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12發表,已被閱讀 181,648 分類:喇叭
追憶大師風範三部曲(二) 要追憶大師,方法有很多,最好的當然是可以開瓶好酒(或是開幾瓶),坐在一起聽音樂。是的,這應該會是最好的方式,相信我若這麼提議,Jerry和Roy都不會反對。但我們總得尊重巴洛克朱先生,大白天的,U-Audio的編輯們竟然聚在一起喝酒?雖然我相信朱先生也非常樂於加入我們,然後一夥人在音響前齊唱:「Libiamo ne' lieti calici!」。咳,其實,重點不是酒,是那種愉悅的情緒,是那種讓人全然放鬆的氛圍,是那種讓人能以超越時空限制,進入與數百年間、各地的音樂家、樂手、歌手的神交之中。你能想像嗎?

Franco Serblin的書架喇叭Accordo,擁有自己的腳架,而且一定要搭配自己的腳架。不僅因為腳架漂亮,曲線和傾斜角度恰與喇叭搭乘完美的比例,更重要的,它的分音器就至於腳架底部,所以,沒有腳架不行。

真的,這傢伙醉了,是怎地胡說八道?是的,我醉了,但我沒喝酒(這回聽Accordo真的沒喝酒),但卻被音樂給醉了。

誰這麼厲害?單用音樂就能讓U-Audio編輯們的大腦皮質層活動旺盛、腎上腺素分泌加劇、血壓升高、心跳加快、雙頰潮紅……。咳,說錯了,我們幾個還沒到更年期的年齡,這等症狀暫不會發生。

此番續集的主角是Accordo,這對Franco Serblin設計的書架喇叭,與落地的Ktema設計不同,唯不變的是那精緻典雅的外觀和卓越出眾的氣質。我可以用上千字的篇幅來描述Accordo的造型,甚至可以再用上千字來誇讚它的美麗。但報導不該變成作文比賽,況且南北朝時代早已遠去,這種空泛的文字還是省省吧。

Accordo喇叭除了上下,其他四面都不成平行,兩側以弧形向內收攏,前面板則是向外探出的淺淺圓弧,折角處都做了圓弧處理。Accordo為低音反射式的書架喇叭,背面有一低音反射孔,下方的橢圓孔,則是廠牌與型號銘牌。

Accordo是書架喇叭,原廠給它配了一個專屬腳架,腳架與喇叭是一體設計,因此要將二者看做是個整體。腳架的底部是一個鍍鉻鋁合金板,前寬後窄,前沿為向外突出的圓弧,兩側則略向內收,形狀有點像是Ktema的頂蓋,只是前後顛倒。腳柱則是木質本體、中空結構,內部塞有吸音棉以及喇叭導線。Accordo的喇叭端子不是設計在喇叭本體上,而是在腳柱背面靠底部處,分音器也在於此,內部再以喇叭線通連到上面,以一個Neutrik端子連接喇叭底部,如此,腳柱其實就是喇叭箱體的延伸。這樣的設計,使分音器得以隔離了振動干擾。經這麼一說,您當可瞭解Accordo的喇叭與腳架確實不能分開了,是吧。

喇叭本體高度與深度均為36公分,面寬為19公分,但因為形狀不對稱,前寬厚窄,體積比同等高度的一般方形書架喇叭都要來的小。即便如此,Accordo卻足重16公斤,這等重量當然其來有自。箱體是經過精工打造的實木結構,原廠還特別強調Acoordo的箱體「超級堅固」(別嫌我講話像個青少年,真是如此,原廠說它super-rigid)。Accordo的箱體作工極為精緻,都是出自經驗老到的木工師傅之手。箱體使用多片實木貼合組成,並且加入鋁鎂合金材料,藉以達到諧振控制的目的。箱體除了頂版與底板,沒有一面是平行面,這樣的設計,當然是為了抵銷箱內駐波。

Accordo箱體為原木拼貼構成,不對稱箱體可防止箱內駐波,板材拼貼構成的設計,則讓箱體不會有一定頻率的共振。圖中還可見到在側板前後兩端,板材接縫處還挖出了淺淺的切痕,平添了器材外觀上的活潑。真是設計大師!

