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3/30發表,已被閱讀 91,547 分類:配件
Stein Music室內諧音機試用報告 「就是因為遇到了Stein Music,我才決定投身做音響代理。就是因為這個室內諧音機,我才會想把Stein Music帶進台灣,讓更多朋友一同體會這產品的妙用。」這是Stein Music在台總代理美德聲陳老闆親口告訴我的。

看起來似乎不起眼的黑色方盒子,配上數個調音塊,卻能讓一位醫師放下工作,轉行當起音響代理商。如果不是親身體驗過其立即而明顯的效果,實在很難想像這是真實故事。旅居美國多年的陳先生,先前是位執業獸醫師,因此身邊的朋友提到他,多稱呼他作陳醫師。陳先生本身愛聽音樂,也是位音響迷;多年來買了許多唱片,音響器材更是進進出出,不知凡幾。


如同很多發燒友一樣,陳先生也愛逛音響展,但他真是很「燒」,燒到什麼程度呢?不僅本地的音響展不缺席,他甚至會飛到國外看展,美國的CES消費性家電展、慕尼黑音響展,他也會跑。為音響跨海看展,這等發燒程度,還真不多見。就是因為這股對音響的熱愛,當他在慕尼黑展場看到Stein Music的產品,聽到那經過調音後聲音的「神奇改變」,他大為震驚。「怎麼會有這麼簡單又有效的東西?」他指的就是Stein Music Harmonizer室內諧音機。

Stein Music Harmonizer諧音機,兩台一組,一台是H2a,一台是H2b,兩台工作方式不同,H2a是全向型,H2b是單向型,因此擺放時要注意位置。尤其是使用兩組諧音機時,相同機型要放置在對角線位置。

出身德國調音系大師之手

Stein Music是一家德國音響公司,公司位於德國西部北萊因州的小城穆罕(Mülheim),往南約一個小時車程就是商業重鎮杜塞朵夫(Düsseldorf),再搭火車往南一個小時便到了科隆(Köln)。穆罕所在的地區是德國魯爾區(Ruhr),這是德國歷史上重要的工業區,Stein Music就是在這樣工業與商業都發達的地理背景下孕育出來的。

老闆Holger Stein本身是物理系畢業的,又具有電子背景。三十年前創立公司時,他主要在幫客人改機,並且研發一些改機套件。技術更臻成熟,並且累積了夠多資金之後,他開始轉型生產屬於自家品牌的電子產品,包括唱盤、擴大機、喇叭,以及一些調音道具。直到現在,Stein Music的產品目錄仍維持著豐富項目。其中深深吸引美德聲陳先生的就是Stein所開發出的一系列調音產品。「這些東西,每一樣我都有進,每一樣我都第一時間親身試用,一定要有用,我才要賣;然而,Stein Music每一樣真的都效果驚人。我一點不後悔改行當代理商,因為這讓我有機會和台灣的樂友分享樂趣,一起感受透過Stein Music產品所帶來的聲音改變。」陳先生如此說。


Stein Music的調音道具相當多樣,包括帶有擾磁作用的電源插座和線材端子、喇叭濾波器、CD消磁器、避震腳墊、避震貼片等。Holger Stein自己不僅開發音響產品,本身也是個熱愛音樂的發燒友,既然愛聽,就會想辦法要改善現有系統的聲音,總要讓音樂更傳真、更傳神。他認為怎麼藉由更好的線路達到好的聲音重播固然重要,但音響系統還是需要調音。

調音手法很多,從物理學來講,各種墊材的運用,無非就是改變諧振。用墊、用錐、用鎮、用貼片等,甚至調整、替換螺絲,控制各種接合處鎖定緊度,甚至拿掉器材上蓋等,諸此種種調音手法,其實都是為了找到更佳的諧振點,讓聲音聽起來更悅耳好聽。這些調音手法,音響迷都不陌生,甚至都可以藉由自己在家實驗換得適合自家系統的調整心得;如果不想自己麻煩,直接購買廠商設計出來的產品,亦可收其效果。Holger Stein也開發出不少這樣的東西,但他不滿足。


