得10萬出頭能買到這組前後級帶DAC外加平衡耳擴...《 全文

[試聽報告] 聽著,就讓人心猿意馬-NuPrime HPA-9耳機擴大機
如果你正在找一台驅動力好、搭配性廣的耳機擴大機,請讀這篇文章。如果你在找一台體積小巧的前級,可供搭配小體積後級或主動喇叭,請繼續看下去。如果你希望這台前級還具有唱頭放大線路,且可對應MM、MC唱頭,請花點時間讀完此文...《 全文

[新聞] 旗艦級技術下放-Octave V 110 SE綜擴
[試聽報告] 有型、有料、真功夫-NuPrime IDA-16綜合擴大機
[新聞] A+D類混合放大技術-NuPrime IDA-8綜合擴大機
[新聞] 支援DSD256-NuPrime uDSD隨身DAC耳擴
 
  
(多關鍵字搜尋時,請以半形「,」隔開) 
Naim NSS 333、NAC 332、NAP 350 套裝試聽記
Naim 今年大動作重整自家產品線。上半年原廠家用音響外銷經理 Liam Conway 來台時,鄭重和大家介紹最新的 New Classic 系列,唯當時還只有 NSC 222 串流前級、NAP 250 後級與 NPX 300 電源供應等三款產品。時隔一個月,在慕尼黑音響展...《 全文

Simaudio Moon 641 綜擴
Simaudio Moon 旗下最新推出的高階系列 North Collection,是他們家最高技藝的展現。該系列中唯一一款綜合擴大機 641,體積不算大,但外觀上明顯與自家其他綜擴等級不同。厚重的機箱,配上兩側弧形切割、線條優雅的散熱片,全機看起來像是穿...《 全文

丞遠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2007 Han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