高音單體使用一只29mm的絲質軟半球高音,這顆高音是由丹麥著名的單體工程師Ragnar Lian所設計。巴洛克還透露,當初他們走訪原廠時,便看到那些高音單體都是訂製零組件回來,在工廠內再由工作人員手工製作而成,表示這個高音單體確實僅此一家,別無分號。中低音則是一只150mm的紙盆單體,採取對稱式的磁力系統,振膜表面有放射狀切痕,用以抑止單體運動時發生盆分裂;這顆單體則是Scan-Speak的訂製品。Franco採取最簡單的分音方式,也就是一階分音,注意相位一致,而零件則都經過嚴格挑選。務達到精準的音場、定位、形體深度等音響上的要求。

Franco生前曾說:「我一直都很喜歡小喇叭,他們雖然貌不驚人,但是卻往往在一些不甚完善的空間裡,能夠很適切地融入其中。更難能可貴的,他們在音樂重現上總是如此具有魔力,甚至能直通我靈魂的深處。Accordo,就是遵循著我的理念所設計出來的。」

Accordo為二單體二音路的設計。Franco採取最簡單的分音方式,也就是一階分音,注意相位一致,而零件則都經過嚴格挑選。務達到精準的音場、定位、形體深度等音響上的要求。 面板上下方各有一塊鍍鉻的不鏽鋼板,用以固定前方作為「面網」的拉線。

高音單體使用一只29mm的絲質軟半球高音,這顆高音是由丹麥著名的單體工程師Ragnar Lian所設計。

中低音則是一只150mm的紙盆單體,採取對稱式的磁力系統,振膜表面有放射狀切痕,用以抑止單體運動時發生盆分裂;這顆單體則是Scan-Speak的訂製品。

試聽當天,負責驅動Accordo的是義大利同鄉EAM Lab的前級HP01和後級HA600。HP01前級採A類放大,各個輸入都有獨立的電路,其內部零件包括電阻、電容、變壓器等的選用,都有一個共同的目的:讓電流通過更快速。HA600後級採用AB類差動放大,並使用一種威爾森電流鏡(Wilson current mirror)的電路。這樣一來,不必使用較高的偏流即可提供足夠的電壓擺幅與電流,且可兼具寬廣平坦的頻率響應線性,並使反應速度更快。真以為一句「熱情」就可以形容整個義大利了嗎?至少要講清楚EAM HP01和HA600有多厲害,就不是一句形容詞就可以完事的。訊源則以Electrocompaniet EMC 1 UP唱盤為轉盤,透過AES/EBU數位輸出給Audiobyte Black Dragon DAC。空間經過朱先生以ASI的空間調聲設備處理過,甚至連器材也都「加強」過,包括EMC 1 UP和Accordo喇叭都使用了ASI小木塊調音。

接下來就是我們三人的試聽報告。想知道Accordo究竟「魔力」在哪裡?請繼續看下去。(戴天楷)

試聽當天,負責驅動Accordo的是義大利同鄉EAM Lab的前級HP01和後級HA600。



訊源則以Electrocompaniet EMC 1 UP唱盤為轉盤,透過AES/EBU數位輸出給Audiobyte Black Dragon DAC。

Accordo在設計時,已把腳架視為整體的一部份,喇叭端子就設計在腳架底部,而它的分音器也在腳架裡。這樣一來,就可避免喇叭箱體發聲時的震動,傳導到分音器上,使訊號受到干擾。

戴天楷

不是故意要往自己臉上貼金,我是真的喜歡書架喇叭。從開始聽音響,我就是用書架喇叭,迄今不變。理由很簡單,就像前文引述Franco Serblin的話一樣,它們有一種聲音的魔力,讓人很容易就進入音樂當中。雖然它的性能有限,卻也讓音響調整更為簡單,也容易出好聲。我也喜歡聽鋼琴,因為它擁有巨大的聲音能量、寬廣的音域範圍,以及劇烈起伏的動態變化;一件樂器,卻能與樂團爭鋒。用書架喇叭聽鋼琴?別說不可以,或許氣勢上遜於落地喇叭,但是質好的書架喇叭,仍能把鋼琴複雜的聲響結構表現出來,甚至在細節與清晰度上,不輸落地喇叭。Accordo就是這樣。