最基本的「銀套件組」,是兩台諧音機配上七顆「黑石」(Black Stone)調音塊。

除了改變諧振是一途,還有一種就是改變空間的聲學條件。因此有很多調音柱、調音板,甚至還有一些道具,不直接接觸器材,而是針對空間的聲波反射進行調協控制,例如加裝吸音、擴散的裝置。因為聲音要從喇叭傳送到耳朵,需要藉由空氣來傳送聲波能量,其間還需透過空間的耦合。這裡有許多學問,除了上述的被動處理,更有音響廠商開發出主動的處理方式,藉由數位處理程序計算空間的聲學條件,進而校正音響系統的發聲,這種room correction的產品現在也逐漸在音響市場上成為一股勢力。Holger Stein看見了空間對聲音的重要性,卻提出另一種作法。

他認為擺放任何改變空間聲學條件的道具,只能針對部分的頻率做局部改善,若沒調好,反而顧此失彼,甚至有時會放這種音樂很好,放別種音樂又有「調過頭」的遺憾。他認為,既然聲音是透過空氣傳遞,就從空氣著手。那怎麼藉由空氣調音呢?


運用量子科技,改變空氣分子排列狀態

Stein表示,Harmonizer其中運用的是量子科技,理論很複雜,很難說清楚,因此他用較為簡單的方式來說明。根據Stein的解釋,空氣分子游離分佈在聆聽空間內,它們是在一種緩慢移動、不規則地相互碰撞,甚至處於膠著的狀態,當我們聽音樂時,分布於喇叭和我們之間的空氣就是這樣的狀態,聲波就在這樣混亂、膠著的空氣分子間傳遞。因此Harmonizer,要做的就是解決這個空氣分子膠著凝固的狀態。

一旦空氣分子在移動了,要讓它們推送聲波就會更順暢。好比我們要搬動一個巨大的石頭,當它完全處於靜止狀態時,要移動它非常吃力;倘若石頭已經在移動中,那麼我們要維持它繼續向前就相對上容易很多。關鍵就是,你要先施加一種能量,讓石頭先行滾動,這樣,後續就輕鬆了。Harmonizer要做的,就是讓它釋放一種信號能量,使空氣分子移動、並且排列更加整齊,如此一來,聲波在空氣間傳遞就能更加順暢,我們能聽到的聲音也就更為諧和。


搭配調音塊使用

Stein用這種理論製作出他的室內諧音機。起初,就僅有諧音機而已,但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他發現Stein夫人裝了珠寶的手提包隨意丟放在客廳沙發上,卻意外使得聲音更好聽,他反覆實驗之後,就開發出利用礦石製作的調音塊,以增進諧音機的功效。這就成了現在Stein Music搭配銷售的產品。

Stein Music Harmonizer共有幾種組合,其中不變是諧音機本身,至少是H2a與H2b兩台一組,另再搭配不同等級的調音塊使用。基礎的調音塊是Black Stone(黑石),七顆黑石一組搭配H2a和H2b一對諧音機,是為「銀套件」。高階一點的則是Black Diamond(黑鑽),更高階的是Blue Diamond(藍鑽),目前的旗艦款則是Blue Sun(藍日)。這些高階的升級調音塊可以根據需求添購,增設的調音塊可安置在喇叭兩側牆上,以及直接置於喇叭上方。


這是黑石的包裝盒,像是鋼筆盒一樣。

這些調音塊的形狀略有不同,黑石最為簡單,舊版的黑石是三角形,新版則改為正方形,但中央有一金字塔狀的凹陷。黑鑽與藍鑽形狀猶如鑽石,為多邊切角的圓錐形狀;藍日的外觀則猶如向日葵花形。原廠表示,這些調音塊外部均為含碳的樹脂外殼,內部則包有天然礦石,不同等級的調音塊,內部的礦石比例配方不同,連帶與諧音機交互效果也不一樣。至於這些形狀與材料配方的內容以及原理,原廠並未多談,到底「江湖一點訣,說破不值錢」。