由上方看下去,可見得Accordo形狀不規則,其正面略略向內收,因此,不必刻意擺放內傾角,喇叭本身就設計了內傾角度。

朱先生多半也是這樣想,一連放了幾首鋼琴曲,先是著名發燒片Dick Hyman Plays Fats Waller(RR-33CD),那鋼琴聲音立體飽滿,圓潤且有水分,在「Bach Up to Me」開頭兩個小節的右手高音之後,改換左手彈奏主旋律,右手則改以固定音型的伴奏。那高音亮澤感十足,有著堅實密度,但又不緊不硬,反而帶著溫暖色澤。左手低音的來回遊走像是男人的舞步,沈重剛猛卻卻不顯遲滯,配合右手的靈巧游移,像是一段充滿歡樂的男女雙人舞。當左手來回大跳,在Accordo上,那個躍動感十足,一點不因為右手的快速音群搶盡風采,而讓人錯過左手在琴鍵上精彩的舞蹈。

再聽霍洛維茲彈奏拉赫曼尼諾夫第二號鋼琴奏鳴曲(BMG, 7863-57754-2),這又是一段驚人的演出。這句語帶雙關的讚嘆,一面講的是霍老,在77歲高齡時,還有此犀利又壯闊的演奏,一面講的又是Accordo,小小一對書架喇叭,竟然也有模有樣地把鋼琴帶到我們面前。第一樂章以B小調開頭,當霍老左手彈出最低八度的和弦時,腳下同時踩住延音踏瓣,那低音弦與箱體的豐富共鳴,配合左右手炫麗交錯的旋律,搭構起華美建築。在Accordo的重現下,琴音有重量,共鳴層次豐富,音色的變化均悉數掌握,霍老在放慢速度時,展現出醉人魔力,在低音和弦營造出的雄渾氣勢下,帶入華彩樂段,霍老怎麼是個鋼琴音色的魔術師,Accordo總能見招拆招地把那魅惑手法再現於前。

能把鋼琴唱好,就足以說出這喇叭不簡單了。再聽管弦樂,Accordo的表現也讓人激賞,當然,這是以書架喇叭的標準而論。聽阿胥肯納吉指揮愛樂管弦樂團,演奏西貝流士的芬蘭頌(Decca, 400 056-2)。此曲以銅管和低音大提琴,以深沈又帶著哀傷的語調開頭,隨後經轉調再度反覆,接著再導入木管和弦樂部。Acoordo雖然小小的,卻把那弦樂鋪陳出的憂鬱悲情表現的讓人感懷動容。那綿密有厚度的弦樂配上豐滿的低音,在銅管的引導下,帶出高昂的歡呼。樂曲越是進入激昂歡樂,Accordo也越顯出它原有的氣質。三角鐵自遠方穿透而來,那清楚又飄揚的泛音煞是迷人。

朱先生對於自家空間的調教很有信心,喇叭拉得前面,騰出後方一塊得以形塑舞台的空間,樂團就地鋪將開來,定音鼓敲擊時,就在那舞台的後方,管樂器各在其定位,聲部間的分離極好,這就是書架喇叭最大的魅力所在,定位好清楚!可是,無奈Accordo到底是對小喇叭,能量還是有限。我們坐在離喇叭約兩公尺多的沙發上聽,一切都是如此美好;一旦退到沙發後面,聲音能量就弱了很多,芬蘭頌聽起來頓時氣勢少了大半。這在先前聽Ktema時就不會,無論我在沙發區,或離開位子站到後面,總能感受到豐滿的聲音能量,果然大細漢還是有差。

聽小克萊巴指揮維也納愛樂的舒伯特第八號交響曲(DG, 449 745-2),可以看到一個鮮明的畫面,舞台就自然地開展在面前。這清楚又透明的「聲音視覺」,或許EAM Lab也有貢獻,Accordo本身聲音乾淨又透明,也是無可厚非的。不過,它又不是那種純淨如水一般,雖然清澈,卻失之無味;我們聽到的聲音滿有溫度,處處顯露一種溫暖宜人的芬芳。就像是在音樂廳裡聽音樂一樣。木管樂器的吹奏質感溫潤而且鮮明,能夠清楚看到樂器所在位置。弦樂質感更是迷人,盡顯那專屬於維也納愛樂的豐滿和諧美感。音樂中沒有一處是突兀的,沒有一個聲部是獨立的,Accordo帶來了水乳交融的諧和樂音,同時還能還原樂器的質感和演奏時的諸般細節,當樂團齊奏時,管樂部以長音吹奏,小提琴卻是拉奏震音,這些發聲上的差異,一點沒有因為音量大就被遮掩,反倒更是清清楚楚。

Accordo的音色表現力也是一流。除了前述能把鋼琴的音色層次充分表達以外,對於各種樂器的聲音質感也能清楚再現,沒有曖昧含混之處。以拉卡托許的「布達佩斯現場」專輯為例,當中的第13軌是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第二號,這原是鋼琴曲,後來有幾首被改編成管弦樂版,同樣受到喜愛。這裡則是改編成以匈牙利傳統樂器cimbalom為主奏樂器的版本,相當特殊。cimbalom有點類似中國的揚琴,樂手持兩根形狀像是長柄湯匙的擊棒,敲打其上的琴弦發聲,這種樂器在東歐各地相當普遍,各地還衍生出一些變形琴款,但基本架構和演奏方式則泰半相同。為了達意,我們可將cimbalom稱做匈牙利揚琴。

演奏的Ernest Bangó本身也是吉他手,這張專輯裡,他在多首曲子裡彈奏吉他,但這裡一聽便知,這不是吉他。吉他與匈牙利揚琴的發聲原理其實是相近的,都是振動琴弦,並讓振動傳導到琴箱,進而藉由琴箱木板產生共鳴。即便原理相似,但音色是不同的。匈牙利揚琴的聲音比較厚,殘響比較短,而且,在擊棒敲下後,琴音就不能改變了,吉他卻能藉由左手揉弦造成琴音的細微變化;此外,前者的一擊一音,而吉他卻能彈奏出音色更豐富的和弦。透過Accordo,可聽見相當明確的匈牙利揚琴質感,那個獨特的音色,加上擊打與振動帶來的細微聽感,都沒有漏失。在一些琶音和快速音群的樂段,仍能辨明那清晰的聲音紋理。不時地,還有鋼琴加入,這兩種樂器的發聲方式更是相像,都是透過擊打琴弦發聲,不過,Accordo可以輕鬆呈現不同樂器所該有的不同音色,可見其聲音分析力出色。

Accordo的聲音既有細緻質感,又能呈現豐富資訊,任何音樂從它播出都是如此和諧好聽。好聽到讓我覺得寫這段試聽報告,用看似科學的詞彙去分析、描述聲音,都在在流於俗氣。我大可以為它再寫千言,但那些文字也不過是井上添花而已。

Accordo的美,豈止是外貌。

仔細觀之,可見到Accordo前方的鍍鉻不銹鋼板上有Franco的簽名蝕刻。

林治宇

從Ktema比較難看出Franco Serblin過去設計的影子,因為Ktema實在太特別,不僅大幅跳脫他以往的設計,就算與其它稱得上特別的喇叭相比,Ktema仍舊不凡,但Accordo會讓我想起以前的Sonus Farber,原因在於質地。Accordo的音箱用實木拼接成型,讓我立刻聯想到Sonus Farber早期最負盛名的幾款書架喇叭,像是Minima Amator、Electa Aamator,它們都採同樣的方式製作音箱,不同的是以前直的拼,外型圓胖,現在Accordo則是橫的拼,外型纖細,但相同的是溫潤細膩如木質家具般的自然質地,和諧滑順的線條,拉近聽者與器材間的距離,讓人不由自主產生一股自在、親密的感受。重點是,這樣的親密感不只在視覺與觸覺上,Accordo的聲音更是如此。

例如巴洛克朱先生放給我們聽的第一張唱片「Dick Hyman Plays Fats Waller」,和我平常聽到的RR錄音大不相同,Accordo除了仍保有錄音中乾淨透亮、一塵不染的質地,還有甜潤甘美的質地與豐富的音色紋理,那是正確播出鋼琴泛音與琴體共鳴的聲響,對Accordo來說似乎是再自然不過的事了。接著是Zimmerman與波蘭節慶管弦樂團演奏蕭邦鋼琴協奏曲,大場面音樂一點都為難不了Accordo,我聽到了流暢的起伏與自在的對比,強弱間的落差仍具有優異的層次,大小聲之間的變化也十分線性,可見Accordo可不是空有絕美外型與甜美音色的花瓶角色。小規小,但仍必須具體而微地重現音樂演奏時的正確結構與規模,事實上這反而更難,就像是在一張很小的畫布上臨摹印象派畫作,要把如此繽紛的色調依樣畫出,更是困難。