這次試用的黑石「銀套件」,套件組合最單純,使用上也簡單,「地上組」有四顆,分別置於室內四個角落(就算日後升級其他的調音塊,這四顆地上組黑石是基本配置),其餘的調音塊,一顆置於喇叭背牆中央,離地約180cm處,但高度可視狀況調整,一顆置於聆聽座位後牆中央180cm處,還有一個則安裝在空間中央天花板上。怎麼安裝呢?很簡單,只要用黏土就好。隨附的德製黏土,黏貼、拔除都容易。


諧音機使用方便、安裝容易

每組諧音機為H2a、H2b兩個一組,「銀套件」就只有單一組諧音機,如果想要升級,還可添購一到兩組諧音機。之所以稱為H2,是因為發售的是第二代諧音機,故稱之為H2。為何區分a、b?這也很重要,a、b兩台諧音機看起來好像都一樣,實際功能卻有不同,H2a採全向型(omnidirectional)工作,因此它放置的方向可以不受限制;H2b則採單一方向(unidirectional)工作,因此擺放時要讓它朝向喇叭與聆聽位置的中央區域而去。諧音機原則上放置在室內的四個角落,可以置於原廠腳架上,或置於櫃面、檯面上都可,但要注意的是需要保持諧音機應當處於開放空間內,不要藏在機櫃裡面,才能讓它發射出來的訊號產生諧調效果;絕佳的高度是離地1公尺。如果使用兩組以上,還需注意H2a應放在另一台H2a的對角位置上,H2b亦同,這樣才能發生加乘效果。

那麼,多大的空間使用多少台諧音機,是否一定呢?Stein表示,較小空間使用基本的組合即可;空間大過28平方公尺(約8坪半)就要考慮添購第二組諧音機。可是Stein又說,其實這也沒有一定,根據他的經驗,在一個10平方公尺(約3坪)的小空間裡,用6台諧音機,可感受到比單用一對諧音機更好的效果。他也曾試過在一個超過100平方公尺(30坪以上)的空間,僅僅使用一對諧音機,就明顯感受到聲音的進步。總之,Stein想說的就是:酌需購買,但保證有效。


諧音機背面有一個電源插孔,可供用家連接電源供應器,原廠沒有附送,用家如果要插電使用,需自行購買。諧音機的耗電量極小,每台諧音機只要安裝4顆3號鹼性電池,在完全不關機的狀態下,可連續使用2年以上,因此原廠更建議用家直接使用電池就好。位於中央的電源開關,搖頭開關置中表示關機,向上則為開機,並且機身前方的藍色LED指示燈會亮起,讓您確認諧音機處於開機狀態;向下亦為開機,但是指示燈不亮,這樣更為省電。此外,還有一個連續可調的旋鈕,此為諧音機發送訊號強度的控制鈕。

諧音機背後有一個電源插孔,可供用家連接電源供應器,原廠沒有附送,用家如果要插電使用,需自行購買。原廠為什麼不附變壓器呢?因為使用變壓器供電,還有接線問題,相對比較麻煩。諧音機的耗電量極小,每台諧音機只要安裝4顆3號鹼性電池,在完全不關機的狀態下,可連續使用2年以上,因此原廠更建議用家直接使用電池就好。除了電源插孔,就是一個電源開關,搖頭開關置中表示關機,向上則為開機,並且機身前方的藍色LED指示燈會亮起,讓您確認諧音機處於開機狀態;向下亦為開機,但是指示燈不亮,這樣更為省電。此外,還有一個連續可調的旋鈕,此為諧音機發送訊號強度的控制鈕。

過去我也用過類似的產品,一個叫做Quantum Resonance Technology的公司出品的Quantum Symphony,同樣標榜運用量子技術,產生某種脈衝訊號,可調變空間中的聲波,讓音響聲音更為悅耳和諧。這個技術專利後來被Nordost買走,推出一系列運用QRT技術的產品。此外,法國的線材公司Esprit也有一款名為Menta的產品,功能相似;而且這兩個東西的使用都很簡單,只要把它們放在器材旁邊,插上電即可。因為有先前的經驗,對於Stein Music Harmonizer的功用,我一點也不懷疑,好奇的僅是聲音的變化有多大,因為Stein的諧音機售價比前兩者都要貴上不少;如果僅有「相近的」效果,為何要多花代價呢?