又例如阿胥肯納吉與愛樂管弦樂團演奏西貝流士《芬蘭頌》,Accordo播出了非常好的音場層次,由遠而近的聲部櫛比鱗次,絲毫不亂。這麼深遠又清晰的音場當然與遠離背牆的擺位,以及朱先生高明的調音功力有關,但離背牆這麼遠,卻絲毫不覺中、低頻有被稀釋或不足的情況,可見纖細的Accordo最不需要擔心的就是厚度了。Accordo的厚度不僅足夠,而且厚得自然,厚得恰到好處,厚得匠心獨運,厚得高明之極。像是江蕙「初登場」中的《藝界人生/美麗的交換》組曲,我聽到的還是她纖細柔媚、婉轉清亮的清新唱腔,但令我驚訝的是,我聽到了以前沒聽到的東西,那就是江蕙唱同一句時,唱腔在厚薄之間原來還有細微的變化,而不只是一句簡單的長音而已。魔鬼就在細節處,歌后之名,其來有自。

正如同Franco Serblin所有的設計,Accordo同樣兼具十分優異的解析力、柔軟不帶火氣的質地、比例較高且浮凸清晰的中頻,以及流暢平衡的頻段接續,幾乎播什麼都好聽。播放中國著名琵琶演奏家趙聰的「聆聽中國」專輯第5軌《牧》,這是她與中胡名家馬九越合奏的作品,可以明顯感受到主奏胡琴的音像較為龐大,實體感明確,形成Accordo迷人的關鍵之一。此處胡琴不僅呈現出纖如毫毛的弓弦摩擦沙沙質地,重點是胡琴的共鳴感具有豐富變化,絕不是我們口頭上常形容的那種「厚聲」,或「充滿韻味」,事實上,Accordo的音色是那麼的中性,那麼的自然,而不是溫暖的「義大利的金色陽光」。此外,琵琶撥弦的清脆感可以恰如其分地展現,質地不僅輕盈、爽脆,還帶有一絲絲過去沒聽到的柔韌感與巧勁,聽得我頗為吃驚,轉念一想,趙聰指尖的功夫是如此精妙,不論是撥、彈、勾、挑、撫或揉,還是輕、重、緩、急、強或弱,Accordo總是以它氣質的手法加以真實、清晰呈現,無一遺漏。

郭漢丞

與Accordo相處的午後,是一段輕鬆愜意的音樂時光。一體設計的弧形腳架,與Accordo喇叭箱體的巧妙結合,怎麼看都像是一件「會發聲的藝術品」。與早年Franco Serblin在Sonus Faber時代的作品比較起來,Accordo更顯圓弧洗鍊,把義大利工藝的精神表露無遺,越是近距離欣賞,越是有股衝動想收藏一對。

在巴洛克試聽Accordo,自然準備了足夠的功率,推出Accordo最大的可能性,當然,Accordo還是一款書架喇叭,就算您用大功率後級來搭配,低頻段最沉的八度音還是力有未殆,那是喇叭箱體與單體尺寸的先天限制,但是如果不去管那極低頻的部分,Accordo聽起來還是「很像落地喇叭的書架喇叭」,不僅能唱出音樂的規模,而那油光水滑、流暢溫暖的音樂性,更是讓人聽得入迷,而且唱什麼就像什麼。

用Accordo聽「江蕙:初登場」,那是暖意濃郁的江蕙,二姐的嗓音好綿密、好甜蜜,唱腔之間的轉折,還有若有似無的抖音,Accordo輕鬆地把音樂現場的細節帶入耳際。聽Sting唱「Shape of My Heart」,聲音質地很純,中頻段的聲音厚度,讓Sting歌唱的形體更顯飽滿,而聽Dick Hyman的爵士鋼琴,Accordo又是搖擺味十足,中低頻段彈跳勁道輕鬆。從這些音樂更顯濃郁熱烈的味道,您可以感受到Accordo並不是清清如水、中性無染的喇叭,而是有著自我主張的音色,略顯濃密的質地,唱出音樂當中蘊藏的情感。

聽古典更是如此!齊瑪曼與波蘭節慶管弦樂團合作的「蕭邦第一號鋼琴協奏曲」慢板,自己演奏鋼琴同時指揮的齊瑪曼,速度拖得很慢,讓慢板樂章的情感流洩更顯深沈,弦樂群從小提琴聲部開始,中提琴與大提琴陸續加入,疊上來的音群讓導奏的音樂由小而大、由遠而近,在Accordo這些音樂的層次,在深遠的音場當中,用很美的模樣表現出來。