效果顯著,一開便知

我把整套Stein Music Harmonizer帶回家,約略按照原廠建議放置黑石調音塊,並安置好兩部諧音機。才一開機,就讓我錯愕。變化非常明顯,而且立刻可以感受得到。聲音變得更凝聚,而且立體,層次更為豐富,而且鮮明,音場的寬度、高度與深度都明顯拉開,每個發聲體的輪廓更加清楚,彼此的分離度也提高了,聲音的細節更易被聽見。變化幅度之大,是我在之前的經驗裡所沒遇過的。以前用過的兩樣,都還要仔細聽聞,在A/B test下才能釐清箇中變化與差別。這次完全不需交互測試,我就知道哪裡不一樣了。厲害,真的厲害。

我家的音響系統是放置在客廳裡,客廳左側是開放空間,擺放餐桌和鋼琴,再過去則是一個開放式廚房。這種半開放的聆聽環境,喇叭放置在客廳長邊,以高音單體為基準,左右喇叭相距約1.9m,離背牆約0.8m,聆聽位置在靠牆沙發,離喇叭距離約2m。受限於這種空間,音場深度較淺,但聲音相當開放,跟以前把音響系統放在書房裡(約3m×4m)相當不一樣,聲音的層次清楚也更活潑,唯獨音場變淺、音樂變得比較缺少畫面感。但這次用上Stein Music諧音機,立刻讓我找回了失去的那立體的畫面感。


諧音機的放置建議是靠近喇叭背面的牆角,但因為是開放空間,所以我將之置於喇叭斜後方,並用書本架高到原廠建議的1M高度。

讓人聲演唱錄音更為立體、活生

聽人聲演唱時,可以感受到一個人彷彿就在眼前一般,音像浮凸而且具體。我這樣形容,在不開諧音機的狀態下,音像比較平面,有點像是兒童的立體書那樣,打開書本之後,雖然有立體形像,每個形象的形體卻是平面的。開啟諧音機之後,每個發聲形體就飽滿了起來,一個一個都變立體了,不再是紙片般的形像,變成了具體的人偶、立像。又好比原本是個放了氣的球,鬆軟癟氣,一旦開啟諧音機,球就被充飽了氣,變得圓滾立體起來。不僅音像變立體,連帶感覺聲音也變得更有活力,猶如一顆充足氣的球,一拍就能彈得老高那樣,賦予聲音動感與生氣。

另一邊則放在書架上,這也是原廠表示可行的放置法,但切忌放在密閉的櫃內。後來我又依照原廠建議,把這支單向型的H2b朝向聆聽位置與喇叭的空間中心,聽起來效果更明顯一些,只是幅度不大。

播放西班牙導演阿莫多瓦(Pedro Almodóvar)的電影「悄悄告訴她」(Hable con ella)的電影原聲帶(Milan 74321 92849-2),其中第三軌便是著名的「鴿子歌」(Cucurrucucu Paloma),這裡收錄的是巴西歌手Caetano Veloso演唱的版本。Veloso唱歌時的許多細節都變得更真實,包括咬字、喉韻、氣音、彈舌。不僅細節聽得清楚,甚至可明顯感受到Caetano Veloso就在我前方唱著歌。如果不開諧音機,那個聲音還是很迷人,但是卻比較後退,而且比較平面。開啟諧音機之後,Veloso彷彿從圖畫裡繃出來一樣。

效果連女王也認可

這種感覺有多強烈?且聽我說一個真實的故事。有天晚上,孩子們都睡了,我把家中女王請來,播放幾首歌曲讓她聽,想讓她感受一下Stein Music諧音機的妙處。內人並不像我那樣有音樂癮,但這樣反而最準不是?因為如果不熟悉音響和樂曲的人都聽得出差別,那就表示差很大了;而且,最好連女王都聽了感興趣,那就更好了,因為……咳,各位音響迷兄弟們,你知道我在想什麼,我們都有這種期待對吧?

言歸正傳,結果如何呢?內人也是在一兩首曲子,僅播放短短幾分鐘音樂的A/B test下,她就聽出差別了。我直接請她告訴我聽感。她很認真地回答:「聲音變得更清楚了,而且好像在面前,本來比較遠,而且像是在看電視,現在就像是看真人演出的話劇。而且,兩個相比,不開機聲音是縮起來的,開機後聲音就放開來了。以前音樂是在兩個喇叭之間,現在音樂是在這個客廳裡。」真是不能小看女王,完全切中要點。聽過幾首歌曲,包括前面的「鴿子歌」,她請我改放器樂就好。我問她為什麼,她的回答是:「因為這太像一個真人在面前唱歌,但是我又看不見人,深夜這樣聽音樂,感覺實在太怪了,還是放樂器演奏就好了。」以上,出自一位不愛音響的女人、一名音響評論員太太之口。

喇叭背牆中央,離地1.8M處安置的調音塊,對於音像的高度有影響。

讓客廳變成音樂廳

放起器樂又如何呢?其實感覺就跟人聲一樣,只是換成樂器而已。因為細節變得清晰,而且有凝聚感,因此器樂演奏,也更顯活生。若說聽人聲時,感覺有歌者在眼前唱歌,那麼聽器樂時,就像演奏者在你面前演奏。你不再只是「聽到」音樂,甚至是「看見」音樂,尤有甚者,是感受到身處現場。記得第一次與Stein Musc Harmonizer接觸時,是在代理商美德聲的試聽室裡,那次我是去聽Leedh E2喇叭,那一對設計獨特的喇叭,有著極神奇的聲音重播效果,能展現傳統喇叭所不能及的活生感與現場感。但是那時倘若開啟諧音機,音樂就更為寫實,因為聲音更為凝聚,形體也更為清楚。如今在我家裡,藉由Stein Music諧音機,我似乎被喚回了那個與Leedh E2邂逅的下午。

聽魯特琴演奏家Pascal Monteilhet以Theorbo彈奏巴哈無伴奏大提琴組曲No. 1~3(Virgin 7243 4 82094 2 9)。Theorbo是一種雙頸魯特琴,就像其他魯特琴家族的兄弟一樣,具有低張力的羊腸弦加上梨形音箱,可發出獨特的共鳴。但Theorbo的琴頸較長,因此琴音較為低沈,琴弦振動幅度較大,再者,琴弦較多、共有兩排,其三,它的音箱更大;綜合前述三點特徵,theorbo共鳴也更顯豐富綿長,在撥彈時可帶出更複雜的和聲。在巴洛克時期,此琴經常被當作伴奏樂器,它的聲音溫潤柔和,聽來十分舒服。Pascal Monteilhet親自改寫巴哈的三首無伴奏大提琴組曲,將原曲改為Theorbo譜。(魯特琴譜的標註法與一般樂譜不同,這是題外話,在此略過不述。)在不使用諧音機的狀態下,Theorbo的琴音顯得較為明亮開放,音箱共鳴很豐富,而且層次明晰。若開啟諧音機,Theorbo的撥彈變得更為具像,聲音的輪廓變得更加清楚,聲音的共鳴顯得益發飽滿。看起來好像是變暗一點,卻是讓原本較為發散的聲音收束起來。我這樣打比方,好像我們下水餃,剛從鍋裡撈起的餃子,顯的顆顆飽滿,若不急著吃,擺上幾分鐘再吃,冷一點的餃子會比剛撈起時體積要縮一點,咬下時感覺餃子皮收緊了,吃起來更有嚼勁,更Q、更有彈性。此處的聲音也是—變得更有實體感。