隨後鋼琴登場。齊瑪曼選擇很慢的速度,對鋼琴演奏其實更為困難,更為危險,弦樂群要把音樂拉得多長、多慢,手上的弓可以運用自如,可是鋼琴不能,鋼琴彈奏下去的剎那,音量最大,然後不管鋼琴家如何使勁按住琴鍵,鋼琴的音量只會越來越小,不可能逆轉,可是齊瑪曼顯然成竹在胸,鋼琴雖然慢,但音符之間並沒有真正留白,指尖控制著鋼琴不可逆轉的音量衰退,但是在鋼琴每一個音符起落之間,卻有著細微的共鳴,連接成一條圓滑的弧線。在Accordo上面,我觀照著齊瑪曼營造的每一分細節,因為速度慢,所以鋼琴彈奏琶音之時,一顆顆鋼琴音符顆粒都清晰分明,卻又在鋼琴家的指尖畫出一條圓弧,勾住聆聽者的魂魄,靜靜地聽著蕭邦的傾訴。

蕭邦說了什麼?我不知道,但可以感受到。聽了Accordo一個下午的音樂,我在回家的捷運上,腦海裡面浮現的還是蕭邦,還是那難以名狀的感動,我想,這就是Accordo聲音魅力所在吧?

巴洛克試聽室,經過朱先生的調整,貼上許多ASI的空間調聲設備,其實,連器材、包括Accordo都有小木塊調音。

器材規格

型式:2單體2音路書架喇叭
使用單體:28mm軟半球高音單體×1,150mm中低音單體×1
頻率響應:40Hz - 33kHz
平均阻抗:4Ω
效率:87dB
建議擴大機功率:最小20瓦
尺寸:喇叭360×190×360 mm(H×W×D);腳架740mm
重量:喇叭16 kg;腳架16 kg
參考售價:元
進口總代理:巴洛克
電話:02-2516-7050
網址:www.ansbach.com.tw

廣告
[試聽報告] Franco Serblin Lignea-追憶大師風範三部曲(三)
整個Lignea喇叭,看起來就像是一把倒立的魯特琴,上頭幾乎沒有直線,沒有稜角,變化的曲線造型,讓Lignea的姿態柔和優雅,好不美麗。箱體主要是一塊前帳板兼腳柱,高約一米,在喇叭主體部位,背後則有一橢圓或橄欖狀的箱體,箱體表面有...《 全文

[專題報導] 最後一塊拼圖-Franco Serblin Lignea開箱直擊
Lignea在今年慕尼黑音響展正式公布之後,首批喇叭終於抵台,直叫人望穿秋水。這是傳奇設計師Franco Serblin離開他一手創立的Sonus Faber後的第三件作品,也是最後一件。Lignea是Franco離世之後,由他的女婿Massimiliano Favella接手設計...《 全文

[新聞] 數位串流北歐大將-Electrocompanient ECM 2
數位串流的應用越來越流行,現在挪威Electrocompaniet也加入了戰局,新推出的ECM 2的核心使用了原本ECD 2的DAC線路,然後加上了數位串流的功能,而且Electrocopaniet不光是音樂的數位串流,連影像也通吃,讓您高解析度影音一把抓...《 全文

[試聽報告] Franco Serblin Ktema-追憶大師風範三部曲 (一)
[試聽報告] 永恆的傑作-頡聲試聽Ktema
[試聽報告] 美麗與真實的交會-Ktema初體驗
 
  
(多關鍵字搜尋時,請以半形「,」隔開) 
Harman Kardon Enchant 全套試聽
簡單、易用、不麻煩,是 Soundbar 攻城掠地的絕招,可是,以前講到 Soundbar,大部分人都會說,聲音效果比不上傳統喇叭,但是,科技總是來自人性,Harman Kardon 新推出的 Enchant,打破了...《 全文

T+A Talis S 330 落地喇叭
瘦瘦長長的音箱外型優雅精緻,但往往在低頻方面就必須做出妥協,不容易得到足夠的延伸。不過這樣的情況並未在 T+A Talis S 330 書架喇叭身上看到,它的高度僅 105 公分,寬度更只有 21 公分,但低頻延伸...《 全文

丞遠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2007 Han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