Stein Music Harmonizer帶來的改變在大編制的曲目上尤其吃香。以Herbert von Karajan指揮柏林愛樂管絃樂團演奏華格納的「紐倫堡名歌手序曲」(EMI 7243 5 62772 2 9)為例,若未開啟諧音機,樂團較為後退、內縮;尤其是日前有陣子臺北陰雨不停,每天濕度都很高,這種傾向就更為顯著。當諧音機開啟後,立刻可以感受到音場變開了,寬度變寬不說,連深度也有進步,舞台似乎往前拉了一點,樂團演奏顯得更有層次,聲部間的分際清楚。樂曲終了的三角鐵敲擊時的聲響,清脆而透亮,宛若穿過雲霧而來的曙光。更者,原本聲音略顯集中,之後則感覺音樂充滿在客廳裡,讓我有置身音樂廳的感受。請回想一下您去音樂廳聽音樂會的感覺,周邊經聲學考慮而設計的牆面,帶來豐富的反射,讓樂音不僅來自舞台,更是整個演奏廳空間多重反射、相互融合生成的結果。

一個讓我驚奇的發現是在聽歷史錄音時的提升,讓這些老錄音不僅是文獻,而成了完全可聆賞的演奏。我舉一例說明。Willem Mengelberg指揮巴黎廣播樂團、Alfred Cortot擔任鋼琴演奏的蕭邦第二號鋼琴協奏曲(Malibran CDRG 189)。這是1944年的廣播錄音,在樂曲開始前,主持人還有一段開場介紹。開啟諧音機後,主持人說話的聲音更為凝聚,聲音也更飽滿,顯得更有中氣。之後音樂開始了,諧音機的效用在聽這種老錄音時依然有用,它讓聲音顯得更為活潑有朝氣,更重要的是音場深度的變化,此時更顯深淺有致。因為這個發現,我又翻出了好幾張歷史錄音CD來聽。真要謝謝Stein Music Harmonizer,它讓我重溫了好些被我封藏多時的壓箱唱片。

依環境、看狀況調整諧音機強度和調音塊位置

我也嘗試了調整諧音機強度旋鈕。原廠建議將強度旋鈕轉到約10點鐘方向,然後根據現場聲音狀態作增減。如果調到最大,聲音的凝聚性會加強,聲音密度提高,低頻變得深沈,高頻會顯得黯淡,泛音會減少,聲音叫人感到死氣沈沈,十分無趣。因此,可別以為轉到最大就效果最強,用藥過度,有害健康,切記,切記。除此以外,調整喇叭背牆那顆調音塊的高度,對聲音也有影響。我曾在前文提到,原廠建議的高度是180cm,我試著降低高度到130cm,音場與音像也就隨之降低,因為感覺聲音有點擠壓、放不開,因此我還是把調音塊貼回原本高度。但是,根據用家的試聽室環境,約略調整那顆調音塊的離地高度,應是可行的玩法。Stein本人也提醒用家這些建議的擺放位置都是他個人在研發產品時找到的「甜蜜值」,但到了用家的視聽空間,還是要因地適宜地找到更適合的方式,原廠圖說也都僅供參考。只要把握住幾個大的原則和方向,都能感受到明顯的聲音改變。

試聽期間,曾有幾天台北連日下雨,濕度極高,屋內的黑石調音塊上出現水珠凝結,原廠表示這是正常現象,此乃調音塊內礦石引流空氣所致。圖為地上組黑石,事實上,連牆上與天花板的黑石也都有水珠凝結。

撇開價格,才得看見真價值

Stein Music Harmonizer的銀套件組,本地售價是91,000元;倘若要購買「金套件」,也就是多一組諧音機,外加兩顆黑石,本地售價則是172,000元;再發燒一點,還有藍鑽與藍日調音塊的升級組合,那就是上看二、三十萬的組合了。單就價錢而論,恐讓人望而卻步,但作為一個曾在不同空間裡親身體會過的評論員,我要提出不同的想法。

在音響迷之間有一種常見的說法:「玩音響的最高階段就是玩空間」,意思就是當您音響調到一切都很均衡之後,剩下的就是如何藉由整治空間,讓聲音更能傳神。Stein Music Harmonizer本身並不會改變系統的聲音特性,您原本系統是什麼音色,加了諧音機套件,還是那樣,只是聲音變得更活生了。它不是音響器材,基於它調整空間的功能,甚至我們該把它視為空間的一部份。Stein Music Harmonizer固然價格不斐,然我輩音響迷要評估的不只是價錢,而是價值。如果一接上就能帶來立即而明顯的改變,而且這些改變一來是正面的,二來則是更換任何器材、線材、墊材都無法達到的效果;這就是價值所在了。如果您下次遇到Stein Music Harmonizer,先別看到價錢,又見其外觀不起眼,就將轉身離去,請務必聽過。我再說,請務必聽過。


【附記】
以下是Stein Music老闆Holger Stein親自解說Harmonizer套件使用方法的影片:




器材規格

型式:室內諧音機與調音塊
內容物:H2a、H2b諧音機各一台;Black Stone黑石調音塊共7塊
價格:91,000元
進口總代理:美德聲
電話: 02-2365-1968
網址:madisonaudio531.com


廣告
[新聞] 好聲就從清潔端子做起-Stein Music 線材金屬接點清潔套件
Stein Music認為更重要的關鍵在於公插與母插之間的接合處,因為端子與端子之間無法完全密合,當電流通過時,縫隙就容易形成氧化物,如此一來便會影響到訊號的傳遞。而Stein Music推出的金屬接點清潔套件...《 全文

[新聞] 量子整磁器-Stein Music Quantum Organizer
對於音響發燒友來說,電磁波是劣化音質的元兇之一,因此要盡辦法避免器材受到電磁波干擾。如果您也有類似的困擾,不妨留意一下德國Stein Music旗下的Quantum Organizer量子整磁器。目前有Q1、Q2、Q3三種型號,底下還可以細分家用音響版《 全文

[新聞] 內裝抑震迷宮模組-Vertex AQ Taga排插
Vertex AQ的主事者先前為英國空軍設計航空器上的通訊系統時,累積了許多助於電子線路抗電磁波與震動的經驗和知識,他們把這套技術應用在音響設備上,效果出奇的好,於是他們推出一系列的產品,包括電源濾波盒、接地盒...《 全文

[試聽報告] 韻味,韻味,還是韻味-試聽Icos 270 Elsberg + Fado Elsberg組合
[新聞] 碳纖維與木質外殼-Stein Music Aventurin 6 MK2 MC唱頭
[新聞] 特製唱臂基板-Origin Live Aurora MK3唱盤
[新聞]
[新聞] 功能設定一應俱全-Stein Music Phono 2 Stateline
[試聽報告] 效果立竿見影-試聽Vertex AQ Jaya電源濾波盒/Pico接地盒
[試聽報告] 一聽就讓人愛上-LEEDH E2喇叭+20.1超低音
 
  
(多關鍵字搜尋時,請以半形「,」隔開) 
Naim NSS 333、NAC 332、NAP 350 套裝試聽記
Naim 今年大動作重整自家產品線。上半年原廠家用音響外銷經理 Liam Conway 來台時,鄭重和大家介紹最新的 New Classic 系列,唯當時還只有 NSC 222 串流前級、NAP 250 後級與 NPX 300 電源供應等三款產品。時隔一個月,在慕尼黑音響展...《 全文

Simaudio Moon 641 綜擴
Simaudio Moon 旗下最新推出的高階系列 North Collection,是他們家最高技藝的展現。該系列中唯一一款綜合擴大機 641,體積不算大,但外觀上明顯與自家其他綜擴等級不同。厚重的機箱,配上兩側弧形切割、線條優雅的散熱片,全機看起來像是穿...《 全文

丞遠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2007 HanMedi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